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红楼梦》通篇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女子没有背景,很难嫁贵家,门当户对是常态,阶层上升很困难。暴发人家没有家族传承,纵有姿色,很难进豪门,古今一也。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侧面描写了傅秋芳情况:才貌双全,年龄二十三,尚待字闺中。其哥傅试一心要把妹子嫁与权贵豪族,以提升傅家地位。这导致傅秋芳成为秋天日里的芬芳,难以嫁人,今谓之剩女。
大观园里众多女子,其贵贱无不是以其身份地位为基础。贾贵妃因为出身贾家,才有机会成为妃子。林妹妹虽才貌双全,但病若西子,若出身不好,也难婚配。刑岫烟出身贫寒,但因为是刑夫人的侄女,地位自然上升不少,且有机会进入大观园,被薛姨妈点赞,嫁与薛蝌。
▍←《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谢友邀请!
很多读者由傅秋芳第一个就联想到宝钗,这个先放一放。我倒是由傅家两个婆子想起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宝玉挨打后傅家遣了两个婆子过来探望。回去的路上两个婆子因为宝玉烫到手的呆傻表现取笑了一番,先来看看原文一段话:
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
这段话提到的避雨事件应该是龄官画墙无疑,我们回放那天场景:
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巨被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
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周围只有宝玉和龄官两人,如何两人之间的发生的小事却传到了贾府之外一个婆子的耳边?
是龄官自己说的吗?不会,因为龄官到最后还在叫宝玉“姐姐”,并没看清对方是宝玉。以龄官孤僻清高的性情,回去定不会跟伙伴们多嘴提及。所以当事人龄官可以排除。
那么是宝玉吗?更不会了,宝玉虽然呆傻,对女儿也天生欢喜,平日里说话兴奋处也会祸从口出。但这种让人取笑自己性别模糊的事他倒不会去做。而且事情小到不值一提。
但这么一件小事却有人知道了,而且还当笑话去讲,说明贾府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监视。再联想赵姨娘和贾政说话时墙边跳走的人,想想背后就发凉。
故而,宝玉和袭人的怡红细事,和蒋玉菡的基情密事等等都被有心人了如指掌。
其次,由宝玉对傅家两个婆子的态度也再次体现宝玉的怜香惜玉。宝玉厌恶婆子们的浊臭,却因傅秋芳这颗明艳丽彩的珍珠暂时容忍这浊气逼人的鱼眼珠子,虽然还未曾见过傅秋芳。这说明宝玉这天下第一意淫之人对待天下女儿是一视同仁的。
再次,就是作者借傅家兄妹抨击当时社会一种现象。
傅秋芳的哥哥傅试(附势),作为一个暴发户却毫无自知之明,一心只想趋炎附势,寻找富贵根基之家攀亲,然而他看上的别人看不上他家,看上他家的他又看不上人家,来来去去耽误了妹妹的大好春光,这时的傅试已经不是一个怀有亲情兄长,而是一个利令智昏的商人;傅秋芳也不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妹妹,而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可惜这件商品不是古董,她是有保质期的,古代的女子过了十五就是婚配年龄了,傅秋芳却整整待过了八年,秋天肃杀,百花凋残,一生春景付与秋天。
傅秋芳的结局我们很遗憾看不到,但这位女子却只是当时社会一种丑陋现象的缩影。《红楼梦》中想利用鸳鸯出人头地的哥哥金翔;还有因为女儿彩霞嫁与来旺家欢天喜地的彩霞父母;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如何,看不到我联系宝钗,是不是很意外呀?
▍⇥《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傅秋芳,一个在《红楼梦》里没有正面出过场的大龄女孩。且在一百二十回全本中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第三十五回;一次是第九十四回。仅有的两次也是借宝玉的心和鸳鸯的口叙述出来的。
一个没有露过脸,没有说过话的人,似乎是作为故事中的一个“小插曲”出现,似乎是个多余的角色,好像有她没她故事也不会受多大的影响,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没有多余的事、多余的人,一切都是“不露声色”地安排。短短的一段文字,他给傅秋芳贴上的标签是:大龄剩女、琼闺秀玉、才貌双全。如此特别的一个女孩不让她露脸,却让她藏在哥哥傅试的“身后”,究竟要向读者表达什么?
傅家的发家史 傅家的当家主子是傅试。书中是这样叙述他的来历的:
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原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与别的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
这傅试,原来是“附势”,依附贾家的势力而暴发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傅试看准了贾家的“势”,借“势”而为,所以他常遣人走动,原来是有目的的。
“大龄剩女”背后的深意 《红楼梦》中几乎都是青一色的青春少女,而写了一个大龄女傅秋芳。其实,这是曹雪芹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间色法。表面是在写傅秋芳年龄大,实际是另有所指,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傅秋芳三个字不简单:“芳”,花草的香气,意指美好的青春岁月;“秋”,落叶之悲,意指消失了的青春。傅秋芳,付出了美好的青春时光,独自黯然神伤。
傅秋芳被“剩下了”。只因她成为了哥哥借“势”而“试”中的一颗“棋子”。哥哥拿她的青春作赌注:
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易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
一段话,道出了人心的复杂和世道的艰难:傅试是造成傅秋芳成为剩女的直接原因,这是一股有形的阻力,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这就是封建时代对女性的束缚。因此,傅秋芳成了哥哥傅试乘“势”而上的牺牲品。
傅秋芳被误了的青春时光,只是一个“个案”。曹雪芹以这样一个“个案”,为我们画出了背后的群像:趋炎附势者多如傅试,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去造“势”、抓“势”、用“势”。他们是玩转“试”和“势”的高手。
▍☮《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1.傅秋芳的命名。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命名是有讲究的,如贾雨村、甄英莲、单骋仁、詹光,就连夏金桂不是把香菱的名字改为秋菱吗?显然这里的傅秋芳是有它的寓意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秋天的芳香也要付出消散。而他为什么如此呢?其根源应该是他的哥哥傅试。
2.傅试的命名。
傅试这个命名,应来自于“趋炎附势”,从文中可知傅试能够做到通判这个位置,是有赖于贾府特别是贾政的,为此他也保持着于贾府的不断的来往,这次他们打发两个嬷嬷来看宝玉挨打,不正是要保持这种关系吗?
3.傅秋芳与傅试。
而傅试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贾府的关系,他不惜妹妹傅秋芳的青春,正如文中所写: “目今傅秋芳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怎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本是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这里显然傅试已把妹妹傅秋芳,作为自己向上的垫脚石了。
那么小说为什么单独的写这样一段呢?
1.无独有偶。
傅试在小说中,他不是孤立的。他前有忘恩负义的贾雨村,后有恩将仇报的孙绍祖。他们都是借助于贾家攀升到高位。假如傅试借助自己的妹妹傅秋芳,攀附贾家成功的话,我们也可想而知他是一个什么样子。作者对傅试在写作方法上采取了略写。
2.下世光景。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呈现下是光景的,这个下世光景的呈现,既有他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作者插入傅秋芳这样一个小段,应该是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缩影: 一个人的升官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而是靠关系来完成,如此的社会肯定是腐败不堪的,贾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助纣为虐,自我培养掘墓人。
综上: 傅试是当时官场状况的一个缩影,傅秋芳是这个缩影下家庭的牺牲品、社会的牺牲品。作者写这样的一个傅秋芳也预示了贾家的走向。
▍ℎ《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
傅秋芳,通判傅试之妹,美貌聪明,才貌双全,因傅试打算仗着妹妹结交权贵,但傅家根基浅薄,无人求娶,一直耽误在家,成了一个大龄剩女。二十三岁了还待字闺中。作者为何要写傅秋芳呢?因为《红楼梦》讲影射,而傅秋芳便是为影射薛宝钗而来。
一,傅秋芳和薛宝钗才貌类似。
书中说傅秋芳“是个琼闺秀玉”“才貌双全",薛宝钗何曾不是如此。说起才华,薛宝钗自幼饱读诗书,在大观园诗赛中不是第一,便是第二,她的《螃蟹咏》,就是林黛玉也自愧不如。说起容貌,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染而翠,脸如银盆,眼如水杏",妩媚娇妍。
二,傅秋芳和薛宝钗的境遇相同。
傅秋芳的兄长傅试想着仗着傅秋芳的姿色和聪明与豪门贵族结亲,可豪门却嫌弃傅家根基浅薄而不肯求娶。一直耽误傅秋芳到二十三岁,“尚未许人”。而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也想着凭宝钗的聪明容貌与贾宝玉成亲,可是贾家同样嫌弃薛家的身份与根基。薛家是皇商,一开始虽无“贵",却有财,故王子腾会地妹妹嫁过去,但薛家父亲死了,薛蟠不成器,又仗势惹事生非,薛家迅速败落了下去,为儿子着想,薛姨妈不得不牺牲女儿的幸福,把女儿薛宝钗嫁给国公府,可是贾母也好,贾政也好,都看不上薛家。一直待宝钗长到二十多,才在贾府败落之后与宝玉结成连理,可不久宝玉撒手悬崖,宝钗独守空房。
三,傅秋芳很有可能是宝钗结局的预演。
傅秋芳出场虽少,但后四十回应有她的结局,而她的结局又很有可能是宝钗命运的预演。
傅秋芳二十三岁尚未许人,在那个时代,结婚较早,一般情况下,她不可能再成为原配正妻,只能做继室续弦。或者孤独终生。但以傅试的角度,他绝对不会放弃傅秋芳的价值。因此傅秋芳很有可能成为继室的可能性更大,然后过着邢夫人、尤氏一样尴尬孤独的日子。
薛宝钗呢?她凭着与王夫人的关系进入贾府,又与贾宝玉有了金玉良缘,但在贾宝玉出走之后,也是过着孤独寂寞的日子。
------------------
推荐阅读:
35岁了,不想干办公室杂活了,想开始学个有技能的职业,求推荐?
上一篇:六、七十年代农村集市你有印象吗?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