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时,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都在干嘛,为何不帮六国?
▍秦灭六国时,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都在干嘛,为何不帮六国?
秦灭六国大势已成,当时比他们威风凛凛的人物,在大秦虎狼之师面前也成了螳臂。
何况他们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呢?
▍秦灭六国时,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都在干嘛,为何不帮六国?
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天下之战,是他在解决成蟜谋反、嫪毐叛乱、罢免并逼死吕不韦,独掌大权之后开始的,在李斯、尉缭等人的辅佐下,从公元前236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为止,差不多用了15年时间,秦国并为此制订了灭亡六国的顺序:先灭韩国与赵国、然后是楚国与魏国,最后是燕国与齐国。一、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韩国是六国中最弱小的国家,而且离秦国也最近,秦国灭亡韩国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从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30年为止,首先是韩国南阳郡守投降献地投降,然后在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率军攻入韩国都城新郑,俘虏了韩王安,随后占领韩国全境,并将韩地设置为秦国的三川郡,于是韩国灭亡。 秦灭亡六国地图这一年,刘邦27岁,正是青壮年时期,刘邦年轻的时候并不喜欢种地,也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四处游侠,先是准备投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但是信陵君在公元前243年就去世了,于是刘邦就投靠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在张耳门下当门客。这一年,韩信刚刚出生没多久,也许只有一两岁,还处于在母亲怀中吃奶的年龄。这一年,张良估计只有20多岁,虽然身为韩国贵族,但是韩国已经衰弱得厉害,张良的家族世代为韩国国相,张良的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都是韩国国相,父亲张平在公元前250年去世,之后张良家族就不再是韩国国相了。张良一直想匡扶韩国,但是有劲无处使,这个时候的韩国实力只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而且秦国的国力还在蒸蒸日上,末代韩王安在公元前238年即位为韩王,8年后韩国就灭亡了,这是大势所趋,虽然韩王安也做了一些事,比如派韩非出使秦国,希望能延缓秦灭韩,但韩非被杀也没有阻止秦国灭亡韩国。 刘邦韩非都能不能做到的事,张良当然也做不到,这个时候的张良也许连韩国正式的官职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国灭亡韩国,而无能为力。这一年,萧何28岁,虽然他后来当上了秦朝沛县县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个小秘书,但在秦统一六国前,萧何在干什么没有人知道,他的家世也没有人知道,沛县在当时属于楚国,也许萧何是楚国一个普通的基层小吏,但这也是猜测。这一年,项梁还在楚国,他的父亲是楚国大将军项燕,项梁的出生年不详,作为大将军的儿子,也许项梁在楚国任职呢,这个时候秦国是把楚国当成第二阶段灭亡的国家,秦与楚暂时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倒也相安无事。这一年,项羽才3年,还是虚岁,作为项燕的孙子,暂时还在吃奶的年龄。 项羽这一年,范增已经48岁了,他也是楚国人,虽然范增很有才能,但是当时的范增是闲赋在家的,并没有什么门路当官。二、公元前226年秦灭赵秦灭赵之战是从公元前226年到公元前222年,持续了4年时间,秦统一天下,最难打的就是赵国,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45万大军,但是赵国仍然存活了下来,到赵国灭亡,这中间有40年的时间,赵国同时还是名将辈出的地方,战国四大名将被秦和赵瓜分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元前228年,秦国名将王翦受贿赵国丞相郭开,设计害死了赵国名将李牧,几个月后,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灭亡,但是赵国公子嘉带着一批人逃到了代地,直到公元前222年,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灭代,俘虏赵国公子嘉,赵国才彻底灭亡。 韩信这一年,刘邦已经31岁,由于在张耳门下当门客,所以经常往来沛县与外黄,刘邦除了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之外,就是与一帮朋友喝酒吹牛,作为外黄县令张耳的门客,在当时的天下,基本上没有刘邦的用武之地,或者还不到时候。这一年,韩信才6岁,作为一个小孩子,韩信平常的生活就是在父母的教导下学习和读书。这一年,张良估计25岁左右,韩国灭亡后,张良很有可能参与了公元226年发生在韩国旧都新郑的韩国贵族反秦事件,结果被秦国残酷镇压,然后张良就开始流浪天涯的生活,被秦国通缉,而韩国贵族在新郑的叛乱,导致韩王安被杀。这一年,萧何32岁了,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许闲赋在家,也许在楚国当个小吏吧。这一年,项梁仍然在楚国当官,项羽7岁了,正是上学的好年纪,作为楚国贵族,项羽当然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张良这一年,范增52岁了,还是闲赋在家,无所事事。三、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5年,秦军用声东击西之计,诱使魏国将40万主力放在河北防守秦军,然后王贲率领秦军突然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然后引黄河之水灌溉大梁城,随后城破,魏王假被杀,魏国灭亡。这一年,刘邦32岁了,魏国一灭亡,张耳也当不成县令了,也被秦国通缉,于是刘邦就只能逃回家乡沛县,在那里待着。这一年,韩信7岁了,还是个小孩子。张良26岁左右,还在继续逃亡生涯。萧何33岁,范增53岁,都是闲赋在家。项梁、项羽仍然待在楚国,开始要应对来自秦国的军事进攻了。 萧何四、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灭楚之战持续两年,从公元前225年开始,到公元前223年结果,第一次秦始皇指派年轻的将领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但被楚国大将项燕打得大败,于是秦始皇请出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王翦用一年时间消磨了楚军斗志,才打败项燕,灭亡了楚国。这一年,刘邦35岁了,还是无所事事,在家乡到处混。韩信9岁了,还在读书识字。张良28岁左右,继续逃亡中,萧何35岁,范增55岁,还待在家中无所事事地过着普通生活。改变最大的要算项梁与项羽了,由于项燕战死,楚国被灭亡,所以项梁与项羽也开始逃亡了,他们逃到了楚国的最东边,隐姓埋名。五、公元前222年秦灭燕荆轲刺秦王之后,秦王嬴政就想要灭亡燕国了,公元前226年秦将王翦率军攻破了燕国都城蓟城,也就是今北京城西南一带,但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都逃到了遥远的辽东,在秦军的追击之下,燕王喜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这个时候的燕国也只剩下残余势力了,秦军未再进一步追击,只到4年后才彻底灭亡燕王喜。 范增六、公元前221年秦灭齐齐国被灭是六国中最容易的,齐国在战国晚年基本上啥也没做,反而还跟秦国结盟,在秦灭其他五国时,齐国就这么看着,到最后,秦军灭亡了其他五国,齐王建才感到恐慌,于是把军队主力布置在西部国境上,而秦将王贲则率军从北边的燕国进入齐国,齐国迅速崩溃,秦军直接攻占了齐国都城,俘虏了齐王建,齐国灭亡。齐国灭亡后,秦国就统一了天下,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刘邦36年,随后不久就成秦国沛县泗水亭长,相当于村治保主任,继续与他的一帮朋友混日子,直到直到秦始皇去世一年后,刘邦才出来发起反秦战争。这一年,韩信才11岁,仍然还是个孩子,不过从韩信佩戴刀剑,同时又熟读兵法来看,韩信的家族可能是没落的贵族,在当时平民百姓可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和能力,同时也不会啥也不做戴着把剑到处晃悠。 项梁这一年张良30岁左右,自从韩国灭亡之后,张良一直在逃亡,尽管他家是韩国贵族,但一直东躲西藏,同时利用家中仅有的一点钱财准备策划刺杀秦始皇,这一段时间张良的主要任务就是物色大力士,同时盯着秦始皇的行踪,终于在3年之后,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同时制作了一百多斤重的大铁锤在博浪沙进行了一次刺杀行为,但并没有成功,从此张良继续逃亡,直到他遇到刘邦。这一年萧何37岁,当秦国统一天下后,萧何当上了沛县县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个秘书,同时萧何结识了当泗水亭长的刘邦,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跟随刘邦参与反秦战争。这一年范增已经57岁,直到秦末天下大乱时, 范增才感觉到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来了,于是走出自己的家,投靠了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随后就成为项家军的智囊,但是后来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不再信任范增,于是范增辞官回家,还没到家就在路上生毒疮发作而死,活了74岁。 秦始皇这一年项梁带着项羽以及楚国灭亡后幸存的项氏族人一起逃到了吴中,同时在当地招兵买马,暗中发展势力,同时项梁一直带着项羽,教项羽读书写字,练习武艺,但项羽啥也不愿意学,只想学兵法,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这为后来项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但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初,项梁和项羽只能继续逃亡,16年后才开始起兵反秦。刘邦、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这些在反秦或者楚汉战争中大出风头的人物,在秦灭六国期间,不是年幼,就是没有能力影响大局,秦灭六国的内在原因是秦国一家独大,外面原因就是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是这些人能够影响的,只要秦始皇在世,这些人都不可能影响当时的局势,秦始皇去世之后,这些人才开始冒出来,影响了当时的历史。
▍秦灭六国时,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都在干嘛,为何不帮六国?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
就算没有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也必然会有赵灭六国、齐灭六国或者楚灭六国......只是当时的秦国正好拥有了天下大势,才乘势而起征战八方横扫六合。
所以,秦国当时是携着滚滚大势而来,绝非人力所能抗拒!张良、萧何不能,项梁、范增也不能!不是他们不想,而根本是有心无力!
秦国当时到底是携着怎样的雄雄大势?张良、韩信、项羽这些当世英雄豪杰那时又是在干嘛?他们到底有没有帮着自己的国家抵御秦国?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走进这一段2200多年前的历史尘烟!
秦国到底聚了怎样的势?
1、秦国发迹。
西周时期,秦国开国之君秦非子因为养马养得好而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于是获封秦地(甘肃天水一带),成为秦国的开国之君,号称秦嬴。
这时秦国只是一个疆域不足五十里的附庸小地,秦非子也算不上是卿大夫,更称不上诸侯。
几十年后,由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异族犬戎来攻时无人来救,西周就此灭亡。西周灭亡后,秦国当时的国君秦襄公派兵加入了晋、郑、卫等几大诸侯国为抵抗犬戎而组织的联军。
几家联军将犬戎军队打败之后,又一起拥立周幽王的长子姬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即位后为避犬戎之难,便将都城从烽火戏诸侯之地镐京(位于今西安)迁至洛邑(洛阳)。
而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又出兵全程护送。在这几次大功之下,秦襄公受封成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
2、秦国崛起。
自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就此进入了东周时代,同时也正式进入了历史上所称的“春秋时代”,同时中国也进入了长达500多年的血与火的历史。此时是公元前770年。
自这个时期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于是各大诸侯国趁势而起,不断彼此征伐,小国被纷纷吞并,大国日益强大。
而此时的秦国,也在历经几代人100多年的艰难创业之后,占有了关中平原的大部分领土,成为了一个伫立在中国西北方的新兴强国。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他重用贤能,励精图治,使秦国国力迅速发展。之后秦国便开始参与中原争霸,不断吞并小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几大霸主之一。
3、秦国强盛。
秦国称霸春秋不久后,秦穆公便去世了。于是,在秦穆公之后的几任国君一通瞎搞之下,秦国国力迅速衰弱,踉踉跄跄地走完了春秋之路。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把晋国瓜分了,从此中国进入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但当时的秦国国力日益衰微,在各大列强争霸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所幸的是,在近100年后,秦国出了一个秦孝公。公元前362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秦孝公刚一登位,就向全国遍发求贤令,以高官厚禄求英才共谋强秦之策。
求贤若渴的秦孝公幸运的遇见了在魏国不得重用的商鞅。自此以后,秦国开始了一场漫长而深彻的改革。
商鞅变法以后,由于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使经济迅速发展,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秦国从而一举走向强盛,也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
4、秦国的统一大势。
法家鬼才商鞅行改革之术,为秦国开辟富国强兵之路;
鬼谷门下张仪怀合纵连横之策,助秦国东出中原与六国争雄;
深谋远略的宣太后一力破格起用白起,造就了后世声震天下的绝世名将;
传奇巨贾吕不韦出手搅弄天下,一举扭转秦国疲弊之势;
始皇帝嬴政横空出世,开创了秦国前所未有的大格局;
春秋战国数百年来争战不休,民生凋敝,天下亟待休养生息;
战国七雄其余六国日渐没落,唯有秦国蒸蒸日上。
……
就这样,秦国统一大势滚滚而来,已非人力可以逆转!
秦始皇横扫六国时,张良、韩信、项羽等当世豪杰又在做什么?
1、先说张良。
张良的父亲和祖父是战国七雄中韩国的五朝宰相。韩国所辖之地约为今山西南部地区和河南北部地区,是一处不折不扣的四战之地,秦始皇发起灭六国之战时,韩国就是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他父亲事业的机会,其家族也丧失了荣耀显赫的地位。于是张良带着亡国亡家之恨,一直都在进行着反秦的大业。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张良散尽家财,找到一个大力士,并出资为他打造了一个重达60公斤的大铁锤,然后埋伏秦始皇的必经之路上,用铁锤将秦始皇所乘坐的车辆砸成了烂泥。
然而铁锤击中的却只是副车,秦始皇本人乘坐的车却安然无恙。这也是成语“误中副车”的由来。
《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反抗暴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号人扯起了反秦大旗,但一直都感到势单力孤,难以立足,后来巧遇刘邦率领的义军,两人一间如故,张良遂跟从刘邦,为推翻暴秦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良刺秦
2、再说项羽、韩信。
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开始发动灭六国之战,于公元前220年灭掉齐国为结束,战争一共打了十年。
而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韩信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31年,直到灭六国战争结束,他们都才长成个小毛孩呢!还能干嘛?
项羽家世代都是楚国名将。而在公元前223年,秦始皇倾国之兵,用王翦为帅,以六十万大军灭了楚国时,当时项羽还不足10岁呢。
韩信 游戏人物形象
3、再说项梁、范增、萧何。
之所以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他们都是秦灭六国之中的楚国人。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是当时楚国的贵族世家。秦始皇大军灭楚国时,楚军被大败后四散逃亡,就连他的父亲项燕都战死了,项梁又有何奈?
范增当时居于居鄛(今安徽桐城附近)、萧何居于沛县,同样也是楚国人。在当时的大势所趋之下,个人不能改变什么。秦灭六国后,萧何还入仕秦朝,担任沛县的一个小官,由而结识了刘邦、樊哙等人。
后来因为秦朝的严苛暴政,陈胜、吴广率先起兵反秦,于是各地起义蜂起。同样在这样的大势之下,项梁、项羽看准时机也反了,范增则是以七十岁高龄投靠项梁,参与到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大业中。
而萧何则是跟随着刘邦,找准机会也一举起事了。
起义反秦
总而言之。
当时的中国从西周灭亡开始,已经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战乱,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消除割据,实现一统;人民也迫切需要结束战争休养生息。
而秦灭六国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力为转移,题中所说的这些英雄豪杰们当时要嘛是年纪太小,要嘛就是根本没有办法阻挡。
▍秦灭六国时,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都在干嘛,为何不帮六国?
秦灭六国,实际上也是延续历代秦王的既定目标而已,只是到了嬴政执政时期,秦国的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远超其它六国,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在政治上,秦王嬴政先是在公元前238年亲政时,剿灭了祸乱宫闱的嫪毐势力,幽禁了赵太后;其后,嬴政又逼迫吕不韦自杀,彻底解决了长期把持秦国政坛的两大势力,真正地确立了秦王嬴政唯一的权力中心地位。
掌握了绝对权力的嬴政,在治国整军方面,启用了两个关系到秦国是否能够顺利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关键人物。
治国方面,嬴政重用李斯,要知道,李斯可是楚国人,他来秦国是看中了秦国的发展前景。李斯的老师是荀子,李斯更是荀子最得意的三个门生之一,其余两位是韩非和张苍。李斯刚到秦国,先在吕不韦的门下待过。吕不韦倒台以后,嬴政依然对李斯的才能刮目相看,并予以重用。
嬴政灭六国的策略,"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就是李斯提出来的。
我们在中学课本上学过的《谏逐客书》,就是李斯的杰作。要不是他的这番进谏,李斯就会和其他六国的人一样被逐出秦国,回到楚国故地了,嬴政能不能顺利统一中国,还要打上许多问号。
整军上,嬴政启用了来自魏国的尉缭,他是著名的军事家,为鬼谷子弟子,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还出土了兵书《尉缭子》残简。秦国灭六国的军事策略,贯彻的就是尉缭的军事思想。战将如云的秦国,正是靠尉缭的军事思想,才在李斯的灭六国之策下,统一了中国。
别说像李斯和尉缭这样的超级人才了,更有许许多多的六国各类人才这个时候也都爱来秦国,因为这里欣欣向荣,处于上升期,发展有前途,机会多多啊。
而其它六国,大部分都处于衰败期,有多少人才愿意留下来做炮灰呢?就连战斗力强大的赵国,也把战国四大战神之一的李牧给杀了,老话说"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虽然有些夸张,但赵国这样作死,就更不会有其他人再去做无用功了,弄不好连自己的命都会搭进去。
所以,这个时候你指望有能人横空出世帮助六国抵御秦国,不现实的。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这样的:韩、赵、魏、楚、燕、齐。从公元前230年攻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整整用了10年。
我们就看看在这10年间,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这些在秦末翻云覆雨、搅动历史、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当时都在干什么。
我们先说两个人物,韩信和项羽。
秦灭六国,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韩信生于前231年,项羽则生于公元前232年,这个时候他们俩还是穿开裆裤的黄口小儿,六国,尤其是他们所在的楚国,那是根本指望不上的,所以那个时候他们俩是没有存在感的。
到六国灭亡,他们也才10岁左右。他们没有在战争中夭折,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否则那个多多益善统百万兵的韩信就没有啦,当然力拔山兮气盖世、唱垓下悲歌的西楚霸王,一样也是没有的啦。
能够刷一下存在感的,也就张良萧何项梁范增四个人了。
秦灭六国是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韩国,因为这个时候的韩国,经过前期甘茂和白起的打击,已经非常弱小了。拿下韩国,不但可以树立信心与军威,还可以让其余几国吓软蛋。
此战秦国主将是内史腾;韩国呢,只有韩王安亲自上阵了。
秦军先是南下渡过黄河,占领韩国都城新郑,韩王安被俘,韩国灭,韩国也由此变成了颍川郡。
这个时候,生于公元前250年的张良,恰恰是韩国人,关于230年正好20岁。说起来,张良还是韩国的官二代,实际上不只二代,祖上有五代都是韩王的国相,相当厉害的家族了。
当然,那个时候张良还只是个热血爆棚的公子哥,运筹帷幄还与他无关。他对韩国被灭做的最大动作,就是公元前218年雇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之举,这个时候秦始皇已经统一中国3年了。
虽然刺杀行动失败,但也让秦始皇大吃一惊,张良也从此浪迹天涯,直到辅佐刘邦,才开始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余下的萧何项梁范增三人呢,都是楚国人。
大约生于前257年的萧何,灭六国开始的时候,已经是27岁的大好年华,但他当时只是沛县的一个主吏掾,也就是相当于秘书的角色。所以说,那个时候的萧何,还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要不是刘邦后来斩白蛇起义,萧何这一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窝在沛县终老一生,寂寂无名。
项梁生于何时没有记载,但战死于公元前208年。按照历史记载,秦灭楚国时,正面和秦军战斗的,就是项梁的父亲项燕。
那个时候估计项梁年纪还不大,按照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简单对照,作为其叔父的项梁也就是20左右吧。
年轻的项梁后来因为杀人,和项羽一起躲了起来,当然这也是楚国被灭以后的事情了,秦灭楚国是在公元前225年到前223年之间,他是帮不上什么忙了。
生于公元前277年的范增,也是楚国人。
秦灭六国时,范增年纪最大,47岁,那个时代,属于老同志啦,而且虽有大才,但一向胸无大志,在家过着无忧无虑的小资生活。
到陈胜吴广起义时,快70 岁的老范同志,才结束居家的逍遥日子,准备出山大干一场,因为再不出来,就时日无多啦。
所以,指望他助六国,和做梦差不多,因为连所在的楚国他都不想管。
所以说,这几个人中,除了张良还反抗一下外,而这也是在统一以后的事情。
其他的人,要么就没有机会替其它六国做事,要么不想参与世事纷争。所以,那个时候的他们都是无名小卒,根本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是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起义才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所谓乱世出英豪,也就是这个道理。
秦灭六国时不见他们出山相助,也就不难理解了。
▍秦灭六国时,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都在干嘛,为何不帮六国?
说来挺有趣的,题主所说的这几个人里面,还真有些人曾经帮了六国来着,他们之间还有点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听水一白聊一聊这段小历史。
公元前230年
这一年是秦灭六国的开始,昔日韩国南阳代理郡守、此时的秦国内史腾带着秦国的大军,攻破了韩国的首都新郑,俘虏了韩王安,韩国覆灭。
而与此有直接关系的,自然就是韩国贵族出身的张良了。
张良的祖上跟韩王是一家子,是不是张良由韩改姓而来咱们倒是无法确定,不过他的父亲张平、祖父张开地(皆有可能姓韩、此后不赘述),可都曾经干过韩国的丞相。张开地是韩昭侯(前362年-333年)、韩宜惠王(前332年-212年)和韩襄哀王(前311年-296年)三朝的相,而张平则是韩釐王(前295年-273年)和韩悼惠王(前272-239年)两朝的相国,所以相对其他几位来说,张良对本国的感情可以说是最深的了。
不过,韩国灭亡时,年仅二十余岁的张良并没有进入韩国的政坛,所以尽管耳濡目染秦军压境的消息,他也只能徒唤奈何。韩国灭亡以后,张良变卖家财,隐名换姓以期得到复国的机会。
公元前226年
这一年,张良等来了机会。
在昔日韩国的都城新郑,爆发了一场由韩国旧贵族组织的声势浩大的反秦之乱,而张良则正是其中的一员。
这场暴乱虽然并没过多久就被秦人镇压了,但是却引发了三个后果:
1、韩王安被关押的陈地爆发了更大的动乱,韩王安受牵连致死。
2、秦将楚人昌平君熊启受秦王嬴政之命去陈地主持军政、安抚当地楚人。
3、昌平君叛秦向楚,与楚将项燕合力击败秦将李信所率二十万攻楚大军,重挫秦人。
这个连锁反应,从整个大历史来讲,确实有些微乎其微,但在当时来说还是影响挺大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灭六国的步伐,至少楚国并没有一击即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陈县这个地方也很特别,张良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在陈县逗留的,在当地自然也结交了不少豪杰;后来,大泽乡起义的陈胜也是陈县人,他的都城也是在陈县,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陈县倒一直是反秦的先锋阵地。
此时的项梁,已经作为楚国的战将追随其父项燕,出战了对李信的战争,这段历史算是张良与项梁的”第一次合作“。
公元前223年
该来的总还是会来的。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率六十万大军再次攻打楚国,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了楚国,楚君负刍也成了阶下囚。项燕随后推举昌平君熊启为新的楚王,退至淮南继续负隅顽抗,但终究寡不敌众,熊启战死,项燕自杀。项梁则于此时逃至家族聚居地下相,成为了秦帝国治下的一个普通百姓。
这时候,作为原楚国子民的韩信(约8岁)、项羽(约9岁)还比较年幼,还不为了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不过,他们的长辈却都是参加了反抗秦人的战争的,韩信的父亲很可能就是战死在沙场上了,以至于韩信的幼年丧父,虽贫苦却依旧佩戴着父亲留给他的那柄宝剑;项羽的祖父项燕、叔父项梁,在前文已经提到,就不再赘述了。
与他们相比,萧何和他的那些小伙伴,比如刘邦、曹参之类的,年纪却并不小了,萧何已经34岁了,刘邦也33了,曹参与他们也年纪相仿。
他们有没有参加反秦的战争呢?很可能答案是否定的。
刘邦在楚亡之前一直是个游侠,居无定所,而萧何、曹参则很可能已经是沛县的一个小吏了。等到秦人占据楚地以后,他们除了派驻一些郡守、县令以及一些重要的官僚之外,还是需要很多属官为其效力的,这其中一部分是军官转地方,还有一部分则是当地重要人物的推荐以及相关考试来选拔了。
萧何、刘邦、曹参等人也就在这个时候,或受推荐、或通过考试,成为了秦国的小吏。他们中间,萧何是最出色的,政绩考核也往往名列前茅,甚至曾受秦朝一位御史赏识,想调其去京师咸阳工作,却被萧何拒绝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萧何并非没有上进之心,只是他更能看懂时局,懂得远离是非之地,留守家族相对比较聚集的沛县才是更适合他的。
公元前218年此时,秦国已经统一三年之久了,萧何、刘邦、曹参等人已经过上了稳定的生活,韩信则还在母亲的庇护之下尚不至于挨饿,只有张良还在搞事情。
秦国一统天下的时候,张良辗转来到了仓海(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见到了仓海君,求得了一个大力士,可挥动120斤的大铁锥。随后,张良带着这位大力士,回到了中原,在阳武县南的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县),策划起了一场对秦始皇的暗杀行动。
公元前218年,开启第三次东巡的秦始皇不出意外地路过了博浪沙,张良指使着仓海力士一铁锥便朝着一辆六人驾马车击去,如不出意外,秦始皇必当车毁人亡,却不料想,张良还是看错了,这不过是秦始皇的一个副车而已,虽然规格与主车无异,但却不见秦始皇的身影。后来,为了捉拿张良,当地进行了长达十日的抓捕行动,终无所获而收场。
当然,这段时间项梁也没闲着,孤身一人跑去了旧秦都栎阳,杀了个人,被栎阳县给抓住了。幸好项梁与蕲县狱吏曹咎关系密切,通过他与栎阳狱吏司马欣的关系,才幸免于难。随后,脱难的项梁带着项羽从下相县搬至了吴中,开启了新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这位司马欣成为了章邯手下的副将,对章邯投降项羽也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在项羽分封诸侯时获封为塞王,属三秦之一。
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故去了,二世胡亥成为了继承人。
公元前209年一月,胡亥学着他父亲的样子开启了一次巡游天下之旅,可就在他回到咸阳之后不久的七月,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引爆了关东六国的反秦势力。
公元前209年九月,刘邦于沛县起兵,萧何、曹参为其左右手。
十月,项梁、项羽起兵会稽,斩郡守殷通。
公元前208年一月,刘邦与张良第一次相遇。
四月,刘邦往见项梁,范增亦投至项梁麾下,韩信亦在此前投身项梁军中,楚国反秦势力大集结,开创新的篇章,张良也在此后得项梁资助去韩地复国。
后来的故事就不再赘述了,在这里补充一点范增吧。
范增投奔项梁的时候已经70高龄了,也就是说秦灭楚之时,范增也已经有55岁了。以他的气魄和家国情怀来看,当年的范增应该是上过战场的,参加过对秦作战的。即使是楚亡之后,范增在当地也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所以才能够在追随项梁后很快脱颖而出,成为项梁、项羽两叔侄最大的助力。
只可惜,最终还是与项羽产生了隔阂,抱憾而死,在这一点上,他就不如萧何、张良、韩信等人了,毕竟,跟对领导也是一门学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