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收费很贵,可是学生为何多是收入较低的务工人员的子女?
▍民办学校收费很贵,可是学生为何多是收入较低的务工人员的子女?
公办的都是划片入学,你想要去好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就要买学区房。可是学区房很贵,外来务工人员买不起或者暂时买不起,孩子又到了上学年龄,放在户籍地老家让爷爷奶奶带又不放心(又称留守儿童),所以只能去花费贵的民办学校了。
▍民办学校收费很贵,可是学生为何多是收入较低的务工人员的子女?
没城市户口的可怜农民工子女,上公办不够条件,只有任民办学校割韭菜!
▍民办学校收费很贵,可是学生为何多是收入较低的务工人员的子女?
感谢提问:
教育资源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资源配给跟不上人口流动变化。当然,其中不乏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压缩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快速见到教育成绩故意限制新建公办学校、鼓励建设私立学校。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我国规定18岁以上体力+智力发育正常的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成年人】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为此,现代人类进化形成了体系完备的育小+养老服务体系。那么,为什么说教育资源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是资源配给跟不上人口流动变化呢?
量体裁衣,指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春秋·墨子《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饿了找东西吃、渴了找水喝、困了找地方歇息、闷了找同伴戏耍......人类一切主动劳动创造都以满足群体生存需求为基本核心,人类无论贵贱维持生命体征的一日三餐不可断、无论贫富遮风避雨的房舍不可缺、无论强弱防寒保暖的衣物不可少。因此,人是一切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初始缔造者和忠实受用者,人口基数是维持人类社会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本盘,食物、医疗、住房、交通等维持现代人类生产劳动分工协作需求的基础资源均根据人口聚居多寡变化时刻调整。
未成年孩子具有接受成长教育辅助的权利、成年家长有送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义务、社会有保障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的责任......20世纪70年代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普及9年制基础教育。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繁荣发展的市场经济也给我国社会综合消费财富配给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消费财富配给如何适应人口流动变化。
房建周期5年以内,之后便可长期使用最少40年【商业用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40】;私营企事业单位的平均寿命在5年以内,职员更换工作的平均时间则更短。因此,除可即时调配的社会消费资源之外,其它人类社会消费资源配给往往落后于人口流动速度,比如医疗、教育。因为,医疗资源与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长期性,特别是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通常以未成年人的户籍所在地为依据。
划片入学,指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小学生根据自己就读的小学升入对口初中就读。适龄学生人数?这不就是适龄学生的户籍吗?因此,几乎所有随父母工作临时迁居的孩子通常都不被纳入迁入地的教育资源统筹范围,随迁子女入学也事实上成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让孩子留守不妥,孩子难上随迁地的公立学校。为此,不挑户籍、只认钱的私立学校便成为绝大多数流动孩童就近入学的最佳选择。所以,教育资源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资源配给跟不上人口流动变化。
▍民办学校收费很贵,可是学生为何多是收入较低的务工人员的子女?
民办学校好像就为收入较低的务工人员子女量身定做的。务工人员子女起点低,考个一本都很难!
▍民办学校收费很贵,可是学生为何多是收入较低的务工人员的子女?
其实,这个里面的原因很多人都清楚,那就是与我国的房地产政策息息相关。一个学生在哪里上学(大中专学生除外),能上什么规格的学校,取决于户口、房子、社保,有时候还与营业执照挂钩。背井离乡的务工人员,如果要带上孩子在务工经商地方求学,买不起务工所在地的商品房(学区房),那么孩子上公办学校的主要路径就被堵死了一多半。
有些地方对于没有在当地置业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的就学难题,也给出了出置业之外的几种解决办法:其一是父母在当地签订有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六个月以上;引进的人才的子女,可以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在当地经商办企业,拿上营业执照也可以去指定的公办学校给子女办理入学手续;对当地做出有一定贡献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奖励当地户籍,那么也就等于其子女可以进入公办学校学习。
除此而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女,想要进入公办学校读书,那是没有机会和途径的。于是,民办学校便应运而生。毕竟能够拿到进入公办学校的准入证,门槛还是比较高的,超过三分之二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女,只能进入民办学校读书。而民办学校的性质决定了他必须高收费才能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转,因此导致哪怕就是软硬件都较差的民办学校在收学费等方面,比公办学校高出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都有。笔者所在地浙江义乌,就有一所不限户籍和学籍的民办学校,高中部一年的学杂费最高达到19万元,三年下来超过50万元。
另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工作时间长而忙碌,无法像当地公职人员那样按点去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及给做饭、辅导作业等。民办学校则清一色的住宿制,不需要学生家长每天几次去接送孩子上下学,算是给学生家长减轻了一些负担。只不过这种减轻负担是用钱换来的。
上面几种原因,就是高价的民办学校,却靠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女在上学养活的主要原因。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