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明朝军队的问题是什么?
▍☼在明末,明朝军队的问题是什么?
明末,朝庭内部就乱了套,国库空虚发不出军饷,又遭遇李自成义军攻都城,关外清兵虎视眈眈,仗还没打,上司就乱了阵脚,再多的军队也没有用。
▍⇐在明末,明朝军队的问题是什么?
明末的军队问题太多了,首先有明初遗留的卫所兵问题,还有军饷不足的募兵问题,少而精的家丁武装问题,武器的配比和质量问题等等,要说具体的问题,还是要在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卫所和军屯糜烂后的大明边镇
明初朱元璋设立卫所制,卫所下所统领的百姓就是军户,根据明朝的制度,军户每家必须必须至少出一人当兵去戍边,同时军户会分到土地,耕种后收入用于军用,由卫所千户统一调配。本以为在这种制度下,大明的兵源将源源不断,而且不用国家的供养。然而体制下的漏洞以及严苛的户制终于是冲垮了这个看似“完美的制度”。千户为了利益将土地私交给地主耕种,充盈了自己的钱包却坑苦了普通的军户,而且永远不能变籍加上大明重文轻武使得军户百姓负重不堪,最后逃籍者不计其数,导致边军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而千户会借此机会虚报空饷,徒给国家增添负担。
制度完善但实际不堪的募兵
明朝的府兵(卫所兵)基本从永乐年间就已经开始失去了实际作用,为了维系国家的军力输出,明成祖设立了京城三大营,其中主力军基本上已经是招募的青壮年战力,也就是说从永乐年间开始,募兵就逐步取代了府兵的地位,成了明军会战的主力。相比于宋代,明代的募兵制相对完善,至少所招募的人员真是的能够打仗的人。但是官僚机构的腐败,以及日渐缩减的财政,使得募兵经常被欠饷,不给发工资,当兵的自然就会消极怠工,不好好打仗。所以基本到了中后期,明军每逢敌人冲锋,必然退却,即使是追击,也不敢真的交锋。这一现象直到敌首军功制确立后,才有所改善。
被过度倚重的武装家丁
明朝中后期开始,边军倾颓、募兵消极,但是仗总是要打的,为了打胜仗,一些驻边的总兵便开始培养家丁势力。比如李成梁,他会把贪污的军饷分出不少来武装自己的私人部队,也就是辽东铁骑。而在战争后,李成梁还私自将国家土地赏赐给家丁来鼓舞士气和拉拢家丁们的忠心。在这种情况下,家丁和募兵之间的待遇变得越发的不平等,而明军的战斗力也愈发的倚重家丁部队或是将军的私兵。
被削减的装备质量
明军的装备,历来都是一个波动线。明末的时候,因为军备颓败、吏治腐败,所以在军需上,军备官多有苛扣,在武器的制作上,也是经常出现残次品。比如大凌河之战中的明军战车数量,远不及戚继光镇守蓟州时辽东的战车总数。而且火炮火枪方面,大明的工匠也是消极怠工,制作的火枪质量之差,时常发生炸膛或是枪管弯曲现象。火炮的铸造也是炮壁薄厚不均,使得火炮弹道轨迹不直,不能很好的发挥火炮的威力和作用。武器质量不行自然是对敌军就无法造成有效的伤害。
▍➫在明末,明朝军队的问题是什么?
明末时期明军的问题很多
我就挑主要的说几个。
首先是没钱!
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大军已经逼近京城,崇祯皇帝下旨让明军勤王。结果只有宣化总兵唐通带兵来勤王。崇祯大喜!于是他赏赐四千两白银犒军。但问题是这钱不是赏给唐通一个人的,而是给唐通那支部队的。那么那支明军有多少人呢?八千人!
平均一个人只有半两银子……你说明军士兵能真心死战吗?
然后,崇祯其实也确实赏赐唐通一个人了。多少呢?根据记载是白银四十两……
给一个总兵官,还是唯一一个跑了老远来勤王救驾的总兵,四十两银子?
我不知道这是在赏赐唐通还是在骂唐通……
反正唐通之后的举动很说明问题,李自成大军一到,防守居庸关的唐通就立刻投降,然后自请为顺军前锋,去攻打北京。
当然,这个不一定是崇祯皇帝抠门,可能是他真没钱。因为崇祯毕竟混到了当皇帝还要去跟大臣借钱,结果大家还不借他的地步。连皇后的老爹周奎都不肯借钱,还拼命哭穷。结果皇后看不过去了,自己掏了五千两,然后崇祯的老丈人连女儿的钱都贪,密下了两千两,只借了三千两。当然,等李自成来的时候,据说从“国丈周奎”身上榨出了六十万两白银……
其次再说没粮。
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后金军在皇太极的带领下,绕过山海关,从蓟镇长城的龙井关破口入关。
于是,明廷也命各地明军勤王。
结果,山西总兵张鸿功率领的勤王军队好不容易到达京畿附近,兵部传令让其先驻守通州,结果第二天又有命令其调防昌平,到了第三天又要求其调守良乡。可按照当时的规定,军队到达驻地的当天,当地官府是不提供粮食的。结果这支山西军队,连续三天调防三个地方,三天都没有领到粮草!
拜托!
人家是来跟后金军拼命的,结果三天吃不上饭……
最后就是被队友卖。
崇祯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再次派兵入关。之后,大明最后的名将卢象升率军抵抗,于十二月十一日,防守。这时卢象升的全部军队只有五千士卒,而且这支军队已经断粮多日,士卒困顿。于是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向驻扎在距贾庄五十里的鸡泽的高起潜乞援。当时高起潜手握关宁兵二万三千人,以及后援的一万六千人,一共多达三万九千之众。可高起潜对卢象升的求援就是置之不理。
卢象升被逼得走出大营,四面环拜将士说:“吾与尔辈并受国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所有将士都失声痛哭,表示愿意与清军决一死战。最终,卢象升所部全军覆没,
卢象升身中四矢三刃而死,时年 39 岁。他的部下杨陆凯为了保护他的尸体,扑在他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为他遮挡弓箭,结果身中二十四矢而死。
写到这里,笔者真是满心的MMP啊!
没钱没粮,忠勇的将士还要被卖!
这大明能有好吗?
▍☉在明末,明朝军队的问题是什么?
在明末,明朝军队事实上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稍微有点战斗力的居然是将领们的家丁——明朝军队的问题,核心就是和平时期“占役”,战争时期杀良冒功、虚报战绩。
1、军队象劳改犯一样给权贵们干私活
所谓“占役”,说白了就是让军人丢下训练,象集团劳改犯一样去给权贵们干私活儿,也叫“应役”。
风起于青萍之末,占役风不是在明朝末年才开始的,早在洪熙年间就开始了,到成、弘时不仅没有止住,而且越刮越盛。到了明朝末年,事实上已经让明军的主力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下面我们以在《明史》里名声挺好的宪宗、孝宗朝作为一个剖面,进入深入分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