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
▍Ⓣ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
民信佛则善,国信佛则亡。正所谓“饱暖思淫欲”,佛教徒吃肉则欲望横生,不利于修行,故梁武帝不准佛教徒吃肉。
▍∱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
咱们印象中,佛教徒都是不准吃肉的。其实这并非佛教的戒律,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僧侣不戒荤腥,比如日本的和尚就可以吃肉,甚至还能娶妻生子。
中国的佛教徒,一开始也能吃肉,禁止吃肉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定下的规矩。梁武帝作此规定,并非是想要为难佛教徒,相反,是为了表达对佛祖的诚心,他本人就是名虔诚的佛教徒。
先说明一点,南朝梁以前,中国的佛教徒虽然吃肉,也有限制,不能放开了吃,只能吃三净肉。
啥叫三净肉呢?第一净是“眼不见杀”,即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第二净是“耳不闻杀”,即没有亲耳听到动物被杀死的声音;第三净是“不为己所杀”,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
怎么看,这似乎都有掩耳盗铃的嫌疑。不管见不见、听不听、是否为自己所杀,吃进去的肉难道不是真的?但佛教认为,这样的肉与自己没有因果关系,可以放心吃。佛教律典《五分律》记载,释迦牟尼给三净肉作出定义,还亲自鼓励弟子食用。
但到了梁武帝这儿,他和咱们一样,觉得这太虚伪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既然佛教一贯提倡不杀生,那又怎能吃肉呢?只要有人吃,必然有人杀,这是显而易见的。只有不吃,才是真正的不杀生。
另一方面,不准吃肉也是为了与道教竞争。
当时道教很昌盛,有些流派禁食肉类,对其它饮食也有严格的限制。越是这般,越让人觉得这个流派含金量很高,是真的修道之门,信者众多。说白了就是更加专业。
梁武帝认为要想争取信众,就必须对佛教进行改革,对佛教徒加以严格的约束,以树立超脱凡俗的形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学习道教这些流派,在饮食上着手。
于是梁武帝研究众多佛教典籍,终于在《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自此之后,汉传佛教才告别荤腥,逐渐形成吃素的传统。
令人佩服的是,梁武帝并没有仗着皇帝的身份说一套做一套,而是身体力行,不但带头吃素,还不近女色。并要求全国上下效仿,说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
这下大臣们不干了,您自己吃素也就罢了,还想让祖先神灵也吃素?不行!在众臣的反对下,梁武帝只好收回成命,允许人们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梁武帝不是一般的佛教徒,自带皇帝光环的他提倡吃素也就算了,可他为了抬高佛教的地位,居然还连续玩了四次“舍身出家”的表演。
第一次,在大臣们的苦求下三日后还俗;
第二次没那么容易了,群臣捐钱一亿才赎回这“皇帝菩萨”;
第三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
第四次大臣们不捐钱了,由朝廷出资一亿。
虽说数次出家有政治上的考量,但也能看出梁武帝对佛信得有多深,是打从心底里认同佛教的信仰。
因为在佛教事务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国政不可避免地被荒废了。最惨的是梁武帝还引狼入室,接收了一个叫侯景的降将,最终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鲜活案例。
侯景本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生性残忍、反复无常,在北齐、西魏都做过将领,也都受到两国君主的猜忌。很多大臣都说此人不可信,梁武帝却对他一再姑息容忍,最终酿成侯景之乱,被囚禁于南梁的宫城台城。
侯景攻陷台城后,带五百甲士去见梁武帝,两人发生了一段对话。
梁武帝神态极为平静,完全没有被逼宫的惶恐,问侯景“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慑于梁武帝的威严,竟连话都说不出了,随行部将代为回答。
接着梁武帝又问了几个问题,侯景全都恭敬作答,还答应梁武帝的要求,说会管束好部下,不骚扰百姓。以两人叛乱者和末路君主的关系,这番对话简直诡异。
事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自己多年征战沙场,从来没有胆怯过,但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见到梁武帝竟然感到害怕,难道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
实际上这是心理作用。梁武帝多年信佛,心态极为平和,喜怒不现于色,外表淡定从容。加上古人迷信,侯景也知道梁武帝信佛,情不自禁地怀疑有神佛保佑着梁武帝。
这算是修佛给梁武帝带来的一个好处吧。
不过,侯景毕竟是战场上杀出来的,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只能唬住一时,后来梁武帝还是被他活活给饿死了,“不骚扰百姓”的承诺更是成了句空话。
据说梁武帝这饿死也是因为吃素。侯景包围台城,梁武帝的粮食虽然吃光了,但忠于他的士兵冒险跳入附近的玄武湖中,抓来了一批鸭子,还捡到数百个鸭蛋。
可这些东西在梁武帝看来,都是属于荤腥,是坚决不能吃的。后来他想喝蜂蜜水,向侯景索要而不得,才被活活饿死。宁愿饿死都不破戒,也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了。
▍┴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其实梁武帝要求的是出家和尚不许吃肉,也就是有僧籍的出家和尚,而不是佛教徒,但是长久下来,就变成了佛教徒不许吃肉,其实这个佛教徒更多的是指我们国家的汉地大乘佛教徒而言。因为佛教在有些地方或者国家并不禁止和尚吃肉,尤其是小乘佛教。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君主,也是一位非常能征善战的君主,他是南朝梁国的开国君主,也是文武全才的人物,如果不是当了君主,那么他本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诗人和哲学家,是有名的竟陵八友之一。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和传奇色彩。他也是一位长寿的人,死的时候八十六岁,在古代绝对的长寿,而且他不是正常死亡,是活活饿死在侯景之乱里。
一个出身名门,兰陵萧氏,跟前朝齐国的皇室有亲密血缘关系。这个萧氏往上数,据说是汉初三杰萧何的后代。如此这般的梁武帝自然在南方汉地非常有话语权和权威性。
一、名门偶像;
二、多才多艺;
三、为国建功立业;
四、开创梁朝帝国,身份是皇帝君主;
五、相貌奇特威严,寿命绵长;
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例举了。总之萧衍并不窝囊,但最后却窝囊的死了。据说候景在见过梁武帝后,都吓得举止失措,那个时候梁武帝已经是他的阶下囚了,由此可知一个杀人恶魔如候景,都惧怕无兵无权的菩萨皇帝,可以想见梁武帝的气场!在古代,道教一直是我们本土宗教,更有市场,很多名人达官都是道教的信徒,比如书圣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等等。随着梁武帝晚年崇尚佛教,佛教在中土开始开花结果。梁武帝信佛,不是表面上和口头上的信佛,确实有着非常深入地研究和实践。如果不是皇帝身份的制约,他很可能成为一个高僧大德,这是他骨子里学者气质决定的。据说梁武帝在翻看《大般若经》的时候受到不杀生的启发。进而提倡出家的和尚一律素食。这是佛教中土化的标志之一,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有素食的风尚,比如道教。配合中国传统文化,佛教的五戒可以换言之,“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仁一直是核心的内容,正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还是回到不杀生和吃素这个主题上来。如何成为仁人呢?不杀生和吃素都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普罗大众,有几多的慧根呢?万般诱惑在眼前,迷失自我那是常有的事,禁欲和少欲正是使得我们这些慧根低、定力差的人的方便之舟,否则欲望在前,苦海何渡?
一、一个仁慈的人,比如济公,即使喝了酒,吃了肉,那么他也不会改变初心,正是行霹雳手段,怀菩萨心肠,因为他吃的是“死”的,但吐出来就是“活”的了。梁武帝也是一位大菩萨,丛林制度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制度,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体系,那么寺院可能就成为欲望的温床,相反如果管理恰当,那么这里就是信仰的清流。既然来当和尚,就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精神食粮,这里也透着梁武帝作为大修行家的一些智慧和慈悲;
二、和尚是出家之人,是佛教在世俗面前的代表,因此和尚必须是和合而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着高尚追求的人,因此这也是纯净队伍的方式,就如同猪八戒,也要以戒为师,当和尚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
三、我们传统文化就有素食的传统,比如丧葬、祭奠等等活动的时候都要素食,因此梁武帝主张素食也是使佛教适应我们中土的改造过程。
四、梁朝的时候,民间疾苦,世家大族拥有着大量的未入籍的人口和土地,他们骄奢淫逸,如果因为梁武帝改宗佛教,使得佛教徒也骄奢淫逸,这必然不利于国泰民安,所以梁武帝必然要给佛教徒一个紧箍咒。不吃肉就能尽量减低奢靡的程度,给百姓的一个好的带头作用,抵制世家大族的腐败,给人们一种庄严虔诚的样貌,既降低了僧侣的供养费用,也有利于民间的勤俭节约,如此有利于梁武帝的统治。
五、梁武帝一直主张禁欲和勤俭,吃素也是这种倡导的具体体现之一。
我简单地说了这么多,远远不能描述出来武帝的十分之一,梁武帝千般好,万般好,可是有一关他终究是过不了,金钱、美女,乃至权力也许在他面前都如过眼云烟,但是亲情却是他的致命伤,这个梁武帝晚年,谁都可以得罪,但是只要是自己的亲族,不论做了什么,就算想杀他造反,他也能一律原谅。他最终死于非命,细细追求起来,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这点跟明朝的老朱有点相似。能严于律己,也能严于律人,但是就是不能严格对待自己的子弟。切记老话:惯子如杀子
梁武帝据说前后四次出家,这出家的原因,真真假假,或多或少,但结果上来说,佛教在中土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这正是梁武帝把佛教立为国教后希望看到的结果。而他做这一切一定是为了维护他的统治以及满足他个人的喜好,毕竟他是真的信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静淡然,符合中道,符合阴阳和合,符合宁静致远,这不是简单的吃素那么简单的境界。这才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吃素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
附:佛教里所谓的“荤”是指五荤,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葱、蒜、韭、薤、兴渠等有特殊气味的菜。腥是指的一切,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的动物的肉都属于腥。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
▍▅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梁武帝虔诚信佛的标志。
佛教并没有禁止僧人吃肉,今天很多国家的僧侣都吃肉,并不违背教义。
在不少国家,僧人甚至成为一份职业。
比如日本著名作家春上村树的爷爷,就是一名和尚,他毅然可以娶妻生子。
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也客串做僧人,为别人做法事。
佛教虽然首要戒律就是杀生,但仍然规定“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这三种肉可以食用。
这是因为当时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一些游牧地区根本以肉奶为主食,不吃肉无法生存。
同时,僧侣很多是需要化缘为生,其实没有挑挑拣拣的权力。
像《西游记》里唐僧那样,连油锅煮的食物都不吃,僧侣恐怕都要活活饿死。
在别人给僧侣一些肉类时,僧侣为了活下去只能食用。
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
但梁武帝相当虔诚,认为吃肉和杀生根本上就是矛盾。
其实也容易理解,不杀生哪里来的肉?难不成等待牲畜自己老死吗?
梁武帝认为,真正虔诚的佛教徒,应该彻底杜绝杀生,以及有可能为了自己的杀生,也就不能吃肉。
自然,这还有个竞争的因素。
梁朝时期,南朝的道教也很蓬勃。而道教流派很多,一些流派的戒律很多,不吃肉类,对于其他饮食也有严格限制。
相比起来,佛教似乎差了不少,梁武帝为了推崇佛教,也希望进行改革。
所以,梁武帝发布了《断酒肉文》,强调僧尼应禁止肉食,多食蔬菜。从此,中国佛教绝大部分僧尼就养成了吃素食,断酒肉的传统。
话说回来,梁武帝也很牛逼的。他自己也是几十年如一日,不食荤腥,每顿只是蔬菜米饭豆腐。最夸张的是,梁武帝被侯景大军包围在台城时,粮食已经吃光了。
而士兵们冒险跳入附近的玄武湖中,抓来了一批鸭子还搞到了数百个鸭蛋。
然而,已经86岁的梁武帝死也不吃荤腥,最终活活饿死在台城中。
梁武帝虽不是什么明君,至少说到做到,到死也坚持原则,不是伪君子。
▍◈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
这个梁武帝这条规定,恰恰说明他不懂佛法。
公元529年十月一日,达摩刚来到金陵时,就曾经度化过他。梁武帝听说从印度来了个得道高僧达摩,屁颠屁颠的亲自在金銮殿接见,梁武帝很骄傲的问达摩:“我继位以来,建造佛寺无数,翻译佛经无数,渡人出家无数,不知我会得到什么功德?”
达摩面无表情的回答:“并无功德。”
武帝心里一惊,赶忙问:“我做了这么多,为何无功德?”
达摩说:“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意思是说,你做的是有为法,于自己心性并无益处。
后来梁武帝又问了一些,最后点化阶段,梁武帝问:“对朕者谁?”意思是,现在跟我说话的你是谁?不是得道的圣人吗?
达摩点化:“不识。”意思叫他不要执着实相,《金刚经》上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两人对话的雕像)
达摩虽然他是得道成圣之人,但点醒梁武帝不要执着他这个躯壳啊,这个肉体只是一个相而已。
可惜,梁武帝机缘未够不能开悟,达摩知道强求不得,于是,当夜踏着一支芦苇渡江北去,隐居少林寺。
从此即可看出,梁武帝只是个狂热佛教信徒,因根性原因,连干慧地都没达到。所以,他做的佛事,基本都是执着有为法,在做无用功,就连他颁布的《断酒肉文》,规定的僧人不能吃肉,也是一个道理。
就算是真正最严格遵守戒律的佛家修行者,也不可能绝对做到不杀人,不吃肉!
为何?因为未得道之前,有肉身在,就必须要有摄入饮食这个基本维持生命的举动。
口渴了,要喝水吧?喝生水还是开水?佛说一碗水,八万四千虫(非确数,仅形容多),修行人喝水之前要念净水咒超度水中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那么念咒这个举动是不是杀死了这些生灵了?
《毗尼日用》偈曰:“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如果是喝开水,好吧,修行人就煮死了这些微生物了,是不是杀生了?
如果你说吃素就不杀生了,那又错了,按《华严经》说的:“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每一个青菜的叶子里,放大无数倍都可能是一个宇宙,有一个宇宙的生灵,甚至有一个如来在里面呢。
吃素是不是吃了一个宇宙的生灵,甚至吃了一个如来?
其实,佛陀没有说过不准吃肉,就连佛陀自己都吃过肉,释迦牟尼出家之前有没有吃过就不计算了,他在出家后,隐居大雪山修了六年苦行,出关后发觉修苦行这条路不能成道,于是他依然拖着羸弱的躯体下山,在半路晕倒。
被路过的牧牛女救下,并喂了牛奶做的乳糜给他喝,让他身体得到营养,重新生机勃发。
(牧牛女给悉达多喂乳粥)
这牛乳,按佛经的说法,就是血垢,吃血垢不就等于吃肉?
“(胎生生灵)生身之后,饮母血垢而得长大。言血垢者,于圣法律中即乳汁是。——《大宝积经·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之二》
佛并不反对吃肉,他说过,修行人可以吃五净肉,什么叫五净肉?第一不是自己宰杀的肉;第二非我教他人宰杀的肉;第三没有听闻宰杀时动物叫声的肉;第四动物自己死后的肉;第五被其他人或动物吃剩下的肉。这五种肉可以吃。
后世修行人,最典型吃肉的,历史上就是济公和尚,他是得道的高僧,对酒肉从来不避。
说明吃五净肉并非是破戒!梁武帝萧衍舍本逐末,禁表象,不断食欲,难怪修行到晚年也无法达到气满不思食的地步,而被侯景活活饿死。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楞严经》
(《释迦牟尼佛传》中吕良伟饰演的悉达多)
佛陀不禁止吃肉,但并不提倡吃肉,因为食肉是一种口腹之欲,归类为贪欲。此贪欲不断,不能入定!(有些魔道宣扬食肉得道,蛊惑世人,因此不提倡食肉)
又此贪欲,加上嗔、痴,是无数生灵轮回六道的根本。
因此,欲断贪欲,当断口腹之欲,佛教因此提倡段食,即过午后不再吃。
因此,修行人应该知道,吃肉是表象,断欲是根本。表象戒了吃肉,口腹之欲不断,亦不能入定。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胎卵湿化。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目前修行界,很多假名师,沽名钓誉,开豪车、搂美女、要香火、酒色财气、好为人师等等,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还到处误人弟子,杀人慧命,流毒无穷。
正应了那句,毁佛法者,佛教徒也。
文:梁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