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还好,还没有被通天。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清朝晚期,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发生后,在大清王朝引起轩然大波,也引起浙江官场强烈地震。
老佛爷慈禧太后连续发布多道圣旨,将余杭知县刘锡彤,发配到黑龙江流放;
检验命案死尸的仵作沈祥、与沈祥相关的30多位官员被革职、充军或查办;
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一干官员100多人,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
杨乃武与小白菜,导致清朝130多位朝廷官员被革职查办。
杨乃武、小白菜,究竟是什么人?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杨乃武是什么人?
杨乃武,生于1840年,就是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家住浙江余杭县城。
杨乃武有一个姐姐杨菊贞,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回到娘家,守寡度日。
1860年,20岁的杨乃武考中秀才。
杨乃武喜爱打抱不平,经常为乡亲们写诉状,被人们称为“讼师”。
杨乃武性情孤傲,不理会他人的看法。
因为性格与当地官员格格不入,杨乃武做了不少与地方政府官员作对的事。
与新上任的知县刘锡彤因船过桥洞发生争执,杨乃武写下“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的谤诗。
杨乃武与官府的紧张关系,成为他蒙冤受屈的潜在因素。
1873年,33岁的杨乃武考中举人,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天大的案件。
小白菜是什么人?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传说她是太平军战士的女儿。
太平军失败后,毕秀姑从南京逃难到余杭。
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给小贩喻敬天,毕秀姑跟随母亲到了喻家。
毕秀姑白皙美貌,平日喜欢穿绿色衣服,人们称她为“小白菜”。
小白菜嫁给了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连。
小白菜租住杨乃武家的房子
1872年4月,葛品连与小白菜新婚,夫妇租住杨乃武家的新楼房。
葛品连在豆腐店打工,早出晚归。
小白菜一人在家,空闲时帮着杨菊贞做些家务。
小白菜的美丽和勤劳深得杨家人喜爱,葛品连有时候不回家,杨家的人就招呼她一起吃饭。
清闲没事的时候,杨乃武还会教导小白菜识字读经。
蒙冤受屈的祸根就此埋下。
葛品连死因成疑
1873年10月9日,葛品连病重。
葛品连要小白菜去抓药,小白菜把药煎好后喂给葛品连服下。下午,病情加重,葛品连母亲沈喻氏和义母冯许氏请医生抢救。
医生用万年青和萝卜子煎汤灌救无效,葛品连于傍晚时分去世。
可是,到了10日夜间,葛品连尸体口鼻流出血水,冯许氏和沈喻氏起了疑心,她们上报官府,要求验尸。
余杭知县刘锡彤带领验尸差役沈祥和门丁沈彩泉,一同前往。
临行前地方绅士陈竹山,对刘锡彤谈起街上流传“羊吃白菜”的事。
一行人员来到葛家,沈祥把口鼻中流入耳中的血水,误看成七孔流血,判断葛品连是服食生烟土,中毒致死。
沈彩泉认为生烟土只有自杀的人才会吞服,葛品连不可能自杀,一定有人对他下了砒霜。
知县刘锡彤联想到陈竹山所说的“羊吃白菜”,便相信门丁沈彩泉的话,加上对杨乃武心存芥蒂,认定是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用砒霜毒杀了葛品连。
小白菜屈打成招
余杭知县刘锡彤命人把小白菜带进县衙,亲自审讯,质问她与杨乃武的私情如何,又审问从哪儿弄来的砒霜。
小白菜一口咬定与杨乃武没有私情,也没有用砒霜毒死葛品连。
小白菜有一个邻居妇女名叫阮桂金,能说会道,心机很深。
刘锡彤安排阮桂金对小白菜哄吓诈骗:只要供认是杨乃武毒死葛品连,小白菜就可以无罪释放,杨乃武是新科举人,刑罚也不会太重;如果不供认,小白菜就要遭受36刀鱼鳞剐。
可是,第二天县衙大厅上,小白菜仍然否认所有指控。
刘锡彤命令衙役用3根拶子死死夹住小白菜的手指。
钻心的疼痛,令小白菜实在招架不住,她违心地招供说:10月5日杨乃武到她家中,给她一包药,要她喂给葛品连服下。
杨乃武毒死葛品连的口供,终于得到了,刘锡彤立即命人把杨乃武带到县衙。
杨乃武举人被革
按照清朝法令,杨乃武是举人,不能动用刑罚。
为了能够对杨乃武动刑,刘锡彤特写了一份奏折,请求朝迁革除杨乃武举人身份。
同治皇帝批示:同意。
杨乃武受刑招供
杨乃武没有供认罪行,余杭知县刘锡彤向杭州知府陈鲁呈递卷宗。
在卷宗中,刘锡彤在验尸报告中描述:葛品连“七孔流血”。
陈鲁是湘军出身,与刘锡彤是老乡关系,又早已耳闻杨乃武的一些过激言行,对杨乃武印象很差。
审讯杨乃武的时候,陈鲁直接动用酷刑。陈鲁命令衙役用夹棍夹紧杨乃武的双脚,使其疼痛钻心。
连续几次上堂审讯,陈鲁都是动用夹棍对杨乃武施以重刑。杨乃武几次昏死过去。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杨乃武,对毒死葛品连供认不讳,并信口说出:自己从爱仁堂药店钱宝生跟前买了60钱红色砒霜。
药店老板被迫出具书面证明
陈鲁要求刘锡彤,找药店老板钱宝生写一份书面证明。
当钱宝生来到县衙时,却说自己药店从不卖砒霜;自己很久没看见杨乃武;自己的名字不叫钱宝生,而是钱坦。
刘锡彤命令衙役对钱坦威逼恐吓。
钱坦害怕打击报复,最后按照衙役所说,写下了出售60钱红色砒霜给杨乃武的书面证明。
浙江按察使怀疑案件,但是没有追究
获取了小白菜、杨乃武的口供材料,又得到药店老板的书面证明,杭州知府陈鲁判决: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处死。
1873年11月6日,杭州知府陈鲁将案件上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
按察使,集公安、检察、司法三权于一身。
浙江按察使蒯贺荪觉得案犯供词与证据之间,存在可疑之处。
蒯贺荪是举人出身,与杨乃武一样。根据自己的体验,举人前途光明,想娶上四妻五妾是很容易的事,根本用不着为了一个女人去毒死他人。
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再三质问刘锡彤,案中有没有冤情;刘锡彤对天发誓绝无冤情。
蒯贺荪没有继续深追,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件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浚。
按察使把疑难案件踢给了浙江巡抚杨昌浚。
浙江巡抚派人暗访,知县密谋串供
接到案件材料,杨昌浚也有一些疑惑。他命令候补知县郑锡皋去暗访案情。
郑锡皋偏偏暗访余杭知县刘锡彤。
刘锡彤把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细细梳理了一遍,认为药店老板钱坦最有可能发生枝节。
刘锡彤与心腹商议一番后,派人做好了钱坦的思想工作,并且教他应对之策。
郑锡皋暗访了相关人员,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便下了结论:没有冤情。
当暗访结论上报给杨昌浚时,杨昌浚很高兴,立即委任郑锡皋为黄岩知县。
杨昌浚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维持杭州府原判。
1873年12月12日,杨昌浚把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件上报朝廷,等待“秋审”,然后执行判决。
清朝的死刑判决、执行程序十分严格,最后一定要有皇帝御笔红批,才能够执行死刑。
清朝还有一项特殊规定:罪犯是家中唯一儿子,上有父母体弱多病,则可以暂不执行死刑,而是让犯人留在家中侍奉父母。
杨乃武是家中独子,暂缓处决。
姐姐杨菊贞一上京城,杨乃武杭州复审
杨乃武宣判后,其妻子詹彩凤带着儿子杨荣绪,以杨荣绪的名义在杭州所有衙门喊冤上访,结果都是石沉大海。
姐姐杨菊贞相信弟弟不会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就到处搜集证据。
杨菊贞得知:葛品连母亲沈喻氏和义母冯许氏的讼词前后矛盾;爱仁堂药店没有出售过砒霜;杨乃武没有去过小白菜的家。
从这些证据中,杨菊贞看到了拯救杨乃武的希望,下定决心到京城上访申诉。
姐姐到狱中探望杨乃武,告诉他自己搜集到的证据,并劝说杨乃武写好诉状,自己打算到京城上访。
杨乃武写的诉状说理透彻、极具文采。
带上用黄纸写的诉状,杨菊贞在长工王廷南和王阿木的陪同下,来到京城上访。
上交诉状后,都察院将材料转给浙江巡抚杨昌浚,要求重审。
杨昌浚委任杭州知府陈鲁主持重审工作。
当陈鲁端坐在主审官位置时,杨乃武已经不抱丝毫希望。
为了避免再受皮肉之苦,杨乃武按照陈鲁审讯的内容,全部招供,并签字画押。
姐姐杨菊贞和妻子詹彩凤,心有不甘,决定再次上京申冤。
妻子詹彩凤二度上京,递交诉状
江南首富胡雪岩的家庭教师胡以同与杨乃武相交甚厚,他向在京的浙江籍官员发出呼吁,拯救杨乃武。
胡雪岩得知杨乃武的案情后,慷概捐助200两白银。
在娘家帮工姚士法的陪护下,妻子詹彩凤来到京城,把诉状交给步军统领衙门。
《申报》连续报道,刑部仔细审查
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办报纸《申报》。这份报纸以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为主,影响力十分巨大。
《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连续跟踪长达3年时间,多次进行报道、评论,一面揭露案件真相,一面披露案件疑点。
尤其是把杨乃武妻子詹彩凤进京上访的申诉材料全文照登,引起全国上上下下极大关注。
《申报》还把西方法律与中国审案进行比对,抨击了在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中出现的种种不公。
兵部右侍郎夏同善看见《申报》的报道后,禀报了翁同龢。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老师,当时担任户部侍郎和都察院左都御史。
听了夏同善的报告,翁同龢亲自赶到刑部调看档案材料。
翁同龢把发现的每一个疑点,都记录下来,并要求刑部逐条核查。
林拱枢是林则徐的第五个儿子,是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狱的司官。林拱枢也认为案中有多个疑点。
经过反复审查、斟酌之后,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分别上奏,请求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重审,获得朝廷批准。
太后下旨,发回再审,杨乃武、小白菜两人全都翻供
年幼的光绪皇帝登基,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上奏后,慈禧太后看过奏折,下旨命令浙江巡抚和按察使联合审理案件。
浙江巡抚杨昌浚没有亲自审理,而是安排湖州知府锡光主审。
锡光没有动用酷刑,杨乃武与小白菜两人全都推翻了以前的供词。
准备再审证人钱坦的时候,钱坦在狱中突然暴毙,成为死无对证。
锡光打算让案件无限期拖延下去,让案件当事人死在狱中,从而维持原判。
都察院官员王书瑞,是负责稽查政府官员失职违纪的给事中(官名)。他看出了锡光的目的,上奏皇太后,请求另行委派朝廷要员查办该案。
皇太后准奏。
朝廷委任胡瑞澜负责再审,胡瑞澜是礼部侍郎,兼任浙江学政,当时正在浙江主持科举考试。
再审维持原判,户部给事中请求刑部直接审理
胡瑞澜与杨昌浚之间关系复杂,杨昌浚可以牵制胡瑞澜。
杨昌浚不仅对胡瑞澜施加压力,而且推荐宁波知府边葆诚协助审判。边葆诚是杨昌浚的湖南同乡,又是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儿女亲家。
由于杨昌浚的干预,胡瑞澜经过审理,还是维持原判。
户部给事中边宝泉,发觉其中具有官官相护的因素,便上书将案件交由刑部直接审理。
户部给事中的职责就是向皇上与皇太后谏言。
皇太后同意把案件卷宗交给刑部审查。
刑部复审,找出几处疑点,命令胡瑞澜再审,而且不得动用刑罚。
没有动用刑罚的情况下,杨乃武、小白菜两人再次拒绝认罪。
18位浙籍京官与翁同龢共同上奏,皇太后批准提交刑部
汪树屏等18位浙江籍的在京官员,把杨乃武、小白菜的案件详情整理成状,并且全部签名,提交给都察院,请求刑部直接审理该案。
看过胡瑞澜的审理材料后,翁同龢觉得胡瑞澜纯粹应付,于是,向两宫皇太后请求,刑部直接审理杨乃武一案。
皇太后准奏,并批准犯人与证人分三批进入北京,接受审判。
三司会审,杨乃武坐地陈述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所有犯人、证人到京后,刑部与都察院、大理寺共同举行会审。
主审官是刑部尚书桑春荣和皂保,审讯发问的是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刚毅。
由于膝盖受刑的创伤没有痊愈,主审官让杨乃武坐在地上接受讯问。
对于杨乃武来说,每件事都是刻骨铭心的。供述案情时,杨乃武声情并茂、娓娓道来。
整个大堂鸦雀无声,听审的三品、四品朝廷官员全都聚精会神、屏声静气、有时候发出唏嘘之声。
唯独余杭知县刘锡彤冷汗直冒、六神无主。
杨乃武将之前的供词全盘推翻。
小白菜也据实招供,推翻了先前的供词。
案情渐渐明朗,杨乃武与小白菜没有奸情、更没有合伙谋杀亲夫葛品连。
葛品连究竟如何死亡的呢?
开棺验尸,真相大白于天下
刑部决定对葛品连尸骨重新检验。
葛品连的棺材被重新挖出,并由水路运往北京,每经过一地,都由地方官员加上一纸封条。
棺材运到北京海会寺。
1876年12月9日,刑部尚书桑春荣带领验尸官等官员和一行证人到海会寺,开棺验尸。
按照当时中国的检验水平,就是观察尸体的头骨,头骨呈现黄白色,就不是中毒。
验尸官反复观察后,宣布死者生前没有中毒。
囚禁在木笼中的杨乃武、小白菜听到结果时,眼泪止不住滚滚而下。
在场的一位法国记者,激动地大喊:“无毒!无毒!”
一位外国公使谈到中国司法现状时,举了杨乃武、小白菜的案例。
杨乃武、小白菜的冤案,传遍了全世界,真正大白于天下。
是否平反?湖南籍地方实力派与江浙籍在朝派激烈较量
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否平反,清朝政府官员分为两派。
湖南籍为主的地方官员,力主维持原判。他们与浙江巡抚杨昌浚牵牵挂挂、关系亲近,而且掌管地方政要。
开棺验尸后,四川总督丁宝桢跑到刑部,指责刑部尚书桑春荣。
丁宝桢指出人已经死了三年,毒气早已消失,不能凭尸骨呈现黄色就认定不是中毒死亡。
丁宝桢极力维持原判。
另一派是江浙籍为主的在朝派官员,他们基本上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政治地位的。
在朝派追求礼法平等,对地方实力派心怀不悦,他们尽力推翻原判。
在两派斗争沸反盈天的时候,刑部尚书桑春荣犹犹豫豫、徘徊观望。
监察御史上奏,慈禧太后一锤定音
对杨乃武小白菜一案平反与否,地方实力派与在朝派僵持不下的时候,监察御史王昕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监察御史的职能就是监督、弹劾官员。
王昕向朝廷上奏,弹劾杨昌浚与胡瑞澜,理由是他们蔑视朝廷、欺君枉法。
在奏折中,王昕指责地方权臣目中无人,根本没把两宫太后与年幼的皇帝放在眼中。
王昕的言论切中了慈禧太后的心病,慈禧太后十分生气。
1877年2月16日,刑部尚书把最后会审材料上报两宫皇太后。
慈禧太后同意推翻原审判决,并且下旨:对杨乃武小白菜做出错误审判的官员,全部量刑定罪,不许姑息。
浙江官场强烈地震,大批官员定罪获刑
监察御史与刑部联合,对杨乃武小白菜一案的浙江官员进行调查、处理。
余杭知县刘锡彤被革职,发配黑龙江宁古塔。虽然他已经年逾70,但是,不准用银赎罪;
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葆诚、黄岩知县郑锡皋、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候补知县龚世潼,全部革职,永不录用;
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已经死亡,免予追诉;
验尸官仵作沈祥杖打10次,并判刑2年;
仵作助手沈彩泉杖打100次,并判处流放2000里之外;
葛品连母亲沈喻氏杖打100次,判处徒刑4年,必须上交银两、方可赎罪;
将浙江巡抚杨昌浚、礼部侍郎胡瑞澜革除职务,永不录用。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导致清朝130多位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员被革职查办,引起浙江官场发生一场强烈地震。
至此,延续长达3年又5个月的杨乃武小白菜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申报》做了长篇报道,西方国家把这个案件作为中国司法的典型,进行宣传,并加以剖析。
小白菜的结局
小白菜,作为一个家庭妇女,胆敢与丈夫之外的男人杨乃武,坐在同桌吃饭,违背妇道,杖打80大棍。
案件审理完毕,慈禧太后命人把小白菜带到皇宫,自己要亲眼看一看小白菜究竟长得什么模样。
慈禧太后对小白菜说:你知道吗?就是你让我查办了130多名大清官员。
婆婆、养母都觉得小白菜丢人现眼,拒绝接纳。
小白菜没有其他亲人,看破红尘,对人世间无所依恋。
回到余杭后,小白菜来到准提庵,跟随老尼姑慈云,削发为尼,并取法名慧定。
年纪渐老,小白菜艰难地写了一纸文字,表示自己与杨乃武的关系清清白白,同时也表达对杨乃武的愧疚之情。
1930年,小白菜毕秀姑、尼姑慧定圆寂,终年76岁。
杨乃武的结局
杨乃武作为清朝举人,与良家妇女小白菜同桌吃饭、而且还教授经书,最起码的嫌疑都没有回避;在申冤诉状中诬陷他人,因此杖打100大棍。
革除杨乃武的举人身份,永不恢复。
杨乃武对姐姐杨菊贞、妻子詹彩凤感激不尽。
回到家乡余杭后,杨乃武向那些帮助自己申冤的人,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杨乃武特别感谢《申报》,感谢《申报》伸张正义、表达民意。
回到家乡后,杨乃武养儿育女,植桑养蚕。
虽然刚直之心不改,依然帮助乡亲们代写诉状,但是,已经变得小心谨慎。
妻子詹彩凤、姐姐杨菊贞的晚年,都由杨乃武照料。
杨乃武对蒙冤受屈永远无法释怀,将自己的苦难历程写成一本书,名字叫《虎口余生》。
1914年,杨乃武因病去世,享年74岁。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传遍中外各地;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令人唏嘘不已;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引起官场地震。
有人认为,这场官司之所以引起清朝最高统治者的高度关注,并亲自过问,主要原因是,慈禧太后等人希望借此机会清除湘军势力,因为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湘军势力过于强大,已经显露了威胁清朝朝廷的苗头。
谢谢阅读,欢迎指教。
(图片选自网络)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1873年10月初九,浙江余杭豆腐坊短工葛品连染病暴毙,家人发现尸体脸色铁青,口鼻有血水渗出,怀疑是中毒而死,随即报案,余杭县知县刘锡彤审理此案。
这本是一件普通的命案,案情本身并不深奥曲折,只要细加勘察,便可结案,谁也没有想到,在刘锡彤的操作下,竟然发展成为清末四大冤案之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引起轩然大波,案件昭雪后,慈禧发布懿旨,将浙江巡抚、余杭知县及相关人等130余人革职、充军或查办,江浙官场重新洗牌。
这起案件究竟有何不同之处,竟然将整个浙江司法体系都拉下水呢?其实,背后的起因源于一个知县和一个举人的私人恩怨。
1
余杭士子杨乃武家庭殷实,喜爱打抱不平,平日里为人代写讼状,没少给知县刘锡彤找麻烦,1873年9月15日,杨乃武中举,整个余杭县只有他一人中举,葛品连命案发生时,杨乃武还沉浸在中举的喜悦中。
杨乃武家是二层楼房,他和姐姐、妻子住在一楼,葛品连和妻子毕秀姑租住在二楼,毕秀姑长相俏丽,喜欢穿白衣绿裤,人送绰号“小白菜”,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两家不免熟悉起来,杨乃武和小白菜过往甚密,经常教她读书识字,如此一来,街坊邻居闲话四起,传出“羊(杨)吃白菜”的闲话,一传十十传百,听到这话的杨乃武很不高兴,打算租期一到,就提高房租,逼葛品连一家走人,就在这时,葛品连出事儿了。
那几日,杨乃武去余姚岳母家办事儿,10月初九,葛品连一大早上就起不来床,开始以为是流火疾,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吃药之后病情反而加重,小白菜请大夫开了药,还不管用,到了下午申时,就是三五点的样子,葛品连全身青黑、暴病而亡,家人赶紧报官。
年近七十的余杭知县刘锡彤带着仵作沈祥上门验尸,刘锡彤的好友陈竹山跟着一起看热闹,见死者是葛品连,便笑着说起了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八卦故事,经他绘声绘色的一番戏说,简直是翻版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刘锡彤本来就对杨乃武看不惯,这下子机会来了,仵作沈祥也是个糊涂蛋,本来验尸之前先把银针在肥皂水中清洗三遍,沈祥忘了这个流程,直接用银针探喉,结果显示,银针呈黑色,便断定是砒霜毒死的。
2
刘锡彤如获至宝,立即将小白菜带回衙门拷打,边打边问“是不是和奸夫杨乃武共谋害死葛品连”,这哪里是断案,分明是赤裸裸的诱供,小白菜经不起铁丝刺双乳、锡熔浇背的酷刑,便屈打成招,说砒霜是杨乃武十月初五给她,她十月初九下毒。
杨乃武很快被抓进县衙,杨矢口否认,自己十月初五不在余杭,怎能作案,且有多名证人,证人抵达后,证实杨乃武所言非虚。
杨乃武是新晋举人,按律见官不跪,不受刑,就像我们现在的人大代表不能逮捕一样,必须先免去代表资格。刘锡彤便向杭州知府陈鲁呈文,请求免去杨的举人身份,公文前脚出门,刘锡彤后脚就对杨乃武用刑,杨乃武坚持不认。
十月二十,刘锡彤将杨乃武、小白菜及有关卷宗送到杭州知府衙门,却偏偏扣下了证人证明杨乃武不在余杭的证词。
不久,朝廷下达杨乃武举人身份被革除的朱批,杭州知府陈鲁再无顾虑,大刑伺候,杨乃武被打得血肉模糊,被迫承认与小白菜有私情,砒霜是艾仁堂药铺老板钱宝生卖给他的。
艾仁堂是真的,钱老板也是真的,但是叫钱坦而不叫宝生,原来杨乃武记得这家店名和老板的姓氏,却不知道名字,经不住拷打只能瞎蒙。
钱坦到堂,一脸懵逼,经过陈鲁的一番“悉心教导”,钱坦惧怕,只能说确有其事。
这下好了,人证物证齐活,口供也对得上,结案!
小白菜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审批。
蒯贺荪架子大,不愿细看卷宗,也不现场勘查,直接把知县刘锡彤叫来询问,刘锡彤当然一口咬定铁证如山,蒯贺荪原封不动将审判结果上报杭州督抚杨昌浚。
杨昌浚派人到艾仁堂访查,得到消息的刘锡彤提前安排一番,结果可想而知。
卷宗上报到刑部复核,待批示下来,杨乃武、小白菜二人将人头落地。
一桩冤案就此酿成。
3
清朝律法,命案由知县初审、知府二审、报按察司审核、督抚再审核,报刑部,呈皇上裁决,基本上督抚决定死刑,很少有人能再翻案了,只等京城批文下达,执行死刑,如家属不服督抚判决,可到都察院或步兵统领衙门上诉,叫“京控”。
也就是说,杭州督抚杨昌浚的报告基本决定了杨乃武小白菜的命运。
但杨乃武不愿就此枉送了性命,在狱中写了诉状,交由姐姐杨菊贞到都察院告状。
杨菊贞变卖家产进京告状,她始终坚信弟弟是清白的,由于刑部工作效率低下,反而为杨菊贞告状争取了时间,都察院接受诉状,令督抚杨昌浚再审此案。
通常,在督察院的眼里,走京控程序的人都是刁民,这些人官官相护,最终都是很快批准地方督抚的卷宗,将刁民打回原籍严加看管,可这次杨菊贞怎么引起了督察院的重视了呢?
因为这一案件受到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一份报纸《申报》的关注,《申报》以其态度严谨而被广大读者喜爱,很多京官也都争相订阅,就在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发一个月后,《申报》从小道消息得知案情并进行了详细报道,杨菊贞进京之前,督察院的官员对这一案件已经有所耳闻。
本以为有督察院的命令、《申报》的影响,对弟弟出狱充满希望的杨菊贞再一次被这些官僚打败,杨昌浚毫不关心,直接发给陈鲁复审,结果毫无例外,维持原判!
4
一次京控已将让杨菊贞全家家当都砸进去了,她一个农村妇人,再也没能力重新走京,眼看着弟弟就要人头落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贵人出现了!
他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从一个小伙计发展到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深知底层老百姓的辛苦,所以,平日里很喜欢行侠仗义。
杨乃武的一个同窗是胡雪岩的幕僚,他将杨乃武的冤情仔细告诉了胡雪岩,激起了胡雪岩的侠肝义胆,他立即把杨菊贞找来,全力资助她进京打官司,同时,还请他的好友,浙江籍官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从中斡旋。
这一次,杨菊贞不再去督察院,而是将讼状交到了步兵统领衙门。
与此同时,夏同善将诉状副本交给了同治帝、光绪帝的老师、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并将杨乃武的案情真相一五一十的进行了汇报。《申报》也及时的将翁同龢关注这件事的消息放了出来,步兵统领衙门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不敢怠慢,便上报了同治帝,皇帝下旨,杭州督抚杨昌浚重审此案。
杨昌浚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拿着同治帝的圣旨不当回事儿,依然打算敷衍了事,而就在此时,案情发生了变化。
杨乃武和小白菜翻供了,说是以前的认罪是屈打成招,而神通广大的《申报》竟然得到了杨乃武诉状底稿,全文发布。
当时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媒体力量有多强大,根本无法应对,《申报》的这一次报道态度全面倒向杨乃武,面对有英国后台的《申报》,杨昌浚也是无可奈何,任由事态发展,成为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的冤案。
5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杨乃武要沉冤昭雪的时候,案件再一次逆转,同治帝驾崩了,全国要开科考了,案件进程戛然而止。
第二年,也就是1875年4月,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上书弹劾杨昌浚及一干人等,认为此案久拖不决有可能草草结案,造成冤狱,希望重审此案,光绪帝派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胡瑞澜不是细查严访,而是严刑拷打,最终上报朝廷,案卷无冤情,二人罪不容恕。
这下子彻底把《申报》惹翻了,连续跟踪报道,当人们知道胡瑞澜依然维持原判的结果后,全国哗然。
户科给事中边宝泉看不下去了,奏请刑部审理,刑部认为没有先例,但案件疑点甚多,奏请胡瑞澜重审。
此时,浙江籍京官再也坐不住了,认为让胡瑞澜重审实乃荒唐之举,他们竟然找到了道光年间已经有刑部直接审理的先例,光绪帝和刑部都被打脸了。
最终,在翁同龢和夏同善的暗中支持下,浙江籍京官联名上奏慈禧,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慈禧看到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不得不管,将案犯、卷宗等移交刑部,《申报》实时跟踪报道,整个案件被推向高潮,全国都在关注,刑部感到压力山大。
经过仔细的查访、审理,仵作沈祥没有用肥皂水擦拭银针的细节曝光,刑部决定重新验尸,1876年9月,验尸结果显示,葛品连是病死而非毒死。同时,虽然艾仁堂老板钱坦已死,死无对证,但余杭县百姓证明杨乃武案发当日并不在余杭的证人仍在。
真相终于大白,涉及的百十名官员面临处分。
让人想不到的是,曾经诛杀安德海、创办山东机器制造局的四川督抚丁宝桢却蹦了出来,大闹刑部,要求维持原判,浙江的事儿,管你一个四川官毛事儿,其实,丁宝桢作为传统官僚,看到同为督抚的杨昌浚等百十人受处分,感到唇亡齿寒而已,这也是一辈子名声极佳的丁宝桢的人生污点,在他们这些官僚眼里,老百姓的命不值一文钱,官官相护才是正理。
丁宝桢没有翻起太大的浪花,《申报》却火力全开,大揭官场黑暗,慈禧坐不住了,对英国人的《申报》也是无计可施,再拖下去,矛头就要指向朝廷了。
慈禧颁布懿旨,对涉及此案的官员,一律严办!
但朝廷内外力保杨昌浚的人不少,负责此案的恭亲王奕訢犹豫不决,翁同龢提醒他,地方官僚势大,太后孤儿寡母,王爷何不借此机会,树立朝廷威名,维护太后权威呢?
奕訢深以为然,浙江100余名官员受到处分。
余杭知县刘锡彤发配黑龙江,虽然大清律规定年愈七十者可以银赎罪,但判决规定刘锡彤不准赎罪。
杭州知府陈鲁等人革职。
按察使蒯贺荪已死,免于追究。
仵作沈祥杖十,判徒刑二年。
葛品连母沈喻氏杖百,徒刑四年,须交银才能赎罪。
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等百余名官员,革职,永不叙用。
杨乃武与小白菜不知避嫌,狱中诬指小白菜,杖一百,革去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小白菜与杨乃武同桌吃饭,不守妇道,杖八十。
历时三年、轰动全国的冤案就此结束了。
6
其实,深究此案可以发现,此冤案的造成根子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曾国藩的湘系军阀居功至伟,纷纷占据江浙一带的官职,这些武将出身的官员既没知识、又没断案经验,很容易造成冤案,而作为一个派系,往往官官相护。
太平天国期间,为便宜从事,朝廷给予湘军很大权力,甚至地方督抚有就地正法权,动荡平息后,朝廷急于将各种权力收归中央,但地方势力已经坐大,权力回收困难重重,这次冤案,正好给了慈禧一个压制地方割据势力,尤其是曾国藩湘军气焰的绝好机会。
杨乃武、小白菜走出牢门,与亲人相拥而泣,杨乃武回乡后,向亲朋好友和《申报》致谢,从此养儿育女,植桑养蚕,依然帮相亲代写诉状,妻子詹彩凤双眼失明,姐姐杨菊贞后来去世,杨乃武极度悲伤,后来,杨乃武将自身经历记录下来,名为《虎口余生》,1914年74岁高龄因病去世。
小白菜出狱后不被家人接纳,只好随慈云大师到准提庵,削发为尼,法名慧定,终日诵经礼佛,养鸡种菜,临死前,留下一纸条,向后人证明她与杨乃武之间的清白,大意为:
杨二爷蒙天大不白之冤,人身受尽残酷摧残,遭终生之残,此时此事,终生难忘。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爷之恩,今生今世无法报答,只有来生再报。我与二爷之间绝无半点私情,纯属清白。后人如有怀疑,可凭此字条作证。
1930年,75岁的小白菜圆寂了。
悠悠往事,再回首已是百年!
作为清末四大冤案之首,情节复杂曲折,笔者水平有限,只能简要述说。若能看完,不胜感激!
1990版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播出时,万人空巷,主演陶慧敏因此也一度被人称为“小白菜”。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一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被称为晚清四大奇案,案情数次翻转,最终成为清朝内部各派势力角逐的工具。最终在上海《申报》的广泛传播中,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关注,最终才得以昭雪沉冤。
小白菜原名毕生姑,于同治11年3月嫁给葛品连为妻。结婚后两个人租了杨乃武家的一间房子居住,租金为每月800文。葛品连仍然在豆腐店中打工,每天早出晚归,甚至有时还要住在豆腐店中。
小白菜在家中闲来无事,就跟房东杨乃武一家人走动比较多。后来两家人慢慢熟悉了,小白菜就跟着杨乃武学识字。有时他们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
同治11年9月,杨乃武的老婆大杨詹氏因难产去世。小白菜就经常帮杨乃武料理家事,这时两个人有奸情的传闻就广为流传。为了避嫌,杨乃武就以提高房租为借口逼迫小白菜夫妇搬出了自己家。
二
小白菜夫妇就搬到了其它地方去居住,杨乃武就娶了自己老婆的妹妹为妻。同治12年8月,杨乃武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正式有了官员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作掩护,地方官员和他只能平起平坐,不能治他的罪。
同治12年10月9日,葛品连因身体不适,就请假回家休养。在路上还在一家糕点店买了粉团吃,一路上呕吐不止。到了家中后,他让小白菜去买桂圆和东洋参给自己煎服。吃完药后,他竟然病情加重,当天晚上就死了。
10月10日晚上,葛品连的口鼻里竟然流出了血水。他的母亲怀疑他是中毒而死,就请官府前来验尸。10月11日,在地保王林的陪同下,向县衙提交了要求验尸的呈词。
余杭县知县刘锡彤,年近70,年老昏聩。他带着仵作沈祥和门丁沈彩泉前去验尸,正在给知县治病的陈竹山就向刘锡彤讲了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绯闻,认为有可能是因奸情败露杀人。
三
仵作沈祥在检验尸体时发现,皮肤呈淡青色,口鼻中有血水流出,身上有十几个大泡。有可能是严重的痧症,又服食了大量的东洋参,导致病情加重,又轻微中毒现象所致。
刘锡彤认为是砒霜中毒所致,就把小白菜带回县衙严刑拷打。据后来的《申报》记载:烧红铁丝刺乳,锡龙滚水浇背。就是用烧红的铁丝去刺小白菜的乳头,用烧化的锡水浇在小白菜的背上。
在严刑拷打中,在刘锡彤的暗示下,小白菜屈打成招,承认自己和杨乃武有奸情,两人联手谋害亲夫。杨乃武和刘锡彤的关系并不好,杨家是当地的大户。杨乃武又有功名在身,经常替乡里打抱不平,引起了知县刘锡彤的不满。
在小白菜录完口供后,杨乃武就被带到了县衙。他不承认自己和小白菜有奸情,更不承认杀人事实。但刘锡彤决定把这个案件办成铁案,以便公报私仇。
四
但杨乃武有功名在身,就像现在的人大代表一样,必须革除身份,才能用刑。10月11日,刘锡彤就经过杭州知府陈鲁和浙江巡抚杨昌俊向同治皇帝具题要求革去杨乃武的功名,得到了同意。
10月20日,刘锡彤将整个案件移交给了杭州府。但他隐瞒了一个事实,在小白菜的供状里,杨乃武是10月5日把砒霜交给了小白菜,但事实上有不少证人可以作证,那几天杨乃武外出办事,直到10月6号才回到余杭。这个案卷被他扣押了下来。
杭州知府陈鲁是湘军的武官出身,就直接对杨乃武动了大刑。最终杨乃武也屈打成招,他承认自己从杭州办事回家时在仓前镇爱仁堂钱老板那里买了砒霜。
陈鲁就让刘锡彤去把钱老板的供状带过来。钱老板的药店根本就没有砒霜,他自然也不会承认。但在刘锡彤的软硬兼施之下,钱老板写了证词,也得到了刘锡彤官府不会追究的书面保证。
五
这个案子就被呈报到了浙江按察使蒯贺荪,他认为这个案子疑点很多,便找来刘锡彤询问案情。刘锡彤向他保证,自己办了一辈子的案,绝不会草菅人命,案子铁证如山。
杨乃武的姐姐和杨乃武的老婆在探监时,杨乃武书写了上诉的状子,请他们找更高的部门替自己申冤。杨乃武的姐姐去了北京都察院,把案卷呈了上去。这个案子被发回浙江巡抚杨昌俊重审,杨昌俊又把这个案子打回杭州,由陈鲁重审,他们自然会坚持原判。杨昌俊是湘系官员,自然会维护老乡陈鲁。
因为杨乃武的身份突出,这个案子迅速就传遍了浙江。在杨乃武老婆的奔走下,红顶商人胡雪岩资助了她不少银两,让她到步兵统领衙门去递交诉状。步兵统领衙门就把这个诉状转交给了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命令浙江巡抚杨昌浚和臬司衙门重审此案。
但杨昌俊就把这个案子交给了湖州知府锡光、绍兴知府龚嘉俊、富阳知县徐嘉德、黄岩知县陈宝善共同审理,自己选择了避嫌。不久后同治皇帝就死了,这个案子就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六
上海的《申报》派出记者,专门采写了相关的报道。这个案件就迅速轰动了全国,同时也引起了刑部的重视。两宫皇太后命令浙江学政胡瑞澜重审,此人是个老油条,不愿意得罪杨昌俊,就坚持原判。
在北京任职的浙江官员联名上书,请两宫皇太后密切关心这个案件,为浙江士子杨乃武申冤。慈禧太后就命令把所有相关人等和案卷调到刑部来进行审理,并且把葛品连的棺材一起运送入京。
光绪二年12月9日,刑部在海会寺开棺验尸。当天找了国内的很多验尸高手,经过检验,葛品连的骨骼呈黄白色,并非中毒而死,原因大概是生病后吃药不当所致。刘锡彤和仵作沈祥也不得不承认这次验尸的公正性,承认了自己办案不公。
慈禧太后得知真相后,就判决余杭知府刘锡彤发配黑龙江,其他相关人员30多人被革职查办。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等六品以上官员100多人被革职,永不续用。
七
本来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案件,却在各派人物的斗争中,前前后后延续了4年,经过了无数次的重审,才得以沉冤昭雪。表面上慈禧太后以老佛爷的身份,以天下苍生为念,还杨乃武和小白菜的一个公道。
实际上原没有这么简单,早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两江总督任下的数省官员都被湘军霸占,早就引起了慈禧太后的警惕。她派出马新贻来整顿两江,铲除湘系官员,结果激发了矛盾被刺杀。
这一次慈禧太后借助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沉重打击了湘系官员,也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但慈禧太后的算盘并没有得逞,湘系人马依然牢牢的掌控着江南局势。曾国藩的接班人李鸿章成了新的汉人领袖,湘淮势力已经尾大不掉,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杨乃武出狱后,就去上海《申报》做了记者,以答谢这家媒体对自己的大恩。数年后他又选择回到余杭,重新成为耕读世家,最后于1914年去世,享年74岁。小白菜则万念俱灰遁入空门,法号慧定,于1930年圆寂,享年75岁。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本非奇案,但后来从县到省官官相护,处处包庇,以致此案几乎成为铁定的冤案,然而此案经过一个奇女子杨菊贞的坚持下,最终惊动了慈禧太后,案情随之反转。清廷趁机利用该案的影响力清洗了一批镇压“太平天国”出身且有着湘军背景的官员,使得此案成为清末奇案之一。
“羊吃白菜”导致的冤案
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七,浙江余杭县仓前镇葛村一名叫葛品连的人在服下妻子葛毕氏熬制的中药两天后,竟口吐白沫不治身亡。葛品连母亲俞氏为其子操办后事时,发现自己儿子遗体脸色发青,口鼻出血,怀疑他是中毒身亡,于是一纸诉状将儿媳妇葛毕氏告上了官府。
知县刘锡彤接到状子时,恰逢本县秀才陈竹山在场,此人看到葛品连竟然是受害者,便对知县讲了一段“羊吃白菜”的风流趣闻,而这段趣闻成了一桩冤案的导火索。
“羊吃白菜”中的“羊”指的是本县举人杨乃武,而“白菜”指的是则是葛品连的妻子“葛毕氏”,之所以被称为“白菜”,主要是因为她肤白貌美,常穿白上衣,绿围裙,故而被人们称为“小白菜”。
之所以二人能扯上关系,主要是因为葛品连夫妇两口租用了杨乃武两间房,那么怎么会出现“羊吃白菜”的事情呢?这主要是因为葛毕氏经常请杨乃武教其识字,而小白菜也投桃报李,经常多做一份饭菜给杨乃武送过去以作答谢。
时间一长,葛品连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就怀疑二人有奸情,所以几次趁夜回家,躲在屋檐下偷听,可是偷听了几次也没发现什么二人有奸情,但自己心中又挺隔应。葛品连郁闷之下,便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了自己母亲。这老太太听到儿子所说之话,断定二人必有奸情,于是便到处说闲话,搞得街谈巷议,逐渐演化成“羊吃白菜”的风流韵事来。
杨乃武毕竟是个举人,更是个好面子的人,听不得这些闲言碎语,为了自证清白,就逼葛品连两口子搬离自己家中。而葛品连自从听到街巷上传来“羊吃白菜”的传言后,觉得被人戴了绿帽子不说,还被人家驱赶出门,顿时抑郁之下生了场大病,而这场病就是要了他命的病。
到底葛品连得了什么病?根据文献记载,可能得了急性流感或伤寒,这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本不太容易治愈,再加上自己气郁胸结,估计喝的中药也不对症,所以竟然在喝药之后不治身亡。
虽说这“羊吃白菜”是子虚乌有,但被炒作得有模有样。刘知县听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奸情杀人”,带着这样的感觉他和衙门新任仵作沈祥前去验尸。
沈祥是个新手,把口鼻流血误认为七窍流血。他把银针探进死者的喉咙,拔出后确实看到了青黑色。根据一般经验,如果用皂角水反复冲洗银针,青黑色仍然不褪,就可以断定此人是中毒而死。可是,沈祥把这道工序给忘了,一看有青黑色,就判定是中毒。这样的判断,让刘锡彤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于是,他下令将小白菜押回县衙审问。
在县衙中,刘锡彤问小白菜毒杀丈夫的原因,以及作案所用的毒药从何而来,这杀人大案小白菜自然知道轻重,所以一概没有承认,只是一个劲的喊冤。刘锡彤见审问不出什么,便先行将其投入大牢打算择日再审。
当天夜里,一个叫阮桂金的人买通狱卒见到小白菜问道:“刘子瀚跟你的事,你交代了没有?”
小白菜回答说:“他有脸做,我却没脸说!”
阮桂金接着又说:“没说就好,你只要招认是杨乃武给了毒药,你的命就可保住!”
小白菜说:“这不是害杨乃武吗?”
阮桂金说道:“你不照办,刘子瀚说你就得自己死在这里,你选择吧!”说完,扬长而去。
刘子瀚是谁?他与小白菜又有什么关系?《清稗类钞》记载云:
邑令刘锡彤有子逾冠,闻其名,一日遇诸途,尾随之,密以意示衙役,使谋之,久之通焉!
不管中间是什么情节,无论小白菜是被迫还是有意,这个记载足以证明刘子瀚才是真正与小白菜通奸之人。
第二天,刘锡彤接着提审小白菜,与前日一样小白菜在开始的时候对所有指控还是拒不承认。然而恼羞成怒的刘锡彤对小白菜上课大刑,奄奄一息之下的小白菜想到阮桂金说的话,于是违心的承认杨乃武和自己合谋毒杀了自己的丈夫。
刘锡彤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本来和杨乃武有一些过节,此时拉其下水正好公报私仇。
杨乃武如何会与本县知县结下深仇大恨?据史料记载,原因有二:
一是撞船。余杭具有座石拱桥,两个桥洞左右行船,互不干扰。刘锡彤迷信八卦,在上任时非要逆行穿越桥洞,险些跟正向行驶的小船撞上。而这小船上的乘客就是杨乃武。刘知县新官上任,丢了面子,当然看杨乃武不爽。
二是告状。刘锡彤曾任余杭县税官,贪得无厌,敲诈商贾,杨乃武曾告发其贪污受贿,公开收受贿赂,刘锡彤因此恨得咬牙切齿,双方就结扎了深仇大恨。
而刘锡彤之子刘子瀚跟杨乃武有着过节。《清稗类钞》记载,刘子瀚听说“羊吃白菜”的传言,觉得杨乃武让自己独占小白菜的打算落了空,便决心陷害杨乃武。
公堂之上,杨乃武否认了全部指控。尤其小白菜在供词中所述“十月初五日杨乃武亲自交给我砒霜”一说漏洞百出,因为当时他并不在余杭城内,而是去了岳父家。因为当时岳父詹耀昌刚刚病故下葬,但却未除灵,杨乃武在十月初三赶往岳父家除灵,并一直呆到十月初六参加完詹善政的过继礼才返回余杭家中,此事有多人作证,肯定是小白菜诬告无疑。
杨乃武有底气,刘锡彤更不简单。他深知杨乃武的护身符就是举人头衔,有这个头衔,便不能动刑迫其屈打成招。于是,他于十月十二上报朝廷,指控杨乃武有罪,奏请革除杨乃武的举人头衔。还没等朝廷回文,他就先行剥夺了杨乃武的举人头衔,随后大刑伺候。
刘锡彤还让小白菜和杨乃武当庭对质。小白菜当着杨乃武的面,再次违心地承认两人有染,合谋毒杀亲夫。杨乃武受尽酷刑,无话可说,被迫招认了通奸和谋杀的罪名。两人都招了,刘锡彤很满意。他立即向杭州府呈报公文,准备定两人死罪。
对于这起命案,杭州府将怎样审理?杨乃武和小白菜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官官相护,杨菊贞被迫上京告御状
十月二十日,刘锡彤将人犯杨乃武、小白菜,人证俞氏等及相关卷宗解押到杭州城,并上下活动,将小白菜“十月初五日杨乃武亲自交给我砒霜”的供词改成了“十月初三日杨乃武亲自交给我砒霜”。
杭州知府陈鲁靠军功起家,且为人十分自负,自命清高,很看不起文人,认为他们只会吟诗作文对国家无益。而且陈鲁虽然官声不错,但唯一的一个爱好则是喜欢收藏古物,刘锡彤深知自己这个上级的喜好,特花了大价钱买来一副古画送于陈鲁,陈鲁拿人手短,自然心领神会。
杨乃武和小白菜带到府衙后,两人继续了一遍“喊冤—挨骂—毒打—屈打成招”的过程。在杭州府衙中,陈鲁将全部的酷刑都使出来了,如杖打、上夹昆、跪钉板、跪火砖、吊天平架等等。
与余杭县审案的唯一区别是:陈鲁特别强调毒药的来源。
杨乃武不想再挨打,只好胡编了一句:“毒药是我在仓前镇爱仁堂药店买的,老板叫钱宝生。”陈鲁给刘锡彤打了个眼色,让他去找钱宝生。
但是,爱仁堂药店老板根本不是什么“钱宝生”,此人真名叫钱坦,根本没卖过砒霜,更不愿意做伪证承担罪责,但他又不敢得罪知县老爷,所以很为难。
但是受刘锡彤委托的乡绅去找钱坦并向他保证:“你只管做证,出了事有知县大人顶着,事成之后还会有赏银,再说了,杨乃武已经招认在你药店里买过砒霜,你不做证的话就会被认为是有意隐瞒,届时可要吃不了兜着走!”而且乡绅拿出了一张刘锡彤亲笔写下的“此案与钱坦无关”的保证书后,钱坦最终只好同意做伪证。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所谓“钱宝生”的证词送到杭州,再加上杨乃武和小白菜的供词,陈鲁正式宣判:小白菜因奸同谋杀死亲夫罪凌迟处死;杨乃武以起意杀死他人亲夫罪判斩立决。
为了坐实该案,陈鲁还将案卷中的“口鼻流血”改为“七窍流血”,将其确定为中毒而死。不过,按照清朝的法律,核准死刑的程序很复杂,判决后还要上报浙江按察使衙门核准。
浙江按察使蒯贺荪也是举人出身。他知道秀才一旦中举,以后便是前程远大,杨乃武身为举人,却因一个出身低贱的小白菜买毒杀人,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之事。因而蒯贺荪接到案卷后,对于杨乃武不顾举人身份因奸谋毒感到不可理解,为此他详细阅览了全部卷宗,并亲自对杨乃武、小白菜进行了两次讯问。
可惜的是,此时的杨乃武和小白菜经过酷刑的身心折磨后,均已心灰意冷,只恐说出不合供词的话再受酷刑,于是毫不反抗,完全照供词认罪,所以二人白白失去了这一大好的翻案机会。
蒯贺荪见二人憔悴不堪,认为他们可能惧怕刑罚,便向负责初审的刘锡彤和二审的陈鲁询问案情是否有可疑的情况。他哪里知道这案件从开始就牵涉到刘锡彤的个人恩仇,只见陈鲁和刘锡彤均信誓旦旦保证说此案铁证如山,绝无冤屈。这样,蒯贺荪只好召案犯、证人画押通过,将案件按照杭州知府陈鲁的意见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浚。
杨昌濬其实已经先行接到该案报案。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在向杭州府衙门求告无门后已经到衙门喊过冤了,并且杨昌濬曾派了一个候补知县到余杭县去调查,然而此人也收受了刘锡彤的贿赂,于是回报巡抚称该案并没有冤情。
在按察使衙门又将此案报上来后,杨昌濬照例提审了杨乃武、小白菜,但二人担心再次遭受皮肉之苦,均依原样画供。于是此案在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结案,结果上报朝廷,只等朝廷批准,就可对杨乃武、小白菜执行死刑。
身陷囹圄的杨乃武得知案件已经报至朝廷后,顿时觉得不妙,他身为举人深知案件流程,刑部一旦批复,那这个案子就是板上钉钉,彻底再无翻案可能,自己人头军第不说,死后还背上恶名,连累家人,于是偷偷写了一份申诉状,让姐姐杨菊贞带着进京告“御状”。
这几乎是个死局,杨菊贞能告得赢吗?
奇女子杨菊贞为弟伸冤,惊动慈禧太后
同治十三年四月,杨菊贞带着弟弟在狱中所写的申诉状踏上了进京告状之路,同行之人还有杨乃武岳父家的长工王廷南和王阿木,三人历时二十余天,终于到达了北京城。由于女子不能出面,故而由两个长工出面向都察院递交申诉状。
然而杨菊贞万万没想到,都察院认为杨菊贞等人是违反律制越级上告,不仅不予受理,并且还派人将三人押送回乡。
虽然都察院没有受理此案,但又给浙江巡抚杨昌濬发了一纸公文,让其复审理此案,也正是这次杨菊贞的越级上告,给杨乃武和小白菜带来一线生机,他们二人深知死活就此一举,必须豁出去说真话才能为自己争取到这一线生机。
在复审时,杨昌濬仍然是主审,小白菜不仅推翻了之前的招供,而且还揭露了刘锡彤父子的恶行,更劲爆的消息是,不是“羊吃白菜”,而是刘锡彤的儿子刘子瀚借其父亲威势多次强奸她。
戏剧性的变化让杨昌濬始料未及,若就此上奏朝廷,不仅自己大失面子,而且弄不好会被治一个“失察”之罪,丢官罢职也就不远了,于是他决定暂且将案子搁置。
杨菊贞苦苦等着消息,但突然间这个案子就没消息了。杨菊贞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上京告状靠谱,但是家中因告状已经变卖了祖产,哪里还有钱去京城告状呢?
这时,一家媒体的介入让此案有了意外转机。创刊不久的《申报》在案件发生时便报道过,刚开始还当一般案件一样报道,不过要娱乐一下大众而已。在后来随着都察院的介入,《申报》记者们觉得此间有新闻线索可以挖掘,于是开始对该案作深入报道,并在报道中提出了一些疑点,于是浙江和北京两地的人对此案开始关注起来。
其中,“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关注此案的名人之一,他是被杨菊贞上京告状给打动的,后来看到报纸称其家中窘迫,难以上京继续告状,于是便资助其白银三百两作为上京的费用。
杨菊贞筹到上京路费后,临行前见了杨乃武,问他在省城和京城有没有熟人可以帮忙一二,杨乃武写下了三个名字。
其一,名叫汪树屏,跟杨乃武同科举人,很讲义气,其兄长汪树棠就是京官。
其二,名叫夏缙川,仗义疏财。虽然他只是一介平民,但他的堂哥夏同善,可是朝廷的翰林院编修,也在京城任职。
其三,名叫吴以同,在胡庆余堂任职。而这胡庆余堂的老板,正是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杨乃武让姐姐先去找这三个人,再把自诉状发给在京同乡,求得更多支持。
杨乃武的想法奏效了。汪树屏看了自诉状,马上提笔给哥哥写信,然后联系了多位同科举人,联名向都察院控告浙江官员严刑逼供、草菅人命。夏缙川也给堂哥夏同善写了书信,吴以同还把杨菊贞引荐给胡雪岩。
杨菊贞成功了,收获之大令她意想不到。在夏同善的暗示下,这次杨菊贞将状子递交到了步军统领衙门,同时《申报》将杨菊贞状子的全文刊登在报纸上,一时间大江南北,朝野上下都在议论此案。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步军统领衙门不好擅自做主,将申诉状递交到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这里。
案情不仅惊动了慈禧太后,更是激怒了一些浙江系的京官,有御史弹劾杨昌濬审案马虎、居心不良,于是这个本与政治无关的刑事案件,终于演化成了错综复杂的朋党之争,为此慈禧太后特地让浙江学政胡瑞澜再次复查此案。
然而胡瑞澜不愿得罪势力庞大的“湘军集团”,再次对杨乃武和小白菜动了酷刑,这次的酷刑使得杨乃武双腿几近残废,小白菜十指也露出森森白骨,二人受不了酷刑,再次翻供认罪。
光绪元年十月十八日,《申报》将胡瑞澜的审案过程报道后,顿时朝野一片哗然,群情激愤,要求朝廷亲审此案的呼声越来越高。户部给事中边宝泉首先发难,称胡瑞澜办案“外示严厉,中存偏袒”,有官官相护之嫌疑;紧接着汪树棠等十八位浙江籍官员联名上书称杨昌濬“罗织罪名,草菅人命,上下其手,欺瞒朝廷”,建议刑部重审此案,“以解天下之疑”。
光绪帝生父醇亲王也表态称杨昌濬“蔑视朝廷”,恐各督抚效仿,应重申此案,“以示警饬”,并以“大清有青天”来回应杨乃武状中的“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一语。
这些人的表态,受到百姓的一片叫好声,许多非“湘军系”官员也纷纷支持,慈禧太后这才痛下决心让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署理刑部侍郎,重申此案。
翁同龢在研究了案卷之后提出了三个疑点:第一、案卷上写葛品连娶小白菜花了六十银元,这些钱足够其在余杭买上一出大院,一个豆腐店的帮闲,哪有可能有这么多钱?第二、购买砒霜的时间。陈鲁审讯时记载是十月初三,而胡瑞澜审讯记载则是十月初二,到底是哪天?为何不让钱宝生上堂对质?第三、小白菜翻供时,曾多次提到刘子瀚此人,为何前后数次审案始终没有提审此人?
翁同龢将这些疑点整理成文,呈给慈禧太后。慈禧看罢奏折,传旨将所有人犯、人证及审案官员押送刑部,接受审讯。
刑部这次审案轰动全国,就连英国都派出了记者全程观摩。此案翁同龢坐镇幕后,浙江系官员刑部浙江司郎中刚毅主持该案审理。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边证词出入颇多,再加上丁宝桢在其中的胡搅蛮缠,让主持工作的刚毅和桑春荣颇为被动。
为了彻底查清此案,翁同龢已经派人悄悄前往浙江运送葛品连的棺椁来京,只不过这一切都在暗地里进行。
光绪二年十二月初五,葛品连的棺椁贴着封条运抵京城。这次刑部官员充分做了准备,由刑部尚书桑春荣主持开棺验尸,在棺椁打开后,只见葛品连尸骨皆白,牙齿喉骨也是黄白色,没有中毒发黑的迹象,这样一来一切“买砒霜下毒”、“谋害亲夫”的所有指控皆已不成立。而浙江官员炮制冤案和官官相护的内幕同时大白于天下。
翁同龢将案情写成奏折呈给慈禧太后看,经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作出最后裁决:杨乃武、小白菜无罪释放;主犯余杭知县革职充军,发配黑龙江;主犯刘子翰已死免议;浙江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杭州知府、余杭知县、仵作、衙役等三百余人罢官议罪、药店老板钱宝生自知罪责难逃,自尽身亡……
虽然案件沉冤昭雪,但杨乃武和小白菜已经是悲惨至极。杨乃武出狱时双腿已经无法走路,几近残废,后经胡雪岩请名医为其救治虽然能够走动,但已是不良于行,其举人之身份也没有恢复,杨乃武为了谋生只好重操旧业以养蚕为生,培养出“风采牡丹”的品种,风靡一时。
而小白菜出狱后万念俱灰,竟到了准提庵削发为尼,法号慧定,从此伴随青灯黄卷了此一生,她圆寂后,其传人妙性为她修建了墓塔。塔的两边刻有小白菜《自述诗》两首概其生平,这里我摘其一首让大家品鉴。
顶礼空皇了此身,哓哓悔作不平鸣。奇冤几弥终昭雪,积恨全消免覆盆。泾渭从来原有别,是非谁谓竟无凭。老尼自从此真离脱,白水汤汤永结盟。
其实小白菜从未读过书,仅仅凭借着杨乃武教了几天就能写出这样的诗来,足见其有聪明过人之处。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重视该案,竟然为了普通一件刑事案件不惜清洗一百多名官员?
话说回来,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案能够平反,这的确是个奇迹。该案能够平反,除了媒体、浙江系官员出力以外,慈禧太后的态度才是最终令案件翻转的主要原,那么为什么慈禧太后会重视这一冤案,又为何会一管到底呢?
种种迹象表明,慈禧太后是玩了一把“杀鸡儆猴”的把戏,借该案打击了“湘军系”官员。镇压完“太平天国”后,“湘军”系官员已经把持了江、浙、皖、赣等省份的军政大权,虽然湘军主心骨曾国藩早早就自除兵权,但清廷的财政赋税之地江南已经彻底沦为湘军的势力范围,这让慈禧太后警觉万分,一直在找一个机会来消除湘军在江南的控制力。
但是慈禧太后深知湘军不可轻动,之前她曾经派出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结果没过多久竟被一名无名小卒张汶详给刺杀,这桩“刺马案”震惊天下,此后慈禧太后再也不敢对湘军集团下手。
然而此次的“杨乃武小白菜案”既有着民间的推动,更有浙江仕绅们的助力,同时还有媒体舆论的跟进,慈禧太后顺水推舟,一举将浙江的官员全部清洗,这纯粹是清朝皇室与湘军集团的政治博弈,杨乃武与小白菜能够平反,也仅仅是被利用了而已。
慈禧太后借杨乃武小白菜案向西方证明清朝司法并不腐败。“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除了割地赔款外,英国人以清朝司法制度腐败落后为由,订立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杨乃武小白菜案”发生后,正值上海英商投资的《申报》刚刚创刊,这也是中国公开发行的第一份报纸,对于英国人报纸上连篇累牍对该案的报道,其中不少评论嘲笑清朝的司法腐败现象,而这恰恰也是慈禧太后的心病之一,所以为了面子,为了堵住英国人的嘴,也必须对该案重视起来。而一口气摘了一百多官员的顶戴花翎,其中就有这种微妙的心理。
为了收回死刑裁决权,避免督抚坐大。清廷曾多次出台措施对地方督抚进行制约,死刑复核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地方官判罪犯死刑,必须呈报刑部复核,实现死刑犯朝廷终审制。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出现滥杀、错杀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一种措施。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朝廷镇压不力,湘军、淮军趁势崛起,死刑复核就成了一纸空文,冤假错案也越来越多。通过“杨乃武小白菜案”慈禧太后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任由督抚专擅大权,“长外省草菅人命之风,其患犹浅;启疆臣欺罔朝廷之渐,其罪实大!”所以慈禧关心的并不是案件是否冤枉,而是担心如此下去,皇权将会继续旁落,慈禧太后想要扭转的,正是这种局面。而“杨乃武小白菜案”恰恰给慈禧太后提供了这样一个良机。
结语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摘掉浙江百余名官员的顶戴实质上并不是因为案子本身,而是案子如何判决可以使得自己得到利益最大化,在政治博弈中可以取得主导地位,如果没有以上几个原因,恐怕慈禧根本不会理睬这件冤案。要知道“杨乃武小白菜案”只是清末众多冤案中的一件,其他案子中蒙冤受屈的当事人伸冤平反只是一种奢望而已,天上掉馅饼之事不常有,而杨乃武小白菜机缘巧合遇到了,其他人想必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满清王朝作为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从根本上始终无法解决政治腐败、司法腐败,所以在平反一个冤案的同时,又有无数个冤案在产生,这是封建王朝的制度系统性漏洞,是无法根除的。故而只有国家权利属于人民之时,“依法治国”得到全面推进,权利有了监督和制约,这才能真正减少冤案并为最终消除冤案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中国法制的最终奋斗方向!
参考资料:《晚清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等
------------------
推荐阅读:
社交中,不要相信任何人对你有什么感情,该谈钱就谈钱。你怎么看?
淘宝上面的摩托车为什么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摩托车便宜几百或者便宜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