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中魏延这个人物,该如何评价?
▍对三国中魏延这个人物,该如何评价?
我对魏延评价甚高!
笫一,是他杀掉韩玄,救出黄忠,引刘备大軍入城,这他的“胆”。
第二,是他提出“兵出子午谷”,是他的“智”。诸葛没釆纳,留下千古争论之计。如果真用此计呢?
笫三,他没降魏,这是他的“忠”。可惜他智在孔明之下,被马岱所杀,悲壮!
▍对三国中魏延这个人物,该如何评价?
谢谢邀请。
提起魏延,人们自然会想起子午谷奇谋,想起汉中防卫,想起石马坡的马岱斩魏延。
如何评价三国里的魏延?
阿呆认为,魏延是三国时期最冤枉最倒霉的人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魏延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赫赫战功的顶梁柱。遗憾的是,最后被诬为谋逆,身首异处,而且更惨的是被满门抄斩。
那么,咱们仔细地探究一下魏延这个人吧。
《三国志*蜀书》……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三国志中这段话说明,魏延是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就跟随刘备的,算是元老级别了。在取西川和汉中的过程中,战功卓越,封为牙门将军。后碾压张飞,成了与关羽平级的汉中太守。又被刘禅封为都亭侯。
魏延在治理汉中,防范北边的入侵方面,做的非常出色。魏延修建的防御体系,牢牢地锁住了汉中防线。
其中,魏延还有一次孤军西征,大败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的阳溪之战。这一战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战。这里暂时不去赘述了,有时间咱们专门讲讲阳溪之战。
阳溪之战,威慑了魏国的西羌的安全,也就是凉州、雍州的安全。魏延因为这一战,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级别相当高了,是县侯,高于诸葛亮的武乡侯。而且是有假节的,可以随意调动军队的。
《三国志*蜀书》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说明魏延是个难得的将帅之才,善于养兵、带兵,并且勇猛过人。有本事的人,总是有个性。但是诸葛亮的秘书杨仪,总是与魏延不对付,水火不容。也为日后的冤案埋下了伏笔。
说起魏延的冤案,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魏延要想投降魏国,那是易如反掌,而且可以送上一份大礼:汉中。加上魏延的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的身份,到了魏国也是封侯的。那样的话,蜀国就一下子玩完了。
然而,魏延是忠心耿耿,没有背叛蜀汉,坚守自己的岗位,遵守自己的职责。甚至,在诸葛亮屯兵汉中的八年时间里,五次北伐,都是魏延为先锋。况且,没有汉中太守的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一次也搞不成。
魏延的冤案,诸葛亮有直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魏延的死,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懂政治。魏延是个军事家,但不是政治家,不会搞手段。魏延错误地以为:诸葛亮的北伐就是要恢复汉室平定中原。非也,诸葛亮只是把北伐当成一个手段,来牵制蜀国上下,达到他个人的理想和目的。
诸葛亮死后,魏延接班的话,这个死脑筋的魏延,会真正的去北伐的,这是同诸葛先生的目的不一致的。一个是玩北伐,一个是真北伐。真北伐的话,蜀汉就死得更快,灭亡得更早。
总之说,魏延是蜀汉难得的将帅之才,顶梁柱,也是非常优秀的军事人才。可惜的是,魏延性格刚强,不懂政治,被一帮玩政治的人给黑了。
魏延很冤屈。
▍对三国中魏延这个人物,该如何评价?
魏延,良将也!
在三国演义里,对魏延作了偏面的描述,实不可信,就好比贬曹颂刘一样,是带着作者主观情绪而作。
即使在三国演义中,对魏延作战时的舍身亡死,智勇双全的描述也是比较肯定的。刘备对魏延的能为也比较肯定,否则也不会舍张飞而任魏延为汉中太守,要知汉中的战略位置比荆州要重要得多,说明魏延的能力要比张飞稍高一筹。
魏延在诸葛亮打压下,军事才能并沒有机会充分发挥。即使这样,还是在西进羌中的战伇中大败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要知道这两个人可是赫赫有名的史上名将。
从战绩上比,魏延所立战功一点不比关羽,张飞少,但人家与刘备关系不一般,这是魏延难比的。从带兵来讲,与关羽难分仲伯;与张飞可不是高一般二般,张飞根木不懂带兵,只会粗暴残横,也因为如此,最后害了自己。魏延守汉中,排兵布阵,守住各个关獈,使曹魏无懈可击,十年稳如泰山。可一到诸葛亮器中的姜维手里,竟输得一败涂地。在战术上勇于冒险,但受诸葛亮节制,连一万兵权都沒有。当魏延请求带兵万人,抄小道奇潼关,但作战求稳的诸葛亮却决不允许。结果几次出兵都打成消耗战,什么事也沒干成。如听魏延的放开打,历史说不定重改。所以难免会发发牢骚,这传到孔明耳中岂能容忍,因此才有死后杀之之心,最后被扬仪污陷害死,实在可叹,可惜。
胡寅曾品价魏延曰:兵行诡道求胜而己,延之计可用甚明,而孔明不从。或谓孔明长于治国而短于将略,或谓孔明凝延不敢委也。
▍对三国中魏延这个人物,该如何评价?
如果没有《三国演义》塑造了魏延这个人物形象,相信大多数喜欢三国的读者没有几个人去关注历史上魏延这个人物。现在很多人都在为魏延感到遗憾,惋惜,甚至是对他不公。从而认为是诸葛亮打压了他,罗贯中在小说中黑了他。
这种为魏讨公的卡情绪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甘心蜀汉的灭亡。三国鼎足,最受人关注的是蜀国,因为刘备继承了汉室大业的延续,近两千年了人心还在思汉,可见汉朝的影响之大!蜀汉的文武都是三国的拔顶人才,他们的喜怒哀乐牵着读者的心。最不能接收的是蜀国先亡。后期的蜀汉人才凋谢,诸葛亮几次伐魏阵前无大将,可用之人屈指可数。对后期说得上有举足轻重的魏延所寄予的希望可谓之大。不幸的是魏延被杨仪所害,读者的这种怨愤都一古脑地发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第二,近四十年历史虚无主义猖獗,否定历史和传统一直甚嚣尘上。特别是对历史正面人物的否定更是不择手段,一时之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好变成了坏,坏变成了好。这种妖风曾经横行一时,当秦桧,汪精卫被要求为其评反之时,诸葛亮的命运就在劫难逃了。因此出现了诸葛亮不懂军事,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蜀国的早亡与他有关等等奇谈怪论。若早用魏延子午奇谋,蜀汉的局面会换然一新。处处打压漠视魏延,说他脑后有反骨,不可信任。魏延的遭遇与诸葛亮有很大关系。
第三,刘备在日非常器重魏延,亲自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其荣膺的地位可与关羽并肩比齐。魏延守汉中安如磐石,比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杀可强多了。
第四,近当代以来替魏叫屈翻案的也是大有人在,吕思勉就是其中一个,他写的《替魏延辨诬》流布很广。还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个口称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曾创作一部川剧《祁山夕照》,也是替魏延翻案的,只不过川剧的影响力不大。再就是易中天的《品三国》也是极力地替魏延辨解,这些观点都对替魏延翻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五,即使是《三国演义》中的魏延的前期仍然是招人喜欢的,打仗神勇,亦有谋略,其勇力武值在东吴可列前茅,在曹魏也可臻于一流,可与张郃、夏侯惇、徐晃媲美。带着这些认知,都以为魏延是蜀汉不可多得的人物,也是除五虎将之外唯一有重量的人物。
其实魏延这个案还是难翻,一是蜀汉一朝之定论没有更改,魏延死后近三十年无人提出这是个冤案。陈寿的老师谯周也不曾对魏延之案有过动议。这个算旧帐的投降派也不同情魏延,可见其罪坐实。二是指使马岱追杀魏延的杨仪后来居功自傲,口出怨言不轨,被后主严惩后自杀,下场可悲。即然杨仪后来成了罪人,那反对杨仪的魏延怎么没人替他翻案?可见当时朝中大臣判定魏延反判的证据确凿,不可逆转。因此,事过境迁,还是无人敢提,终究是铁案。三是蜀亡之后,魏、晋两朝官方对魏延之案也未曾提有异议,以后历代沿袭旧说。总之魏延一案牵动人心,多是从刘备的蜀汉政权的早亡感到惋惜!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与魏延,才替他鸣不平的。
▍对三国中魏延这个人物,该如何评价?
魏延这个人,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评价就是:魏延就是另一个翻版的关羽。关羽大家都知道吧,性格高傲,看不起一堆人,能力出众,善待士卒而看不起士大夫,简直和魏延一模一样。
魏延大概是刘备在镇守荆州北境的新野时投奔刘备的,以刘备的部曲跟随刘备入川作战,刘备拿下成都后,魏延以战功封为牙门将军,刘备这个人看人一向很准,在拿下汉中后,以破格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差不多是连升三级了。
刘备提拔魏延叫唯才是举,想来魏延的出身也不会高,虽然魏延之前在刘备手下立了哪些功,我们不知道,但最能肯定魏延的是两点:
1、魏延是刘备的亲信;
2、魏延很有能力。
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什么是部曲?就是私兵,可以说魏延是刘备的私人财产,三国那个年代,国家的兵叫政府军,由政府供养的,属于国家;私人的兵就叫部曲,由个人供养,属于个人。这就是亲信,就是信任,魏延就是如此。
魏延确实有能力,镇守汉中就是镇守蜀汉的北部边境,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是益州最重要的战略基地,是防御北方的曹魏最直接的前线,对于蜀汉的重要性,刘备比谁都清楚,选择魏延来守,刘备显然不是一时冲动,如果不是魏延有能力,刘备怎么会如此,亲信归亲信,有能力的亲信就能担当大任。
魏延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除此之外,绝无仅有。
正是因为刘备的宠信,把魏延宠出毛病来了,性格非常自傲,看不起一堆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是有毛病的,刘备在世时,魏延仗着刘备的宠信,和自身的能力,也确实能相安无事,继续看不起别人,与一些同事闹闹矛盾,显然家常便饭。
魏延多傲啊,刘备问魏延怎么守汉中?魏延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曹操带领十万军队前来,魏延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偏将带领十万军队前来,魏延为大王吞了他。换了其它人,敢这么说吗?除了关羽之外,哪怕是诸葛亮、张飞等人也不敢这么说,性格使然。
魏延在刘备生前靠着刘备罩着,即使得罪人,也没有人敢对魏延怎么着。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过刘备的班继续罩着魏延,又是升魏延的官,又是让魏延冲锋陷阵,谁叫魏延确实争气,在北伐战争中,魏延与吴懿还大破魏国名将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在卤城之战中,魏延随诸葛亮还斩首三千,把不可一世的司马懿打成了缩头乌龟。
魏延与刘琰相争,诸葛亮护着魏延,责备刘琰;魏延与杨仪相争,而且魏延多次拿刀在杨仪面前比划,诸葛亮睁只眼闭只眼,没有处罚魏延,这叫什么?这叫宠信,也叫护短。
诸葛亮去世后,终于没人罩着魏延,魏延之前所累积起来的种种不良印象,让蜀汉朝廷中几乎没有人相信他,魏延与杨仪的相争,由于诸葛亮的去世,没人再护着魏延,当两人互相告对方谋反时,蒋琬、董允都不相信魏延而相信杨仪,导致了魏延的悲剧,而杨仪的公报私仇更是魏延身死的直接原因,当然了杨仪也不是什么好人,魏延与杨仪的闹剧,纯属性格使然。
魏延之死,有自已性格的原因,也有杨仪公报私仇的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魏延的悲剧。
关于魏延是否谋反,想要强调一下。《三国演义》说魏延有反骨,完全是胡编乱造,魏延这个人是相当忠心的,即使最后被杀,也只是性格使然,绝无谋反之心,诸葛亮让魏延断后,完全是出于保护魏延的想法所做的安排,是魏延自已作死,不听军令,擅自提前退军,烧毁栈道,这大概是之前被宠惯了的原因,才导致魏延胡作非为,与谋反完全划不上等号。
综合一下,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魏延就是一个长不大、且受宠信的孩子,在刘备及诸葛亮的宠信下,养成了自傲、看不起人,非常难相处的性格,有人管着,魏延不会出大乱子,一旦没人管,或管不住魏延,魏延迟早要出大乱子的,所以魏延属于强势领导带领下的非常有能力的部下,但魏延绝不是一个能当好主帅的人,如果让魏延当主帅,那么将是魏延的灾难,也是蜀汉的灾难。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电子烟行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