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如何评价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凄惨而终
▍如何评价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善于谋国,拙于谋身。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宣宗朱瞻基天纵英才,能文能武。朱瞻基的父亲是仁宗朱高炽,他两人在位期间合称“仁宣之治”。大明1368年建立,明仁宗1424年登基,其时经太祖、太宗励精图治,大明统一战争已完成,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明宣宗是在祖父朱棣和父亲朱高炽的疼爱下长大的,跟祖父朱棣出征过漠北,书画堪称精品,驾驭群臣轻车熟路,恩威恰到好处,可谓文武全才。但是,天不假年,当了9年皇帝,37岁就去世了。
宣宗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朱祁镇,二儿子朱祁钰。宣宗去西天的时候,大儿子朱祁镇才8岁,老二朱祁钰才7岁,同父异母。朱祁镇登基后马上就封弟弟朱祁钰为郕王。到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朱祁钰已经二十二岁了,居然还没有按照祖制出京城就藩,而是留在了北京,明代皇子一般15岁左右就开始离开京城到封国去了。从这事也可以看出哥哥朱祁镇很疼爱弟弟朱祁钰。
英宗朱祁镇冲龄继位,大政多赖“三杨”,后来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1449年,在王振等人忽悠下,朱祁镇御驾亲征蒙古,让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朱祁钰监国,结果朱祁镇率领的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被俘。我们现在来看看,皇帝御驾亲征,让弟弟监国,这事匪夷所思,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多了,但都是太子监国。
让弟弟监国的事情不要说在大明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封建王朝历史上也极为罕见。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朱祁镇就不怕弟弟黄袍加身?不担心自己回不来北京?后来,朱祁镇真的被蒙古人抓走了,20万大军全军覆没,皇帝被掳走,蒙古人咄咄逼人,北京岌岌可危。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已开启转移财产,面对这样重大的危机,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激烈竞争。1449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压阵,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于谦站出来说,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有人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孙太后,最终在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明年改元景泰,尊明英宗为太上皇,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仍为太子。
我们来看看,皇帝被俘,皇帝有儿子的情况下,没有让儿子继位而是让皇帝的弟弟继位,这在封建王朝历史上好像只发在宋朝发生过,宋太祖死后不是儿子继位,是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没有让儿子继位的理由是主少国疑,这是什么风格?这就是以国事为重的风格。这事是孙太后同意的,英宗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儿子,朱祁钰不是孙太后的亲儿子。从当时危急形势来说,拥已经成年的朱祁钰当皇帝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能做到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此时大明臣子的胸怀和后宫的开明。想想清末,那个叫慈禧太后的女人,亲儿子同治死后,立了4岁的载湉;载湉死后,又立3岁的溥仪。在国家民族存亡绝续之际,慈禧也不愿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误国误民近半个世纪。
朱祁钰登基之后,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蒙古人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也先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依靠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在同年十一月击退也先的部队,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也先。此时,朱祁钰的威望也达到顶点。后来,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回明英宗朱祁镇,借此求和。也先想放,可朱祁钰不愿意接。于谦对朱祁钰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您还是皇帝,所以理当尽快接哥哥朱祁镇回来。朱祁钰见于谦都这么说,就同意了。
哥哥回来了,朱祁钰亲自出城迎接哥哥,并行拜见之礼,一年没见,哥俩互拉双手,泪涕沾襟,半真半假,但兄弟情的确在。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皇帝被俘后对方没有索取到任何东西的也是闻所未闻,不附带任何屈辱的条件就被放回来。
但是,朱祁钰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严加防范,不得出门,不得与外界联系。这就是朱祁钰的不对了,哥俩幼年丧父,一起大,哥哥对自己疼爱有加。当上皇帝后,朱祁钰大权在握,不愿意放手,这个好理解,是朱祁钰挽救了北京、挽救了百姓,挽救了大明江山,理应继续干下去。但软禁哥哥有点不近兄弟情深。
但是,后来,朱祁钰通过贿赂大臣,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事,朱祁钰的汪皇后是坚决不能同意的,汪皇后还算明白人。但朱祁钰一意孤行,不但不听汪皇后的,还废了汪皇后。刚才说了,朱祁钰保国有功,未把皇位交还给明英宗说得过去,但他把明英宗朱祁镇之子的太子位废了,就过分了,引起大部分朝臣不满,许多大臣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就死了,朱祁钰再没有儿子了。此事对朱祁钰打击很大,但朱祁钰这时才25岁,再生出儿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已有大臣上书呼吁朱祁钰恢复原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位。最为著名的是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他上书说:“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就是说,皇帝,你看看,你强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下好了,太子死了,说明天命不可违。朱祁钰大怒,把钟同乱棍打死。大明的臣子真是敢说。
后来,朱祁钰再也没有生出儿子。当了8年皇帝后病重,部分大臣迎接哥哥朱祁镇复位。朱祁钰知道后,说:“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度尽劫波兄弟在。事已至此,我想朱祁钰终于醒了。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但一个月后,朱祁钰死去。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说,朱祁钰要强于哥哥朱祁镇,但是朱祁钰一生最糊涂的事情就是废立太子。在处理太子废立问题上过于草率和一意孤行,使得自己的威望大打折扣。所谓利令智昏,连自己的皇后都坚决反对的事情还要去做。古人说“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当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后死去,就应该深刻反思,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天命保有敬畏。倘若此时朱祁钰能幡然醒悟,复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夺门之变”就不会发生。
复辟后,哥哥朱祁镇废他帝号,降他为亲王,说他不孝、不弟、不仁、不义,臭名昭著,神人共愤,死后也是以亲王礼仪下葬,并未入葬十三陵。朱祁镇复辟后又当了8年皇帝,死后太子朱见深继位,承认叔叔朱祁钰是皇帝。到南明弘光政权时,给予朱祁钰完全平反,上庙号为代宗。总的来说,他们哥俩关系还是不错,没有发生兄弟之间动刀动枪的事情,没有流血。毕竟,皇位摆在那里,在有机会争的情况下,不争不可能。
总的来说,朱祁钰知人善任,信任贤臣,远离小人,但是没有处理好与哥哥的关系。
▍如何评价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珏在国家危亡之际,被孙太后和群臣拥立为帝,年号景泰。只因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南宫复辟‘’而下台,凄惨以终。
评价明代宗,不得不先说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亲率大军征讨瓦剌,兵败土木堡,50万明军,仅剩千人逃归,英宗被俘。 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明英宗朱祁镇
要说英宗根本就不应该回来,死了最好。被俘本身就是奇耻大辱,况且战败之因皆由他宠信王振,一手酿成的。拿将士的生命当儿戏,这个愧对列祖列宗的皇帝活着就是罪恶。然而,他竞不死,所以就为景泰帝后来造成了致命伤害。
本来无心皇位的郕王朱祁钰登基后,可比那个"死不了"的英宗朱祁镇强百倍,在蒙古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之时,能够稳住阵角,重用于谦,将北京城防大权全部交付于他。同时,下诏外省军队进京勤王。在君臣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举国上下的共同反击,最终取得了对瓦剌大军的决定性胜利。
景泰帝朱祁钰
景泰帝统治期间,知人善任,改革积弊,重用贤臣,重组内阁,把有能力品行方正的文臣武将充实到六部,从而使政令更加畅达。尤其是经济上,轻徭薄赋,施恩于民,在当时为百姓称道。有一年,山东、河南等地大旱,景泰帝下诏免除了这些受灾地区一年的赋税。而且他还倡导开源节流,甚至严命宫内勤俭节约,不得滥用开支,坚决的减少宫内的采办。朱祁钰还鼓励全国发展农桑经济,治理水利等等。
这样一个称职皇帝,就因为他政治上的不成熟败在了他"死不了"的哥哥明英宗手里。
说实话,在明英宗被瓦剌扣押之际,景泰帝从心里是不希望他回来,所以多次拒绝瓦剌讲和的要求,但他斗不过孙皇后一班人,因为刚继位,根基未扎实。在朱祁镇复归被软进南宫的八年时间里,要想治人以死,作为皇帝没有想不出来的办法,除非傻子。这就说明景泰帝对朱祁镇尚残存一丝兄弟之情。
左传有言:匹夫以爱亲为仁,在上以利国为仁,苟利于国,何亲之有?
显然,在关健时期景泰帝还没有狠下心来。百姓所想的生计,帝王所虑的应该是社稷。这在他没有彻底铲除朱祁镇余党中,就己经暴露了他的致命弱点:政治上不成熟。
因此,在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 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下,朱祁镇成功复位。
不到半年,景泰帝便凄惨以终。明代宗朱祁镇以亲王礼葬于西山。
▍如何评价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大明王朝出人意料的事就是多:朱元璋大位不传儿子却传了孙子;朱允炆没有等到把大位传给儿子,就被叔叔抢了;朱厚照驾崩却没有儿子可传,只好传给了堂弟朱厚璁。
还有,朱瞻基把大位传给了老大朱祈镇,朱祈镇出门让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祈钰先替他坐坐,等他回来,弟弟却已把大位据为己有。
本来朱祈镇和朱祈钰哥儿俩的感情不错,不像康熙的儿子们为了大位争得你死我活。朱祈镇继位后,朱祈钰还是那个安分守己的好弟弟。
后来意外发生了。
正统十四年,远在大漠的也先率领着剽悍的瓦刺骑兵进犯大明,朱祈镇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
朱祁镇要出远门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当时儿子朱见深只有两岁,朱祁镇只好把大位先交给弟弟朱祁钰坐着。
朱祁钰也知道,这是属于哥哥的位置,自己不该有非分之想 ,表示等朱祁镇凯旋而归,他就来个完璧归赵。
只是,朱祁镇没有凯旋,却做了俘虏。
由于太监王振的贪生怕死和愚蠢无知,几十万明军被埋土木堡,皇帝朱祁镇被也先活捉了。
听到此消息,朱祁钰的感情应该是十分复杂的。
大明因为土木堡失利而元气大伤,皇帝没了,主力部队没了,也先的威胁时刻存在。
而朱祁镇被带回大漠后,也先用他做人质,不断地向大明索取金银财宝。
在此种情况下,有人主张朝廷南迁,遭到了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的坚决反对。
同时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做了俘虏的朱祁镇废掉,把代理皇帝朱祁钰推上皇位。
于谦拿这件事与孙太后商量,老谋深算的孙太后怕皇位旁落,要求把孙子朱见深立为太子,作为朱祁钰登基的交换条件。
朱祁钰坐稳皇位之后,就尝到了做皇帝的甜头,他不但想自己要坐牢大位,也要子子孙孙坐下去。
1452年,他违背了承诺,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扶上太子之位。
朱祁镇成了太上皇,对于也先来说已失去了价值,便表示愿意归还朱祁镇给大明。
这时朱祁钰却不愿意哥哥回来了:皇位只有一个,本来是父亲留给哥哥的,如果人家回来了,自己还好意思坐吗?
朱祁镇尴尬了:他日日夜夜盼望回家,可家里并不欢迎他,于是他表示只要让他回家,他什么也不要,让他去守墓都行。
经过一番周折,朱祁镇终于回家,可回家后直接被朱祁钰关进一所破房子,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谁都认为,可怜的朱祁镇将要在牢房里寂寞地度过他的余生,而朱祁钰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可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钰唯一的儿子病逝了,痛失爱子的打击,使朱祁钰病倒了。
这时一个叫石亨的人,他找到徐有贞等三人,计划着把朱祁钰拉下马,把太上皇朱祁镇重新扶上皇位。
在一个昏暗的夜里,太上皇朱祁镇和石亨、徐有贞等四人一起,闯进城门来到奉天殿,敲响了上朝的钟声。
躺在病床上的朱祁钰,听到声音似乎明白了什么,而侍卫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被他关押的朱祁镇,在召集群臣上朝议事。
这就是发生在1457年的“夺门之变”,正月里朱祁镇复辟,二月份朱祁钰被废为郕王,不久便离奇去世,享年30岁。
从做人的角度说,朱祁钰本来是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对大位没有什么妄想。
可命运让他意外地坐到了那里,慢慢地,那个位置就成了他的,这似乎也是名正言顺的。
可他违背承诺,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让自己的儿子坐上,就有些过分了。
最后他千方百计阻止朱祁镇回朝,朱祁镇经历千辛万苦回来后又把人家关起来,这就表现得有点冷酷了。
所以说,不能说朱祁镇是坏人,但坐在那个大位上就变了,也许任何人像他遇到那种情况,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变。
一对好兄弟反目,一个安分的人变得无情,一切都是权力惹的祸。
说完朱祁钰的为人,再说说他的政绩:在位七年,做了不少大事,首先果断地惩处了土木之变罪魁王振的党羽,为朱祁镇收拾了烂摊子。
最可圈可点的是起用于谦,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使大明没有成为第二个北宋。
另外,朱祁钰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也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成效显著。
如果不是“夺门之变”爆发,朱祁钰继续把皇帝做下去,大明王朝的明天也许更美好。
最起码,像于谦一样的许多忠臣不会被朱祁镇屠戮。
▍如何评价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钰没有登基之前,他确实不想做帝王。但也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毕竟朱祁镇被俘虏之后,瓦剌人兵临城下,要是没有新帝,明帝国不灭亡也得半壁江山,而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朱祁钰。时事造就英雄,朱祁钰的上位,有偶然因素,但也是必然的结果。
土木堡之变
要说明英宗朱祁镇最出名的事,那就是他效仿先帝们天子守国门,结果他御驾亲征,却被瓦剌人给俘虏了。历史上被俘虏的帝王不多,他算一个。这种天子履历可不算什么光荣的事,尤其瓦剌人还把他绑在了阵前,一路畅通无阻,兵临京城下,眼看就要灭了明帝国。明英宗一时的鲁莽,却带给明帝国致命一击。于是乎明英宗朱祁镇的帝王之路就得断,不然要是他还是明帝王,明帝国就得灭亡,之后明帝国就开始筹划着,让朱祁镇退休,册立新君。
新帝人选
按照朱元璋建国时立下的继承制度,朱祁镇被迫退休后,那就应该由他的儿子继承帝位。刚好朱祁镇御驾亲征之前,他就立下了太子朱见深,按理说这时候朱见深由太子升位,理所当然。可问题是当时的朱见深才2岁,倒不是说2岁的太子不能继位。不过如果让2岁的娃娃天子坐镇京师,明帝国还是群龙无首,那瓦剌人的大军依旧没人可以阻挡,明帝国的灭国之祸还在眼前。
于是明帝国的两位王爷就成为新君的合适人选,一个就是朱祁镇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还有一个是襄王朱瞻墡。其实襄王朱瞻墡并不是特别合适的新君人选,毕竟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兄弟,不符合明帝国的继承制度,不过孙太后主张立下襄王朱瞻墡为新帝。一是因为襄王朱瞻墡为人贤德,能堪当此大任。二是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弟弟,他若年轻继位,以后不容易还位给她孙子朱见深。可惜襄王朱瞻墡愣是不接孙太后的懿旨进宫,态度很明确,要立朱见深为帝,让朱祁钰监国,总之一句话,他襄王朱瞻墡不干。
朱祁钰的忧心
襄王朱瞻墡这么一表明态度,城下还有瓦剌人的虎视眈眈,最后孙太后也不得不妥协,只能同意朱祁钰继位。其实当时的朱祁钰也不愿意干这临时救急的帝王。想想也知道了,孙太后的态度很明确,不管谁当新君,太子都是她孙子朱见深,也就是说过了危机之后,帝位还是朱祁镇一脉的。朱祁钰又不傻,危难之际要他出力,可过了危难之后,说不定就是皇储之争,指不定还有帝位之争,所以朱祁钰的内心是不愿意趟浑水的。事实上朱祁镇被赎回明帝国之后,这对曾经亲密无比的兄弟,确实发生夺位之事,而朱见深也两度被立太子位。
当然最后朱祁钰被于谦拥护登基为帝,也是因为襄王朱瞻墡不愿意登位后,要是朱祁钰再撂挑子不干,瓦剌人可不给明帝国时间再筹划拥立更合适的新君。也就是说当时那种情况下,朱祁钰登基就是众望所归,不然明帝国就得被灭,或者逃到南京,跟南宋一样,成为半壁江山。因此才会说朱祁钰的登位是迫不得已,也是众望所归。
【点击关注笑看风云在际,了解更多古今中外史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