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有什么不同?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有什么不同?
孙子兵法是哲学性的战争指导,纪效新书是练兵打仗的操作规范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有什么不同?
《纪效新书》和《孙子兵法》虽然都是兵书,但是在类型上完全是不一样的。《孙子兵法》完全是一种军事理论集大成者,构筑了古典军事理论的框架,突出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说实话这类兵书就像《道德经》一样,虽然人人都可以看,也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读的懂上面的军事原则,有看一遍仿佛一切了然于胸的既视感,但是想真正领悟并运用于战场却难度极大,仿佛与天赋、智商一类的挂钩,用岳武穆的话来说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以下是大实话:毛主席看了《孙子兵法》后,纵横捭阖,用兵如神;大部分人看了《孙子兵法》后,那叫纸上谈兵,真让他指挥就是奔着送人头去的。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而《纪效新书》则不一样,本质上他是一本军官守则、军队操典,和《孙子兵法》的形而上,如同空中楼阁的理论不一样,里面的内容都是规范化操作,手把手的告诉你怎么选兵、练兵、编组军队、下营规矩、各种兵器使用分配、教士兵怎么辨别旗鼓、怎么整肃纪律等等。说实话,戚继光写的这本兵书对真的基层军官非常友好,一名将领或者大臣用心照着学、严格按照他的方法来落实,基本上也可以整出一支像样子武装力量。这目录一看就实用性很强。
事实上戚继光直言就是因为《孙子兵法》只有纲领上的东西,让基层军官难以运用、理解,为了落实具体的军事原则,确实得和官兵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条分缕析的讲述各个条目,统一标准、遵照执行才能投入战斗,从这一点上来说《纪效新书》绝对是有开创性。
《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自叙》:数年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由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畎畝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一一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诲诸三军,俾习焉。
而王世贞的一番话更是突出了《纪效新书》相比于别的兵书,于军队条目非常详尽,语言简单易懂,对普通人极其友好,真是一读就懂、一懂就会,不像其他兵书一样高深莫测,让人难以措手。“如孙、吴、穰苴、韩信、诸葛,发其藏为一家之言,业业进是矣。其微旨奥义,往往使介胄之士见之而不能习,觚翰之士能习之而不能用。夫卑卑施名实,焉能废戚将军书哉!”
这真不是吹的,让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案例。
就比如说《孙子兵法》的〈始计第一〉上把“士卒孰练”当作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士兵的训练程度能影响战争走向,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道理!但关键是《孙子》上并没有说士卒该怎么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而《纪效新书》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戚继光把培训军队按过程分成了三大块,所谓“束伍为始教,号令次之,器械次之”,并根据这三块制定具体化、系统化的训练内容、处罚条例来达成训练军队的目的。这个散布于全书,我不方便拍照,大家买一本看看就知道了。
再如《孙子》上说,“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那问题是你想知道这些地形,那你得侦察是不是?侦察的方法《孙子》也没告诉你,但是这些在《纪效新书》里都是有固定程序的,你只要按照戚继光写的方法来就行,其他如林林总总应急预案、行军规则都有,这书真是让人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请看下面的“渡水阻”、“过山林”、“遇卒警”等节。
再如《孙子》所说的“围师必阙”,戚继光对这句话极其敏感,怕手下士兵乱用一通,不管啥情况都来个“阙”。于是,对这句话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表示“围师必阙”不是不可以,但是是有条件的,别不该“阙”的时候给我乱“阙”。而且围师必阙的目的还是最终要消灭敌人,绝不是让敌人给溜了。“围攻之法,不可执一也。如贼势大败,贼少我众,所围之处或山林人家又复狭窄,方可四面合围,必使一倪不返。如贼气方盛,我少贼众,或所围之处散阔,而我兵分守不足,必缺生路一面,分兵去围十里之外必遁之路伏之”。
所以,在古代,如果一个军事门外汉想从事军事工作,戚继光写的《纪效新书》完全是不二选择,至于《孙子兵法》么!先扔在一边吧!事实上,古人做选择的时候也门清。就比如说曾国藩在组织湘军前,对军事都不懂,但是太平军对湖南的威胁日甚一日,他本人又被任命为团练帮办大臣组织武装,时间紧,任务重,那怎么办?仓促之间,曾国藩干脆就按照《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书上写的来编组湘军,按他的话来说就是“略仿戚元敬氏成法,束伍练技,以备不时之卫”。巧了,对面的太平军将领李秀成也在读《纪效新书》,李秀成“案头一卷未卒读,《纪效新书》戚公作”。
而戚继光的书对邻邦朝鲜的影响也很大,万历援朝之战,平壤大捷后,朝鲜国王命令购买《纪效新书》,并以《纪效新书》所讲之法来培训临时招募的饥民,“教以戚氏三手练技之法,置把总哨官,部分演习,实如戚制,数月而成军容”。
综上所述,《纪效新书》和《孙子兵法》的区别很明了,一个偏重理论,一个偏重实操,而《纪效新书》由于偏重于实操,历史局限性比较大,很多东西都过时了(想想就知道古典军队的实操和现代军队不是一个概念),不像《孙子兵法》一样,理论性特强,万金油一样,到现在为止,还能给各行各业以智慧上的启迪。
引用文献:《孙子兵法》、《纪效新书》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十八卷本、《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曾文正公文集》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有什么不同?
孙武的《孙子兵法》的内容,更为全面,不但总结了战略,强调了战术,而且,还囊括了后勤,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
因此,用途更为广泛,甚至于也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各类人群所喜爱!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商业,甚至于企业管理等各行各业,而且,事实证明,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则不同,不但读过的人不多,而且知道的人也不多。《纪效新书》,从卷一:束武篇,至卷十八:治水兵篇,共一十八卷,其所描写的内容,虽然也包括了战略,战术等方面,但重点描述的是严格纪律,勤于练兵,重点抓战术,增强战斗意志。
所以,《纪效新书》不论是在具体内容方面,还是在军事学术研究方面,甚至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孙子兵法》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战略学教材,一个是步兵操典。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写书的根本目的不同,这一点直接决定了两本书的差别。
《孙子兵法》最初是写给吴王看的,相当于是一份求职用的论文,所以这部书写得非常深刻而没多少实操讲解——吴王本人就懂军事。
《纪效新书》是写给主管军队的文官看的入门教材,所以立足于讲解当时军队的组织、指挥体系。
中国古代的兵制是以宋代为分界线,宋代之前军官培养主要是家族传承和行伍出身两种,再加上战争规模动不动就是百万人级别的大会战,所以宋代之前传世的军事理论书籍主要以国家战略、军事战略为主,战术方面有但不显眼——这与日本等其它国家兵书长期更重视战术,有根本区别。
宋代开始以文制武——高级军官主要由国家建立专门学校进行培训,《武经七书》就是宋朝专门编订的军事教材。但宋代的改制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有两个:培养体系很不完善,军人地位太低(普通士兵几与囚犯相同)。
明初有强大的军官阶层,历经两次对功臣的大清洗、土木堡事变以后,军官阶层式微,以文制武的趋势重新得到强化。形势变化让朝庭急需为掌兵的文官们编订清晰明了的入门教材,《纪效新书》、《练兵纪实》、《兵法发微》等书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编订而成。写书的戚继光、俞大猷等人都拥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理论基础、实战经验,他们所编的书有比较高的理论性、实操性,涉及军事的方方面面,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上面提到的三部书,是明代中期开始至建国前那些有志从军的人必读的入门书籍。很多文人就是通过这三部书初窥用兵的法门,比如袁崇焕、曾国藩。
------------------
推荐阅读:
大姑子的儿子都二十多岁了,他对我说:我看见我姨姨家的孩子亲,看见你家的不亲。怎么看?
中国唯一具有五种地形的省是四川,那为什么有人说河北省是地形最全的省呢?
上一篇:什么事情是到了甘肃才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