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
▍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
抢无可抢,以致灭亡。
其实“农人抢劫术”,就是秦王朝横行天下的法宝,出则为兵,入则为农,就是所谓的“耕战”,相联系的抢劫政策就是“军功爵制”,种田为抢劫带来后勤保障,是有功的,杀人为抢劫带来利益实现,也是有功的,都要奖励。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这种思想其实就是秦王朝抢劫思想的翻版,只不过秦王朝是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抢劫,让我们认识不到他的抢劫实质。
这种抢劫思想在四川大地有着比较深刻的影响,其一是唐王朝的时候西川节度使雀安潜面对的困局就是人们“出则为寇,入则为农”,结果雀安潜推行了“告奸”制度,凡是告密者高官厚禄,被告密者满门抄斩,得以实现破局,其二是近代的“嗨袍哥”,你看来他是“清水袍哥”(正当生意),他其实和“混水袍哥”(落草为寇)是兄弟辈,因为“天下袍哥是一家”。
其实秦王朝建立初期关于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议就是其灭亡的路线之争。
郡县制,天下一统为秦王朝,都是王朝内部,要抢劫只有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所以秦王朝的兵家贵族被征用于北边修筑万里长城,南边用于征服南越,而内部空虚,楚国兵家残余贵族项羽率领七千江东子弟就可以横行天下,导致秦王朝无兵可守,终致灭亡。
那么,秦王朝郡县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制度配套,“耕战得天下,不可以耕战治天下”,治理天下还是应该采用比较和缓,比较含蓄的方式才行。
而分封制,只不过让秦国有国可抢,实际上秦王朝就是一个新的“周天子”,可以吊命,甚至像周王朝那样存在800年,不会二世而亡,灭亡得那么快。
秦王朝发觉自己不能那么短视,饮鸩止渴,自取灭亡,所以采用了郡县制,但没有与郡县制配套的国家治理制度,还是一味的对外扩张,抢劫,所以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二世而亡,直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才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文官制度来管理国家的治国利器,这一治理成果也一直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采纳,而文官制度近代也被西方学习使用,乐此不彼。
▍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
秦国表面上看起来是“二世而亡”,因此很多人都是根据“秦始皇建立秦朝,然后不到15年就灭亡了”这个前提条件来说原因。
这个前提不全面,所以,他们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事实上,秦国和秦朝是两回事!
秦国有5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十多个秦王,秦国的灭亡跟秦始皇关系不大,它是十多个秦王共同作用的结果。
没有秦始皇,秦国也会灭亡,秦国有500多岁的寿命,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不算短命,秦朝是短命王朝,但是秦国却是一个比较长寿的诸侯国。
那么,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一、秦国表面上看起来是灭亡了六国,事实上六国的灭亡是不彻底的,而秦国的胜利代价是惨痛的,秦国与六国是两败俱伤,秦国是内伤
在统一战争的过程中,秦国被打成了“内伤”,表面风光,实际上秦国士兵伤亡惨重,秦国的伤疤很大,而且有内伤了。
这个内伤是什么意思?内伤就是统一后的秦国,它的老百姓不愿意打仗了,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能力打仗了。
秦国统一六国,主要还是武力统一,一个一个地打下来的,特别是与赵国的战争,长平之战,赵国伤亡惨重,秦国也是死了很多士兵。
距离长平之战不到40年,秦始皇就开始统一战争,两次发兵灭楚,20万+60万,李信的20万秦军没有灭亡楚国,却被楚国打残了,可见秦军至少损失十多万,否则不会退回秦国。
王翦的60万秦军灭楚,劳师远征,举国上下沸沸腾腾,秦军虽然胜利,也是惨胜,这次战争还打出了一个谚语:楚虽三户,灭秦必楚。
这句话八个字,一方面说明楚国伤亡惨重,但是作为胜利者的秦国,伤亡有多惨重也是可想而知的。
一般来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这个还是比较乐观的战争结果,以此推测秦军伤亡也是非常大的。
现在,咱们来仔细说一说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这也与秦二世有一点关系,只不过秦二世仅仅是秦国官员的一个“缩影”而已。
其二、秦二世的残暴在秦朝不是个案,他是秦国官员的一个缩影,每一个在秦国之外做官的秦国人都有秦二世的影子
秦始皇胜利后,表面上没有搞分封制,而是郡县制,实际上还是“分封”官员,这种“分封”仅仅不是以血缘关系来分封而已。
秦国的郡县制是没有完善的制度,官员权力很大,太守和县令没有诸侯王的封号,实际上也是“封疆大吏”,他们比宋朝的县令权力大得多,因为官员相互监督的那一套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秦朝的地方官,表面上看起来不是诸侯王,实际上比诸侯王更加肆无忌惮。
秦始皇把功臣们派到楚国和齐国等原来六国的地方做官,他们没有了过去“诸侯王”长期的打算,只知道及时享乐,作威作福,而且没有严格的监督,为了树立威信,他们的手段跟秦二世也差不多。
这些秦国的外派官僚们,要么昏庸无能,要么就躲在家里吃喝玩乐,什么事也不管,任用“萧何”那样的师爷管理衙门的事儿,久而久之,秦国各级的官员都大权旁落了,从秦二世到太守和县令,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呀!
说白了,秦二世有赵高替他坐江山,沛县的县令也有萧何替他办事,当然萧何不是赵高,但是都有喧宾夺主的意思。
可以想象,秦国接收六国国君和旧贵族的财产的“接收官员”也没有少拿好处。
因为在外面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根本不想回秦国了,举个例子,秦军在岭南有一支几十万的部队,楚霸王灭秦的时候,他们居然无动于衷!
这就是秦始皇胜利的“后遗症”,贪图享乐成为一种风气,秦国不知道有多少“秦二世”那样的少爷,不知稼穑艰难,不知治国理政,只知道讨好皇帝和上级,却在外面做官发财。
总之,秦国的灭亡原因有很多,感觉上述两个原因很关键,也就是说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给秦国造成了“内伤”,秦二世不是个案,而是秦朝的一个现象,贪图享乐,缺德的秦朝官僚太多了,他们滥用法律,还美其名曰“依律办事”。
▍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
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统一六國建立秦王朝,历史进入帝國制。秦始皇雄心勃勃决定把秦國天下治理的繁荣昌盛,兵强马壮无敌天下,于是乎推行先进策略并开始大兴土木工程,举國之力修建万里长城,阿房宫,陵墓。
此几项大工程举世瞩目,无数人力物力日夜不停在工地上劳作,工程之伟大不说,劳民伤财國民不堪重负。长次似往民众必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秦帝國处在崩溃的边缘。
至二世帝社会矛盾达到顶点,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众已无法生存。造反成为必然,陈胜,吴广打开起义的先河,于是乎天下大乱,大秦國江山瞬间倒塌。
國无事小秦朝先辈经历几百年努力,终成大业此间之坚难诉竹难书,十几年便土崩瓦解列祖列宗地下有知,是否悲痛欲决。决策者实施政策万不可掉似轻心,国力民力是否能承受盲目行为大有亡國之险,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制度的因循守旧。军事方面:众所周知,秦在商鞅变法时就设立奖励军功的制度,这一套制度是十分符合当时战国纷飞的年代的,为秦国树立“虎狼之师”的形象及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然而统一六国以后,这套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依靠军功光宗耀祖的军功门路即将关上大门,而没有其他合适、有效的官吏选拔制度代替,必然会走向阶级的固化。而到了汉武帝手中才算是真正地建立了比较可靠的选官制度。经济方面:由于军功制度的存在以及快速的扩张,名田制已经显示出其弊端,即合法的土地兼并。而为政者却没有因时改革,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也是意料之中。法律方面:秦国在商鞅的长期严刑峻法之下,到了秦统一六国已经对秦法习以为常,而六国之人从来都是厌恶秦法之严峻,当这类法律随着国土的扩张而逐渐推行全国时,六国之人并没有来得及接受其法律严峻所带来的的痛苦,因此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
劳役繁重,扩张战争。骊山皇陵、阿房宫、长城等所消耗的人力、国力已经达到了秦朝崩溃的边缘,加上对周边的战争。秦朝的灭亡是众多因素导致的结果,究其根源,我认为是秦朝没能及时改革制度,而这些制度所带来的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难以解决。秦二世只是促使秦走向灭亡的一个因素之一,即使扶苏即位,若依旧因循守旧,秦也逃不了灭亡的归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封建王朝的宿命,封建王朝无法解决其地主农民阶级的矛盾,就必然会走向灭亡。
▍秦国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亡的?
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传皇位时出了问题!如果秦始皇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秦朝绝不会二世而亡。可惜,由于秦始皇来不及将远离自己的公子扶苏召唤回来就死亡,他的皇位被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传给了胡亥,是为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昏庸无道,最终使秦始皇希望皇位传之万世万代的好梦彻底破灭。
△昏庸无道的秦二世
那么,秦二世的昏庸无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一是暴政,二是腐败,三是滥杀干臣。
一是暴政!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竟下令把后宫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又怕泄露陵墓内的秘密,把修陵的工匠也活埋了。秦始皇时的刑法已经非常苛重,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秦二世更变本加厉,以“杀人众者为忠臣”,使各级官吏都成为奉行这种刑法的刽子手。如范阳令杀人如麻,造成了“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惨状。
二是腐败。秦二世纵情声色,专心享乐。他豢养了大量的狗马禽兽,供其游猎之用。咸阳粮草不够用,便令各郡县官吏逼迫人民征送。运粮草的人,要自带干粮,不许吃咸阳300里以内的粮食,将农民推入了死亡的绝境。秦朝征调大量民夫修筑长城及其它基础设施,却规定被征发的民夫如果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这都是官逼民反的政策呀!
三是滥杀干臣。他不但将自己的20多个兄弟姐妹全部斩尽杀绝,而且大肆屠戮朝中大臣、军事将领和地方官员。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就,是离不开团队的。秦始皇能统一六国,除了秦国六代的积累,更有一批强悍干臣的协助。而秦二世却把秦始皇培养起来的能臣干吏们杀了个七七八八。这样一来,他的统治还有人为他维护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