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古典四大名著?
▍《封神演义》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古典四大名著?
我通读了几遍四大名著,在我心中的排序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之所以这四本古典小说能被封为四大古典名著,绝非浪得虚名,这几本书绝对是古典小说中的集大成之作。
我也读过《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金瓶梅》等古典小说,我觉得能与四大名著媲美的唯有《金瓶梅》。
今天这个问题是《封神演义》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古典四大名著。分析如下:
《封神演义》成书要晚于《西游记》,在明朝中期,《西游记》是当时最流行的神话题材小说,当时的发行单位肯定看好了此类题材的畅销度,于是便蹭着《西游记》的热度,编撰了一部《封神演义》。
其实《封神演义》的知名度也非常的高,人气上也不输四大名著,可就是因为原著中有太多的借鉴、抄袭片段,而且抄袭的痕迹还非常的明显,让人看着不太舒服。而且《封神演义》这本小说的毛病可不光抄袭这么简单,它的水平低劣,具体表现:
一是《封神演义》的情节设计过于简单。相比四大名著就更是幼稚又可笑了。举个例子,三国当中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其实对于这个“斩”的过程并没有下太多的笔墨,而是着重去写了故事前后的脉络。这种写法看似绕弯子,实则更能直接地表现关羽的威武勇猛和胸有成竹,对于过程的一笔带过也显得他武艺高强。实际上是比较高明的一种写法。
在《封神演义》中,比如同样一场战斗,为了让情节变得险象环生,作者就故意用粗糙的手法故意找一个人来当炮灰。然后身先士卒的炮灰游戏结束,这时主办方才真正派能打的将士出场,将士得胜而归,用炮灰的窝囊和没本事来与勇士做对比,用炮灰的牺牲让情节变得险象环生。
二是人物的描写方面。《封神演义》一样是惨不忍睹。比如为了渲染人物的性格,在三国演义当中,关羽和曹操狭路相逢,他顾及往日的恩情就放曹操过去,然后拦住了尾随而来的曹军。
此时关羽碰到了自己昔日的好兄弟,他现在的身份是刘备的将领,按照忠君的原则,他是不能放曹军进去的。但面对昔日情同手足的战友,他最终还是心软了,叹了口气,就把人放了进去。
再看《封神演义》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的人物描写真是起点初级水平。就说一个美人出场的外貌描写吧,从头到尾,哪一个都是柳叶眉、樱桃嘴,漂亮得像一朵桃花一样,就是嫦娥仙子下凡尘。描写女子的美貌完全都是千篇一律,只要漂亮的都描写成了嫦娥仙子下凡尘,毫无新意可言。
三是人物性格千篇一律。无论是群像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是以取经四人组为主的西游记,比较重要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格分明,甚让人较为印象深刻的就有几十个。而封神演义呢,人物性格千篇一律,刻画比较好的就哪吒、杨戬、黄天化、雷震子等寥寥几个,甚至连重中之重的姜子牙,都没有过多的详述。
四是情节大量雷同。截教布置十绝阵,阐教去破阵,第一次是先派炮灰送死,然后高手破阵,闻仲大怒欲追被拦下,说只破了一阵还剩九阵,然后二阵、三阵等等都是这个套路,一点变化都没有,简直是只写了一个,复制粘贴了九次。
反观三国演义,行军打战一共写了37次火攻,没有一次雷同。火烧赤壁、火山博望坡、火烧连营、火烧藤甲军等等写的是相当精彩,各有各的特点。
结语:《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都是古典神魔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一个写西行,扬佛抑道,一个写伐纠,扬道抑佛。在明朝时期,皇帝非常人推崇道教文化,《封神演义》更像在为所谓的真命天子立言,思想僵化似乎是要阉割人性,在封神大战中,纵然是修炼千年的截教仙人,但凡是站错了队伍,下场就只能论为别人的坐骑。
《西游记》也有过曾被禁的时期,原因就是书中的讽刺意味太重,让当时的执政者闻到了不和谐的味道。而《封神演义》呢,无论从那个角度上来分析,都完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口味,什么宿命论、君权神授、天道轮回,这样符合封建传统礼教的书籍,能流传至今却也是无可厚非的。
综上所述,《封神演义》虽然名气很大,但比起《西游记》,仍然还是个弟弟,而且四大名著中已经有了一部神魔题材小说,只要《西游记》还在流传,那《封神演义》就永远也没有机会被评为四大名著了。
▍《封神演义》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古典四大名著?
道理很简单,真正看过封神演义原著的就会知道,封神演义水平差得远了,以文笔论说这篇小说是二流水准都是抬举封神了,以四大名著为一流,那么如金瓶梅、儒林外史可谓准一流,镜花缘、东周列国为二流,封神的文笔就是三流是水准。
封神的影响力很大,但影响力不代表水准
仅仅就神魔小说来说,《封神演义》影响力仅次于《西游记》,全书以富于神话色彩的描写表现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而书中的很多人物,如纣王、武王、姜子牙、哪吒等等在封神演义成书之前就已经大名鼎鼎,这部书把众多神仙糅杂在一起,虽然写作水准并不成功,但的确开创了新的流派,这点影响力的确很大。
然而仔细去读《封神演义》,这书只能说文笔整体上流畅,却远谈不上风趣与幽默,而叙事上面又总是平铺直叙,固然无过,却也无功。同时语言过于书面化,我寻思你都写神魔小说了,还装得那么正经作甚?这样的结果就是,小说作为通俗文学,读者很大程度要看一个趣味,封神完全没有。
很多没看过《封神演义》原著只看电视剧的,会以为法宝繁多,想象力丰富。但时间上电视剧是简化了封神的不少法宝了,单就封神原著而言,封神的很多法宝就像是报菜名,过于繁多,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
罗宣见子牙众门人,不分好歹,一拥而上,抵挡不住,忙把二百六十骨节摇动,现出三头六臂,一手执照天印,一手执五龙轮,一手执万鸦壶,一手执万里起云烟,双手使飞烟剑。
罗宣这里一次出现五种法宝,但是它们既远离人的生活,很难让人有直观联想,同时作用又都是放火,雷同程度极高,完全没有区分度。同样是数目繁多的法宝,留给人的印象比之平顶山章节堪称天差地远。
反观西游记平顶山场景,同样是出场了五件法宝,紫金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其中葫芦和净瓶是老君乘药的,而且需要需要叫名字,等对方答应了才可以吸,这一瞬间就给了人深刻印象,在现代网络上还有了“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的名场面。
其他法宝中,幌金绳是老君的腰带,芭蕉扇是老君的扇火扇子,唯有七星剑被老君用于炼魔,生活用品占据五分之四,读来自然颇为亲切。
情节重复,水字数嫌疑极众
看过封神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封神作者很喜欢安排摆阵情节,摆阵是没问题,但问题是拿摆阵水字数就有问题了,印象里早年间网文届的小说很多都有水字数的桥段,就是把一段没什么意义的文字重复写几遍,例如表示无语,就会写“汗!”“汗汗汗!”“汗汗汗汗汗!”“成吉思汗!”。而封神演义虽然还没有这么没水准,但也好不了多少,最典型的就是十绝阵,破阵的时候全部是一个套路,一个杂兵祭阵,随后派一名高手去破阵,这个套路在十绝阵整整写了十次。而说实话十绝阵的那十天君有几个能让人去记住姓名的?
十绝阵
同时封神的套路太统一了,《封神演义》阻碍周军方的角色的出手,几乎清一色或为申公豹说动,或为同门出气。而斗法风格也千篇一律,往往是商军一方布阵赢了几场,等周方对症下药地出手破阵,而后继续前进。
人物刻画太差
细细的去想封神里性格鲜明的人物,算来算去,哪吒大概算一个,但封神的哪吒整个一个熊孩子加官二代,十分的不讨喜,闻仲大概也算一个,一个比较愚忠的忠臣形象。再去找形象塑造鲜明的人物,找不到了。
大多数人物的性格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昆仑十二上仙就是满口天命、上阵论道,除了名字有所不同,其他根本不存在任何区分度。截教中人则全部是自恃强大、目中无人,然后挨揍后气急败坏,基本全部是一个模板。
有人说妲己这种阴狠毒辣的妖妃不算经典吗,但问题是在书内她与胡喜媚、王美人也并无多少区分度;而作为书胆的姜子牙,在原著中更多的是懦弱无能。
可以说《封神演义》一书对于人物的塑造实在太差。
反观西游记,取经四人组不说,这是主角,其他的各路妖王,青牛、牛魔王、黄眉、蝎子精、红孩儿哪个不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西游记的中单独一个妖王往往也能拿出来轻易的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背景搞出新的故事性,而封神却很难,道理很简单,封神的那一大堆神仙根本就没有任何区分度。
赞诗抄袭西游
封神演义在赞诗抄袭西游记方面也是一个问题,例如通天教主的赞诗抄袭孙悟空闹天宫,鸿钧道人出场描写抄袭孙悟空,准提道人的赞诗抄袭赤脚大仙,接引道人的赞诗抄袭菩提祖师,万仙阵抄袭百目魔君的金光阵,通天和准提的打斗抄袭通天河阴魔。如此如此,比比皆是。一部大面积抄袭的作品,自然让人看不上了。
▍《封神演义》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古典四大名著?
只讲一点,也许不对。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名著,不说别的,至少在语言上堪称典范。四大名著,每一部语言都很精美,尤其是《红楼梦》,那语言,简直是神了!再看看《封神演义》,虽然故事十分曲折,想象也十分丰富,虽然所写缺乏材料历史的真实,但这不是历史,且带有神魔风格,又是小说,所以没有历史真实的要求。问题是一读《封神演义》,就显得语言一般,根本够不上数一数二的名著的范。读起来就像一本通俗小说!读《红楼梦》,人的思维就像进人了荆棘丛,思维的僵绳被立体拉住,必须边读边思考,不断捋顺,否则,既读不出味,也难以继续读下去。而读《封神演义》,几乎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像放坝水一样,很快就读完了,回忆起来,唯余故事情节片断。没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趣味,也没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所以,个人觉得《封神演义》还不能进入古代名著!够不上名著那个档次!
▍《封神演义》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古典四大名著?
这个提问,只要多看几遍《西游》和《封神》这两本原著,答案自在其中。〇①,首先应指出,所谓的四大名著,并不是由哪个名家提出,然后由国家相关部门公开发布的,四大名著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关于四大名著的形成有多种说法。据说原来是八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三言二拍》(冯梦龙和凌濛初著),《聊斋志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演变成现在的四大名著。〇②,那么在两部神话小说中,为什么人们选了《西游记》而不看好《封神演义》呢?凡看过这两本书而不了解历史真相的人,几乎都认为《封神演义》是《西游记》的前传!其实正好相反!《西游记》出版问世多年后,《封神演义》才出版!((西游出版在先,封神出版在后。我在小学四年时就看完了父亲借别人的竖排版的《封神演义》。过春节时哥哥从外地读书放假回来,我问哥哥,《西游记》是不是按着《封神演义》的思路写的?哥哥说,正好相反,《西游》出版在先,《封神》出版在后!开革开放后,我买了新版《封神演义》又看了几遍,终于发现,《封神演义》以武五伐纣为历史背景,书中演绎的封神大战中的人物,如太上老君,杨戬,哪吒,慈航道人,太乙真人,二十八宿星官,燃灯道人,大鹏金翅鸟等等,都是在《西游记》中首先出现的!!只读《封神演义》而不查历史,使我们误认为《封神演义》是《西游记》的前传!当了解真相后,不难发现《封神演义》中的很多人物和内容都是逆向抄袭了《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而虚构的。而这也正是此书不能选为四大名著的根本原因!
▍《封神演义》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古典四大名著?
说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您就知道《封神演义》为什么无法入选四大名著了。
明朝嘉靖时期的大才子王世贞,化名兰陵笑笑生写了一部小说。没错,就是金瓶梅。
《金瓶梅》一问世,就因为精湛的文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情节而大受欢迎。街头巷尾,酒楼茶肆,人人都在谈论。
有一个太监听说了《金瓶梅》的大名,就附庸风雅地读了起来。
这太监看过之后,憋得难受,又发泄不出去,一怒之下把书撕了。
可他还不解气,于是就告到了嘉靖皇帝那里。
说此书内容诲淫诲盗,毁我大明民智,不禁此书我大明将国之不国。写书的王世贞其心险恶,当诛灭九族。
嘉靖皇帝也听说王世贞写了一本书,很受欢迎。此时听太监说这书如何大逆不道,就引发了好奇心。就下了一道圣旨:王爱卿,听说你写了一本书很有意思,明天上朝时带一本给朕看看。
王世贞接到圣旨,急得一绺一绺薅头发。《金瓶梅》当然没有大逆不道的内容,可里面的东西又实在不适合给嘉靖皇帝看。
万一嘉靖皇帝看兴奋后,搞出什么幺蛾子来,自己的一世清名就全毁了。
正急得发愁时,王世贞猛然看到书房中有一本《西游记》,就有了主意。
皇帝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书。他又喜好道家,我不如连夜写一部道家的神话小说交上去。肯定万无一失。
于是,王世贞把自己家中所有神话传说的书籍找了出来。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一夜之间拼凑出一部《封神演义》。
嘉靖皇帝看了书后,觉得这书没有传闻得那么好。文笔也不怎么样,有的地方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唯一精彩的就是邓禅玉和土行孙洞房花烛夜那段。可就那么点内容,实在算不上诲淫诲盗,更不可能影响民智。
于是,嘉靖皇帝就重重惩罚了告状的太监,放过了王世贞。
这个故事出自晚清学者蒋瑞藻的《小说枝谈》。
故事的内容当然是虚构的,但却说明了《封神演义》无法入选四大名著的根本原因——抄和糙。
抄
《封神演义》大量地抄袭《西游记》和其他神话小说。
记住,是抄袭,不是借鉴。
比如形容孙悟空的词——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就被拿去形容通天教主。只是把渺渺无为浑太乙改成了渺渺无为传大法。
感情,堂堂的通天教主竟然是只猴子。
抄也就算了,还抄得错误百出。
比如《西游记》中,有一段说唐僧赶路赶到天晚。
原文是这么写的“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
《封神演义》原封不动的,把这段用到了闻太师清晨赶路的段落上。
夕阳用到了清晨,和小学生写的一轮明月映朝阳有得一拼。
糙
《封神》的文笔一般,而且有大量bug存在。
最典型的就是人死后却没有封神。
比如彩云仙子、高明、高觉。
前面明明写了他们战死后,灵魂进了封神台,结果封神时这几个人却不见了。
可能是写着,写着,作者把这些人给忘了。
这样一本又抄又糙的小说,虽然内容很精彩,却也实在没有进入四大名著的资格。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河南火车站有多少特等站?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