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为何不反抗?
▍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为何不反抗?
力量小,反抗就他的命也可能没了!
▍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为何不反抗?
翻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来到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二日上午7:00——9:00。
这个时间段是大妃阿巴亥(相当于皇后)最难过、最绝望的时刻。37岁的阿巴亥正在屋子里坐着,皇太极等众王突然冲入她的屋子,向她传达努尔哈赤的遗言:“俟吾终,必令之殉。”努尔哈赤刚刚死亡,这是众王在令她殉葬啊!
阿巴亥一张绝美的脸上写满惊诧、难过、哀怨,她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正在支支吾吾地犹豫着,诸王接着说:“先帝下了命令,不从不行。”然后命人给她换上礼服,衣服上挂满珠宝。
无奈、绝望的阿巴亥只好对诸王说,“我12岁就嫁给先帝,享尽荣华,先帝走了,我不能离开他,愿在地下陪他,我的两个小儿子多尔衮、多铎,请帮我抚养。”
说完这些,她怀着对尘世的留恋和爱子的牵挂自尽身亡(一说被用弓弦勒死)。——《太祖武皇帝实录》
当时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大儿子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二儿子多尔衮15岁;小儿子多铎13岁。当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时,不但多尔衮没有反抗,阿巴亥的其他两个儿子也没有反抗,那么他们为什么会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惨死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阿巴亥和代善的要命绯闻,让多尔衮和自己兄弟相信赐死母亲是父亲的遗言。
阿巴亥30岁时被人恶告,说她和努尔哈赤的长子、准太子代善有不同寻常的关系,说她“深夜幽会”、“眉来眼去”。努尔哈赤气的差点背过气去,他一怒找了个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娘仨关进了小木屋。有了这么一件不光彩的事,多尔衮三兄弟(多尔衮和多泽年幼,阿济格缺少智慧,没脑子,性格粗暴)也相信父亲的遗言是真的。阿巴亥丰姿绰约,善妒,常惹努尔哈赤生气。再加上她很不安分,努尔哈赤担心留下她会危害国家,因此努尔哈赤就对诸位王公贝勒留下遗嘱:“我死后,一定要让她殉葬。 ”
《太祖武皇帝实录》: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二、多尔衮和兄弟无法和皇太极的团队抗衡
逼死阿巴亥的代善集团、阿敏、老五莽古尔泰、老八皇太极已经组团,政权在握,兵强马壮。因阿巴亥性格太强势又爱妒忌,肯定得罪人众多,遭到大家记恨,这次他们抓住机会,不弄死阿巴亥绝不罢休。而此时的阿巴亥和她的儿子们权利弱小,如果和这些人斗就是鸡蛋碰石头,自身难保。35岁的皇太极既然敢带领一班人闯入后宫,说明早已经布置好了一切,多尔衮和他的兄弟根本无法摆平他们。
三、阿巴该护犊情深,为了保全儿子选择了殉葬,不让儿子反抗
阿巴亥不仅“丰姿貌美”而且“机变”,她深知,如果反抗必死无疑,不但自己会死,自己的三个儿子、包括所有的亲人、心腹都会受到牵连甚至一同死亡。她为了保全儿子,尤其是保全幼子:多尔衮和多铎,她说:“我的两个小儿子多尔衮、多铎,请帮我抚养”,阿巴亥对皇太极一等人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自己可以体面地去殉葬,但是你们一定要保全我的儿子。皇太极诸王泣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
“要我殉葬就要保全我的儿子”,可见这就是阿巴亥和皇太极等人的一个交易,交易达成。多尔衮和他的兄弟如果反抗阿巴亥自然会阻止的。
就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阿巴亥挣扎无效香消玉损,但她保全了她的儿子,后来多尔衮担任正白旗主,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辅佐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掌控着整个大清。
多泽担任镶白旗的旗主成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为何不反抗?
这件事情在史书里也就寥寥几行字的记录,故而留下了诸多疑点,但回首一虑,阿巴亥殉葬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当时的多尔衮年仅14,虽然算是女真传统里的成年人,但对比四大贝勒的政治影响力以及胸中城府,他还远远不能左右母亲的命运,更何况四大贝勒一致搬出了努尔哈赤遗命的王牌,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阿巴亥的长子阿济格,也无力挽回!
阿巴亥结局的必然性
身份与性格阿巴亥是乌拉部人,她是作为政治需求,由叔父布占泰送给努尔哈赤的礼物,嫁给努尔哈赤时只有12岁,而努尔哈赤当时已经43岁。但年龄的差距并没有阻碍努尔哈赤对她的喜爱,13岁就被封为了大福晋,以当时的建州女真实力来看,这个册封的政治含义并不大,可以体现出努尔哈赤还真的挺喜欢阿巴亥。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太祖武皇帝实录》
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阿巴亥是一位颇有姿色的女人,并且性格上善妒,也就是说可能常常在努尔哈赤面前撒娇,妒忌别的妃子,当努尔哈赤不高兴了,她还能非常机灵的化解,这显然是一个小女人的做派。四十多岁的努尔哈赤遇到小鸟依人,任性撒娇的阿巴亥,自然是比其他七位妻妃更得宠爱。
嫉妒任性是一个十来岁少女可爱的一面,但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所以四大贝勒在公布努尔哈赤所谓的遗命中说“留之恐后为国乱”。当时的阿巴亥已经36岁,是一个心智成熟的女性,膝下有阿齐格、多尔衮、多铎三子,当时的阿齐格已经22岁,是军中勇猛善战的将军,身为大福晋的阿巴亥,难免不会在二子、三子逐渐长大后成为后金政权的专权乱政者。所以作为后金政权的统治者,努尔哈赤若想为继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就必须从政治家角度出发,拔掉阿巴亥这棵招风的大树,因此努尔哈赤的遗命可能为真。
作风与选择阿巴亥出现的作风问题可能是努尔哈赤欲以报复的关键。当然,这个作风问题是否因为她嫉妒心强,得罪了许多人而导致的诬告,这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这个事情是由努尔哈赤的庶妃揭发,后宫那些事总有一些酸酸的味道。
事情发生在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庶妃德因泽揭发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来往密切,关系暧昧。其实这个揭发还有前奏,即大福晋曾送给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美食,只是皇太极授而未食,代善却吃的那叫个香。这说明阿巴亥是同时讨好两大贝勒,这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政治巴结,毕竟努尔哈赤已经是个糟老头子了,谁不想为以后找个靠山呢?经过这次试探也能看出,皇太极留了一手,并没有卷进大福晋的政治陷阱。而代善却成为大福晋吃定的猎物,揭发中随后指出,大福晋曾饰金佩珠,锦缎装扮,备佳肴,深夜出宫,去大贝勒府与代善幽会。
“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 ”——《建州闻见录》
这么一大顶绿帽子扣在努尔哈赤的头上,他当然愤怒又心痛,但家丑总得圆过去,随即努尔哈赤就以女真传统的“收婚”习俗作解释,向众人宣布自己曾做的安排,等到自己去世后,将幼子和大福晋托付给代善照顾。这只是努尔哈赤为顾忌大汗颜面的托辞,这个托辞的背后是努尔哈赤的愤怒,以及对汗位心怀觊觎者的机会。
在此之后,大福晋与大贝勒的流言蜚语层出不穷,我想这里应该也有皇太极的参与。努尔哈赤再也坐不住了,便以私藏财务的罪名定了阿巴亥的罪,并将之休弃,揭发者德因泽、阿其根皆因功获得侧妃封号。在这件事情上,最大的获利者就是两位庶妃和皇太极。而从努尔哈赤的心里看,这在表面上是给他带了绿帽子,在深层次的讲,便是大福晋的政治野心。她暴露出自己的政治站队,这对其余诸子的影响并不好,毕竟她是大福晋,努尔哈赤的枕边人,与代善暧昧,无疑是宣告了努尔哈赤传位的意向,为了避免更大的政治恶果,努尔哈赤遗命殉葬大福晋,是符合逻辑的。
多尔衮的无奈
在阿巴亥的殉葬问题上,其实皇太极并没有更多私人恩怨,但时逢努尔哈赤归天,他所要面对的是争夺汗位。
从当时的实力来看,代善虽然早就被废太子之位,但仍是四大贝勒之首,掌握着正红、镶红二旗,膝下五子岳讬、硕讬、萨哈廉、瓦克达皆是英勇善战的猛将,立下无数军功,而且岳讬、萨哈廉更是文武兼备之才。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被斩后,他的儿子杜度一直跟着代善征战四方,唯其马首是瞻,手中所掌镶白旗自然也是站在代善一边。皇太极是正白旗旗主,与代善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代善要力争汗位,恐怕清朝的历史也得改写。
代善本就实力雄厚,再有国母阿巴亥的支持,这对皇太极来说是不利的,努尔哈赤早就有言在先,大福晋是要让代善收婚的。那么为了削弱代善的实力,皇太极伪造殉葬遗命也是有可能的。但此举会得罪三个人,那就是阿巴亥的三个儿子,此时的阿济格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多尔衮虽只有14岁,却也拥有十五牛录的编制,最小的多铎还是镶白旗旗主,倘若此三人记恨皇太极,站在了代善一边,形势对其更为不利。
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太祖武皇帝实录》
所以说令大福晋殉葬的遗命不太可能是皇太极伪造出来的。倘若如此,代善与大妃暧昧,又怎能坐视不管?阿巴亥三子若与代善联合,推翻皇太极的伪造遗命,这会直接葬送皇太极的汗位之争。故而这个遗命理当是真的!
既然努尔哈赤有遗命在先,多尔衮等人便无力反驳,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如果抗命,那么自身难保,毕竟实力也不允许他们拼死一搏!
综上,阿巴亥的结局是由其性格与选择而导致的,努尔哈赤尚健在之时,便红杏出墙,与大贝勒搞在一起,难免会刺痛努尔哈赤的心。而其表露出来的政治野心,更是对一个新兴政权稳定性的挑战,这是努尔哈赤临终时命其殉葬的主要原因。由于子嗣的势力弱小,尚且决定不了母亲的命运,此时的多尔衮也只能选择接受,没有更多的办法。而当初揭发阿巴亥的两位庶妃也一并列入殉葬名单,也算是对阿巴亥后人的一种安慰吧,想必努尔哈赤也想在九泉之下问清楚二人事情的真相!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皇室四谱》
▍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为何不反抗?
明朝末年,女真各部先后崛起,并相互争雄、相互联姻。万历二十九年,乌拉部的布占泰为了结好建州女真,将年仅12岁的侄女阿巴亥亲自送到赫图阿拉,嫁给大她31岁的努尔哈赤。
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努尔哈赤已经有十几位后妃。她们的婚姻,与阿巴亥一样,都是各部落之间的政治联姻。阿巴亥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迅速赢得努尔哈赤的宠爱。
等到孟古姐姐去世,阿巴亥就被立为大妃,成了后宫之首。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对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也无比关爱,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给实权、财富和地位。
天命十一年,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去世。由于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后金的王位归属,成了一个大问题。当时的皇族中,比较有实力的有四大贝勒(代善、阿敏、皇太极、莽古尔泰)和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
这些人中,阿敏与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并没有继承权;代善曾与阿巴亥闹过绯闻,威望大减,缺少竞争力;莽古尔泰连亲生母亲都不放过,名声不好,有勇无谋;剩下就是皇太极与多尔衮、阿济格、多铎。
按照努尔哈赤生前制订的“大汗共推”之说,几位大佬坐在一起商议,皇太极被推举为汗。
皇太极被内推为新汗没几个小时,急急忙忙就带着几位贝勒,找到了大妃阿巴亥,宣布一条信息:先帝早有遗命交代诸王——大妃殉葬。
阿巴亥想辩解,但是没用。努尔哈赤的几位子侄加上一句,“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反正,就是要尽快清理她。
当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后,阿巴亥没有做无谓的挣扎,但她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死确保几个儿子的平安,于是向皇太极等人说道:
“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幼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
看到目的快要达到,阿巴亥准备就范,几位大佬也承诺:
“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
于是,37岁的阿巴亥在先帝去世不到一天时,见了先帝。
皇太极已经被推上汗位,为何还迫不及待地清理阿巴亥呢?
一、阿巴亥足智多谋,之前已经展现出政治才干,参与过政治角逐,而且她所生的三个儿子智商过人,在八旗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皇太极等人的势力,是建立在战功的基础之上,而阿巴亥、多尔衮母子的势力主要是因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而获取,后者很难让前者心服口服。
当时,阿济格、多尔衮掌握正白旗、多铎掌握镶白旗,三兄弟所掌握的力量已经可以与四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个匹敌。如果他们的母亲阿巴亥再以国母之尊提供助力,那其他王公的活动空间以及利益势必受损。尤其是将来多尔衮、多铎成年,麻烦就会更大。这对与阿巴亥有宿怨的皇太极以及其他贝勒极其不利,因此,不管是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目的,还是避免后宫干政,必须将阿巴亥除之而后快。
二、努尔哈赤生前的最后几天,只有阿巴亥奉命陪伴在侧。这对诸贝勒联合共治的权力格局而言,就如同一柄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假如阿巴亥对汗位继承有所不满,她完全可以利用“遗命”,任意行赏、罚之权,有可能就会上演女主天下的戏剧。所以,皇太极要坐稳位置,必须抢先一步动手。
皇太极等人清理阿巴亥,多尔衮兄弟为何不站出来保护自己生母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有巨大潜力,却没足够实力。多尔衮兄弟三人,掌握着六十五个牛录的力量,占八旗兵的百分之三十。那剩下的八旗兵呢?没有一个是多尔衮兄弟的盟友,全都支持皇太极。四大贝勒,在对付阿巴亥的问题上是一致的,他们联手,多尔衮兄弟想跳也跳不起来。
在军功、威望以及才干等方面,四大贝勒都久经沙场,立下赫赫战功;而多尔衮兄弟,都是小年轻,只能算是初出茅庐,最大的阿济格也不过二十出头。一帮小孩子,在努尔哈赤去世、大佬商议大事的非常时刻,很难拥有话语权,乖一点,以后还可以从长计议;出格了,引起大佬不悦,恐怕小命都难保。
秋媚说:嫁入侯门深似海,阿巴亥终究没有顺利靠岸,成了权力争斗的“祭品”。她的去世,成全了皇太极,也保全了多尔衮。
▍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为何不反抗?
反问一句,为什么要反抗,是嫌活的不赖烦?还是为了表现应有的一面?恐怕都不能吧!且不说多尔衮敢不敢,就说依当时处境也不允许他胡来,更甭说多尔衮压根就不在乎那人的死活呢,毕竟活着才有一切可能,况且未来的路还长着里,犯不着厌恶了皇太极的意意,使他不好开展后续的工作。当然了,关于后金的这些红墙秘事,一般人都只是猜测居多而已,对事实真相没有任何帮助,解不开庐山真面目,权当一娱乐罢了。
话说,阿巴亥曾经风光一时,为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稳坐后宫的头把交椅,主宰着哪里的分内之事。公元1601年,年满十二的阿巴亥,承担起了贵族的义务,嫁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努尔哈赤。从此,阿巴亥从侧福晋到大福晋,一路扶摇直上,成了努尔哈赤最贴心的人。期间,阿巴亥也是争气,连生多子,母以子贵,如阿济格、多尔衮、豪格等人,就是她和努尔哈赤爱的结晶。其中,人生成就最高的,莫过于十四子多尔衮了,不仅能力出众,还多情多义,可惜那都是后来的事了,阿巴亥也实在看不到了,倒是有那么些殊为可惜。
另外,透过一些人事变化,还是可以看出蛛丝马迹的,阿巴亥自然也不例外,甚至首当其冲。天命五年,后宫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一个庶妃控告阿巴亥,说她和前太子代善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乍一听此消息,努尔哈赤龙颜大怒,一声令下废了阿巴亥,直接打去了冷宫。彼时,阿巴亥三十一岁,而努尔哈赤已然六十有二了,故一些事情未必是空穴来风,全是阴谋诡计了。可令人吊诡的是,风波一年后居然平息了,阿巴亥重新恢复了荣誉与地位,还是努尔哈赤的第一夫人,一直到公元1626年,阿巴亥的地位也不可动摇,以继续陪伴努尔哈赤于黄泉之下。
综上所述,阿巴亥被殉葬是制度,多尔衮无能为力。又皇太极上位,阿巴亥有过绯闻,没有商量的余地。何况,阿巴亥也还年轻,皇太极着实不放心。如此,多尔衮是个聪明人,为了以后着想,只能忍痛割爱,眼睁睁看着阿巴亥被殉葬了。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一个女人怎么才能越来越优秀?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