《雍正王朝》里,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雍正王朝》里,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李绂影响力大,政绩高,雍正其实没有真正想杀李绂,为了给弘历辅路,为了给弘历未来,让雍正自已背上骂名,让弘历来下召书救李绂。
▍▅《雍正王朝》里,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导读:为了维护田文镜,更为维护自己的新政推行,李绂和陆生楠、谢济世被雍正皇帝生生的打成了“朋党之害”,逼迫军机处将三人处以极刑。
端坐龙椅、闭眼冷漠的雍正皇帝,面对诚亲王胤祉的百般求情,无动于衷,直到皇四子弘历连连叩头,雍正皇帝才慢腾腾的将赦免李绂的谕旨拿了出来,交给了弘历。而此时,距离李绂等人被砍头的时候,已经所剩不多,弘历是无论如何也跑不到午门了。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李绂被救了!
雍正皇帝将赦免李绂的恩旨交给弘历,养心殿的座钟指向了12:30,而处决李绂等人的时间在午时三刻,也就是12:45,也就是说,弘历在接过赦免恩旨以后,最多也只有十五分钟的时间赶到菜市口。按照从养心殿到菜市口的距离计算,就算马飞起来,恐怕也无法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赶到菜市口,更何况从养心殿到午门还只能跑着。
那么,李绂到底是怎么被弘历救下的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雍正皇帝早就交代了监斩官,在未得到雍正皇帝进一步指示之前,不能对李绂动手,就等着弘历前往营救。
那么, 这里面就会有两点疑问:
1、雍正皇帝对于李绂“过山车”版的处理过程,目的何在?
2、诚亲王胤祉连“御前免跪”的恩典放弃都没法劝动雍正皇帝,为何弘历叩了几个头,雍正皇帝就拿出赦免恩旨,赦免了李绂呢?
以下,笔者就根据《雍正王朝》的具体演绎桥段,对上述两个问题予以解析。
01 雍正皇帝对李绂的处理,并不是简单表面上看,雍正皇帝决定处决李绂等人的原因在于他看到了前明时期的“朋党”状态,这也是雍正皇帝处决李绂等人对朝野做出的交代。
但实际上呢,是处于对田文镜的维护,对河南新政推行的维护。
从根上讲,李绂等清流派官员代表的是天下读书人,代表着河南“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政推行下,所伤害的既得利益阶层。
面对清流派的巨大压力,雍正皇帝拿出了“孤家寡人”的精神,就像宝亲王弘历从河南归来时,对雍正皇帝的表态一样:
“新政决不能停止,田文镜就是有错,为了新政,也决不能处置他!”
田文镜有错吗?
有错!错还不小!
在清朝,学子罢考乃系一件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敢轻易处置、主观袒护的事情。
雍正皇帝也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得罪天下的读书人”,但为了大清王朝的前途和未来,雍正皇帝让弘历“要学皇爷爷,不要学皇阿玛”,决定一人承担“得罪天下读书人”的巨大后果。
弘历用以表明心志的那句“苟利社稷,虽千万人吾往矣”,才是雍正皇帝为了国计民生,为了后世之君、后世王朝的昌盛富强而做出的必然决定。
另外,李绂等人串联科甲出身的官员们联名弹劾田文镜的举动,让雍正皇帝感觉到了对自身皇权的威胁。而且,在弘历和刘墨林详细查明田文镜做出的实事、功绩,雍正皇帝对清流派官员们予以安抚性回复以后,李绂竟然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定态度,上折子辞职。这在雍正皇帝看来,大有威逼要挟的意思。
李绂之后,又是科甲官员们一份份单独上呈的弹劾奏折,意图淹死田文镜的背后,则是对雍正皇帝的不满,对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不满。
如此举动,则让雍正皇帝处死李绂、陆生楠、谢济世三人,用以警示群臣,为新政推行打造绝对有利的环境,成为必然!
02 雍正皇帝对宝亲王弘历的巨大爱护和形象培植
对于诚亲王胤祉的求情,雍正皇帝有着太多不会同意的理由。李绂乃系胤祉的门人,胤祉作为一个书生皇子,之所以能够在康熙朝晚期如此复杂、混乱的朝局环境下,参与“九王夺嫡”,就是因为有李绂这等清流派领袖和天下读书人的绝对支持。清朝历史上,如果胤祉不再胤礽二次被废时,主动退出夺嫡之争,大清皇位的归属还真不一定是谁的!
所以,雍正皇帝绝对有理由相信,此次科甲出身官员们“串联倒田”、“抨击新政”的行为背后有着胤祉的影子,因为雍正皇帝推行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伤害的就是胤祉的政治势力——读书人的既得利益。
如果,雍正皇帝同意了胤祉的求情,无疑会更加稳固胤祉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影响和地位,甚至会间接壮大胤祉的政治势力,形成对自身皇权的巨大威胁。
既然,李绂活着,会增强胤祉的政治势力,会影响雍正皇帝对于新政的推行,甚至会严重影响乃至威胁到自身皇权,雍正皇帝为何还要赦免李绂呢?
而且,雍正皇帝是从袖口中掏出的赦免恩旨,这说明雍正皇帝早就准备好了对李绂的赦免,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对于李绂的“极刑处理”只是故作样子。
那么,雍正皇帝的真实目的何在?
替宝亲王弘历这个后世君主,收拢人心,培植政治势力!
为了保护田文镜,保证河南境内的新政能够顺利推行,雍正皇帝只有派遣和自己站在同一阵营,最起码在雍正朝坚定支持新政推行的弘历,才能达到自己的预设目的。
但,派遣弘历的负面影响,就是也会让弘历得罪天下读书人,让弘历成为和当初自己一样的“孤臣”,继位后同样会面对被孤立的困境,甚至会面临皇权不稳、朝局不定的危险境地。
所以,利用弘历完成了对田文镜的维护,完成了对新政的维护以后,雍正皇帝还必须将弘历在读书人心中的形象弥补回来。
“要得罪人,要留下骂名,朕一个人担下来!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得罪天下的读书人!”
这就是雍正皇帝处死谢济世、陆生楠,而刻意留着李绂这个读书人领袖的原因所在!
让弘历救下李绂,重塑弘历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形象,为弘历登基后的朝局稳定、人心所向打下坚实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弘历,才能“救下”李绂!
说到底,雍正皇帝将“千古骂名”一人背下,而将读书人的人心全部拉向了后继之君——弘历身上。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已经给自己做好了定位,那就是“过渡之君”。在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这两位深得读书人爱戴和拥护的帝王之间,也必须有雍正皇帝这样一位敢于得罪天下读书人的帝王,才能保证大清王朝真正的“盛世”!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雍正王朝》里,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雍正密令刑事执行系统,不可刑杀李绂,等待赦令出现。
▍Ⓗ《雍正王朝》里,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雍正王朝》中,李绂因为连同陆生楠、谢济世等人公开参劾田文镜,而被雍正定为结党营私,以朋党罪判处死刑。
因为反对田文镜在河南试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谢济世、陆生楠等一众清流文人,在养心殿外逼宫雍正,被雍正一通驳斥后,随即被雍正以“朋党乱政”定罪,谢济世、陆生楠被问斩,李绂也因为公开反对田文镜试行新政,也被雍正问斩。
那么,李绂为什么会被雍正问斩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李绂反对田文镜,仅仅就是因为嫉恶如仇、书生意气,为的是给陆生楠、谢济世等官员以及读书人出气抱不平。
在确定直隶巡抚人选,推行旗务整顿的时候,雍正也是第一个就想到的就是李绂。李绂具备读书人的气节和品质,嫉恶如仇、一身正气,这一点让雍正以及满朝大臣都是非常钦佩的。
但是,李绂也带着读书人的那份迂腐。比如,当诚亲王胤祉让李绂去找李卫帮忙时,李绂非常的不屑,诚亲王只能说“收起你的名仕派头,这个时候只有他才敢这么做。”这一点就说明李绂交往时非常对方的文化修养,所以一开始对于李卫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包括对监生出生的田文镜,由于田文镜在河南试行新政,得罪了李绂的同僚,并得罪了河南的读书人。田文镜对于读书人的态度令李绂非常的不满,与其说是反对田文镜,不如说是书生意气的李绂,作为公认的读书人领袖,要带着这份责任感为读书人出口气,这才执意参劾田文镜,并且顶撞了雍正。
所以,李绂并不是像谢济世、陆生楠那样,借着反对田文镜而反对新政的推行,李绂并不反对新政,也不反对破坏祖制,相反,他知道接任直隶巡抚就是要推行新政、整顿旗务的时候,他接受这项任命就说明他对于新政他并不排斥。而他反对的只是田文镜对于读书人的不敬,完全是书生意气,而正是仅仅因为读书人的意气而不顾朝廷的体面与新政推行的大局,致使朝廷之上再现朋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而李绂也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来,新政试行初见成效,李绂在这个时候踹反对,影响了雍正的全盘计划。
根据宝亲王弘历与刘墨林在河南走访的拿回的结果,田文镜在河南的政绩还是非常卓著的,百姓安稳,民生稳定,新政在河南试行已经见了成效,雍正在经历了山西巡抚诺敏的失败教训之后,也需要能树立新的封疆大吏的榜样,以更好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政,李卫、田文镜都是他所希望树立的榜样。
而此时的李绂,带着清流御史们参奏田文镜,不知不觉中,影响的是雍正在全国推行新政的大计,也完完全全的抹黑了田文镜的政绩和形象,抹黑了新政的成绩与效果,使得雍正的计划彻底被打乱。
对于李绂,本来雍正是给予厚望的,雍正继位后对于李绂也是多次提拔,委以重用,但是李绂这次的行为确实让雍正是非常的气愤。
三来,李绂的影响力太大,雍正也需要通过李绂要树立自己推行新政的决心。
李绂的影响力太大了,论学识,是饱学鸿儒,作为诚亲王胤祉《古今图书集成》的主要编撰人员,受到了康熙的褒奖;论为官,就连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识的李卫都钦佩不已;论做人,那更是清流的代表,读书人的领袖,全国上下知名的清官廉吏,拥有非常高的地位。
正是因为李绂的影响力太大了,如果雍正此时在李绂面前让步,则今后新政的推行一定是举步维艰,各级官吏更会以此来妨碍新政推行,所以雍正要借杀李绂,让天下的官吏,以及天下的读书人和士绅明白自己推行新政的决心。
但是即便如此 ,对于雍正而言,自始至终也没有准备真的杀掉李绂。
首先,李绂是三爷胤祉的门客,是从三也府上走出去的官员,这里面碍着三爷的面子。如果雍正真的要对李绂动手,必然会遭到三爷的强烈反对与求情,届时会让雍正与三爷反目,毕竟当时八爷党的问题还没有彻底处理,雍正还需要三爷支持自己,况且“御前免跪”的恩典是自己赏赐给三爷的,三爷也是当初第一个跪拜自己的兄弟,所以,看在三爷的面子上,断然是不会动李绂的。
其次,李绂毕竟是有功之人。
李绂无论是编著《古今图书集成》,还是在康熙、雍正两朝为官期间,清廉勤政,政绩突出,还是有很大的功劳的;况且,李绂也曾经是自己在官员中间树立的榜样,之前已经杀掉了诺敏、杀掉了了年羹尧,如果这个时候再把李绂这个封疆大吏杀掉,则会留下更多的对于自己不利的舆论,这也是雍正所不想看到的。
再次,还是因为李绂的影响力太大了。
雍正最为看中的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等这些在雍正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官员,都是李绂的学生,朝中的清流和御史大夫们更是以李绂为领袖和榜样,真的杀掉了李绂,会大大影响雍正在这些人心中的地位,也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更加不利于新政的推行。
所以,从一开始,雍正就没有准备真的杀掉李绂。
而雍正不准备杀掉李绂,却依然把李绂押到了刑场,为了就是给弘历铺路。
雍正对弘历说过:“这个罪人你皇阿玛来做。记住,得罪谁也不要得罪读书人。”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雍正为了弘历可谓是用心良苦。
雍正问斩李绂,本来午时三刻的行刑时间,一直到了寅时都没有行刑,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让弘历拿着诏书去赦免李绂,诚亲王胤祉没有看出其中的究竟,反而一直在问为什么,大殿中的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刑场的炮声。
但是此时此刻,只有弘历自己心里明白,这是雍正在为他铺路,雍正让自己得罪天下的读书人,却把读书人推到支持弘历的阵营里面,让这些读书人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全心全意的辅佐弘历,日后弘历登基后,可以获得安定的政治局面,朝堂之上君臣一心,而不要像自己这样,身边真正能信任和使用的人寥寥无几。
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弘历的未来。
▍↳《雍正王朝》里,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李绂与田文镜有矛盾是事实,因为参劾田文镜而得罪了清世宗差点儿被问斩也是事实……史载,清世宗甚至曾经命人将李绂绑赴西市,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直到这个时候,李绂依然咬死了:“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可见李绂与田文镜矛盾之深,恐怕并不是一句替同僚、好友出头可以解释得通的。或许也正是这一点救了李绂一命,李绂此举至少向清世宗表明了一点,自己只是看不惯田文镜,但绝对不是结党!因为摆脱了朋党之嫌,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李绂只是“一个人在战斗”、对清世宗的新政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这才侥幸逃过一劫。至于被重新启用,那是雍正十三年清世宗去世以后的事情了……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所谓“宝亲王飞马救李绂”之说纯属子虚乌有,以彼时李绂的身份,赦免他恐怕还用不着“储君”亲自飞马前往法场……因此,我们无法从真实历史中寻找答案,只能就电视剧的剧情来论这件事情。
雍正帝为何要杀李绂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帝之所以要杀李绂,并不是因为李绂将矛头指向了田文镜。如果只是李绂与田文镜之间的私人恩怨,雍正帝或许会乐得他们如此,毕竟臣子斗得越凶,皇帝越安心。自古以来,为了让皇帝放心而刻意制造“争斗”的大臣还少吗?左恪靖与李肃毅之间的争斗,很大程度上不就是做给“老佛爷”看的吗?
但是,李绂的情况不同,他攻击田文镜的理据是“河南生员罢考”。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田文镜在河南粗暴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损害了士绅和准士绅(士子)们的切身利益,这才引发了“士变”!李绂的矛头虽然是指向田文镜的,但实际上针对的却是“雍正新政”,这才是雍正帝要杀李绂的原因所在。就算田文镜的做法错了,雍正帝这个当口上也绝对不能认!他必须无条件地支持在台前“冲锋陷阵”的田文镜。否则,别说是“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无法继续推行,整个“雍正新政”都可能胎死腹中。一个李绂与“雍正新政”相比无足轻重,为了新政得以顺利推行,雍正帝必须牺牲李绂!即便李绂完全是出于公心、指责田文镜的也全都是事实,雍正帝也必须替田文镜擦干净这个屁股。
时间明明不够,宝亲王为何能救下李绂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帝最终同意赦免李绂之时,离问斩时间只剩一刻钟,从紫禁城到菜市口,无论如何也是赶不到的。可为什么宝亲王最后却“准时”赶到并救下了李绂呢?只能有一个解释,这是雍正帝事先设好的局。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剧中监斩官在不停地看表。为什么?很显然,雍正帝提前交代了,必须让宝亲王抵达的时间是午时三刻!否则,到时间开刀,监斩官完全没有必要那么在意表上的指针和刻度,不是吗?
雍正帝为何要设这个局
既然雍正帝不能牺牲田文镜,那么就只能牺牲李绂了!可是,为什么雍正帝又要兜个大圈子、设这么一个局呢?
首先,生员闹事已经涉及到了清王朝人事制度的根本,雍正帝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田文镜基本上是解决不了了,让雍正帝低头服软取消“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新政更加是不可能的。最终,雍正帝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制造“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让时为宝亲王的乾隆帝出面赦免李绂、充当那个施惠者的角色,使得那些闹事的生员和士绅们觉得,未来的皇帝还是向着他们的。如果两边都得罪了,自己也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士子和士绅们也必须给宝亲王面子!此举背后实际上是雍正帝在促成“河南生员罢考案”的解决。与此同时,雍正帝坚决杀掉带头闹事的谢济世、陆生南的目的其实就是在加重这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让士子和士绅们更快地倒向宝亲王,促成“河南生员罢考案”的最终解决。
其次,剧中李绂被定位为了“清流领袖”,清流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相比无须小编多说什么。田文镜粗暴推行新政已经得罪了不少士绅,杀了李绂等于是把士绅中的清流也给得罪了。如此一来,非但不利于“河南生员罢考”的顺利解决,反而会引发更大地、不必要的麻烦。但是,直接赦免李绂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只能让宝亲王来出这个头,把这个收买人心的机会留给儿子,留给未来的皇帝。
其三,借李绂之事给胤祉上眼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胤祉虽然与真实历史上的胤祉出入比较大,但是他与李绂的关系却并没有太大改动。李绂的确是出身诚邸,说他是胤祉的嫡系倒也不为过。剧中胤祉比较超然,除了举报胤禔之外,并没有什么出格的表现。雍正帝即位之时的那一跪,更是给自己捞来了御前免跪的恩典。但是,胤祉的嫡系李绂居然卷入了“河南生员罢考案”,这就不得不让雍正帝多心了,这背后有没有三哥的意思呢?很难说。因此,胤祉求情时,雍正帝一直没有吭声,直到胤祉提出用御前免跪换李绂一命,雍正帝才有所松动。为什么?雍正帝很在意胤祉这个免跪吗?并不是,他更在意的是借这件事给胤祉上眼药,让胤祉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我能够让你御前免跪,就能让你继续跪着!别看你是哥,可你弟我才是皇帝!你最好摆正自己的位置。”
综上所述,并不是宝亲王的马会飞,也不是老天爷帮了李绂的忙!说到底,这就是雍正帝为了解决“河南生员罢考案”而刻意设的一个局,既解决了问题,又给了乾隆帝收买人心的机会,同时还借机给胤祉上了眼药,一举三得!不过就是帝王心术罢了……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在尤文的时候,因扎吉表现比皮耶罗好,为什么卖掉的是因扎吉?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