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为何最后却被其恨之入骨?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为何最后却被其恨之入骨?
李林甫的才学、治国本事在开元盛世缔造者张嘉贞、张说、李元紘、杜逻、韩休、张九龄中随便挑一个人,都连够替他们提尿壶的资格都不配,他是凭世家和皇族身份,拍马屁,口蜜腹剑,只会用不停制造问题矛盾方式来掩盖他无能的本事入值中枢的,只是毁灭唐朝的第一罪臣,唯一功劳就是成为推动毒害中国800年大毒瘤世家,被连根拔起的第一功臣。
李林甫作为世家和皇族子弟,对比他稍稍有本事的文人就是极端讨厌鄙视和打压,只留下听话恭顺之奴才型之人,只想形成一言堂,打破了唐玄宗立下宰辅集体合作制度,也打破了边关将领立下大功入主中枢的规则,全是会拍马屁者,害怕他的人才能当将领,整个朝堂从有利于国家,向只有利于李林甫满足权欲为核心转变,从开明政治,向只有李林甫能掌控的特务政治转化,而且这个政治格局只能他拼出吃奶的劲才能维持,一旦他下台,或换人,系统一定崩盘,结果引来了安史之乱,也是黄巢起义的罪魁祸首,成了开启了世家被连根拔起的功臣。
李林甫这种人,唯一特点就是,从来不说领导的错误和他自己的错误,而是越错误,越对领导不利,越支持领导和教唆领导做,看似顺从,其实损领导威望而肥已,损领导的长远利益核心利益满足自己的小算盘。他这种人拍马屁让领导感觉多舒服,挑拔离间让领导多愤怒,领导有多倒霉甚至一夜回到解放前就在那一瞬间注定了,只要一次没反复验证,领导陷入被架空和孤立危险就开始了。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为何最后却被其恨之入骨?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原因如下:
开元盛世开始于公元713年,终止于公元741年,李隆基登基伊始:英明神武、知人善任、联手姚崇、宋璟等朝臣励精图治,他改革官制,整顿吏治,使国力快速增强,呈现“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景象,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商业繁荣发达,对外贸易十分活跃。
但开元的功臣除上面说的姚、宋外,历来被认为是张嘉贞、张说、李元紘、杜逻、韩休、张九龄等人,这些人都是开元宰相,而李林甫是接替张九龄出任右相的,纵使他对开元盛世有功,但绝非他一人之力!
最后恨他入骨因为:
1.他受教育程度有限,讨厌文人,排挤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官员,他担忧这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一直进行排挤和压制;反而重用胡人,安䘵山得到重用就与他有关,他用人的标准是听话,否则靠边站!
2.对皇帝阿谀逢迎、惟命是从,讲话为讨皇帝欢心。皇帝也习惯了他的顺从,他在宰相的位置上,整个朝纲都可以做主;至使,皇帝悠哉游哉,天天陪着杨贵妃去了,以后就更不想上朝了。
3.生活腐败,妻妾成群,没有节制,没有原则,他的存在,使唐朝开始从鼎盛转为衰败。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为何最后却被其恨之入骨?
首先,开元盛世并非李林甫的功劳。相反的是,李林甫为了长期霸占相位而蓄意坏了中央与边镇的制衡制度,然后为边镇拥兵自重创造了条件,最后“安史之乱”爆发,摧毁了开元盛世创造的辉煌。
大唐节镇的精兵悍将们,本是为大唐开彊拓土的尖牙利爪。却由于节度使长期独掌一方,就使得在节镇边军将士们眼中,大将们的威望超过了朝廷。这就滋养了极其危险的不稳定因素,然后,结出恶果就是:
大唐最精锐边防军的百战雄兵们,竟然成了帝国的掘墓人。而李林甫,正是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所以,他决不是功臣。
正因为李林甫私欲作崇,才使安禄山辈,得以一人专掌河北十四年,把国家军队培养成了大将的个人私兵。
实际上,让任何一人手握重兵专镇一地、都会滋长出来野心。其二。唐玄宗开始恨上李林甫,是因为时任宰相杨国忠的诬告。那时候,安史之乱还未发生,所以玄宗还没有意识到李林甫“破坏制衡”这一条真正的滔天大罪。
宰相杨国忠恨李林甫生前对自己的蔑视与打压,犹其是在皇帝有意让杨国忠当宰相时,李林甫竟然要派杨国忠去剑南任节度使。
那剑南正在打仗,万一打败,岂不要连累杨国忠当不成宰相了?
所以,杨国忠为相后,就要诬告李林甫生前有谋反意图,以让其遗臭万年。
然后,皇帝一怒之下,夺回了给予李林甫的一切追赠,并将其从墓穴中重新掘出剖棺,挖出下葬时口含之东珠,再重新以庶人草民规格葬下,并贬去李林甫族中之人的所有官身,将李林甫的子女全部流放。
没有满门抄斩,实属幸运。
李林甫奸诈,但说他造反,那真是冤枉的。
那么,李林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破坏大唐中央与边镇的制衡制度的?
李林甫与创下开元盛世的功劳,半点关系都没有。
李林甫出身于正牌李唐皇室,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
开元十四年(726年)之前,李林甫一直是在当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官。
而那时早已是开元盛世了。
所以,这开创盛世的功劳,与李林甫是毫无关系的。
后来,李林甫得到大臣宇文融的引荐,被授为御史中丞。从这时候开始,他才算是正式的步入了朝堂。
李林甫擅长揣摩上意,巧妙的运用了迎合天子的手段,登上了宰相之首位。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唐玄宗要废黜包括太子在内的三位皇子。宰相之首、中书令张九龄极力劝阻,表示不合制度,不敢奉诏执行。
唐代时,许多宰相还是有古风的,敢于直接了当反对皇帝的决定。
这时候,李林甫机会来了。
朝堂上议论时,已经入相、身任礼部尚书的李林甫一言不发,退朝后却私下对宦官道:
“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
之所以廷议上不说,却私下要对宦官说这话,无非就是想以此传到皇帝耳中,搏取皇帝的好感。
而廷议上他不敢说,是因为怕万一皇帝听了张九龄,那岂不就当面得罪了中书令?
这是以口蜜腹剑而著称的李林甫,万万不会去干的事。
而唐玄宗听到了由宦官转述的这番“李林甫之言”后,果然是对其好感大增。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唐玄宗欲让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入朝任尚书,这就是唐代的节度使入相制度。
而中书令张九龄又认为,牛仙客的文才有欠缺,又极力反对。这就又唐玄宗玄宗非常不高兴了。
而李林甫再次故技重施。当面他不反对张九龄,而私下又传言道:
“有才能的人,何必一定要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这又是一次让唐玄宗听得龙颜大悦的表态。由此后,唐玄宗罢张九龄,任李林甫为中书令,从此成为了宰相之首。
李林甫成了大唐的宰相之首后,有一件事,是最让他提心吊胆的。
就是在唐玄宗立李享为太子时,李林甫犯了立场错误。
因为他曾反对立李享(就是后来的唐肃宗),而玄宗仍然立李享为太子。
这就让李林甫很担心日后会遭清算。于是,李林甫就一直在找太子的毛病,以动摇东宫地位的想法。
而动摇太子,又谈何容易。
这样,就必须在相位上呆久一些。成为宰相的时间越长,自然是机会越多。
那么,李林甫如何让自己成为终身宰相呢?
唐代制度是文武一体的。宰相位的产生,有先使文武要员出任边镇节度使,然后再以军功入朝为相的习惯。对李林甫而言,堵塞住别人的入相之路,这就是能保证自己独霸相权的最有效办法。
为此,李林甫终于琢磨出了一条日后摧毁了大唐盛世的绝户之计。
一:就是先切断汉臣们出任节度使的路。
理由是,汉臣们不熟悉边塞,又没有胡人勇武。打起仗来,不敢身先士卒,不敢蹈锋刃、冒矢石。
繇文吏为将,惮矢石,不身先。不如用蕃将,彼生而雄,养马上,长行阵,天性然也。若陛下感而用之,使必死,夷狄不足图也。《新唐书.李林甫传》
二:既然汉臣不适命出任边将,那么自然要用胡人专任征伐了,于是安禄山等人,开始崭露头角了。
李林甫这套说辞,实则完全是胡说八道。
之所以李林甫推荐任用蕃将为节度使,就是看中了蕃将们大多是真缺文才。没了文才,那岂能入相?
等到节度使们统统缺少文化,而当不成宰相时,那就岂不就能让李林甫当一辈子宰相了。
但是节度使不能入相了,那怎么去安抚那些功勋卓著的节度使们?
当然是让他们长期专任节度使,给兵、给钱、给权。
例如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当时大唐全国常备军总兵力为六十万。而安禄山的三镇所拥兵力,名册上在编十八万,实际超20万人马。
林甫利其虏也,无入相之资故禄山得专三道劲兵,处十四年不徙。天子安林甫策,不疑也,卒称兵荡覆天下,王室遂微。
已经在杨贵妃的肚皮上迷醉的昏了头的唐玄宗,竟然对李林甫的馊主意也深以为然。于是就埋下了让大唐盛世崩塌的种子。
所以,说李林甫以一人之力打下了开元盛世,这说法,那是要让人惊讶的掉了下巴的。
(图来自网络)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为何最后却被其恨之入骨?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是个复杂的人物,虽然一直被称为奸臣、奸相,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实际能力出众的人。但若说李林甫凭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盛世,这就不对了。说唐玄宗最后对李林甫恨之入骨就更不对了。
一、真正对李林甫恨之入骨的是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因为唐肃宗的原因,造成安史之乱这个锅,李林甫必须得背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二个太子,第一个太子李瑛被唐玄宗自己杀死了(说是武惠妃的陷害),于是李亨成了战战兢兢的第二个太子。他当太子其间,屡屡被李林甫以阴毒之计陷害(因为李林甫一时看错了玄宗的心思,一意相扶武惠妃的儿子上位,这站错了队,就不得不一条道走到黑),而玄宗呢,屡屡放纵李林甫对李亨的陷害(这就是李隆基的帝王心思、权谋,搞得他的儿子们都活得提心吊胆)。这种玄宗故意让李林甫演出来的戏,好几回差点把李亨搞死,但人家李亨都能绝地逢生,只是被迫丢军保帅,还离了两次婚而已(玄宗根本就没想把李亨拿下来,这才是根本原因)。李林甫在这场斗争中,扮演着可笑的小丑的角色,还吃力不讨好。都说李林甫奸诈,其实玄宗比他更奸,李林甫为相快二十年,都被玄宗玩弄在鼓掌之中。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了,人家李亨北上灵武,自立为帝,把他老爹玄宗架空了,你说李林甫能有好果子吃?(此时李林甫已死,但这造成的安史之乱的锅,他不背难道叫玄宗来背?)因此,唐朝政府对李林甫的评价一贯是以奸邪来论的。
二、李林甫为相的快二十年中,确实是唐朝最强盛的二十年,直到天宝十年,唐朝渐露败相
因为一个“开元盛世”的名词,大家都对唐朝最强盛的时间产生了误解,其实唐朝最繁盛的时候是开元后期和天宝十年前,这个时期,屡屡可以看到唐朝四面征讨、无敌于万邦的面孔。恰恰这段时期,是李林甫当第一宰相的时候。
但要说李林甫以一己之力打下开元盛世,这就大大不对了。首先,李林甫当第一宰相时已经到了开元后期,李林甫经营的盛世,或许叫天宝盛世更为恰当。其二,唐玄宗的盛世,上有玄宗自己,下有唐朝黎民百姓,庙堂上是姚崇、宋璟、张九龄等等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战场上是唐朝诸多将军和将士舍生忘死的战斗,只说一个李林甫,肯定是不恰当的。其三,李林甫打下一个盛世,这个打字就更不恰当了,没看到李林甫带兵打仗过,他的才能更多在于制度的构建,以及对文臣武将的驾驭。对上让唐玄宗心安,对下让僚属、边将恐惧、胆寒。
其实到李林甫执政的晚期,唐朝败相已现。天宝十年,南诏大败唐军又投向吐蕃,就是一大表征。到天宝十一年末,李林甫病死前,唐朝的内忧外患其实已经非常明显。
三、公正的说,李林甫是一位讲求实效的合格宰相,但却无力挽回唐朝由盛而衰的趋势
都说安禄山很怕李林甫,这是事实。但并不是说只要李林甫一只活着,安禄山就肯定不敢造反。更何况,即便没有安史之乱,其实唐朝由治而乱的种子已经播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到唐玄宗晚年,唐朝在各个方面的危机、腐败已经非常明显。表现在,民生方面,唐朝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越来越繁重。财政方面,唐朝政府的开支越来越大,而玄宗自己的生活也越来越奢侈,唐玄宗开始任用各种各样会捞钱的人,相尽办法从各种途径捞钱。政治方面,唐朝的官僚体系的选用和晋升已经出现很大问题,在科举、选官中出现了很严重的腐败问题,造成很多看不到出路的士子投入各地节度使的幕府中,以求发展。军事方面,边疆节度使拥有重兵和内地防御空虚松懈相对应,唐朝禁军因为制度以及腐败等各种原因,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不可否认,李林甫当政时期,的确进行了许多成效显著了制度创造,他凭自身能力和权谋对下属和边将的驾驭也是到位的。但李林甫已经不可能扭转唐朝由盛而衰的必然趋势。当然,安史之乱加速了这一过程。
四、唐玄宗与李林甫之间最后的君臣表演,充满着戏剧性,是悲是喜是闹剧,任由评说
李林甫晚年时,玄宗已经明显感觉到李林甫精力不济,不再是当宰相的合适人选,而帝国的危机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于是,唐玄宗想让年富力强的杨国忠上台取代李林甫,李林甫因此而感伤重病。李林甫这次重病,心情占据很大因素,因为唐玄宗抛弃他这个服务了几十年的人只如同一只死老鼠。李林甫一意要求见玄宗一面,以求死而无憾,玄宗却因为别人的劝说(别人说他:大家年龄大了,不宜见重病的人),不能当面见他。于是玄宗站上城楼,拿着绢子对着李林甫的宅院招手。李林甫抱病出门张望,对着玄宗大哭流涕,叩首叩首。玄宗也很感伤,所谓的泣下沾襟。
这出戏,无语了。李林甫死后不久,据说就因为杨国忠的陷害,李林甫全家被抄家流放,玄宗对李林甫恨之入骨。前面那泪眼相望的表演这才刚结束咧!玄宗真是对李林甫恨之入骨吗?
要知道,玄宗年龄大了,迟早太子李亨是要继位的,玄宗怎么能不给太子一个交代?
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了。李林甫因为爱暗地里整人,本来就没什么好名声,当太子李亨上台后,他的名声只会更差。
总之,李林甫爱整人、口蜜腹剑是真的,有能力、有建树也是真的,不学无术、乃至于有些基本常识都没有也是真的,看着安禄山坐大好像也是真的,但安禄山怕他也是真的,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个有能力的合格宰相,但却不是一个可以拯救唐朝盛世的人。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给唐玄宗打下开元盛世,为何最后却被其恨之入骨?
李林甫此人,非常有本事,属于低分高能的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人品低下,但其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首屈一指,玄宗朝历任宰相中,唯有他任期最长,也是玄宗朝执政最长的一位宰相,一共十九年,可见其人的本事,李林甫虽留下一个“口蜜腹剑”一代奸相的历史定位,但不要忽略他的能力。
李林甫的才干
一.超强的制度设计能力(顶层设计)
1.税地改革:开元二十五年颁布新的田令,进行了税制改革。
2.法律改革:从开元二十二年开始,他和牛仙客主持了律令格式的改革,《唐六典》也在其任期内编修完成。
3.兵役改革:继续推行募兵制,(这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天宝八年,李林甫奏请唐玄宗,停行上下鱼符,正式宣告府兵制的结束(府兵制名存而实亡)。
4长行旨改革(税收办法的改革):制定《长行旨条》,降低行政成本,给地方一定的自由裁决权。
二.颇具威望
1.在他担任的国子司业(国立大学副校长),据《封氏见闻记》记载国子监“颇振纲纪”把国子监治理的井井有条,治理的非常好。
2.据《旧唐书》记载“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钩二十年,朝野侧目,掸其成权”依法办事,在人事任免的敏感问题上,不徇私舞弊。
3.安禄山最怕他,安禄山每次与李林甫相见,李林甫都能点破他的心事,即使在寒冬腊月,安禄山身上的汗也能把衣服打湿,由此可见李林甫的能力,让安禄山有多忌惮。
李林甫的负面因素,主要是人格低下。
1构陷三皇子,自己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从此官运亨通,也把官场风气带上一个不健康的方向。
2揣摩上意,玄宗后期倦政怠政,张九龄进言往往直切要害,刚烈直率,而李林甫则顺其玄宗的意思来,一方面打压张九龄,一方面,搞好君臣关系。
3文化水平不高,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粗通文墨)
4为人阴险,可以去看看严挺之和李适之的事件。
5钳制言路。
但安史之乱后,玄宗在成都避难时,曾与群臣回顾过往时,对李林甫作了很高的评价“李林甫之材不多得”,近臣给事中裴士淹也答道“诚如圣旨,近实无俦”,也就说明,李林甫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同时也证明了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的政治实力和资本。在他任期内,大唐的国力走上巅峰,达到一个辉煌的高度,同时,也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
有机会,我会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详细介绍和解读,那个真实的李林甫。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