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周杰伦的《夜的第七章》?
▍°如何评价周杰伦的《夜的第七章》?
华语流行音乐天花板,一曲三调,黄俊郎、钟兴民、周杰伦三人共同生涯最佳
《夜的第七章》这是我个人最喜欢周杰伦的歌曲,也是我个人认为周杰伦所有音乐之中:内容最丰富,音乐完成度最高、生命力最强的作品。
从作曲角度讲,《夜的第七章》周杰伦在旋律曲子上用了三个调,调式结构的内容度远远大于普通歌曲的一个调。从最初起调F调,升到#G调旋律说唱变奏,最终从G#升到Bb调的副歌,层层递进,在一首曲子升调,代表着情绪色彩的紧张上行,到最终的爆发男声升调演唱。旋律本身极为优秀,为巅峰时期作曲。
从作词角度讲,《夜的第七章》是黄俊郎生涯最好的作品,他以碎片化文学意向的文学性语言去构造歌词,完成了以短篇悬疑小说的形式推动剧情,整体堪称作词鬼才。大部分的音乐歌词是抽象的是修饰性的,是缺乏剧情丰富度,而黄俊郎的歌词,却是完美塑造了剧情、情景和悬疑主题。这一种做法在华语音乐之中都很罕见,要求极高。基于作词完美的文学性,由此《夜的第七章》的生命力高于任何其他一首歌曲。
从编曲角度讲,《夜的第七章》是第一编曲人钟兴民生涯最好的作品,确定了弦乐在华语音乐审美的地位和基调,同时让钟兴民个人喜欢的多重音色的宫廷式恢弘配器思路,让华语音乐具有了自身的文化编曲方向,展现深度魅力。又加上了林迈可在节奏上的把握,弥补了钟兴民在节奏上缺乏职业歌手的自然性,让主体为说唱部分节奏分明,动听。其中钟兴民对于暗黑风格的编曲营造,是这首歌核心亮点所在,女歌手Demo部分没有,应该也是和钟兴民等人商量的结果。
从演唱角度讲,《夜的第七章》是周杰伦少有的男女合唱部分,在歌曲的F调部分,副歌旋律由女歌手潘儿演唱。这样的在声乐上,利用了女歌手生理性高五度的音区效果,使得副歌听感自然、舒适。如果是周杰伦演唱前段副歌,会导致声线过紧,喉位过高,情感偏向紧张,无法具有那种神秘感的女生舒适听觉。在最终降B调时,周杰伦的演唱恰恰将自身的高音紧张音色,和歌曲的最终高潮的紧张度匹配,这个就很灵性,将高喉位的紧张缺点作为情绪化亮点。
从音区审美角度讲,《夜的第七章》的音区选择调式是非常完美的存在,整首歌的最高音在B4,A4和B4的咬字在每以次副歌之中都有体现,符合世界流行音乐黄金音区的A4-D5。
其中F调说唱,有照顾华语听众的意思,确定低音的黑暗基调。升G调,就进入了欧美常用的说唱调式,说唱也有调式,《以父之名》的调式就过低了,导致音高审美有点不足。最终的降B调,递进为周杰伦演唱的B4咬字,类比迈克尔杰克逊的《Billie Jean》和《Thriller》音高。
整体而言,不论从声乐演唱上、还是作曲、作词、编曲,以及音区审美上,《夜的第七章》都是综合性最强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而且越听后劲越大。相比于很多人夸上天的《以父之名》,以父之名应该是仅编曲惊艳120%,但是作曲和作词压不住、配不齐编曲。《也夜的第七章》整体统一度最好。
简单详情解析一下:
1:作曲-周杰伦;
在作曲,最精彩的部分是三次调式转换的部分,旋律部分属于周杰伦的能力,这没法分析。简单说一下周杰伦是如何完成一首歌三个调,而且统一如此之高,从听感上并没有丝毫感觉到调式的割裂。
整个的起调是一个F调,在前奏中走势为六级、二级、三级、六级,然后持续重复六级,搭配不同的小五度、小六度根音制造悬疑感。从周杰伦的说唱开始,整个和弦就是一个高挂的六级和弦。
但是到了“贝克街旁的圆形广场”这一句,进入第一个变调,从F调变为了升G调,原本的六级从F调六级和弦Dm,变为了升G调/降A调的Fm,这变调确定了一个三Key的调式递进。在听感上,是一个小调的小三度数度数递进,整体的阴暗效果和氛围更加突出。
然后说唱的二段和女生的副歌都是一个基于升G调的演唱,到最后的周杰伦爆发之中,从副歌的升G调再度上升到降B调,也就是提升一个二度调式,2Key。不论是二度还是小三度,他的升调效果都是一个紧张的上行加持。
那周杰伦为什么转调呢?转调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从前到后一个调不好吗?
这里的秘密在于,音乐制作的思想和维度。当一首歌曲仅有一个调式时,他的统一度很高,而统一度高,也可以换做另一个词语:内容单一。变调的歌曲,相比于一个调式歌曲在内容的维度上,就考虑了多一层,展示了更深处的音乐制作工艺。
变调意味着,基于音乐审美的经验和把握。当一个调式上升了之后,会有新的色彩,而当他继续上升,那么这种色彩会更加强烈。这里我们直接使用经验:
当音高不断升高(上行),调式不断上行,会造成一种单向的强烈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正是周杰伦作曲定下的基调——暗黑悬疑风格。这才是为什么升调的原因,因为周杰伦在调式上完成了艺术性的色彩统一,可以精准地把握升调造成的情感,将他和音乐想表达的情感统一。
如此,三个调式的上行方向确定,就基本形成一个非常暗黑风格和最终爆发和递进音域的爆发效果。
2:23种配器编曲,钟兴民、林迈可。
在编曲上,钟兴民的工作最重要。这可以很简单去听Demo和完成品,我们会发现很多不同的点:
1:前奏。
氛围营造上,钟兴民利用以钢片琴为第一入耳音,以大提琴的沧桑音色,完成前奏的核心旋律Solo,更改掉了周杰伦的钢琴版。一下子维多利亚时期的英伦味道就出来了。同时利用特雷门琴的电音、电报、打字机、干扰噪音打底,增加氛围感。
主歌部分,钟兴民保留了钢琴的节奏打底,同样是维持维多利亚的乐器音色。钢琴贯穿了整个歌曲的主体中音部分。还有电贝斯的低音、女生咏叹调和音。管风琴等音色。
2:节奏:林迈可。
在节奏上,就属于林迈可的发挥空间,在节奏配器上,林迈可主要使用808鼓机作为原声节奏音色,在808鼓机音色的选择上,林迈可使用叠音色的方式。
将808鼓机的电音采样音色,通过多个音组的叠加形成更加接近原声音色采样的效果,在节奏上,四四拍下非常适合一些迈克尔杰克逊时期就存在的常用节奏,加上沙锤的摇摆节奏作为坠体。
3:弦乐:钟兴民。
这首《夜的第七章》最核心的部分是钟兴民的弦乐部分和钢琴部分,首先是前奏的大提琴选择,和最终降B调的弦乐组推出形成的恢弘感,以及每一个变奏是的弦乐组营造。
这里选择弦乐并非是钟兴酷爱弦乐,而是因为弦乐本身非常贴切《夜的第七章》的主题,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本质上是当年的文艺复兴的产物,弦乐作为当时古典乐更早于钢琴的产物,是天生具有复古效果。
同时在钟兴民在美国进修是,他对于十二泛音区的研究也表明,弦乐组是所有乐器之中泛音分布作为均衡的乐器组,这才导致了弦乐作为这首歌的核心。
整体这首歌的配器,分为四种:环境音、弦乐组、底鼓音、钢琴。其中这四大部分配器的工作足足做了半年,花了钟兴民、林迈可和周杰伦足足半年,才最终完成。
编曲他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艺术性思维工作,如何使用正确的配器实际上并不比作曲简单多少,尤其是当《夜的第七章》这种是以说唱的方式作为主歌的歌曲,在配器上就显得格外关键。
初略估算一下,《夜的第七章》配器的种类应该在23种左右:
钢片琴、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两倍大提琴、808鼓机的:电底鼓、电军鼓、电爵士鼓、电镲、电拍手、特雷门琴、打字机、电报、环境噪音、电影水琴、贝斯、电贝司、电钢琴、歌剧女声、管风琴、定音鼓。
3:作词部分详情见问答:黄俊郎的作词水平如何?
综上,《夜的第七章》说一句华语天花板,并不过誉。
▍Ⓠ如何评价周杰伦的《夜的第七章》?
我住在一个很小的县城,所以接触新的东西会比较晚一点,记得第一次听杰伦的歌还是在05年的时候,那时我在读初二,在卖盗版磁带的店里买了一张有很多歌手在一起的磁带,然后突然听到一首东风破,看到作者是一个叫周杰伦的人,我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才,那种旋律,感觉让我耳目一新,然后我就去找他的其他歌来听,就从此成为一名杰迷!
成为杰迷后就会非常关注他的消息,买他的贴纸,只要有时间去网吧都会搜索他相关的新闻,我也知道他要出自己的新专辑,所以非常期待。所以在大概06年9-10月份的样子,他推出了新专辑《依然范特西》我记得他的第一波主打歌是叫《千里之外》,满满的中国风很喜欢,第二波主打歌叫《听妈妈的话》节奏很舒服,而且是自己作词作曲,太有才了,也唱出了他和妈妈的感情,让我们也了解了一点他成才的星路历程。第三波主打歌《夜的第七章》,刚刚开始听的时候觉得,这是什么鬼呀,一个前奏这么长,不知道唱的是什么,而且唱的比较平一样。我甚至怀疑那声音是不是他的,觉得这张专辑我跳过最多的一首歌就是这首,一直重复听别的歌,听到这首歌就直接下一首。但是没过多久,突然发现之前不爱听的歌怎么这么上头。因为看了他自导自演拍出来的MV,才知道了他唱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特别是看了他演唱会唱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这首歌也太屌了吧,和我们听的歌完全不一样,满满的暗黑风格。因为这首歌我又回去听他之前我不爱听的快歌《以父之名》,从此彻底为杰沉沦!这是我对《夜的第七章》的了解吧,初识不知他的深度,再听就无法自拔!
▍✂如何评价周杰伦的《夜的第七章》?
黄俊郎鬼才作词人 周杰伦鬼才音乐人 暗黑三部曲之一 也是我认为的第一神曲 绝对的经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