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颠覆局面的“神操作”,并带来了积极影响?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局面的“神操作”,并带来了积极影响?
中苏交恶时期,苏联欲对中国实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让驻美大使试探美国的反应,不料美囯正满世界寻找机会要向中国示好,直接通知吧,中美没有外交关系,又怕中国不相信,通过第三方渠道,美国又舍不得这大好人情,结果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基辛格一商量,让美国报纸把这一消息报道出来,弄得全世界都知道了。当时正好是新中囯二十周年大庆时节,毛主席指示在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连续两次核试验,美苏都检测到核震波,中国却一反常态,不似以前核试成功后大肆宣传,采取密而不宣。莫斯科搞得云山雾罩,摸不着头脑。到十月一日国庆节,毛主席依然登上天安门,阅兵丶游行,广场歌照唱,舞照跳。到了晚上,国家领导,一起走下天安门,坐在群众中间,共同欢渡国庆。面对核威慑,表现的风轻云淡,世界大势,把握在掌股之间。这操作,怕是古今中外,再也难有的神奇了吧。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局面的“神操作”,并带来了积极影响?
1935年5月24日,蒋介石接到前线报告,说毛泽东带领的红军直接到达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渡河安顺场!
蒋介石差点被惊掉了了下巴——他做梦也没想到毛泽东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觉得毛泽东可能是筋疲力尽慌不择路了吧?蒋介石立即给各路将领发出电报:
“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
仅仅几个月前,中央红军刚刚离开江西苏区的时候,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杨永泰就曾对他说过:红军很可能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
当时,蒋介石嗤之以鼻:作为国军高级将领你竟然不懂历史?不懂就多去看看书。当年太平天国最负盛名的翼王石达开,就是在这条路上走向覆灭,一代名将在大渡河安顺场一败涂地。
蒋介石自认为他十分了解毛泽东,这样一位熟读历史和兵法的红军首领,怎么会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
但现在摆在眼前的事实,大出蒋介石意料,用震惊形容他当时的状态都不为过。一幅胜利在望的美好画卷在他眼前徐徐打开:
毛泽东带领的这支红军队伍已经所剩无几,全部的人数大概只有三四万人,疲惫不堪、缺兵少粮。在他们屁股后面紧追不放的,是国军从各地调兵遣将,集合而来的二十万大军,由薛岳同志率领。西面,是滇军孙渡部沿着雅砻江的布防。东面,则有川军杨森的第二十军和郭勋祺、陈万仞等部的联合阻截。现在他们正在走向“绝路”——石达开的灭亡之地安顺场,而且这“绝路”竟然是毛泽东自己选的!在红军的前面,除了横亘着的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天险,主要渡口上还布满了川军刘文辉的部队。有理由相信,蒋介石发电报的过程中是无法抑制地笑出了声音的!
但蒋介石只看对了一半,或者说他不仅做梦都没想到这样的开头,而且估计做梦也猜不到最后的结局。
蒋介石所知道历史,就是1863年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大渡河边被清军歼灭的悲惨遭遇。但他不知道,在众所周知的事件背后,还有有颠覆他认知的历史细节,而这些颠覆性细节,正被他的对手毛泽东了然于胸。
在做出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这个决定前,毛泽东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亲自调查过的。因为距离石达开大败仅70多年,当地有很多见证或者十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据说毛泽东找过当地一个亲眼见证过石达开覆灭的老秀才,进行了深入的长谈,得到了至关重要的真实资料。
在实地深入调查以及分析验证之后,毛泽东认为,石达开之所以被围困在安顺场而不能渡河,是因为有两个关键问题没有处理好:
一个是他没有处理好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石达开率领的天兵,很看不起当地的彝族土兵,动不动就发个文恐吓:逆我者亡,顺我者昌。没事别惹我,小心砍你全家!直接导致他在陷入清军重围的同时,还遭到彝族武装的袭扰,无法顺利通过彝区。
在吸取这一条教训后,毛泽东下令: 一定要和彝族兄弟姐妹搞好关系。
进入彝民区后,尽管红军遭到了一些彝民的追打,甚至被抢去武器、扒去衣服,但官兵仍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不作还击。
除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外,红军还反复向彝民宣传“同红军联合起来打倒汉官,打倒压迫你们的军阀”。红军的首领刘伯承甚至还和彝族沽基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将心换心,这些亲民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成为红军避免成为“石达开第二”的两大关键之一。
另一个关键,是渡河的最佳时机把握。
王洪峻《论石达开的入蜀》一书记载了“横江大战”之后的一些细节: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领他的疲惫之师,先是转入云南,后又一路辗转,曲曲折折,再次入川,来到石棉县安顺场。以后这一个月时间,石军活动范围大多在安顺场及其附近的30公里之内。1863年5月,石达开的队伍到了大渡河边后,不断延误渡河时间,甚至还因为他的儿子出生,就地庆祝三日。结果在此期间,耽误了最佳渡河时间。1863年5月21日,石达开选出五千精锐,集结船筏,大举抢渡,眼看就要抵达对岸。熟料关键时刻,滔滔大渡河提前涨水,为七十年所不遇,洪峰猝至,船淹筏毁,可怜五千精锐均葬身洪水,无一生还。次日,石达开只得转向西抢渡松林小河。但他们运气太差,当时,海拔7000多米的贡嘎山积雪融化,冰凉的雪水奔腾而下,从大渡河倒灌入松林小河。加上无休止的暴雨,大河小河都无法抢渡。石达开直叹“呜呼,莫非天要亡我。”石达开的队伍5月14日就到了安顺场,但直到6月3日还在望河兴叹。可见,一场战役的胜败,时机的把握有多么重要!
但是,仅仅只搞好当地军民关系,把握住渡河的最佳时间,并不能改变大渡河安顺场作为战争绝境的自然条件,毕竟天险横在那里。
红军急行军赶到安顺场后,很快击溃了对岸的敌人,并且组织先遣队陆续过江。但安顺场架桥很困难,而船又不够,全军难以在短时间内从这里过江。
5月26日,毛泽东抵达安顺场前线,听取刘伯承、聂荣臻详细汇报过河和架桥的情况后,当场拍板:
红军沿大渡河两岸赶向安顺场以北一百七十公里的泸定桥,限两天赶到。
这一决定,创造了一个战争神话,便是我们小学课本那篇著名的《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最终成功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最终取得的关键。
相信所有人,包括蒋介石在内,都无法明白和理解,在那样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绝地,毛泽东是如何突然想到泸定桥这个甚至当地人都不一定了解的所在?难道真的有“神助”?
在长征结束三十多年后, 1970年12月,毛泽东曾经在与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谈话时,突然问他:“你看过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吗?”在场的人无不摇头并面露惊疑的神色——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初顾祖禹写的一部巨型历史地理著作。大部分人可能只是听过,只知道在历史上,这是本分量很重的书,但几乎也是很少有人问津的一本“天书”。
从重量上来说,它可能比4本《红楼梦》摞起来还重。全书接近300万字,对于文言文不过关的人来说,别说300万字了,光《读史方舆纪要》这个书名可能都读不进去。
但毛泽东的颠覆性战术思维正是体现在这里,因为这本书里曾详细介绍了一条大铁索桥的历史来历,地理位置等信息,它就是1935年5月29日红军22勇士“飞夺”的泸定桥。
毛泽东之所以颠覆性地选择走石达开走过的老路,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更是基于他见微知著的深入学习和对历史的精准判断。
伟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其实落到实处也就四个字:读书,实践。所谓的学以致用,其实就是把书读到得心应手、随时随地运用自如的境界。
常人之所以觉得颠覆很神奇,是因为从来少有人能够投入伟人那样的时间与热忱在读书学习上而已。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局面的“神操作”,并带来了积极影响?
1939年5月,八路军115师师部及地方干部近3000人,被8000余名日伪军兵分九路,重重围困在肥城陆房村附近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狭长山坳里。115师面临绝地,可他们突围时却兵行险招不走乡间大路,偏偏往敌人怀里钻,凭信仰与纪律以近乎羞辱对手的方式跳出了包围圈。
估计不足遭日军铁壁合围
山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泰山以西地区,不仅土地丰腴,而且还是中国南北交通枢纽。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沿津浦铁路侵入山东,而韩复榘只稍做抵抗就率十万大军向南逃窜,山东大部落入日军手中。
在民族危亡之际,八路军115师师部、直属队以及343旅686团,于1938年12月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带领下,以“东进支队”名义挺进鲁西地区,以助力当地军民建立鲁西革命根据地。
115师开赴山东后,首战郓城樊坝歼灭伪军1个团,并活捉团长刘玉胜,又先后智取草桥,拔除宁阳葛石店、东平围里等日军据点,不仅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同时也严重威胁到了日军占据的济南以及津浦线的安全。
当时日军驻山东最高指挥官第12军中将司令尾高龟藏,面对纷至沓来的战报已有些坐卧不安。因为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于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其威名早已威慑敌胆。
尾高龟藏想给日军扳回点儿颜面,遂于1939年4月底,亲自纠集2个旅团主力以及济南、兖州以及泰安等17地驻军共8000余名日伪军,同时出动100余辆汽车、坦克,并携带100余门不同口径的各式迫击炮,气势汹汹兵分九路,意欲将八路军115师铁壁合围在泰西地区。
由于115师刚进山东还是在敌占区行进,对情报掌握还有些不准,再加上对日军合围速度之快、扫荡能力之强有些估计不足,遂对日军合围计划未能提前察觉,等发现形势不妙时已有些晚了。
5月9日,日伪军向肥城与宁阳之间山区推进。当时罗荣桓在东汶支队开会不在师部,陈光发现敌人已紧缩包围圈后,就紧急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队长段君毅商量,欲向西南突围过汶河去东平、汶上一带。
只可惜陈光率115师师部与686团走到半路,发现汶河南岸有敌情,遂决定向北赴大峰山转移。也许陈光自觉西南方向为平原有利于敌人机动,才决意往山沟里钻。谁料敌人早就估计115师可能会赴大峰山,竟在这里已埋伏重兵,而且是清一色日本鬼子。
就这样115师师部以及地方干部等3000人,就钻进了日军包围圈,被困在陆房村一带,距离尾高龟藏指挥部演马村只有10公里。而山纵六支队反倒从西南方向顺利突围出去。
115师形势危急,可其毕竟是历经井冈山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平型关大捷千锤百炼的主力部队,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战斗力超强,面对绝境更激起了斗志。
陆房村就像一个盆地四面环山,只有东南方向有一个缺口,比较有利于我方坚守。于是陈光就部署了拼命坚守至11日夜晚,然后寻机突围的计划,并将坚守保护师部任务交给了686团团长张仁初、政委刘西元。
凭险据守
肥猪山海拔570米,是陆房附近最高峰。如果敌人占据肥猪山这个指高点,很快就能居高临下掌控陆房一带。于是张仁初就将防守重点放在肥猪山,由686团1营教导员王六生率3、4连抢占肥猪山;1营副营长徐敬元率2连占据肥猪山前哨岈山;2营则占据陆房村以南的鸿山、凤凰山以及横山。同时师特务连和津浦支队也迅速占据了陆房村以东、以北的制高点。
果不其然,天亮后日军主攻方向正是肥猪山,密集炮火在肥猪山上倾泻而下。而686团将士则迅速撤至背向敌人进攻的半山腰,选择弹道弧线的死角地段隐蔽。
只待敌人炮火戛然而止,黑压压日军朝肥猪山前哨岈山扑来时,686团战士则从大石旁、树后以及峭壁中飞跃而出,将手榴弹与一梭梭子弹打向敌人。我军就是这样巧妙利用敌情、地形,选择最佳时机一次次打退敌人疯狂进攻,在大量杀伤日军同时也最大限度保存自己实力。
日军见进攻岈山无果,又朝肥猪山包抄而来。张仁初眼见肥猪山形势危急,竟离开团指挥部,亲上肥猪山主阵地要求3、4连避敌锐气、分组隐蔽、近距离开火。3、4连按照张仁初要求打,果然奏效,一次次打退敌人进攻。
战至酣处,张仁初挥着大刀跳出壕沟,与战士们一起与日军近距离搏杀。这位1927年就在大别山担任游击队长,已负伤11次的张仁初,打仗就是如此身先士卒不要命。陆房突围使张仁初一战成名,人送别号“张疯子”。
从早晨到中午,我军各处阵地都杀声震天。我军将士们虽滴米未进,但战斗情绪依旧高涨。张仁初打电话请求弹药支援,还不忘调侃一句:“…告诉他们不要被吓破胆,有一营在,他们做不了俘虏…”刘西元也在旁边朗声大笑。
终于战至黄昏时分,日军在我军各处阵地前已扔下了千余具尸体,遂选择收缩兵力就地休整。日军在各路口布置重兵点燃篝火,日本兵的钢盔和刺刀在火光中清晰可辨。
日军虽伤亡惨重,但其剩余兵力人数仍远超我军,如容其重整旗鼓,我军还能支撑多久?于是陈光决定利用日军不善夜战的致命弱点,连夜突围。
兵行险招陆房突围
罗荣桓因其所在的东平龙崮村一带没有敌情,遂建议115师朝西南方向突围。可115师又该如何走出山坳子?
据当地一位村民介绍可通过两条路突围:一是走地形复杂便于隐蔽的乡间大路,如果被发现还可以硬拼强行突围,而且看敌人火堆数估计兵力也不是太多;二是走通往制高点的山间小路,但走这条路必须从火堆林立的日军宿营地间穿过,如果被发现就要陷入仰攻状态,弄不好就有全军覆没可能。
陈光面对两条选择没有选似乎胜算更高些的乡间大路,而是选择上山顶小路。这条小路各路口不仅有日军火堆,还有日军巡逻骑兵来回穿梭。由此115师将士趁夜突围,绝不能出现任何响声,稍有不慎就意味着死亡。
几千人部队若想不发出任何响声,那难度非比寻常。于是陈光命令除派出警戒小分队赴日伪军封锁线迷惑敌人外,其余各路人马都逐渐靠拢,然后不仅要埋藏笨重物资、安置伤员以便轻装简行,还要将发生碰撞易出响声的物资垫上草团捆绑,骑兵则用棉布包裹马蹄,总之无论如何不能出现任何响声与亮光。
一切准备就绪,当夜22时,115师开始分三路突围:一路由686团掩护师部机关,向西南渡汶河赴东平无盐村;中路是辎重部队经下庄、孙伯渡汶河赴汶上城东一带;还有一路由津浦支队掩护泰西地委、鲁西区党委,从寨子出发向南经摩天岭渡汶河向荣华树村转移。
师部这一路,由陈光亲率骑兵连在前探路,然后由刘西元率1营在前,师部居中,张仁初率2营殿后。山路崎岖不平,将士们深一脚浅一脚,时不时有人跌倒,但没有一人吭声。后面的人只盯住前面人胳膊上的白毛巾,几乎都不用脚板走路,而是默默地踮着脚尖加快步伐。
饶是如此,这一路也是险象环生。日军点燃的火堆就在附近,就连日本哨兵喊话声都清晰可闻,还时有日军骑兵擦着115师潜行部队急驰而过。而115师则就地趴下,屏住呼吸,凭借起伏的麦浪隐匿身影。日军骑兵从旁而过一点儿都未发现115师突围痕迹,也许他们是被115师专门留在陆房村的小股部队所迷惑,以为115师还在其合围圈里吧。
5月12日拂晓,115师突围部队已渡过汶河到达东平以东的南陶城和无盐村,与罗荣桓汇合。与此同时津浦支队、泰西地委等也都安全转移到汶河南岸。至此,近3000名八路军指战员以及地方干部已从日军眼皮底下全身而退。
而此时,日军才开始将大炮瞄准陆房村准备火力进攻,可等日军爬到山顶才发现哪里还有八路军的人影。尾高龟藏岂能相信,只得亲到陆房村勘察,结果气得七窍生烟,只能留下“狡猾狡猾的”这句经典台词了。
陆房突围一战,日军自己承认伤亡1300余人,其中包括50余名军官,甚至还有1名大佐联队长。但日军为虚报战绩,逼迫陆房村十余名村民穿上八路军服装拍照后杀害,用以鼓吹其消灭1万余名八路军的“赫赫战果”。
实际上,115师被围人员加上地方干部近3000人,阵亡人数为340人。当然也有360人、200余人等几种说法。但无论怎样,八路军115师在陆房突围战中的神操作表现都相当亮眼,即便是蒋介石都给朱老总发来“殊堪嘉慰”的电报。
我们再反观115师整个陆房突围的过程,如果选择乡间大路看似更有胜算,但大概率会与日军遭遇需要硬拼才能突围,可能会造成更多伤亡。而选择山顶小路确实凶险万分,让人捏着一把汗,但115师凭借坚定信仰与严明纪律,将不可能化为了可能,以最小代价保存了115师的骨干力量。
结语
陆房突围战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不仅粉碎了日军欲歼灭115师以及泰西地委等地方机关的图谋,还通过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绝地反击经典战例,极大增强了地方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一时间泰西各地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踊跃参军热潮,随着更多新生力量加入,相应巩固与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使其可以南联华中,北迫平津,与晋冀鲁豫以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八路军也通过陆房突围一战赢得了进入山东的合法地位。
我们若分析115师陆房突围取胜原因:不仅仅是其扬长避短、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合理运用;不仅仅是其依山据守的地形优势不利于日军全部展开火力攻势;也不仅仅是686团是身经百战具有超强战斗力、军事素养极高的八路军最精锐部队;更不仅仅是686团通过平型关大捷以及山西三战三捷,缴获了日军大量武器辎重为坚守肥猪山阵地提供了强大支撑。
115师陆房突围原因还有最关键两点,一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686团正是凭借坚定革命信仰树立了血战到底必胜决心。686团2营7连指导员头部负伤,仍靠惊人毅力与日军拼刺刀,最后与一个日军扭打滚至悬崖边,因体力不支毅然抱着日军跳崖同归无尽。八路军这种大无畏精神是胜利根本保证。
二是军民水乳交融,当地民众坚定站在八路军身后。
686团需要千余斤军粮,当地群众仅用3个小时就全部备齐。115师需要突围,当地群众不仅争着当向导引路,还踊跃帮着八路军埋藏辎重,安置伤员。战后,尾高龟藏对陆房村展开疯狂报复,不仅烧毁村舍,甚至还杀害了126名无辜村民,但村民宁肯家园被毁、亲人罹难也要拼死护70余名八路军伤员安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的力量是胜利最大源泉。
没有什么神操作可以一蹴而就,115师正因有这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民携手共进,才能将神操作进行到底。而中国也正因有这样始终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理念的热血儿女,才能将日寇赶出家园。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局面的“神操作”,并带来了积极影响?
1950年4月,名将韩先楚能够以较小代价迅速解放海南岛,与岛上“琼崖纵队”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四野部队和琼纵形成的“里应外合”之势,遂使薛岳的所谓立体防御很快土崩瓦解。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琼崖纵队差点离开五指山根据地和海南岛,果真如此,那么四年以后的解放海南之役,必将变得困难重重。
(冯司令员剧照)
1950年1月16日,正在莫斯科访问的主席曾经专电四野和十五兵团,指出了海南之战的两大有利因素:“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而第一条的冯白驹,指的就是当时琼崖纵队的司令员。而若非蒋军方面弄巧成拙的“神操作”,这个重大的有利条件本来1946年以后将不复存在。
按照当时重庆谈判的《双十协定》纪要,抗战时期活跃在南方的我军游击武装必须北移,比如著名的“两广纵队”就是根据这一原则,从珠江流域跨海到达华东解放区的。同样,坚持在五指山区的琼崖纵队也在准备北撤之列。1946年2月,冯白驹已经接到延安指示,琼纵的1900多名指战员将乘船撤往山东烟台,那里正是我胶东解放区所在。
(琼纵女战士)
然而此时蒋军正部署以武力围剿琼纵和五指山根据地,冯白驹等领导同志认为,“北撤”未必安全且极有可能遭到敌人袭击,因此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做好北撤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坚决自卫还击。而蒋军方面认为用大批正规军围剿五指山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因此突然单方面宣布,拒绝承认琼崖纵队和海南地方组织的合法身份和政治地位,来了一波自鸣得意的“神操作”。
拒绝承认地位的背后,就是蒋军决心以武力消灭琼纵,那么和平“北撤”的方案自然不可能实施,于是敌第46军(军长韩练成)等精锐部队开始围攻五指山。结果是桂军并不太卖力气,在琼崖纵队的奋力抗击下进展迟缓,及至被调离海南也无甚战果,琼崖纵队就这样在海南岛坚持了下来,粤军后来也多次组织围剿,均是无功而返,战斗力确实差极。
(我军渡海)
但是琼纵毕竟孤悬南方敌后,得不到我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因此琼崖特委的上级“广东区委”较为悲观,认为广东将“黑暗十年”,遂先后于1946年8月和10月,两次指示琼纵和海南岛上的地方干部,渡海撤往越北以保存实力,这就是琼崖第二次接到的“南撤”命令。冯白驹等同志接到指示后,也进行了反复研究,最终分别向广东区委和延安方面提出了琼纵的意见。
琼崖特委认为,敌人正疯狂进攻五指山根据地,成建制转移目标太大,同时敌人也严密地控制着沿海港口和船只,不仅组织船只的数量很难保证,而且即便能够出海,后面也将遭到敌人海空军的拦截和攻击,失去山地依托的琼纵恐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因此决心不撤而就地坚持斗争 ,琼纵自己的这番“操作”最终得到了延安的肯定和支持。
(韩先楚剧照)
琼崖纵队如此从1946年初到1950年春,整整坚持了四年多的武装斗争,不仅没有被敌人消灭,部队还发展壮大到8000余人。及至四野大军横扫中南,第15兵团部和40军、43军进至雷州半岛后,又以加强营、加强团的规模三次实施偷渡,这些部队与琼纵汇合后,使海南岛上的内应力量达到了一个主力师的规模,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韩先楚率大军登陆之前,薛岳就不得不分出部队去围困和“进剿”琼崖纵队,已被牵制了相当力量;而在40军和43军主力登岛时,薛岳派出的反登陆机动部队,其背后又遭到琼纵的攻击,两下挤压的结果,是蒋军的防御体系被迅速瓦解。在大举解放海南岛两周的作战中,面对11万守敌,最终我军仅牺牲1300余人、负伤3300余人,便全面击溃敌军解放全岛,毙伤俘其33000余,堪称大胜!
(灰军装是琼纵的代表)
第15兵团副司令员、开国上将洪学智在总结海南岛战役取得胜利的四大因素中,特别将“有效运用琼崖纵队这支有力的接应力量,正确制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和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列为第一条,而亲历此次战役的四野将士,对琼崖纵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都使用了“无以复加”的形容词,赞誉程度可见一斑。
琼崖纵队能够在海南岛战役中有如此出色的表现,除去自身坚持23年红旗不倒的艰苦卓绝之外,蒋军在1946年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面的愚蠢操作也成为加分项:如果当时琼纵跟广纵一样也北撤到华东根据地,虽然我军会在北方多了一支劲旅,但同时在天涯海角将失去一支强悍的内应力量,解放海南之役就不可能如此顺利,这倒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呐。
(四野和琼纵会师)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局面的“神操作”,并带来了积极影响?
1940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直接收回了自己放过的屁,宣布当初共同抗日新四军是“叛军”,追着一顿猛打。新四军也是措手不及,被弄了个元气大伤。这操作本来就挺颠覆正常人的三观,用着的时候说是兄弟,用的差不多了,一看担心会分自己的利益,直接翻脸不认人,更颠覆其实还在后面。
国民党那时候猛啊,队伍多装备好,反观新四军,人本来就少,装备武器还比不过人家,一度被国民党搞到生存都非常的困难。光打不过还好说,新四军大多游击队出身,机动比较灵活。摆在眼前最关键的是,没吃没喝了。
新四军是老百姓的部队,纪律那是非常的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坚决要执行的口号。可不像国民党军队一样,没吃喝了就去抢老百姓的。
况且,经历了长时间的抗战,老百姓的日子也非常的难过。即便当时的根据地也有一些税收,可也真不容易养活部队。当时,一百个农民才能养的起一个兵,八亩地的收成才能够一发炮弹。边去根据地省吃俭用的挺着,却还是挺不了太久的时间。
就连领导开会时候也愁的不行,大家一口接一口的抽着烟发愁,战士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干革命。饭吃不饱,就连烟也抽不到一根,领导人也都觉得这家当的没脸。
一说到烟,主意来了,咱先不说解决吃饭的问题,事情一个接一个办,把战士们抽烟这个事解决再说。毕竟,这个要容易了一些。恰巧,被新四军攻克的天长县铜城镇有个烟厂,很有利用的价值。
这个烟厂本来已经倒闭了,国民党当局的敲诈勒索,各种盘剥加上国外进口烟的挤压,活不下去那是正常现象。新四军可不那样搞,他们打算和这个烟厂合作,你出设备场地,我出人咱一起再把他给搞活了。烟厂老板一看,好事啊,什么也不用干,反正已经倒闭,万一干活了,那自己坐享其成就赚钱。
这烟厂,新四军那边也非常的重视,陈毅亲自起名叫“飞马”。项目陆陆续续搞到六台卷烟机,人员大多是部队人员的家属,实在不够用了,就在当地再找些老百姓。
当时的上海地下党正好也有印刷机,反正白天时候也不敢印报纸和宣传单,干脆就印烟盒纸吧,即掩护了身份,还算是帮了根据地烟厂的大忙。
就这么滴,新四军的烟厂诞生了,虽然设备简陋,但却管理严格啊。本来也是打算自己抽的香烟,制烟的质量那是杠杠的没话说。成没想,这么一搞还歪打正着搞出了局面。
烟厂从1943年5月开始投产,起初每天可生产600多条,除了自己官兵们留一部分抽之外,剩下的就拿到市场去卖,价格也不高,专走平民的路线。当时的广告词也简单“人民应该戏自己的香烟”。
然而,好产品那是自己会说话的。香烟一面世,群众们就开始争相购买,很快就驰名淮南根据地一带。商贩订单那是洛泽不绝,甚至夜晚时候也有商贩排着队要等着进货。
于是,新四军加设备、盖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一下就上来了。到了后来,就连沪宁杭敌占区的商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来排着队订货。
生意好了,跟着所有的问题直接就迎刃而解了。当地百姓可以种烟叶卖给烟厂,妇女可以进烟厂打工,百姓也能买到低价的平民烟。而新四军,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别说吃饭问题,就连装备都可以换上更好的一茬。有了好装备,到战场上用处更大,所向披靡弛聘江南。
自飞马烟出产起,新四军二师每月向军部上交30万元(法币),1944年秋,华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二师从香烟利润里拿出1600万元支援灾区。而当时的国民党,一毛不拔不说,对百姓那可是不管不顾。那句“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真的是唱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
上面只是一个例子,当时的淮南根据地从穷的举步维艰,就靠经营商业一举竟成了华中商业的龙头翘楚。不仅打的日军不敢染指,还把皖江搞成了抗战时敌后难得的经济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蒸蒸日上。
再看国民党和日占区的情况,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到后来,国军中下层军官都领不到薪水,吃不饱饭。哪怕是抗战胜利,他们的情况也没有任何的改变。
同样的一个烟厂,在国民党的地盘,那是开到倒闭。到了共产党手里,就能赚个盘满钵满。同样的一片土地,国民党那边是百信叫苦连天,根据地百姓歌唱晴朗的天。
到底是什么问题?看到这里很显而易见。因为国民党那边打仗是为了自己的江山,或者说是自己的好日子和钱。他们压榨企业,盘剥农民,才不管你中国以后有什么发展,他们好吃好喝能稳定就行。而共产党这边,一句口号就说明了一切,打日本救中国。
这也就能理解,到了解放战争时候,江苏老百姓听说粟裕叶飞的那一支新四军又回来了,儿童捡石头修路,老人捐寿材造船,恨不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所以说,国民党的失败,一开始就注定了会是必然,你说这操作神不神。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