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战场上打光了怎么办?
▍↨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战场上打光了怎么办?
现代战争,单兵作战的作用其实不大,需要多兵种,以及重型装备,空中支援,加上信息化协同作战,步枪远距离射击,命中率低,火力也不够压制,这时候就需要坦克大炮覆盖,残酷的巷战才是单兵的战场,这种一般都是高烈度的,也许都没机会用完那一百多发子弹
▍a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战场上打光了怎么办?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士兵携带一百五十发子弹,被打光了?看了这个问题,小编只想说大兄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名士兵打的绝对不是一场战斗,连续进行了好几场,这也太费子弹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会乐,会拿出一组数据说事,反驳小编的这话,其实您这数据小编知道。
那么我们来说道说道这事。
根据军事历史学家的各方面研究,他们发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平均需要两万五千发子弹,才能干掉或者伤了一个对手。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在欧洲和德国人开战,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国人就消耗掉了六百九十万吨的弹药,算下来两万到三万发子弹能打死或者打伤一名对手。
但让这还不是最为恐怖的数据,最恐怖的的数据来自于美国打伊拉克的数据。
据说这场战争中,美国人发射出去六十亿发子弹,那么在这种消耗中,受到伤害或者死亡的却只有两万四千人,您这一平均的话二十五万发可以针对一个人。
您要是这么看的话,这个数据是很疯狂的,惊讶的能让你掉一地的下巴磕。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一名士兵携带的一百五十发子弹,搁到这些数据当中,真不够看的,如同一片汪洋丢下那么一粒沙子的感觉,一点浪花都激荡不起来。
但是您要细细分析的话,他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首先这个事和士兵本身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话要是搁到几年前,估计有些人感觉不服,如今事实证明,某些国家那皮好看全赖过渡宣传,不见的有多好,甚至是差的要命。
那么这部分素质低的士兵,难免就喜欢抱着枪一通乱突突,这些人他本身控制枪的能力就低下,战场上就喜欢这么一突突,自然而然的就让命中率下降了不少。
而他们又不缺乏弹药,弹药作为一次性消耗品,他们有着充足的保证。
再有就是,现代化的战斗当中,交战双方总喜欢使用火力压制对手,尤其是美国这种不差钱的主。那么在这种火力压制当中,一顿突突下来,也会消耗不少弹药,但这种突突,往往不会出现伤亡。
还有就是,如今军队的交战距离是在四百米,很少出现在一百米的距离上,除非你这是巷战。
大老远的距离,对手看到眼睛里头就是一个小黑点,你一顿突突能打住吗?全凭感觉和运气打,这种情况除非你安装一个四倍镜那爬着,把自己当狙击手的瞅着才成。
所以您拿这种大数据去比没多大意义,一百五十发弹药刚刚好,因为出现以上的情况,补给弹药车这东西绝对在附近不远处,你可劲的打都没有任何关系。
在他们看来,就算是打不到对手,吓唬吓唬对手也是一种很高兴的事,至少不让他们靠近,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而不用去呼叫什么飞机轰炸了。
所以您用这种弹药的消耗和伤亡对手的数字这么一平均,您就得到了一个庞大的数据,那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不稀奇,到哪有意义吗?
再说人家军火公司就喜欢你这样,你不消耗,他到哪里去赚钱?
那么什么数据比较准确呢?
小编这里头给您拿一组我们当年抗战时候的一组数据,您来瞅瞅。
这数据应该是可靠的,毕竟当年我们八路军最缺少的就是弹药,所以很少打没有把握的仗,这些仗都是当面鼓对面锣的开战,这就能体现出来这种交战中弹药和人员的交换比。
当年晋察冀军区就做了一个记录,部队击毙或者击伤一名日军或者伪军所消耗的弹药量。
在1939年的雨季反扫荡中,我们八十发可以对敌人造成一个伤害,到了冬季反扫荡的时候是五十九发,在1940年上半年的战斗中是五十三发。
看着是不是有一种战斗力增强的趋势?
那么到了1940年的百团大战当中,这个数据就有了新的变化。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机步弹药消耗一百零五点六发子弹,或者五点三枚手榴弹才可以打死打伤一个敌人。
百团大战进入到第二阶段,这个数据又有了变化,是七十九点六发,或者七点六枚手榴弹。
说道这里,我们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怎么百团大战这个数据咋就变大了?
其实很好理解,一开始敌人对我们是轻视的,所以我们可以抓住战机,对敌人进行一个个的伏击,这种伏击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所以命中率就高一点。
到了百团大战的时候,日本人被打的回过味了,开始重视起来了,所以弹药消耗就开始破百翻了一倍。
那么在百团大战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们习惯了,又找到了好的方法,所以弹药消耗就又降了下来,变成了七十九点六发子弹,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手榴弹的消耗增加了。
其实这何尝不是战术上发生了变化,以手榴弹作为重武器摧毁敌人意志的一种战术战法的外在表现。补充说一句,手榴弹这东西的制造要比子弹来的快和方便。
那么与之同时一二九师,也经历过这样的一种变化。
击毙或者击伤一名日伪军,在抗战第一周年是六十二发,到了第二周年是四十五发,第三周年突然就变成了一百三十八发,百团大战中又有回落变成了一百零一点二发。
说到这里有小伙伴好奇,晋察冀军区好像比一二九师消耗的要少啊?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一二九师的战斗变多了呗,这种消耗就上去了。
但总的比对下来,晋察冀军区和一二九师的弹药消耗量的上升和下降都是相同的。
好了,数据就说道这里,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如果真要面对近距离交战,不管是埋伏战,还是遭遇战,那么打死或者打伤对手所消耗的弹药,不会出现二十五万发打死打伤一名对手的恐怖的数据。
当然也有小伙伴不认可这个说法,小编也明白您的意思,不外乎是说抗日期间使用的枪械是手动拉大栓的枪支,而现如今的战斗都是自动武器的天下,这种弹药消耗不能比。
咋就不能比了,就算是手动拉大栓的武器换成自动武器,这种弹药消耗乘以个十,也不过是一千多发子弹或者是几百发;如果您还觉的不够劲,乘以一百,也就是一万来发,或者是几千发而已。
这和恐怖的二十五万比较起来,还是有巨大的落差。
所以您说,那个二十五万发子弹打死或者打伤一个人的数据就不靠谱。
说真格的,就算是在现代化的战斗中,要是来一个冲锋,一弹匣三十发子弹,根本就用不完的。
小编在网上就瞅见过这么一句话,那还是一名参加过打隔壁小霸王战斗的一名连长说的,他说:“你要是拿一个三十发弹匣的枪打冲锋,子弹全部打完了,还能活下来他就是胜利。”
这话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所以一百五十的子弹,一个士兵带在身上,参加战斗绝对够用,压根就用不完的。
您之所以认为一百五十发子弹不够用,全是您看电视剧看多了。
导演不顾实际情况,为了表现主角那特有的魅力和超然的人格。
导演会让主角,抱着一挺机关枪,可劲的突突,要不还给来个马步,一个脚丫子踩着战壕边,整个身体突出战壕,一脸大无畏的样子,脸蛋上连一丝灰尘都没有,一张漂亮而又奶油小生的脸蛋,手指头扣动扳机使劲的开枪,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扣着扳机不放,那机枪的火舌冒的呼呼的。
你可拉倒吧,还马步呢?再壮实的汉子也不可能抱着一挺机枪,连续不断的进行突突,不说枪管受不了这种连续的发射,就说这种开枪方式带动的枪支产生的后坐力,可不是一个什么稳稳的马步就可以抵消的了的,不把他顶翻了,也会把枪口给顶到向着天空开枪。
小编就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镜头,一个武装人员抱着一挺机枪,就这开枪,他还是以一种连续不断的点射进行的,但就算是这样还硬是把这家伙从隐蔽的位置上给拉到了路中间。
所以您别看那虚假的玩意,真骗人的,战场上可真不会这样的。
而且你还抱着机枪半个身子暴露在战壕外边,这种射击姿势,撑死了也就开个几秒钟的枪,就被对手送过来的子弹打头上了。
真不胡说,您要知道,抗战初期的日本兵,那真是个个都是神枪手,一个个的都是拿子弹喂出来的家伙,打脑门绝对打不到胸口上的家伙。甚至于露出半个头皮,保不齐都能打中,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不稀罕什么狙击手的原因。
所以您别看电视剧的表演,那不靠谱。
您要知道当年的捷克式的弹匣才二十发子弹,就这么扣着扳机不放,你给小编来一个连续不断突突几分钟?开玩笑呢?就捷克式的射速一分钟五百五十发啊,还几分钟,几秒钟都顶不住。
而在实战中二十发一个弹匣,是能撑一段时间,不然他们也不会生产二十发的弹匣,也不会被战士们所青睐的。
所以回过头来说三十发子弹,就算是有自动武器的加持,在点射的情况下,还是能坚持很长时间的。
这事也解释清楚了,咱接着说说,为什么士兵只能带一百五十发子弹,不能多揣两发呢?
在大家伙的感觉当中,打仗是需要子弹的,子弹带多了,至少是一个保障。
但您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人就算长的再怎么强壮,他的负重总是有一个限度的,多了的话,他背上也走不远啊!
其实不管是人还是机械都是有极限的。
就拿现在的士兵来说,不仅要带一支枪,还要携带子弹,手榴弹也得塞几枚,搞头铁锹也得有吧,雨衣水壶干粮袋,防毒面具加防弹衣,通讯系统等等。
您就说吧,这些东西,哪一件没有用处?
这些东西都是为了提高单兵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的东西。
根据一些文献的数据说明,现代的士兵负重已经达到了五十五公斤的恐怖地步。
当年美国人在阿富汗沙漠和山区进行作战,他们还评估了一个美国轻步兵旅的负重情况。
这个数据采集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这支轻步兵旅,是在持续不断的作战中。
结果显示,这些单兵负重已经远远的超出了美军条例规定的重量。
您比方说,美国人的单兵负重规定是二十一点八公斤,有零有整的,但实际上呢?是二十八点七公斤。
而接敌负重标准是三十二点八公斤,但实际上却是四十五点九公斤。
紧急负重行军规定是五十四点五公斤,但实际上却是六十公斤。
恐怖吧!六十公斤紧急负重行军,小编这大胖子扛着五十斤重的东西,走一百米就累的吐舌头了。
咋说呢?澳大利亚对于负重这件事也进行了调查研究。
他们调查了2009年一月份到2010年十二月份产生的五千名损伤人员。他们发现其中8%的损伤和高负重行军有关系。
在这些伤患中有56%是下肢,26%是脊椎,这些损伤大多是肌肉的过渡应激症状。
您看哇,这么重的重量,您想塞进去多少子弹才够啊?所以不是您想的那样,士兵携带的每一点重量都是有数的,不是您想的可以无限增加的,身上可没什么纳戒和乾坤袋可以使用的。
根据美国人的研究发现,这种超负重最终会产生,移动能力下降,疲劳感增加的结果。
当然对于身体的损伤也是大的,比如脊柱损伤,退行性病变,以及腿,脚,背和肩部的肌肉变的僵硬和酸痛。
那么多少合适呢?
美国人给出答案说,一个普通的士兵,他的负重最好是在二十二公斤到二十五公斤是合适的。
为此他们还做了实验,找了十个在军校就读的学员,都是受训两年以上的人,年龄在二十岁左右。
所以说,负重这东西是有极限的。
子弹带的多了是好,但更重要的是,在多带的情况下,还要合适才是最好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ℭ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战场上打光了怎么办?
150发子弹已经不少了,先看一个例子吧:
这是一个士兵训练的时候的新型靶子。难度比胸靶要大,在这种情况下10颗子弹如果上靶8颗教官还是会狠狠地批评你的。
到了战场上,即便是加上心理因素,你打10颗子弹总得有3发命中吧?150发子弹就是45个敌人生命的消逝。这是算得对吧???
问题是敌人也是这样训练的!所以麻秆打狼两头怕。这就导致了交火双方都要确保自己在安全的距离上开火作战。真正交火的距离现在都是在300米开外。
如果从正常的视角上来看,其实在战场上很难看到敌人。
以现在的美军为例,即便是使用班用机枪也需要在机枪上装个四倍镜,才能真正地打击远方目标,其余的步兵大多数在闲着。
二战那种冲锋、厮杀等等一系列的战术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了,这可能也算是在战场上的一种躺平行为。双方有的是时间,就这么耗着,知道一方的支援到了,例如舔地狂魔A-10。
所以在步兵与步兵遭遇到时候往往步兵之间会相互隔离并没有太大的交火强度。150发子弹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打很久很久。现在甚至出现很多美军步兵在交战的时候根本没有来得及打出子弹的现象。带150发子弹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都嫌多。
当然了,战场上有很多不确定情况例如近距离遭遇。这就是一个换人头的过程了。通常这种交换比是在1:1~1:3之间的。你可以换个思路,当一名士兵在合理的战术动作规范中打出光了子弹还没有打死对应交换比的敌人,并且没被敌人打死,是不是这名士兵就太幸运了?幸运到不存在。
在解放战争时代,有只带十发子弹打县城的士兵,然而,十发子弹还真够用的……最终这个县城还是被我们拿下来了。原因就是,并不是一名士兵去打县城,而是一个部队在打县城。群体的力量有时候会比单看一个人要重要得多。
▍ℚ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战场上打光了怎么办?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士兵携带多少发子弹,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只携带150发子弹的说法是不靠谱的。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越战美军和海豹突击队士兵携带子弹的照片。
海豹突击队士兵的子弹腰上缠了三圈,还从前胸到后背交叉搭了两道,少说也有300发子弹。
战争中,士兵携带多少发子弹,根据军队的军工生产能力和后勤补给情况、以及作战环境而定。
原则上是多多益善,因为子弹决定士兵的生死和战斗的成败。
当然有人说步兵作战100米之内的巷战很少,大多数时候交战双方距离在400米以上,这时候看敌人,就是一个小黑点,打也没用,看不清目标。
事实确实如此,远战的时候,很少不顾一切扫射,多以点射为准。
但是别忘了二战时,步枪有效射程在400米以上,对方可不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遵守规则,非要到看清眉毛眼睛的时候再射击。
事实上,只要对方在自己枪支有效射程内,只要看到目标,我们就会开火,不管能不能射中。
这不是比赛,是生死较量。
如果你发扬风格,慢条斯理射击,就会被对方送上西天。
实战中,哪怕你是瞄准射击,不是胡乱开枪,子弹消耗量也是非常大的。
只有消灭敌人才能保护自己,之后才是取得战斗胜利。
那种“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情况,不可能在战场上出现;哪怕你是狙击手,也不会百发百中。
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消灭一个敌人耗费的子弹超乎想象。
据《简氏防务周刊》给出的数据,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军平均每消耗25万发子弹才能打死1名武装分子。
2002年至2005年的三年间,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一共消耗了60亿发左右的子弹。
那么,二战时期弹药消耗如何?
我们以冲绳岛战役为例,看看美军弹药消耗量是多少。
海军陆战队消耗:7.62毫米卡宾枪弹200万发;7.62毫米步枪弹927万发,7.62毫米机枪弹1630万发。冲锋枪弹146万发;12.7毫米机枪弹79万发。
五种子弹加在一起,消耗子弹2982万发。
这次战役中,日军死亡是4万人,消灭一个日军是745.5发子弹。
这样计算的话,子弹消耗量并不大,杀伤力并不低。
但是别忘了,冲绳战役美军单方就消耗了20万吨弹药,一名日军挨了一吨弹药。
开战第一天,美军就打出了10万多发炮弹,岛上日军基本上人均一发。
整个战役期间,美军消耗的炮弹506万发,一名日军能分到50发。
除了各种炮弹,美军在战斗中还大量使用反坦克炮弹,火箭弹,飞机上也丢下炸弹。
因此说,战役中那些日本士兵绝大多数是死在美军的炮弹下。
可是像美军这样财大气粗,打仗不计成本,铺天盖地进行火力覆盖的国家,二战中绝无仅有。
二战时期,美国一国的钢产量,比德、日、苏、英、法五国加起来还多两倍。
换言之,各国打仗基本上还是靠普通枪弹杀伤敌人。
就拿中国来说,网上有一种说法,整个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军队8年的弹药消耗量也不过20万吨。
那么,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子弹消耗量如何?
从1931年918事变爆发到为止,国民党政府进口子弹量如下:
从德国进口的子弹1.6亿发;从英国进口:子弹1667万发;比利时进口:子弹3867万发;捷克进口:子弹2600万发;瑞典进口:子弹1.18亿发;合计3.5亿发。
因为这些子弹有很多用在军阀混战的内战上面,只能按照进口量一半计算,也就是说,用到抗战上面的子弹约为1.8亿发左右.
37年前,兵工厂的弹药产量大约是6000万发左右(抗战8年的平均年产量是1.3亿,38年产量是4500万发(有工厂内迁影响))
加上之前的积累,估计弹药总量在3-4亿发左右。
参考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参战人数,人均子弹100发左右的水准。
即使加上割据军阀自己生产和进口的子弹,也不过人均150发左右。
当然,关于子弹消耗量,说法不一。
还有一种说法,资料显示,抗战期间,国民党部队共计耗费枪弹约 17亿粒。
即使按照这种说法,人均子弹增加4倍,也不过600发子弹。
如果每场战斗人均携带150发子弹计算,4场战斗就打光了。
要是比弹药消耗,别说美国,即使苏联我们也比不上。
而苏德战争期间,苏军消耗的弹药1000万吨,是中国的50倍;消耗子弹为170亿粒,是中国的10倍。
事实上,中国军队每次战斗领到的子弹平均下来只有50发左右,消灭一名日军需要2000发子弹。
因此,在实战中,中国军队每场能领到的子弹很少,除非蒋介石嫡系部队能领到150发子弹。
国军如此,八路军领到的子弹更少。军队最重要的是武器装备及军用物资,这方面国民党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充,但是量相对较少。
八路军整编时,一共有8万人,国民党政府一次性给八路军补充了70万发子弹,人均子弹还不到9发。
后期蒋介石虽然补给300万发子弹,阎锡山也一次性补给了100万发子弹。
后来林彪被晋绥军误伤,卫立煌探视期间,一次性批了子弹100万发。
但是后来八路军总兵力已经大大增加,人均子弹仍然少得可怜。
据说战斗英雄董存瑞参加八路军时,发现每支枪只有5发子弹。
为了不让敌人看出破绽,就把高粱杆掰成一段段的,装进子弹糊弄日军。
抗战期间,八路军的子弹消耗为4000万发,按照50万人计算,人均也不过80发子弹。
所以对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来说,不存在150发子弹打完了怎么办,而是要想方设法节约子弹。
打完子弹后,只能跟日军肉搏。
所以抗战打得很艰苦,不全是军队战斗力问题。
如果中国军队如果有苏军那样的弹药量,抗战恐怕也打不了那么久。
还是要强调一点,战斗中士兵携带子弹多少没有规定,各国军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体能也不一样;再加上兵种和作战环境不同,携带的子弹数量肯定不一样,并非只能携带150发子弹和四枚手榴弹,也无所谓严格的计算和历史的检验。
从实战要求上讲,150发子弹无论是特种兵作战还是野战阵地战,150发子弹转瞬就用完,根本不能满足实战要求。
而战场上一旦子弹打光,手榴弹用完,只能拼刺刀;但是对方是不会给你讲武德的。
当然,如果是堑壕战,战壕或者工事里会有很多备用弹药,在弹药箱里,打完子弹后趁着间隙补充弹药。
很多人担心,那么多弹药放在身边会不会殉爆?
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子弹是机械撞击才会发射,枪林弹雨和炮火是不会让子弹爆炸的,它没有那么矫情。
如果不是堑壕战,子弹打完了该怎么办?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
一个国家要想打赢一场战争,必须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军事物资供应非常到位 。
除了士兵自身携带的弹药以外,身边有弹药兵专门供应子弹,而且还会有弹药输送车在交战地区不远的地方随时待命。
如果是特种兵作战,深入敌后的情况下,会采用空投形式进行弹药补给。
但是,无论是战壕里的弹药箱,还是后方的弹药车,或者直升飞机空投都会有变数,都会发生意外。
即使能及时补充,也会耽误时间;怎么也不如自己身上多带点子弹,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说,只要不是演习,只要背的动,各国士兵都是尽可能携带更多弹药。
这和汽车外出的时候,要给油箱加满油是相同的道理,而且相比之下,携带充足子弹更为重要。
因为汽车在半路上没有燃油的话,大不了抛锚等待,耽误点时间。
而士兵如果没有子弹,有可能把命丢了。
虽然说再多的子弹也会打光,但是在战场上多带点子弹总是能够多坚持一会,有时候你比对方多一发子弹,也许会多一分生机和胜算。
所以,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那么死板教条,非要带150发子弹,多一点也不行。
我军步兵携带的子弹如下:步枪子弹夹一个(一个弹夹30发子弹),前胸携带3个弹夹、另外携带2包50发的散装子弹,合计携带220发子弹
而美军单兵携带的子弹为:
步枪本身的弹夹一个(30发子弹),同时携带6个30发弹匣;除此之外,还负重两个弹药包,每包3个弹匣,连同枪上一个共计13个弹匣,390发子弹。
当然,无论带子弹多少,士兵都不会浪费,非常珍惜子弹,他们多以半自动射击或者是点射为主。
综上所述,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强调两点:士兵实战中携带的子弹不一定是150发,越多越好。
二是实战中子弹消耗很快,有时候身不由己会浪费,你想节约对方不节约(如果碰到美军这样不讲成本的咋办?),你就可能被干掉。
三是再多的子弹也会打完,打完后可以有弹药箱、弹药车,以及从空中投放,也可以让战友给你点,或者从伤兵那里获得。
如果子弹也打完了,也无法补充弹药,那就别无选择,只能战死或者被俘。
▍✬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战场上打光了怎么办?
实战背景下的实弹射击,可不像游戏中那样,疯狂的按着鼠标一阵乱打,讲究的是点射。以我军对越反击战中的“明星枪”八一杠为例,理论射速为600 - 750发 /分。倘若扣着扳机不松手,三十发子弹一眨眼的功夫就没了。
所以,大部分军旅剧中为了追求视觉刺激,都是让主角按着扳机不松手,连弹匣都懒得换。相比之下,《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龙文章教迷龙用布伦式轻机枪点射,就非常紧贴实战。
在龙文章看来,迷龙准头不错,可一打机枪就是连发,头两发命中,剩下的都是往天上飞。很显然,这样做既浪费子弹又影响精度。因而,战场上的老兵都是尽可能的采用点射,也就是不经瞄准抬枪就打。
搞明白战场上怎么打枪,再来看看为啥要配备150发子弹。对越反击战中,我军单兵除了必备的制式自动步枪,还要携带手榴弹2-4枚,1把小镐、1把砍刀、雨衣、水壶、挎包、米袋、干粮、盥洗用具、防毒面具等,算下来单兵总负重达26-27.5公斤。
基于此,150发子弹就是单兵最理想的弹药基数。
况且在穿插迂回过程中,讲究的是灵活机动,子弹背的太多反而是累赘。对越作战老兵的回忆,就很能说明问题。
老兵一:
1979年时,冲锋枪手子弹袋上只有三个插兜。其它子弹是以小包装放在挎包里或其它地方。携行标准各部队不一样,普遍超过200发,其个别的带到近400发。
老兵二:
你说的没错,我是78年入伍的,参加79年的自卫反击战。冲锋枪子弹袋只有三个插兜,放三个弹夹,旁边各有二个小袋子,放小包的子弹,当时我就配发150发子弹,四个弹夹外加三小包每包10发子弹,至于其他部队配多少子弹我就不知道。
老兵三:
步枪弹袋10个,各个小袋两个弹夾共20发,总共200发,冲锋枪弹袋3个弹夾,枪上一个共120发,弹袋两边各两个小袋40发,总共80发,全部携带共200发。
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最有发言权,也最具有说服力。士兵配备150发子弹,这是实战经验得出的结论。根据单兵作战任务不同,携弹量在150-400之间浮动。
子弹的消耗量远不及大家想象中的那样高,对越作战老兵的回忆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我的连长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经常和我们说一个进攻战30发子弹你能打出去,你还活着是胜利!
由此可见,战场上打枪是有学问的,子弹消耗量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厉害。以两山轮战拔点作战兰剑B行动为例,步兵开始拔点作战之前,已经进行了32分钟的炮火准备,敌已经死伤不少了。当突击队员上去之后,基本上就是收尾工作。
现代战争就更不一样了,都是超视距打击、无人作战、精确制导。真正让步兵一口一口的去啃上头的情况,那是很难出现的。
当过兵的都知道,连队在日常训练中,最基本的项目就是专门扛箱子,里边自然少不了子弹。
打仗就是打后勤,保障充足的子弹是最基本的。士兵子弹打完了之后,后勤保障部队会第一时间补充,还真就不用担心子弹不够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