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鞋子为什么前端翘起?是什么材料做的?
▍古代的鞋子为什么前端翘起?是什么材料做的?
“古代”,是个时间跨度太大的概念。
就中国来说,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略去不谈,从相传黄帝时代发明了鞋算起,距今也有5000年左右,皆可称“古代”。
在这一漫长阶段来看——
第一,“鞋”并非都是“前端翘起的”。
第二,所谓古时称“鞋”为“足衣”,大约不尽如此。“足衣”指“韈(wà)”,当为革制,后来因为材质变化,才改为用“袜”字。
第三,上古称“鞋”为“屦(jù)”,如《孟子》所曰“捆屦织席”。“屦”的别名叫“舄(xì)”。可以细分,“单鞋底”称“屦”,而“双鞋底”称“舄”,《方言》载,木底之舄可以践泥。
第四,除去上面的“总称”外,上古的“鞋”还称“履”,仍为“践”义,多为有“鞋带”之“鞋”。《荀子》曰:“麤(cū,粗)布之衣,麤紃(xún)之履,而可以养体。”具体说,“履”中还包括“鞮(dī)”“䩕(áng)”和“屝(fèi)”。
第五,古代,草鞋盛行,称“蹝(xǐ)”或“蹝、躧”,读音相同,还叫“蹻(jué)”,与“脚”同音。《孟子》说:“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说帝舜不贪恋天子之位,像扔破草鞋一样不心痛。《史记》说虞卿“蹑屩檐簦(dēng)”,就是脚蹬草鞋扛着长柄斗笠去会赵孝成王。
第五,从上古开始,“鞋”中还有“屐(jī)”,就是木头制成的鞋,木底有薄有厚,一些还有“齿”。《庄子》说,墨子之徒常穿这种“鞋”。
第六,还要说的是,“鞋”的本字是“鞵(xié)”,当为革制“屦”之一种,时间长久,“鞵(鞋)”反而成了“屦”之统称。
通过以上所说,可知古代的“屦”或“鞋”,并非都是“前端翘起”的,比如“蹝”和“屐”。
《世本》云:“于则作屝履。”《注》:“于则,黄帝臣,草履曰屝,麻皮曰履。”古人最早的“鞋”是草鞋,应该符合实际情况。
《仪礼·士冠礼》说:“夏用葛,东皮屦可也。”古人经历过采集狩猎阶段,这也说得通。
《方言》曰:“丝作者谓之履,麻作者谓之屝”。中国古人训蚕缫丝纺织,这亦说得通。
这一阶段所用材质制的鞋,大概很难会“前端翘起”。
应该承认,古代很早的确有“前端翘起”的鞋,这就是前面说到的“䩕”。
《说文》:“䩕,䩕角,鞮属。”
《广韵》:“䩕,履头。”《广雅》:“䩕,䩕角履。”
“䩕”,含义近“卬”或“昂”,即“履头昂起”之皮革制鞋。
从殷商遗址出土器物看——
男性贵族多穿高帮或低帮平底翘头履。
女性贵族则着平头高帮履。
贵族孩童,穿一种宽松软鞋,平底宽头。
贵族亲信或近侍,多穿素面高帮平底无跟圆口鞋,疑为葛麻所制。
商代遗址中,发现一种“粗屦”,用草绳编成,当为低层人士所穿。
“低层”还不是“底层”,据学者们考证,当时亦流行“跣足”,穿鞋者大约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著名商代史学者宋振豪先生认为,殷商男性贵族穿“前端翘起”的鞋,应该只是为了显出“练达英豪气概”这方面的审美原因。
▍古代的鞋子为什么前端翘起?是什么材料做的?
古人穿鞋其实有很多讲究,比如在文献资料里就发现,他们的鞋子是不分左右的,去买鞋子,也不说“穿几码”,而是说“鞋第几”。
而在鞋子的做工上,有很多古代鞋子的前端都是高高翘起,这个,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这样的翘起有个很形象的名字——“鞋翘”。
古代的男鞋和女鞋都有这样的“鞋翘”,但“翘”的形状稍有不同,一般为“男方女圆”。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个出土的汉代鞋翘的样式:
这种叫双尖翘头的岐头翘。
从汉、隋唐到明清,古人都喜欢在鞋翘上做点文章,比如这种的:
还有做成凤头,花瓣形等等。
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鞋翘设计,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第一,实用性上,因为鞋翘与鞋底是一个整体,这样鞋底与鞋帮就不容易开裂,耐穿;
第二,古人穿衣服都是宽袍大袖,裙袍装,这样的衣服,下摆很长,有鞋翘的设计,可以防止鞋子踩到下摆。
第三,据说贵州苗族女性会在鞋翘里藏上刀片,万一遇上坏人,鞋子也可以当做防身武器。
第四,鞋翘的设计也是古人的一种美好祝愿,鞋翘高高翘起,有“步步高升”之意,而且和古建筑的飞檐也长的很像。
不得不说,古人的“鞋文化”真的很有趣,不仅实用耐穿,还有那么多讲究。
▍古代的鞋子为什么前端翘起?是什么材料做的?
对喜欢汉服的袍子们,应该都对翘头鞋不陌生,这种在古代被称作“翘头履”的鞋子是我们传统服饰文化的一个特色,无论男女都有翘头鞋。
古代中原的鞋子,最大两个特点是不分左右,还有就是鞋尖高高翘起,翘头履有些是鞋尖向上翘起,另一种是鞋子前端有个类似盾牌的构造。
翘头履的起源非常早,甘肃玉门就出土过脚上穿着翘头靴的彩陶人偶,而距今将近六千年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也出土过翘头鞋履。
通常来说,翘头鞋被认为是原始时代就已出现的产物,而进入文明时期之后,翘头履逐渐成为了上层群体的一种礼鞋,主要在正式场合穿着。
其实,翘头履也分成很多种,比方说云头履、岐头履、双岐履、狮头履、凤头履、琴面履、飞头履、鸠头履等等,按照款式材料不同而各有区别。
不同时代的翘头履,其样式风格也是不同的,而翘头履前方的翘头,往往是跟鞋底连在一起而并非是鞋面,翘头的材质比较坚固。
翘头履的出现,最直接的缘故自然还是因为装饰,鞋子穿在脚上,而以前的传统服饰往往都是上衣下裳的款式,鞋子一般都会被遮挡住。
在这个时候,人们为了点缀脚上的美丽,就会在鞋子的翘头上做文章,翘头不像鞋身,是可以露在外面,上面自然也就可以进行各种点缀装饰。
汉服上衣下裳的关系,下半身的衣服都很长,有时候都能拖到地上,经常就会绊倒,或者也容易弄脏,翘头就起到一个挽起来的作用,将衣服的下摆给勾起来,这样也比较方便了。
除此之外,在行走的过程之中,若是踢到什么石头之类,翘头的存在也可以保护脚部,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这是非常实用的。
汉服的任何方面,其实都与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息息相关,翘头在古代,其实也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彰显,刚开始,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够穿着翘头鞋的。
翘头鞋高高翘起的翘头,寓意着一帆风顺,而翘头昂扬向上,也代表着步步高升,还有对于上天的一种敬意,这都是古代服饰文化里的重要讲究。
▍古代的鞋子为什么前端翘起?是什么材料做的?
鞋子在历史上是伴随着衣服一起发展变化的,因为鞋子本身也是衣服的一种,即“足衣”,衣服的出现是为了遮挡重要部位、美观、遮阳和保暖等,而鞋子同样有这些功能,还有一个保护功能,毕竟人要行走,脚不可避免要与大地接触,石头、尖锐的东西、荆棘、脏东西等都可能伤到脚丫,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脚和大地之间的缓冲的鞋子就应运而生了。
最初的鞋子自然不像现在的这样完美和多样,它可能是草编织的,也可能是兽皮缝制的,后来随着丝绸的出现,绢帛也成为鞋子的材料之一,还有麻葛等,这几样成为古代鞋子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早在殷商时期,鞋子的样式、做工、用料、图案等就有了严格的规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鞋子和衣服一样成为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表现,什么人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都比较考究,说起来,古代的鞋子虽然不如现在的样式多,但是也算是有不少的式样可供选择。
但古代的鞋子有一点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知道,现在的鞋子是根据脚型设计的,能够最大程度的合脚,这样走起路来会比较舒服。而人的两只脚是对称的,但就单只脚来说,两边是各有角度弯曲的,所以单只鞋子来说左右并不对称,而古代的鞋子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这个,单只鞋子就是对称的,这样一来,就根本不需要考虑左右脚的问题,两只鞋子都是一样的,穿哪个脚上都是一样的。
这一点就比较奇怪,还有一点是,现在有一种鞋子叫做高跟鞋,鞋子的后端有高跟,不仅增加了人的高度,还让女性穿上它格外的有气质。而在古代有一种鞋子不是突出后端,而是突出前端,即翘头鞋。这种鞋子男女都有,只是男鞋前段是方的,女鞋前端是圆的,不管怎样,就是前端往上翘起。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鞋子呢,为什么让前端翘起呢?原因不外乎是这几个:
首先,我们知道古代贵族女性有一种正式场合穿的拖地长裙,这种裙子穿在身上,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就是,倘若一不小心就能踩到裙摆,那等着你的可能就是瞬间倒地出丑了,而这种翘头鞋则能很好的避免这一点,因为鞋子的前端是翘起的,裙摆到了脚底下也不会被踩到,所以就不会出现摔倒的情况。
其次,鞋子前端翘起也是对脚的一种保护,因为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可能会被脚底下的东西伤到,或者用脚踢东西也会被伤到,但穿了翘头鞋,因为鞋子的前端并没有着地,所以能及时避免伤害。这也是为什么幼儿夏天的凉鞋要选择前端包头的鞋子的原因,为的就是不要伤着脚趾头。
再次,前端翘起,暗合了一种美好的祝愿,对于男性来说,它的寓意就是步步高升。
还有一点,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物有一个特点,即亭台楼阁以及宫殿等的屋顶会用上飞檐,屋檐上翘,增加了建筑物的灵动色彩,而翘头鞋的前端正好与这种飞檐遥相呼应,似是有某种联系,都给人一种轻快活泼向上的感觉。
再一点,就是鞋子的前端可以放上保护女性的尖锐的利器,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女性的防身武器,这和高跟鞋又有相似之处,要知道高跟鞋那细高跟完全可以做女性的防身武器,一脚踩下去,那酸爽。
最后一点就是观赏用,鞋子的前端相当于人的脸,我们在出门之前要好好洗脸化妆,为的就是给人一种好的感觉。而鞋子前端的翘起部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样式、图案,还可以加上装饰,这样一双鞋子穿出去能给人加分不少。
写到这里,四姑娘突然想起先秦时期的一个成语故事,即郑人买履,这是专业黑郑国的韩非子在《韩非子》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郑国人准备到集市上去买鞋子,他提前将自己脚的尺码量好,然后记录了下来,放在自己坐的座位上,结果等他到集市上挑好鞋子了才发现忘记带记录下来的尺码了,这让他很郁闷,于是他放下鞋子跑回家去拿尺码,等他再次回到集市的时候,卖鞋的早走了,这个郑国人垂头丧气的回了家。
有人听说了就问他:“你怎么不直接用脚试试鞋子呢?”这本应该是正常人的做法,但是这个郑国人说:“我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但不相信自己的脚。”这是什么逻辑呢?完全搞不懂。按照正常的逻辑,我们买鞋子的时候,即便知道自己脚的尺码,也要用脚试试鞋子合不合脚,走路是不是舒服,然后才会决定要不要买。
▍古代的鞋子为什么前端翘起?是什么材料做的?
古代的鞋不叫鞋,有舃、麤、履、屦、靴等别称,亦被称为"足衣”。
有好奇者要问为什么古人穿的鞋,为啥端高高翘起,这是有审美,实用,外加制作方便三个原因造成的。
先讲舄简单说就是厚底鞋,而麤其实跟粗相通有一个意思,就是草鞋麻鞋。相比其他材料制成的鞋,工艺粗糙草麻鞋更简单易作,一般劳动人民自力动手不难,所以很少有买草鞋的。
于是有人考证说,人家刘皇叔落魄时卖的可不是草鞋,而是布鞋哦。至于皇家气派的草麻鞋,出自宫廷大师之手,堪称艺术品级别不在此列了。
先秦以前称为屦,汉以后为履。南北朝流行的屐,是木板绳凉鞋。有种可拆卸前后齿便于登山的是屐是谢灵运发明的,大诗人李白不是说"脚穿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去爬天姥山么?
履是平底鞋和舃为厚底鞋一样,多为布或丝麻质鞋,胡人靴则多皮革制成。这几种鞋的前端常常高高翘起,通常有女彩云男虎头样式,样式特别贵气。从古代人物画中亦多见。
事实上鞋子做成前端微翘,这和人的脚的形状吻合,即使今天的跑鞋前端亦如此。古人智慧是无穷的,由于鞋面和底基本上是一个整体,不仅制作简便,少接头不硌脚更结实,并前端能形成自然的翘起,能让鞋更饱满,增加鞋的肥厚度更"装脚”。
做过老式手工布鞋的人知道,前翘部份做成各种图案的鞋子,其实为了遮丑。因为前端有一块需要折平,才能更好的成形,为了美观而装饰成各种等图案。而后来特意在平头鞋前面加一块作装饰,则纯粹是拗造型图好看了。
为什么不做成后来有平头鞋呢,这应当和服饰长度的变化有关。古时先秦魏晋之风尚宽袍大袖,男女的袍裙都很长,为了防止行走时踩到衣边,才有鞋前端翘起一块托住其功能。
明张岱《扬州瘦马》一文中描绘了"相马"过程,其中有一项是看脚。老鸹让女孩跨过门栏,趾先出的为大脚,裙先动为小脚。
在明清以前缠足并不普遍,男女都多为天足,穿长衣裙时,鞋子有了高高前挡利器,撩住衣边就不用担心被绊倒了。
自游牧民族的靴子,为鞋中贵族款,厚底高筒的"朝靴"一直非普通人可穿。
其前翘不仅威风,而且可加装铁刺等,一可催马快跑,二可袭击敌人,三至于马鞭啥的掉地上,用脚轻轻一勾就不用下马去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