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宋词《卜算子·独自上层楼》怎样赏析?
▍唯美宋词《卜算子·独自上层楼》怎样赏析?
哪里唯美了?
恕在下眼拙,前看后看,左看右看,看不出美在何处?反而楼上的回答者的词作更有些情趣。
独自上层楼,明明就是独上层楼,就为了凑个词牌,硬生生地加上一个“自”字,还可有可无。晏殊有“独上高楼”,稼轩有“爱上层楼”,按这位宋朝词人的理解,就是独自上高楼,我爱上层楼呗?啰嗦!其实用“独自”未尝不可,但要求后面一定要有高度和深度,结果没有,反而显得掺水十足。
楼外青山远,这不就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么?这个远字用得太小儿科,因为这属于废话,毫无美感不说,还拾古人牙慧,拾得明目张胆,毫无格调!
这一句望到斜阳欲尽时,下片是待到黄昏月上时,我就纳了闷了,斜阳欲尽不就是黄昏时分么?难不成我上阙说CPU,下阙说中央处理器?和上阙说马铃著,下阙说土豆有何区别?无懒,扯淡!
独自下层楼,一个人上楼,呆呆地看斜阳落尽,没有人理会,当然一个人下楼,有甚稀奇?至于浪费五个字么?古人写诗不是没有这样重复玩法,但重复到如此乏味,当真让人惊奇!
楼下蛩声怨,这个怨字更失水准,上片的“远”字虽然不生动,但也算正常,权当朴实无华,可这个怨字,太雕琢,太随意,太牵强,就像初写诗词的人瞎玩炼字,炼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待到黄昏月上时,天啊,听起来时间很久,其实也就七八分钟的样子,因为太阳落下之后他下楼,然后依然是黄昏时分,顶多再有半小时天就黑了。没话找话,短话长说,没劲!
依旧柔肠断,哎呀我的妈呀,这什么破句啊。上阙好歹还有一些苍凉之味,尤其西飞燕,更显孤冷清绝。怎么下阙就变成柔肠了?上联感怀,下联就变成了青年男女情情爱爱的无病呻吟?简直是烂大街的写法。
为了风格统一,应当用“肝肠断”啊!
怪不得作者在经典诗词圈里里没有太大名气,换作一个九流的词人都不会这样写!
因为这完全不是宋朝词人的水平,这是现代学诗词人的水平!
严重怀疑作者在和某个不算好的同僚一起游玩,还得陪笑脸,迫不得已,写出个破词将就一下。
因为古代人经常这样,应酬太多,对方又太讨厌,不写词还不行,因为这算基本社交礼仪,所以就随便写一下,甚至故意写得很水,以表达自己 的不满和不爽。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首词非但不唯美,而且本质上是在骂人!
▍唯美宋词《卜算子·独自上层楼》怎样赏析?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
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这首词,是南宋程垓一首闺怨词。抒写主人公相思之情,以时间为线索,引出登楼心情变化。全词和婉含蓄,意境清幽。
词上片:“独自上层楼”至“不见西飞雁”写主人公独自登楼,极目远眺,盼望能见到夫婿身影,但茫茫天地间,只见青山绵邈,长路漫漫。一直望到夕阳要坠落时,还不见人影。也沒有盼到从远方传来的音讯,无奈愁绪望眼欲穿,焦急徘徊。
词下片:“独自下层楼”至“依旧柔肠断”。
写主人公在高楼望远后,此等悲观一瞬,独自走下层楼,在楼下徘徊等候。此时庭院寂寂,一阵微风吹来,滿天繁星。院墙内唯有蛩声(蟋蟀),如泣如怨。
主人公翘首以盼,继之以夜,只能静静相望。暮色赿发浓了,月亮挂在山顶上空,像云朵一样苍白。
主人公依然形影相吊,徘徊楼下不见人归。渐渐有点支撑不住了,尽力让眼泪流回眼眶。由怨而悲,柔肠寸断矣!如此失望已非一日,怀念之深,那天夜里一夜未眠。
▍唯美宋词《卜算子·独自上层楼》怎样赏析?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
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译文
独自上层高楼,极目远望,青山在远方若隐若现。望到夕阳要坠落的时候,还是看不见鸿雁飞来传音信。
独自走下高楼楼下的蟋蟀发出凄怨之声。待到明月高悬时,仍然愁思肠断。
赏析
程垓的《卜算子》一词以写情见长,主人公盼望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失望,她的感情逐渐由平缓转向激烈,沉默无语到凄切哀怨,直到柔肠寸断。触景生情,徘徊悱恻,感情一直没有完全道破,但作者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家都可从字里行间悟出。
词的上片,写上楼盼望,时间是白天。独自一人,登上层楼,取登高望远之意。但极目远眺,唯见青山绵邈天际而已。“远”,是青山遥远,更是主人公放眼所望之远,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句意。自然,所望不在青山,而在于“人”。但是,直望到斜阳欲尽,光线模糊,不能再远望之时,还是不见那人的影子,连点儿消息也没有盼到!雁,用雁作传书之典,事见《汉书·苏武传》。“不见西飞雁”,即没有盼到从远方传来的音讯。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在外之人,当归不归,主人公的情真意切、望眼欲穿、焦急徘徊,种种情绪,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但她并不心灰意冷。于是词的下片写主人公于夜色入高楼之后,又独自走下层楼,在楼下徘徊等候。但庭院寂寂,唯有蛩声如泣如怨而已。以蛩声衬寂寞,再以蛩声的凄怨,暗写主人公的情怀。
至此,始写出主人公的“怨”。既全日翘首楼头,又继之以夜,始终不见那人归来,“怨”所由生焉。词的最后两句,写黄昏月上,这正是与所爱的人相会的时刻,而主人公却依然形影相吊、徘徊楼下,不见人归,不禁由怨而悲,柔肠寸断矣。着“依旧”二字,可见如此盼人,如此失望,已非一日,女主人公的怀念之深,盼望之切,由此可略见一斑。
这首词所展示的内容主要是:人在远方他乡,亲人日夜思念,在外待得越久,怀念之情愈浓,日夜翘首盼望,不见归来,令人柔肠寸断。从词中写得的“柔肠”和那不胜感叹的悠悠柔情来看,词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少妇;所思念的人,便是她的丈夫。
在这首词中,作者仅写主人公在楼上楼下的活动。以此看来,作者似乎是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但仔细一读,却娓娓动人,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熟悉生活,善于揣摩翘望者的心理状态:白天盼人,自然是上高楼,越高越得其深,南朝民歌“望郎上青楼”是也。梁元帝《思秋赋》:“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也是白天登楼盼人,与此词同一境界。晚上盼人,则在楼下,徘徊庭除,所谓“玉阶空伫立”是也。若仍在楼上,则失其真。
当然,也有一直守在楼上的,姚令威《忆王孙》写“楼上情人听马嘶“便是,那是情人” ,未敢明目张胆,写的是特定人物的心理状态。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自是丈夫已死,无人可盼的写照。所以虽仅写楼上楼下,已深得生活真实,故语不雕琢,反觉字字真切感人。
▍唯美宋词《卜算子·独自上层楼》怎样赏析?
此词以上楼思望远方亲人,下楼即回到愁怨現实,画岀古代女子"闺中望路人,出阁寄郎君"的无奈,诸多倚窗,扶栏,登楼得以裹足在小空间的对外放出一缕畅想与思念。而命运却不由自主,形成黄花瘦影,肝肠寸断的悲怨居多。此类词,李清照系集大成者,均描写成封建时代妇女作为附属物的归宿之衰伤。
▍唯美宋词《卜算子·独自上层楼》怎样赏析?
原词: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
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赏析:
首先,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明显,直白如口语,通俗易懂。好的作品,首先要让人能看懂,不是堆砌辞藻,晦涩难懂。据说白居易当年诗成之时,总要找一些村夫村妇,去读给他们听,看看他们是否能听懂,把能听懂放在首位,可见人能读懂听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白居易的诗时人喜欢并吟诵,流传很广,至今未休。
其次,这首闺怨词在看似简单重复的词句里表达出闺中人百无聊奈无法排遣的寂寞惆怅情怀。恰恰就是这种循环往复式的形式,才最好地体现出了主人公的日思夜想情绪。
上阕写一个人形单影只,早晨睁开眼,也可能整夜无眠,上到高楼,只看到无尽的远山,一山更比一山远,不见旅人归。望到倦鸟归巢,夕阳落山,又是空等一天。
下阕继续渲染这种无法排遣的思情和愁怨,夜晚也不得安宁,蛰伏的小昆虫一点点的声音,都让主人公心烦意乱,黄昏月上,相约无期,何时能见?牵肠百转,辗转难眠。和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次,词作的艺术手法和表情达意做到了水溶交融般的境界,景因情有,情因景触,上上下下,也只在楼里:望去望来,也只在楼里,也只有远山。在心酸之余,真为闺中人心痛!
------------------
推荐阅读: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大家觉得今后五年武汉房产120平以上大户型保值增值一些,还是90平小户型保值一些?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