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以后,汉人为什么没有先秦时代的武勇和血性?
▍两汉以后,汉人为什么没有先秦时代的武勇和血性?
纵观历史,自先秦时代以后,汉人的武勇和血性是逐步削弱的,从秦灭六国来看,每次战争都是十多万,数十万人的伤亡,尤其是秦赵之间的战争更是惨烈。秦国男人伤亡近半,赵国男人几乎死绝,先人的血性武勇让后人汗颜。从西汉时期,一汉敌五胡,到五胡乱华时代的"两脚羊 "短短几百年时间,还好汉人中出现了乞活军,冉闵杀胡令, 维护了北方汉人最后的生存,往后的朝代,即使是隋唐也面临着突厥,契丹,吐蕃,回鹘的侵扰,民众表现不如先秦时代。
民族主义逐步缺失,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民族就被君权神授所代替,唯一重视的不是民族,而是皇权,一家一姓的皇权,对普通民众只有压迫没有认同和福利,皇权与民族利益分离,就不要妄图民众为他人皇权去献身了,况且为了维护皇权,更多宣扬的是利己主义,削弱民族认同,官老爷怎么能和泥腿子同伍?民族内就分化严重,面对民族危机怎么会有人上前?对于官老爷来讲,投降一样可以保留官位,奢华,哪里还会抵抗?叛徒,卖国之人皆是高官厚禄之人。对于平头百姓来讲,谁来都是要交税纳粮,都是被压迫的底层,有啥区别?好死不如赖活着,人人惜命,自然不会为官僚的官位玩命。再加上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统治,麻痹平民,大量建庙塑像,推行佛教,而不是铺路修桥,搞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自然越来越懦弱,何谈血性刚强?
▍两汉以后,汉人为什么没有先秦时代的武勇和血性?
两汉之后,北方陷入苦战,南方魏晋门阀,偏安一偶,耽于享乐,秦汉凭军功上位的风气一去不返,只有这群门阀寄生虫公子哥们,天天谈论玄学,研究书法,百无一用,有的人甚至看到马匹,都会吓得浑身瘫软,还以为见到了老虎……
而隋唐,汉人血性又一次复苏,唐诗:“宁为百夫长,勿为一书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隋唐结束南北朝乱世,人心豪放,礼教衰微,妇女可以再嫁,而民间崇武,任侠之风更甚:“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唐朝内忧外患不断,于是军人受到尊崇,募兵制兴起,导致各地军阀割据,藩镇林立,武人地位颇高,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
宋朝建立,被武将吓破了胆,开始崇文贬武,宋朝不重视外患,却最怕将领有了军权,自宋之后,武将再也无法和文人地位相比……
既然天下是皇帝一人之天下,皇帝们只重稳定,要求百姓武将一定要听话……以至于金兵南下之时,南宋不惧金人,反倒畏惧武将北伐……
与此同时,宋朝文人哀叹,儒家衰微,道统不继,于是程朱理学在宋朝兴起,这是,起码表面上儒家的一次复兴运动……
封建礼教开始对人性进行严格压制,隋唐人藐视礼教,豪放的风格一去不返,“贞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仕二主”“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如此风格之下,百姓严守三纲五常,封建伦理,尊卑贵贱已定,百姓温顺而甘心为奴,不敢越雷池一步……
明清两朝中国风格更加保守,程朱理学也成国学,为了皇权稳定,不惜对天下百姓进行精神弱化……
明朝官员在荒年饥荒之时,教化百姓,宁肯饿死,也绝不能去抢粮,更不能造反,否则,那与不知礼仪的禽兽土匪何异?
于是导致大量的饥民成群的饿死,也不敢去地主家抢粮(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如此温顺胆怯的顺民,被官府称赞为“良民”……
其实百姓一旦太听话,太乖巧,太守规矩,血性也就没了……
▍两汉以后,汉人为什么没有先秦时代的武勇和血性?
我不知道这个错误的观点是谁得出来的,而且流传这么广。
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这两位圣人从来没有提倡以“勇”为本,必须要搞清楚因为什么而勇。如果就勇而论勇,危也。
华夏之本以礼仪为邦,而非以武勇为天下。
先秦时候并非全部以武勇而立国,相反更多的是以礼仪为立国之本。
这里以武勇立国的是秦国,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以武强兵,以武为国,四处拓展土地,国君若几年没有发动战争,秦民就会议论纷纷。
因为秦民的出路就在立军功,只有不断的战争才可以给秦民带来出头之日。
秦国正是靠这一机制最后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当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他就不再以武立国,开始搞文化,比如他想整合文化高地——齐国。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泰山封禅。
结果齐鲁文人吵个不停也没有拿出一个方案,最后秦始皇采用折中方式上山遇到大雨,受到齐儒的嘲讽。不过秦灭六国之后没有办法调整方针,还是以武勇立国,结果二世而亡。
汉朝之前称为华夏或诸夏,汉朝之后汉人这个名称就开始出现了。当时汉人这个名称实际是指汉朝的子民,所以这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后来是一个文化价值认同的概念。汉族这个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称呼。
我们主张以礼仪扬天下,自然就不会宣扬以武勇霸天下,因为我们懂好船者必溺,好战者必亡。但一旦危机时刻,个个皆会奋勇争先,怎么可能没了武勇和血性。
再看南宋灭亡之时,崖山之战,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不是武勇和血性是什么?
明代史可法,袁崇焕难道不是武勇和血性吗?
抗日战争时期的川军出川抗日,何等悲壮和令人敬佩,这难道不是武勇和血性吗?
所以血性也好,武勇也好,一直在从没有消失过。只不过我们的武勇和血性是放在内而不是外显于外,我们外在的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所以让很多人误以为好象没了武勇和血性。
如果武勇和血性外显会是怎么样?司马迁路过孟尝君的故地,在《史记》中有这样的结论:
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馀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孟尝君列传》
您觉得这样的社会环境好吗?
▍两汉以后,汉人为什么没有先秦时代的武勇和血性?
汉朝以前是百家争鸣,诸侯国林立,世家望族多,互相争夺攻伐不断,人们的战斗思想比较强,汉朝开始就统一了,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战争了,而且开始独尊儒术,大多人没有战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人民的心态和环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两汉以后,汉人为什么没有先秦时代的武勇和血性?
家猪是不是少了野猪的野性?人类发展也是如此。人类的发展,文明文化逐步多于野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农村常见的构树上结的红果能吃吗?吃了对人体有好处吗?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