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和通泊之战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持续将近七十年。大仗输过三次,小败仗就不计其数了。这三次大败仗,有两次是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雍正的晚年。输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轻敌冒进。在不知准噶尔军底细的情况下被围歼。
第一次惨败:乌尔会河之战
这一次惨败,在清史史中的记载不详细。但是综合其它国家的史料记载,大致可以推算出战役的来龙去脉。
噶尔丹在统一卫拉特各部后、南并回疆、西扩哈萨克,称霸新疆和中亚。抱着恢复蒙古帝国的梦想,开展了他的宏图伟业。当时的漠南蒙古已经归附了清朝,成为清朝的组成部分。噶尔丹暂时还不想招惹清朝,就没有先拿漠南蒙古开刀。而是向东扩张,进攻东面四分五裂的喀尔喀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攻占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喀尔喀的首领土谢图汗率十万之众南下内蒙古投附清朝。噶尔丹虽然占据了喀尔喀土地,但未能获得其人口。因此,噶尔丹向清朝提出要求,让清朝把归附的喀尔喀蒙古人交出来。康熙认为既然喀尔喀是被噶尔丹击溃来投的,就理所应当的是清朝人了。大清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子民,并派出了使者,让噶尔丹滚蛋。结果噶尔丹自然是不答应了,随即便点集兵马继续进攻残余的喀尔喀势力。
正当噶尔丹乘胜追击的时候,一件意外打乱了他的计划。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他远征喀尔喀的时候,乘机夺了大汗之位,这就导致噶尔丹回不了新疆了。当时噶尔丹在喀尔喀蒙古极尽搜刮,可贫瘠的漠北草原还是养活不了噶尔丹的几万大军。不得已之下,噶尔丹只能硬着头皮率三万人南下,引发了乌尔会河之战。
根据俄国人的资料,这次战役。噶尔丹出动了两万兵马,而且配备了足够的火炮;清军也是两万,但是没有带任何重装备,只是一支两万人的轻骑兵。准噶尔的先锋部队抓到了一名清军士兵,从这名俘虏的口中打探清楚了清军的所有情况。结果不出意外,清军惨败,两万人马基本上全军覆没。而准噶尔只死伤了几百人而已。
乌尔会河的惨败,导致喀尔喀人心惶恐,更加畏惧噶尔丹,纷纷逃散,并到处劫掠,致使北部边疆社会秩序异常混乱。清朝的一些大臣也在加油添醋,主张不要与准噶尔为敌。这个时候康熙表态了——御驾亲征!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乌兰布通之战。
乌兰布通大战,清军调集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左路出古北口、右路出喜峰口,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结果右路军刚出长城,就被噶尔丹给打败了。康熙这个时候头脑清醒,急令各部不再前进,而是等各路兵马全部集结后,才向噶尔丹发动进攻,用三倍的兵力优势痛殴了噶尔丹。乌兰布通这一战,扭转了乌尔会河惨败的颓势。清朝和准噶尔的攻守,逆转了。
康熙二十九年的乌尔会河之战,既是噶尔丹的巅峰,也是他走向低谷的转折点。七年后,噶尔丹在绝望中自杀。(也有人认为是他杀)
第二次惨败:喀喇乌苏之战
这次惨败,跟三十年前的乌尔会河惨败,几乎是一模一样。
噶尔丹死后,篡夺他汗位的策妄阿拉布坦与清朝议和,双方二十多年没有再动兵戈。但是在康熙五十五年,准噶尔还是动手了。康熙五十五年(1716),策妄阿拉布坦派大将策凌敦多布率六千准噶尔军突袭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王拉藏汗,占领西藏。消息传到京城后,康熙震怒。命湖广总督额伦特和侍卫色楞各率领一支两千人的清军由西宁出发,准备入藏消灭准噶尔的侵略军。
策妄阿喇布坦见到清军前来报复,一面假意上奏悔过,表示立刻从西藏撤军;一面又暗中布置,在西藏的那曲地区设置包围圈,等清军来入坑。
清军行至那曲的喀喇乌苏河后,遇到了准噶尔军。两个统帅色楞和额伦特一起下令进攻,准噶尔军佯装退却,将清军引自早已设下伏兵的精兵的喀喇乌苏河一带。准噶尔军用数万人阻止清军前进,另一部分主力则绕道了清军的后面,断其粮道。清军被围在了包围圈中一个多月,全部阵亡。另外四川提督康泰率领的两千人也被准噶尔人诱杀。这次惨败,清军六千主力,还有几万杂役全部被歼灭。
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康熙大为震惊。很多大臣又像三十年前一样添油加醋,力劝康熙不要再动兵戈。结果康熙再次抵住了压力,派十四阿哥胤禵统兵征西藏,最终将准噶尔军驱逐出了西藏。
第三次惨败: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
十四阿哥收复西藏不久后,康熙和策妄阿拉布坦先后去世。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变成了雍正和噶尔丹策零之间的较量。噶尔丹策零继位后,遭到了哈萨克汗国和吉尔吉斯人在西面的进攻。准噶尔的大军西调,这就给了清军一个进攻准噶尔的机会。于是,雍正帝调集了十六万大军,兵分两路对准噶尔展开了灭国级别的战争。
其中北路清军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率领的六万大军,这支人马在博克托岭地区,又又又一次的走进了准噶尔的包围圈……
傅尔丹一开始用兵还是很谨慎的,他没有直接找准噶尔决战,而是一边进军,一边筑城,逐步蚕食准噶尔的地盘。结果还是没什么用,准军略施小计就把他给骗了。一万多清军一头扎进了准军在博克托岭布置好的包围圈。清军在兵力、火力方面都不占优势,而且还被准军分割包围,各自为战,不能相互协同。清军好不容易突围后,没有跑远,在和通泊地区被准军追上,又重新给包围了。在准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最后仅有两千人逃脱。清军参战的十八个副都统以上将领(正二品以上),仅主帅傅尔丹等四人生还。
尽管西路清军在岳钟琪的率领下奇袭了乌鲁木齐,准噶尔守军望风而逃。但是北路清军的惨败是实实在在的惨败,南路清军收复的乌鲁木齐只是一座空城而已。两相抵消,清军还是败了。此战之后,清军由攻转守,不敢再轻举妄动。而准噶尔则由守反攻,不过噶尔丹策零也中了清军的伏击,损失惨重,被迫遣使与雍正议和。
纵观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清军以同等兵力对付准噶尔军,是完全没有胜算的!清军的大胜几乎都是以兵力优势群殴,而准军的大胜则全部都是诱敌深入,合围全歼。
尤其是和通泊惨败后,清军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清军不仅战斗力不如准军,连武器装备也不如准军。在此之后,清军开始引进和仿制准噶尔人使用的重型火绳枪。乾隆继位后,清军的火器基本全部换装了这种装备。虽然这种火绳枪并不先进,甚至落后于西方一百年,但是相较于和通泊之战前,清军使用的明朝鸟枪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换装了土耳其重型火绳枪的清军(依然还是很落后)
总的来说:三次惨败中,以乌尔会河之战的损失最大;但要论输得最惨的一次,那还是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清军输的丢人,不仅素质不如人,战术不如人,连火力也不如人。若不是准噶尔的人口太少,清军根本压制不了准噶尔的扩张。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惨烈战争,持续了整整1个半世纪之久,其中如果说给清军造成伤亡最大的战役,恐怕莫过于1731年(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
1722年雍正继位后,一直梦想着一举荡平准噶尔,铸就统一西北的伟业。为此,他秉承父亲康熙生前制定的“”“筑城进逼”方略,在西路、北路2条战线上不断向前延伸修建军事要塞,以此抵消准噶尔汗国的火枪优势,同时压缩准噶尔骑兵的回旋空间。
这些要塞工程浩大,每座可容纳数千守军,并配有轻重火器上千支(门),足以让缺乏攻坚手段的准噶尔汗国束手无策,甚至坐以待毙。
按照雍正的设想,如果这一“碉堡战术”能够顺利实施的话,3年后就能将两路堡垒线一直修到准噶尔腹地,以此将对手分割包围、各个歼灭。但是,雍正九年和通泊之战的惨败让这一计划彻底告吹。
这一年6月9日,大将军傅尔丹为了趁准噶尔兵力分散之际发动突袭,率领2.4万清军越过阿尔泰山。这支清军囊括了当时八旗军的精锐力量,其中包括2000火枪骑兵、驻防关外的满洲兵和数千归附清廷的蒙古骑兵。
6月18日,清军与准噶尔部发生交战,由于后者正分散游牧,清军初战告捷。但4天后,准噶尔大军已从各游牧地快速集结到前沿,并连夜向正在移营(为了寻找有水草处饲喂战马)的清军发起进攻。
当夜,狂风骤起,大雨滂沱,还夹杂有冰雹,地形不熟的清军很快被对手分割包围,充当先锋的1000黑龙江八旗兵首先被击溃,一名副都统自尽。
恶劣天气和夜暗环境大大阻碍了清军将领的判断和指挥,前者并不知道准噶尔军队有6万之众,兵力几乎是自己的3倍,反而分兵前往救援最先遭袭的部队,此举分散、削弱了本就不足的己方力量,更让形势变得对清军愈发不利。
史载,大批配备火绳枪的准噶尔骑兵在山谷设伏,将清军2000余名精锐鸟枪骑兵包围并拦腰截断。由于弹药、箭矢耗尽,火力骤减,该部清军几乎全数阵亡,侥幸突围出来的清军炮兵将领崔宝柱5处受创,其中竟有4处为敌火枪所伤,准噶尔火枪兵的强悍战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清军分立3座营盘,在极端的混乱与恐惧中,一座营盘的溃散很快引发多米诺效应,导致其他各营纷纷败退,准噶尔骑兵则乘胜追击掩杀。史载,和通泊之战清军几乎全军覆没,仅剩2000余人逃回。
和通泊之战被美国史学家斯塔尔称作“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败绩”,这场惨败不仅让雍正在位期间削平准噶尔的战略计划破产,更导致清廷收复大西北的时间又向后推迟了20多年。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发生在雍正皇帝当政期间的和通泊之战。
1731年五月,从准噶尔逃脱到科布多的被俘清军西路军士兵蓝生芝报告称,准噶尔已在阿尔泰山集结兵力,欲攻北路。这时,准噶尔军还在大举进攻吐鲁番东部清军西路军驻守的鲁谷庆(今鲁克沁)。准军声势浩大,鲁谷庆的清军被围困了四十多天。西路军战区急如星火的奏报使雍正皇帝更加坚定地相信:准噶尔军未来的军事行动仍将主攻哈密、吐鲁番地区。是以清朝方面对蓝生芝的报告采取了冷处理方式。
1731年六月初三,科布多筑城地不远的乌苏图舒鲁克卡伦驻防清军,抓获一名准噶尔人塔苏尔海丹巴。他供称:“本年正月,我台吉噶尔丹策零传令准噶尔之众,出三万兵约于五月初,合兵于奇兰之地……小策零敦多布统率驻扎之兵,原号称三万,但未全至。现罗布藏策零(噶尔丹策零的妹夫)属下一千六百兵耽延未至外,又有千兵未到。现仅有兵二万余”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十八日)基本证实了此前士兵蓝生芝的报告。
机不可失,傅尔丹决定先发制人提前行动,趁准噶尔军尚未完成集结之际速迎掩杀,袭扰准噶尔军,挫败其战略意图,挽回科舍图之战落败后清朝一方的被动局面。在没有上报给雍正皇帝的情况下,1731年六月初九,傅尔丹以都统衮泰、总兵胡杰、参赞大臣陈泰等率满汉官兵9300余人留守科布多;又令顺承郡王锡保等特斯等处卡伦勘测地形。傅尔丹自己亲自率领由京师八旗、山西右卫八旗、盛京八旗、黑龙江驻防八旗及索伦猎手等鸟枪骑兵在内的1万精兵,轻装出发。随军的将领巴赛、查弼纳、马尔齐、塔尔岱等均是久随傅尔丹征战的沙场宿将。
1731年六月十六日,傅尔丹率军行经扎克赛河地方时,抓获准噶尔牧人12名,其中一名叫巴尔喀的供认:“今小策零敦多布身边之兵仅千,我兵并未立营驻扎,俱随水草分驻……号称备兵三万,尚未全至。今陆续而来,已到实数不知。大概估计,多半已至……”(《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小策零敦多布是大策零敦多布的堂侄,号墨尔根代青。原本率领自己的昂吉驻牧于喀喇沙尔一带(今新疆焉耆),监控天山南路各回部城邦。战争爆发后,他即被噶尔丹策零调到汗国东线与清军作战。在准噶尔进攻哈密等处的多次军事行动中,小策零敦多布都当仁不让的充当急先锋。此次,准噶尔进攻清军北路军防区的战事,本是由大策零敦多布、多尔济丹巴父子和小策零敦多布共同领军。但年事已高的大策零敦多布于途中患眼疾,由他所统帅的近万部队行军被耽搁,所以原定的三万部队并未按时集结完毕,只有小策零敦多布率领自己的私兵一千多人,到达阿尔泰山麓的察罕哈达以东地方。对于傅尔丹而言,这真是绝佳的立功机会。小策零敦多布在准噶尔的名气仅次于大策零敦多布,如果能将他击斩或生俘,将会对准噶尔军的士气起到极大的打击作用,也是挫败准噶尔进军图谋的有效方式。于是,傅尔丹取消原定进攻游牧在图鲁图绰尔的准噶尔人牧群的行动,改为直接进攻察罕哈达的小策零敦多布本部!
1731年六月十八日,清军急行军两日后到达博克托岭下(今外蒙古科布多市以西50公里处的和塞尔赫山)的图尔巴图湖。由参赞大臣苏图等率领的1000名京师八旗兵首先和正在此地放牧的准噶尔军发生遭遇战,这时的准噶尔军已经在此聚众近万人,不过由于分散驻牧,反而未能对清军形成兵力优势。之后,清军后续部队陆续赶到,准噶尔军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只能边打边走。此后,连续两天的激战中,清军紧紧追在准噶尔军后面不断发起攻击,一直追到距离科布多大营西北100多公里的和通泊。
1731年六月二十一日,正当傅尔丹狂飙突进之时。大、小策零敦多布聚集的3万人马也已经抵达和通泊战场外围,形势逆转。准噶尔军队清军形成了3:1的兵力优势。
1731年二十一日下午,傅尔丹和手下众将商议后决定率部后撤,清军以前锋统领定寿、副都统苏图、觉罗海兰等领1000兵在东;归化城副都统马尔齐、塔尔岱领1000兵在西;两路人马负责殿后,傅尔丹自率主力8000人在前。清军撤退当晚,即于路上遭遇狂风暴雨,担负殿后任务的定寿部1000人行动迟缓,被准噶尔军追上包围。素有勇名的小策零敦多布一马当先,率领亲卫部队200骑突击定寿部,深受鼓舞的准噶尔军士兵也争先恐后杀入战阵。定寿部清军骤然陷入血战,随身携带的少量弹药箭矢又很快用完。1731年六月二十二日,殿后的两支清军分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其中西路定寿部全军覆没。定寿本人自尽、马尔齐等以下高级将官全部战死,仅有觉罗海兰突围而出。
歼灭定寿部后,准噶尔军开始进攻傅尔丹亲率的主力部队。列纳特所统领的欧式炮队也赶到战场。在准噶尔军准确而猛烈的炮火轰击下,清军伤亡惨重。由索伦猎手为主体构成的黑龙江兵丁虽然单兵作战素质极高,但整体纪律较差,首先溃营而去。1731年六月二十三日,察哈尔八旗、土默特、喀喇沁等数千蒙古兵丁也在准噶尔军的猛烈冲击下溃散,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衮布竟投降了准噶尔军。最后,只剩傅尔丹亲率的京师八旗依旧在抵抗。战至1731年六月二十五日,傅尔丹知败局已定,遂率领建制尚存的4000名八旗兵列成方阵,护卫随军的火炮等辎重物资突围。准噶尔军不顾可能遭遇清朝援军的危险,一路上死死咬住傅尔丹部,不断发起进攻,而清军边打边撤。此前一直反对雍正皇帝西北用兵的参赞大臣达福到了真正的战场后,倒是以命相搏,亲自断后,最终战死疆场。
六月二十八日,清军撤至哈尔哈纳河,仍未摆脱紧追其后的准噶尔军。傅尔丹为了加快撤退的速度,命令部队扔下辎重物资,随后分作两路。一路由傅尔丹统率,一路由辅国公巴赛统率继续向科布多方向回撤。
1731年七月初一,傅尔丹亲统的两千残余清军终于撤回科布多。巴赛一路却在准噶尔军的围追堵截下全军覆没。副都统塔尔岱在奋力保护主将傅尔丹突围过程中,受重伤掉队,幸亏其坐骑得力。这匹忠心的战马一路驮着濒死的主人不离不弃,使塔尔岱终于在1731年七月初七,成功脱险,返回科布多。
和通泊一战,清军作战中阵亡及被俘者6923名,303名官兵在溃败时被杀或遭到俘虏,总共损失官兵达7226人,侥幸逃出生天的只有两千余人;战损率达到参战兵力的百分之七十!惨烈程度堪比1652定南大将军尼堪被击毙的衡州之战,被美国的中亚史学家斯塔尔认为是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1616年,通古斯种族的满洲人在东北亚崛起。1634年,最后一个蒙古大汗林丹汗被满洲人败死,立国三个多世纪的忽必烈帝国最终灭亡,内蒙古被满洲征服。此时瓦拉也分为准噶尔等四部。
同年,漠西额鲁特蒙古(明代之瓦拉)准噶尔汗巴图尔洪台吉建立强大的准噶尔汗国。1653年,巴图尔洪台吉死,其子僧格即位。1671年,僧格为他的兄弟车臣汗和卓特巴巴特尔所杀。车臣汗即位。
1676年,巴图尔洪台吉在西藏做喇嘛的第四个儿子噶尔丹奉达赖之命返回蒙古,逐杀车臣汗和卓特巴,自立为准噶尔汗。噶尔丹首先统一了西蒙古诸部,随后,他起兵进攻叶尔羌的黑山派和喀什噶尔的白山派,征服了这个察合台汗国。又于
1681年征服了土鲁番汗国的察合台汗。
此时的噶尔丹雄心勃勃,企图恢复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遂起兵进攻漠北喀尔喀蒙古四部。
1688年,准噶尔大军攻入漠北,喀尔喀土谢图部车臣部等迎战失败,乃逃入内蒙古,向清帝国投降。噶尔丹企图如成吉思汗击败金帝国那样击败当今的通古斯帝国,遂于1690年率军追杀进入内蒙古。
清康熙帝率大军北上迎战。双方会战于北京以北七百里,张家口以北的乌兰布通。准噶尔马队在大清炮队的炮火下血肉横飞。噶尔丹大败而退。清帝国趁机将漠北广大地区并入版图。
1695年,噶尔丹再次攻入漠北。
1696年,康熙率军北征,迎敌于漠北。清将费扬古的大军在土拉河会战准噶尔,骁勇的准噶尔骑兵再次败于清军的大炮。噶尔丹大败于昭莫多。噶尔丹之妻,一位蒙古巾帼英雄被清军杀死。噶尔丹败逃。
长期受其迫害的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趁机即准噶尔汗位,噶尔丹走投无路,服毒自尽。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一代雄主。其弟策零顿多布是著名的蒙古猛将。十七世纪末,策妄阿拉布坦征服了哈萨克大部。
1716年,策零顿多布将俄罗斯人从叶尼塞河上游逐出。
1720年,策妄阿拉布坦之子噶尔丹策零力敌沙俄,迫使沙俄与准噶尔划界而治,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1705年,青海和硕特汗国拉藏汗进军西藏,与清帝国康熙共同扶持新达赖,这为准噶尔所不能容忍。
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其弟猛将策零顿多布率奇兵飞渡千里关山,神兵天降突袭拉萨,杀死拉藏汗。
此时准噶尔帝国达到极盛,疆域囊括天山西藏青海及中亚东部,成为面积达四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成为清帝国在亚洲的劲敌。康熙派军进攻西藏,却被准噶尔军击败。
1720年,清军再次进攻西藏。饱受准噶尔军蹂躏的西藏人也在后方策应,准噶尔军战败。策零顿多布退回本土。康熙在西藏设立办事大臣,西藏青海正式并入清帝国版图。
1720年,清帝国合并西藏,这是康熙帝最后一件伟业。1722年,康熙去世,他于八岁时即位,在位六十一年。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雍正发军进攻准噶尔,结果大败,清军退出科布多。1735年,雍正和准噶尔帝国签订和约,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
噶尔丹策零死于1745年,此后准噶尔帝国陷于内乱,帝国遂衰。经过一番内乱,1753年,猛将策零顿多布之孙达瓦齐即位。而清帝国雍正帝也早于1735年去世,乾隆帝即位。
噶尔丹策零的女婿阿木尔撒纳与达瓦齐反目,被迫投靠清帝国。
1755年,乾隆派清将班第率阿木尔撒纳征准噶尔国。达瓦齐被人绑送清军。阿木尔撒纳不甘心臣服清帝国,遂起兵反抗。班第被杀,清援军大至。
1757年,将军兆惠击败阿木尔撒纳。阿木尔撒纳不愿向清军投降,逃入西伯利亚,混在俄罗斯人中间,后死于天花。
乾隆决心就此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准噶尔问题。兆惠率清军大举清剿,将准噶尔人男女老少几乎斩尽杀绝,伟大的准噶尔帝国彻底被消灭,至今只余一个地理名词“准噶尔盆地”而无准噶尔人了。
1759年,兆惠率清军征服天山南路,至此天山南北尽并入清帝国版图,清帝国历经六代,终于建成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二亿的亚洲最大帝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