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二个三国时期宋金西夏为何没有第一个三国那么吸引眼球?
▍←中国历史第二个三国时期宋金西夏为何没有第一个三国那么吸引眼球?
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三国时期宋、金夏没有第一个三国那么吸引眼球并不奇怪,主要是受文化影响。
第一个三国时期之所以影响巨大,主要归功于罗贯中的巜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尤其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文学水平登峰造极,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英雄人物栩栩如生。把战争中的指挥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快炙人口,人物形象爱憎分明,忠奸有致。然后通过戏曲,民间说书等方式广传后世,使人们家喻户晓!汉末的三国文化属同概同源,同宗共祖,三家统帅把中华文化智慧结晶的精髓发挥到极致,后人没有敌我之分,不以成败认英雄,所以对后世影响巨大
然而,宋时的三国,由于金、夏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差异极大,大多数人对金夏文化不是很了解,所以没有留下多少有关金、夏文学作品,有的也只能是赞扬民族英雄如《杨家将》《岳飞传》等文学作品。对西夏,金的英雄人物知之甚少,当时又是外敌,所以没有人去颂扬他们。因此,中国历史上前一个三国与第二个三国影响差异巨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历史第二个三国时期宋金西夏为何没有第一个三国那么吸引眼球?
实际上,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在辽东有个燕国,与魏、蜀、吴并列。它立国48年,最后被曹魏所灭,是四国中最先灭亡的国家。
除了东汉末年,我国历史上有几个时期是典型的三国鼎力局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南梁并立,北周、北齐、南陈并立;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
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局面仅维持了约六十年,从公元220年至280年。
这在中国历史的几千年悠久长河里,充其量只是一朵小浪花而已,稍纵即逝。
这短短六十年,远比不上北宋、辽、西夏或者南宋、金、西夏的三国鼎立持续时间。即使寿命最短的金国,享国也有119年。
那么,为什么世人的印象不深刻呢?
我认为,这里有几方面的原因。
中原王朝的主体独尊意识
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在北宋前期统一全国,国土辽阔。
随之,先是辽、夏、北宋鼎立,其后则是金、夏、南宋鼎立。
夏、金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夏国偏居西北,金国偏居东北,都在中原政权传统“天下”概念的边缘地带。
虽然北宋后来被金国攻灭,但接着有个南宋政权,占据半壁江山,延续国脉。
因而,按照传统的中原王朝的独尊意识,就以宋朝为主体,视夏、金为边缘政权、外患。
而且,宋朝历史资料丰富,夏、金的历史资料贫乏以及研究严重欠缺。这种情况也加重了世人对夏、金的边缘化印象。
因而,虽然辽、夏、金的军事实力强大,对抗乃至攻灭宋朝,但是三国鼎立的局面长期被淡化甚至忽视。
而东汉末年的魏、蜀、吴国,均是东汉王朝内部的军阀分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都属于中原文明,而且国土基本都在中原政权传统“天下”概念的腹地。
因而这被视为标准的“三分天下”局面。
《三国演义》等系列文化作品,使得魏蜀吴的鼎立史实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的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清代学者魏裔介曾说过:
“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本来是稍纵即逝的一段历史,难以被人关注。但是《三国演义》却使这段历史深入人心,居功至伟。
古代的民间故事传说、院本、杂剧等,以至现代的戏曲、连环画、影视剧、网络游戏等,不断涌现,使得《三国演义》的内容被无限放大、演绎,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甚至它还被很多人当作正史。
《三国演义》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其一,它具有浓厚的文学艺术性。
从文学角度来讲,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流派。
作者罗贯中以宏大叙事结构,把近百年的错综复杂的事件和四百多个人物角色,叙述得有条不紊、彼此关联,人物栩栩如生,音容相貌跃于纸上。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可读性、传播性强。
尤其是,它后来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光环强大,于是成为很多人的必读书目。
其二,它具有特殊的思想启迪价值。
从思想层面来讲,《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通过大量的具体故事和正反面人物的评价,形象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即仁、义、礼、智、信、勇等。
从而,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愿望,与读者、观众产生了无限共鸣。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初心和主要目的,是为了总结国家兴衰教训、历史兴衰规律。
因而,书中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巨变。
最后,提炼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同时,他的笔墨着重于军事、政治事件描写以及相关人物塑造上,还涉及外交,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即使到了现代,这些思想智慧也有着很大的启迪意义。
所以,人们知道了《三国演义》,自然也就加深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深刻印象。
相反,辽、夏、金、宋朝的历史缺乏这样生动的文化传播载体。
现代很多人知道辽、夏、金、宋朝的历史,恐怕来自金庸小说。
例如《射雕英雄传》,里面的人物郭靖、杨康,使人们知道了“靖康之耻”的历史。
然而,它毕竟无法与《三国演义》相提并论。
▍┻中国历史第二个三国时期宋金西夏为何没有第一个三国那么吸引眼球?
除了魏蜀吴三国,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三国鼎立的局面,如南北朝后期北周、北齐与南陈的对峙,还有北宋时期辽朝、西夏和北宋的并存。但从中国史学界的习惯来看,只把魏蜀吴的对峙称为三国时期。而且,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流传度也最为广泛,在后世造就了一大批“三国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魏蜀吴三个国家原本是由一个国家――东汉分裂而来,又同属于一个民族一一汉族。而在王朝正统性这个问题上是排他的(三个国家都认为自己是正统),彼此之间的斗争也往往会被认为是国家民族的内部矛盾。而宋朝与金朝、西夏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承认的(虽然也有称臣纳贡的情况存在),这种情况形同于国际关系。
因为华夏民族历代都有编史的传统,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文明从未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同一民族内部的事务,往往会因为史料详尽而被后人熟知。陈寿的《三国志》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做了详细的记载。
但在辽宋夏金元时期(当时的政权还有大理、吐菩和回鹘等),除了宋朝以外,少数民族政权多是由北方(如辽和金)和西方(如吐)游牧民族所建立,在文明的发达程度方面与中原王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关少数民族政权信息的史料也多来源于宋朝自己的史书,材料太少,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另外,由于宋朝对少数民族政权往往是十分仇视的,这种仇视往往会误导宋朝百姓对金朝、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了解。说白了,我压根对你们没兴趣!
二、魏蜀吴三国的人物故事之所以胎炙人口,在后世广泛流传,主要得益于一本明代小说《三国演义》。
明朝初年,施耐庵的弟子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撰写了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多你之为《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成书后,由于人物丰满、故事精彩、叙事恢弘,在国内大受好评,流传甚广。甚至还一度传到了邻国朝鲜和日本。
《三国演义》虽然取材于《三国志》,但并非完全按照《三国志》记载的史实改写,而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了大量的再加工,后世称之为“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由于《三国演义》的大量流传,后世对魏蜀吴三国历史的了解往往来源于《三国演义》,而不是陈寿的《三国志》,可见《三国演义》的影响之深远。
三、魏蜀吴三国时期,即便国家分裂,但在抵御外族入侵方面,依然可以稳操胜(如曹操北征乌桓和诸葛亮南征孟获)。而在宋朝时期,由于重文轻武,在和北方少数民放的战争中往往败多胜少,不但无法实现国家的大一统,还经常因为吃了败仗不得不割地赔款,甚至还出现过皇帝被对方俘虏的情况。这一时期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对汉民族来说是一段屈辱史,在后世的流传性方面自然比不上魏蜀吴三国时期。这个原因,可能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中国历史第二个三国时期宋金西夏为何没有第一个三国那么吸引眼球?
魏蜀吴三国吸引眼球
首先是罗贯中的功劳,一部《三国演义》就是魏蜀吴三国加长版的宣传片,即便改朝换代,圈粉不断,铁粉辈出,加上“言不甚深,文不甚俗”,雅俗共赏,大众口味,想不吸引眼球都难。
其次,魏蜀吴三国,从史实上来说 ,确实是有故事的主儿。除了吴国没啥雄心,魏和蜀都把一统江山当做自己的使命,没有事不行,必须生事,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犯中原,虽然没成功,但人家确实没少生事。再说魏国,即使火烧赤壁元气大伤,也没有放弃统一大业,魏国亡了晋国接着干,也没少生事,后来人家就成了事。注意,我一直说他们“生事” ,因为,事多了,肯定就有精彩传奇出现,有了传奇就容易传下来,而且人们也喜欢一代一代往下传,想不吸引眼球都难。
再说宋夏辽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真正的三国鼎立时期。
若是论时间长短的话,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魏蜀吴三国并存的时间很短,区区60来年,有年代为证,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280年晋灭吴一统江山,三国结束。
而宋夏辽并存的时间可就长了,北宋960——1127,西夏1038——1127,辽907——1125。鼎立时间远远长于魏蜀吴三国时期。
按说,时间长,故事该多,应该能吸引眼球,咋就没有出现那情况呢?
首先,没有出现像罗贯中一样的文学家写出宋夏辽故事的名著或者演绎,搞得大家很多人似乎都不知道西夏甚至辽的存在。后来虽然演绎出个杨家将的故事,但也只是把宋夏辽三国当个背景,主题只是宣扬杨家的忠烈。所以,别说吸引眼球了,直接让很多人忽略不计了。
其次,宋夏辽三国,都不是真正生事的主儿。宋朝立国就定下重文轻武的国策,“此其志实在小” ,宋太祖玉斧一挥,连幽云十六州都不要了,后世子孙更是畏敌如虎,息事宁人,花钱消灾,每年送给辽与西夏绢和岁币。辽和西夏呢,也没有什么大志向,你看,人家大宋,在人力物力上占据绝对优势,都不生事,咱见好就收吧!年年拿这些钱财回家霍霍去吧!
所以,宋夏辽三国虽百年对峙,小打小闹时有,但乏善可陈,既没有什么战神出世,也没有什么传奇发生,弄得后代吃瓜群众无瓜可吃,还吸引哪门子眼球啊!
▍☛中国历史第二个三国时期宋金西夏为何没有第一个三国那么吸引眼球?
首先宋金西夏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三国时期。南北朝后期的东魏、西魏和梁以及北齐、北周和南陈也是三国鼎立,而且这时候三个国家的实力对比更接近,甚至比魏蜀吴三国更像三国。当然后期还有个小小的西梁,但可以忽略不计。
相反,宋金和西夏的实力并不平衡。这时候还有实力并不弱的大理等国家。
当然这个时代并不出名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在古代汉族是文化程度最高的民族,各种史料、文学作品等等都是汉人留下的。就像让三国魏蜀吴世人皆知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就是汉人。而西夏和金都不是汉人政权,它们与汉人政权宋都爆发过战争,算是敌对关系,就算它的统治区域内有不少汉人,但相信大部分人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或者是没有人去写西夏、金国的故事或者是写了没多少人愿意去看,这两个国家的故事就不会流传多广。实际上宋朝还是有不少故事流传的,比如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家军等等,但独木难成林,何况本身宋朝就重文轻武,对外战绩惨淡,就算编也很难编出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来。
三国魏蜀吴都是脱胎于东汉的汉人政权,输赢都是汉人内部的争斗,而且那个年代三个国家对异族都是吊打,属于汉族的黄金时期,自然人们更愿意去传颂那个年代的故事。而恰好三国演义写的精彩,普通人肯定看小说多过看史书,在三国演义这种优秀小说的带动下,三国就在普通人里面有了很高的热度。相比较而言杨家将演义和说岳全传的水准就差多了。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汉人的另一个黄金时代,英雄人物应该比三国还要多,但是因为隋唐演义等描写隋唐时期的小说水准太差,造成了李靖李绩苏定方等人都名气要远远小于关羽张飞等人,这充分说明了一部好的小说影响有多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