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1941年劳动节的红场阅兵有起到震慑德国的效果吗?
▍苏联在1941年劳动节的红场阅兵有起到震慑德国的效果吗?
当时肯定是震攝的
▍苏联在1941年劳动节的红场阅兵有起到震慑德国的效果吗?
1941年11月7日苏联红场阅兵,
是载入人类战争史册的辉煌壮举,是俄罗斯与日耳曼两大喋血民族的意志较量。
苏联展现了它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和保家卫国敢于胜利的坚强决心。对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是一次沉重的心理打击(后面会说到)。
先回顾这次阅兵的背景
黑云压城城欲摧,莫斯科已岌岌可危
1941年6月22日,德国分北、中、南三路突然袭击苏联,550万德军及其仆从军势如破竹,苏军骤不及防,损失惨重。
9月26日,德南路、中路集团军在基辅合围全歼了苏联西南方面军,俘虏65万苏军。
10月2日,德国中路集团军发起攻占莫斯科的“台风”战役。至10月17日,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包围圈内,歼灭了拱卫莫斯科的苏联7个集团军。德军包克元帅来到红波利亚纳小镇(离莫斯科仅27公里),登上教堂顶楼,拿起望远镜眺望,克里姆林宫的塔尖和红星已历历在目。
正常情况,他麾下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军群,在一个小时可攻达。包克把喜讯报告了希特勒,希特自信满满宣布“台风”战役已胜利,德国各大报均预留头条版面,随时准备发布号外喜讯。
全世界都在关注苏联的即将崩溃,关注斯大林的去向。
——11月7日,莫斯科广布电台无线电波传巢世界,斯大林就在莫斯科,苏联党和政府也在莫斯科。红场正在举行悲壮阅兵,
斯大林坚定沉着铿锵有力告诉世界,苏联将战斗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数十万受阅部队直接从红场奔赴战场,励志胜利的“乌拉”震耳欲聋。
——这对苏联军民的士气是极大的鼓舞,对世界反法西斯各国是莫大的安慰。
——这对德国是晴天霹雳
据德军将领在战后被审判时供认,红场阅兵消息传出,没人敢向希特勒报告,希特勒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的苏联阅兵进行曲和整齐的步伐声,在纳闷时?“乌拉”声如雷鸣,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希特勒立即抓起电话,严厉训斥包克元帅,又命令德国前线空军立即起飞,务必在一小时之内毁灭红场阅兵现场。
——希特勒为何如此愤怒?这个从啤酒馆演说起家的天才鼓动家,当然知道红场阅兵会对苏联抵抗产生巨大宣传威力,会对德国士气造成沉重的打击。
德国空军被迫在鹅毛大雪中艰难起飞,但更艰难的还在后面,莫斯科周边高射炮群和米格机群无情拒绝它们,它们无法到达莫斯科上空,无法完成元首下达的命令。
1941年红场阅兵是苏联军民在危难之际打入的一剂强心针,它鼓舞苏联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并从苏联士兵嘴中诞生了一句名言;苏联虽然辽阔,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德军最终无法攻克莫斯科,是德苏战争第一个转折,德军全面进攻势头被遏制,苏联从溃退颓势走向僵持稳定。德军无法打赢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进攻战是第二个转折,苏联从僵持走向反攻胜势。
▍苏联在1941年劳动节的红场阅兵有起到震慑德国的效果吗?
1941年5月1日和1941年11月7日,前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两场大阅兵,虽然阅兵地点相同,但意义截然不同。5月1日苏动节的阅兵是为了震慑德国,专门做样子给德国看的;11月7日的阅兵虽然也有做给德国看的意思,但其重要意义却是为了保卫莫斯科,为打赢卫国战争树立信心。那么,五一劳动节的阅兵为什么没有达到震慑德国的效果,反而还加速了德军闪击苏联的准备呢?
首先,二战爆发后,苏德双方谁也信不过谁,都在暗中提防对方。
喜欢二战历史的都知道,德国能顺利闪击波兰发动二战,有个关键的因素是在1939年8月23日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本身苏德之间也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斯大林之所以签订这个协议,也是因为第三帝国迅速崛起,苏联又面临同时与日本和芬兰在展开边境作战,尤其是斯大林想组建苏英法波四国联盟的计划受阻,与德国讲和也有赌气的因素在里面。
但苏德条约的作用只存在于纸面,用希特勒的话说,这个条约对德国有利才有用,否则就是废纸一张,但对苏联和斯大林来说,却把它当真了。当德国解除后顾之忧一门心想闪击波兰和进攻西欧时,苏联却把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和振兴国力上面,对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准备放到了脑后。
为了不主动招惹德国,苏联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使用大量的外交和经贸手段向德国示好。为德国输送石油、铬铜等军需能源物资,为德国解决了坦克和飞机制造方面的燃眉之急;甚至在德军闪击苏联的当天,苏联仍在按双方协定向德国运送了1000吨的小麦等粮食物资;
另一方面,斯大林想用军事威慑作用吓阻德国。想出这个主意也是因为德军占领法国以后,英伦三岛战火正浓,苏军也在考虑德军东进的问题,尤其是各方面传来的信息都指向德军有准备闪击苏联的企图,但在斯大林心里,他既不相信也确实没有把德军进攻当成大事。
从这个层面讲,举行五一阅兵指向性非常强,当时苏军专门向德国发了邀请,希特勒也专门派了特使和一批带有目标任务的军官参加。从苏联方面来讲,国防委员铁木辛哥专门向德军敬礼表现出诚意,以此麻痹德军;而德军也在不断地寻找阅兵中的新式武器装备。实际上,这是一场暗中的角逐,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没有点破罢了。
其次,五一阅兵,斯大林想达到两个目的,稳定民心和争取时间。
不过,说苏军对战争到来一点准备是不现实的,因为1940年冬季,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各自以红军和德军展开了一场首长机关演习,作为假想敌的朱可夫所使用的进攻路线,就是后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攻的方向,也是在这次演习总结中,他们都提出了要迅速组建20个机械化军的建议,以应对德军可能东进的闪击战。
但是,在斯大林心里,他既不认为德军会对苏联动手,因为双方的综合国力是有差距的;也不认为德军的闪击战能在苏联取得成功,因为苏联面积辽阔,装甲进攻在这里要受到条件和战场环境制约,而苏军却可通过空中和大炮的威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斯大林表面上承诺并以文件形式通过了组建20个机械化军的建议,但实际行动中却重点放在空中和炮兵建设上。
可是,随着德军占领法国和东进的企图越来越明显,苏联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声音,在苏军内部也出现了主动进攻还是主动防御的争论,斯大林就想通过五一阅兵解除军民的害怕心理,稳定军心和民心,同时,在阅兵上展示苏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好让参观的德军特使有所顾忌。
当然,对苏军和斯大林来说,也有借阅兵威慑德军的同时,也想借机迅速调整部署,为战争作进一步准备的想法。实际上,从4月份开始在朱可夫建议下,苏军已经批准了80万新兵补充到西线,到5月份时,西线用于防御的部队就达到了268万。
从这个层面讲,五一阅兵,也不否认斯大林有放烟幕弹的意思在里面,毕竟当时苏军已经制造出了T34坦克,还有喀秋莎火箭炮等新式武器,但都没有出现在阅兵队列里。德军也是参观完苏军的阅兵式,才感到苏军的装备远远落后于德军,不仅坦克老旧,飞机也都是过代产品,更加速了德军放心做好闪击苏联的准备。
再次,五一阅兵是把双刃剑,稳定了军心却给德军找到了战争借口。
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苏联一直小心翼翼地按双方互不侵犯条约履行义务,斯大林甚至在德军侦察机飞过边境侦察时,专门下令边防部队不得招惹德军,生怕给德军找到发动战争的口实,却没想到五一阅兵,还是让德军找到了战争借口。
希特勒的特使一回国,德军就说苏军展现的强大军事力量是为进攻德国准备的,为此德国外交部大造舆论,德军因此也名正言顺地向苏德边境增派部队。但这一时期,斯大林确实被苏军眼前的实力貌似强大所误判方向,导致对德军的进攻缺乏足够的防备。
实际上,五一阅兵后,希特勒最忠实的副手赫斯驾驶飞机单独去英国求和,遭到丘吉尔断然拒绝后,也透露出德国准备6月份进攻苏联的情报。但斯大林一直认为这是英国有意将战争引向苏联的假消息,没有当回事,而苏联功勋情报员佐尔格从东京传回的情报也证实德军准备东进的消息,都被斯大林放到了一边。在他心里,无论如何,德国是不可能冒那么大风险进攻苏联的,尤其是英伦三岛问题没解决之前,德国是没有两线作战有实力。
从上面分析看出,1941年五一红场阅兵就是斯大林一厢情愿向德军展示肌肉的一次军事示威,但从结果来看,威慑作用非常有限,因为德军早在1940年12月18日就已经下达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当德军特使看到苏军展示的武器装备后,不仅没有被震慑,反而增强了进攻苏联的信心。而对苏军来说,在鼓舞士气的同时也增长了麻痹大意思想,战争打响后苏军损失重大就是最好例证。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苏联在1941年劳动节的红场阅兵有起到震慑德国的效果吗?
红场1941年阅兵式并没有震慑到德国,结果德国以闪电式侵略苏联,就此苏联保卫战拉开了速幕!
▍苏联在1941年劳动节的红场阅兵有起到震慑德国的效果吗?
既起到了震慑法西斯德国的效果,又鼓舞了苏联军民同时也对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起到了推动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