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老父亲到城里,享福却变成“坐牢”…独居老人该往何处?
▍⇉接老父亲到城里,享福却变成“坐牢”…独居老人该往何处?
人老了,大多老人不愿到城里住,沒人交流说活更显孤独。
我母亲在世时,每年我们两月需要接母亲来城里,每次都住半月二十天都想回老家,这时我不強求,回老家在三弟家住,我除了多回家探望赔伴外,还会在经济上补尝三弟。
所以父母老了多随他们的心愿也不失为孝敬。
▍➣接老父亲到城里,享福却变成“坐牢”…独居老人该往何处?
落叶归根,老人一般习惯回到自己的老家生活。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肯定会不习惯。
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留下母亲一个人独自在老家,作为儿女,都希望她生活条件好点,接到城里,在眼前也有人照应,一个人留在老家,不放心。
吃饭是一个问题,一个人不好做,做少不够吃,做多了经常剩,经常吃剩饭剩菜对身体不好,冷热不均,容易生病,病了都不知道。
一个人在老家,周围除了几个留守老人外,没有其他人,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白天都很冷清,晚上更是寂静得有点可怕。
可是母亲不愿意来城里,嫌不自由,白天没有像老家那样,在地里种种菜,在院子里养养花,呼吸新鲜空气,和老邻居聊聊天。
住在单元楼里总觉得憋着闷得慌,我们上班去后关在家里,除了帮着收拾收拾家务就是看电视,要么下楼去转转,虽然也认识几个小区的进城老人,总觉得没有老家那样有共同话题,我们上班娃上学后还是一个人。
习惯了种菜、种庄稼、养鸡养鸭,进城后活动量减少,反而还爱生病了。每年天气好时,总闹着要回老家。后来全家民主表决,每年冬天回城里过,有暖气,舒服些,春暖花开后,她想回老家就让她回老家过,心情好,让她自己种菜养花,干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身体还好。
隔三差五,大家轮流回家看看,节假日全体回老家,陪她。
给老家装了可对讲的监控,手机上随时可以看到老家院子的状况、她在干什么,有空时通过监控和她说上几句,她也不寂寞,联系挺方便的,以前给她配着手机,要么没带,要么没听见,不接电话还把人急的,现在监控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忙了一辈子,闲不住,就喜欢种种这种种那,蔬菜、瓜果成熟总是舍不得吃,叫我们回家去拿,我们拿了,她就开心。所以,每次回家不管吃多吃少,得拿,不拿不高兴。
所以,对于独居老人,根据身体状况,个人习惯,尊重他们的选择,适当调整。他们身体健康,开心,就是享福。
▍❆接老父亲到城里,享福却变成“坐牢”…独居老人该往何处?
不可以,人地生熟,生活也不适应。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
▍┽接老父亲到城里,享福却变成“坐牢”…独居老人该往何处?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有,老人在老家虽然是一个人,但是白天有街坊邻居说说话,聊聊天,或者去地里转转,不是多孤独,但是住进城里儿女家,白天儿女上班忙,没时间陪老人。晚上回家因为劳累了一天,早早就休息了。
老人又没有熟人可以聊天,整天在家里活动,可不就像坐牢一样吗?
老宋头就是从农村到城里的大儿子家住了一个月突然去世的。儿子,女儿后悔不已。
老宋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在农村的家里生活了十多年。
老宋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城里生活。
二零一八年春节,三个儿女回家过年,跟老宋商量说,让老宋跟他们去城里,不然他们在城里,老父亲一个人在农村家里,他们不放心。
在老宋答应后,大儿子就把老宋带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
白天儿子夫妻俩上班,老宋在外边没有熟人,也不出去运动,天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晚上儿子休息了,他依然继续看电视。
一个月后,老宋生病住院,但是最后花了钱也没有保住命。
三个儿女后悔不已,觉得当初还不如让老人继续住家里,他们经常回家陪老人。
所以题主说的这种情况能理解。
▍Ⓠ接老父亲到城里,享福却变成“坐牢”…独居老人该往何处?
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农民,在生活上,和意识形态上,还有文化知识等方面,很难和城市融合。很现实的问题...
------------------
推荐阅读:
上海这种女多男少的城市是否会从男追女男方买房的局面变成女追男女方买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