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别看这可能是一个老人给你讲的小故事,如果要理解,还是有知识“门槛”的。否则你会神智错乱的:哭,他娘的,一个小女子都能把长城哭倒?
但当把它作为文艺作品来欣赏的时候,你若怀疑其真假,将不能进入那种意境和状态,无法深刻体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所表达的情感。所以怀疑其真假的时候多是走偏了。这和怀疑“吃煤块”的真实性是相似的(我并没看“吃煤块”原文,只是猜测)。
当你提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对你还不重要,因为你更需要大体了解这个问题的导入问题:“小说”、“传说”、“神话”是什么?因为艺术和技法的需要,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你若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时,此时他就应该是真实的!
而当你公开怀疑:人家在修长城,她能去那里哭7天7夜(早就被监工给杀了)?一哭就哭倒了,豆腐渣工程吧?那就暴露了你的“无知”(没有贬义啊)。
▍↜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孟姜女的故事原型来自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杞梁妻”的故事:
齐侯带兵攻打莒国,令杞梁(或叫杞殖)和华周做先锋,但是被莒国打败了,杞梁也被莒国人杀死了。齐侯回国以后,在郊外遇上了杞梁的妻子,就派人在原地悼唁杞梁。杞梁的妻子却觉得她夫君为国战死沙场,齐侯这样悼唁实在太随便了,就说:“我丈夫杞梁有罪吗?如果有罪的话,就不配得到悼唁;如果无罪的话,他还有家宅在,臣妾不能接受在野外悼唁他。”得知这番话后,齐侯就乖乖的到杞梁家里,恭恭敬敬的再悼唁他一次。
杞梁妻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出言顶撞齐侯,成为了古代贞节烈女的典范。她的事迹屡屡被后世的许多大名人引用。《礼记·檀弓下》讲道:
蒉尚的亲人出殡,鲁哀公派使者来悼唁,双方在路上相遇了,蒉尚就在地上画了一个殡宫的图案,然后让使者在里面悼唁。曾子便引用杞梁妻的事例来批评蒉尚甚至比杞梁妻还不懂礼仪。
但是杞梁妻的故事和孟姜女的故事仍然相差非常远。《左传》中记载的故事没有出现最重要的哭夫的情节。最早将哭夫和杞梁妻联系在一起的文献是《孟子·告子下》,其中记载:“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后来,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列女传·齐杞梁妻》将哭夫描写得更具体,并出现了哭塌城墙的情节:
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遂赴淄水而死。
《烈女传》中虽然还保留杞梁妻斥责使者的行为,但故事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哭夫上面了。最后还讲到杞梁妻投淄水而死,这也与孟姜女自沉鸭绿江的说法相去不远。
这里哭塌的还不是秦长城,是无特指的城墙。西晋崔豹在《古今注》卷中说,杞梁妻哭倒的是杞都城城墙。而南北朝时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二十六“莒子之国”条中说杞梁妻哭倒的是莒国的城墙。杞梁是攻打莒国时死的,杞梁妻哭倒莒国城墙在逻辑上讲得通,但实际上一个女人如何抱着丈夫的尸体跑到敌国城墙下去哭呢? 这些都只是后人附会上去的想法。
孟姜女的故事大致完备是在唐代,唐末贯休在《杂曲歌辞·杞梁妻》写道: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在这首歌辞中,被哭倒的城墙正式定型为秦长城,杞梁的死因也从战死变成了修筑长城而死,尸体被埋进长城里,这些都与孟姜女的故事完全吻合了。
“孟姜女”的名字取代“杞梁妻”也差不多是此时。唐五代时期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捣练子》写道: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但究其根源,“孟姜”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当中,是美女的代名词。如:《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古代中国女性地位极低,没有名字。杞梁妻虽然是故事的主角,但从《左传》开始一直都从夫,被叫做“杞梁妻”,而没有名字。这样对讲故事者始终很不方便,到了唐五代人们大概再也忍受不了“杞梁妻”这种叫法,所以创造出了“孟姜女”这个名字。
而民间传说又对孟姜女这个名字做了一番解释,说:
古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在自己家里种了一棵冬瓜。后来冬瓜藤长到了隔壁姓姜的人家家里去了,并结出了瓜。两家人为了争夺这只瓜而争吵不休,后来决定劈开,一家拿一半。结果劈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个女娃娃。两家人便决定共同抚养她,并给她取名叫做孟姜女。
而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也从“杞梁”演变成了“杞良”“喜良”“万喜良”。
▍⏎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有谁知。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
一直很喜欢这首《千古绝唱》。
孟姜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小时候我妈就经常给我们讲这段故事:
有一对恩爱小夫妻范喜良和孟姜女,刚结完婚就遇到秦始皇征民兵修万里长城。夫妻二人依依惜别,不想范喜良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孟姜女千里寻夫,去给范喜良送冬天穿的衣服,结果没找到人。原来范喜良劳累过度已经倒在了工地上,尸体被砌进了城墙。
孟姜女知道后,沿着长城开始哭,哭了三天三夜,哭到埋范喜良的那片城墙,结果城墙瞬间倒塌了,范喜良的尸体露了出来。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事让监工很震惊,遂将她抓起来带到了秦始皇面前,本来很生气的秦始皇一见孟姜女清丽的面容,竟想占为己有。
孟姜女提出了三个条件,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她就会嫁给秦始皇:一、给范喜良立碑、修坟;二、秦始皇亲自披麻戴孝给范喜良送葬;三、大海三日游。秦始皇一一做完,满心等着和孟姜女成婚,结果孟姜女跳了海。这个故事歌颂了孟姜女和范喜良忠贞不渝的爱情,发泄了对当权者劳民伤财修长城的不满。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有原型的,记载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齐庄公攻打莒国,第一战失败了,第二天又战,齐国让杞梁、华周担任先锋,本来莒人想贿赂两人休战,不听,莒人进攻,杞梁战死了。然后齐莒握手言和,齐庄公让人把杞梁尸体回临淄,在郊外遇见前来迎接杞梁尸体的杞梁妻,齐庄公便向她吊唁。杞梁妻不卑不亢的说:
“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意思就是:我丈夫若有罪,国君不必吊唁,若无罪,家里尚有破地方,不应该在郊外吊唁。齐庄公自认考虑不周,就亲自到杞梁家里吊唁。故事到这里本来就讲完了,然而,它又一次次被演义,孟子在《礼记·檀弓》中将其演变为“杞梁妻哭夫”。
到了刘向的《列女传》中,进一步添加了“投淄水”的情节:
杞梁死后,杞梁妻成了无依无靠,抱着杞梁的尸体在城下哭了十天,城倒了,等葬了杞梁,杞梁妻投了淄水而死。
就这样一步步演化,故事从春秋时期到了秦朝时期,从临淄到了长城下,更是把秦始皇强行扯了进来,越来越夸张。等到明朝,征民兵修长城,百姓苦不堪言。杞梁妻的故事彻底变成了孟姜女哭长城。
而杞梁妻的故事逐渐不被人熟知,取而代之的是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
▍ℬ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长城怎么会哭倒呢?只不过以长城戏说巴了,由于长城历史久远,经过风沙雨漫,损害严重,需要不断的修善,不然是会倒的。谢谢!
------------------
推荐阅读:
老人没有子女,由侄子办理后事,这种情况老人的房产该由谁来继承?
家有考生刚过本,本科校不好进专科校不愿进,该何去何从。求教?
上一篇:钱可以买到一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