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母对惜春的态度如何?
▍《红楼梦》里,贾母对惜春的态度如何?
贾母喜欢女孩,把女孩养在自己身边,亲自培养。女孩不袭官,不要家业,把女孩子培养的知书达礼,长大定一门好亲事,就是贾府的左膀右臂。女孩子不能到学堂里念书,贾母在府里能把女孩子教育的知书达礼,学富五车。黛玉是诗仙,探春是书法家,惜春是小画家。
探春、迎春、黛玉,都是贾母的亲孙女,惜春是贾母的堂孙女。贾母对宝玉和黛玉有些偏爱,对三春是一样的,没必要厚此薄彼。春节到贾府吃饭的远方孙女,贾母爱惜,还让留下住几天,交代大观园的人,都不要慢待她们。
所以,贾母没必要专门慢待惜春。惜春心中的阴影是没有母亲,父亲出家,宁国府的臭名声。尤二姐、尤三姐的事情,惜春会听说的。惜春不回宁国府,怕把自己的名声污了。这怪不到贾母身上。贾母没有亏代惜春。
▍《红楼梦》里,贾母对惜春的态度如何?
《红楼梦》里,贾母是荣国府的老太君,而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
从血缘上说,惜春与贾母是元、迎、探、惜中最远的一个。其他三春都是贾母的亲孙女,惟有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是贾母侄子生的。
但要从家族地位上说,惜春是长房嫡女,元春是次房嫡女,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女,所以惜春又是家族地位最高的女儿。
惜春虽然地位高,命却最苦。她的母亲早逝,父亲一心求仙,根本不回家。唯一的哥哥年纪老的可以作父亲,连侄子也比自己大好几岁。
正好荣国府女孩多,贾母也喜欢女孩,所以,顺理成章,惜春被带来贾母膝下抚养。
贾母为了表明自己的公平,对迎、探、惜三春是一样的待遇,连装扮也是一模一样。
所以,贾母对惜春一直是当作自己亲孙女一样看待,并不因为她年纪最小、没有父母而特别优待,也没有因为她血缘关系远而薄待。
所以,我们看到,元宵夜,紧挨贾母坐的三个女孩是宝琴、黛玉和湘云。三春和宝钗、岫烟、李纨三姐妹一起去西边坐了。
贾母喜欢的女孩必须是才貌、性格特别抢眼出众,才能博得她的额外青睐。惜春的才貌,即便在三春中也不是最出色的,自然不会引起贾母关注。
事实上,贾母也不好太过关注三春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都不是一个爹生的,关注了哪个、冷落了哪个,都不合适,倒真不如对做客的亲戚孙女们偏疼一些,反而让人说不出闲话。
贾府四春分别擅长琴棋书画,刘姥姥是没有文化的,贾母唯一能向她炫耀的雅技就是画画。于是惜春被拉来了。
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傍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
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
贾母听说,便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
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个神仙托生的罢。”
这种行为,跟现在很多家长在家里来客人时,叫孩子背诗、弹钢琴之类的显摆行为是一样的。等于把孩子当作了争面子的工具。
惜春画技不精,“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连画具也不齐全,所以贾母这个命题作文,给了惜春好大的压力,连诗社也不参加了。
到了冬天,贾母还特地来催工。
大家进入房中,贾母并不归坐,只问:“画在那里?”
惜春因笑回:“天气寒冷了,胶性皆凝涩不润,画了恐不好看,故此收起来。”
贾母笑道:“我年下就要的。你别脱懒儿。快拿出来,给我快画。”......次日雪晴,饭后,贾母又亲嘱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画去。赶到年下,十分不能便罢了。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
惜春听了,虽是为难,只得应了。一时众人都来看他如何画。惜春只是出神。
每次看到这里,都要对惜春心疼两分钟。艺术灵感被歪曲成了交差的任务。
贾府的四姐妹的个性有如四季。元春是春天般的个性,她积极进取,热衷于争名逐利,为家族获取荣耀,直到觉得“高处不胜寒” ;迎春是夏天一样的女子,她所居住的缀锦楼是花团锦簇,紫菱洲适于夏天观赏荷花,也是永昼敲棋的好去处,她本人的个性也象“桑拿天” 一样,闷热粘腻、令人不爽;而探春则象秋天般成熟爽快,冷静智慧,所居住的秋爽斋也是秋景最佳。到了惜春,她的个性则归于彻底的清冷孤寒,甚至冷酷无情,就象天寒地冻、万物寂灭的冬天。
惜春居住的地方叫做蓼风轩,包括藕香榭和暖香坞两处。藕香榭是个有竹桥、凉亭、桂花的精致水景建筑,上边有黑漆嵌蚌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芙蓉已谢而菱藕已经熟透,正是深秋美景,说明这里适于深秋燕坐。但这并非是惜春真正的居所,她实际是住在藕香榭旁的暖香坞。
根据书中的描写,要在过了藕香榭后,穿入一条夹道,进入过街门,门楼上里外皆嵌石头匾。向外的匾上凿着“穿云” ,向里的凿着“度月” 二字。正门向南,游廊过去,正是惜春的卧房。“打起猩红毡帘,已觉温香拂脸”。书中曾借贾母之口说明惜春的住宅尤其适于冬居,“你四妹妹那里暖和” 。暖香坞在重重围墙内,冬天适于避风。想来,院子里的花木应该也是“岁寒三友” 之类居多,但院子小,不可能形成栊翠庵那样大片的美丽梅林。室内应该也都是比较小的房间,可能有点象日式的风格,与秋爽斋那种不曾隔断的宽敞房间不同,因为冬天必须要小房间才暖和,隔断多、屏风多,可以阻挡穿堂风。在这种温暖舒适的小房间里生活,只适合于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读书、绘画、打坐、冥想之类。惜春也的确不是个活泼好动的人,这种地方其实很适合她。在这种环境中呆久了的人,会变得冷静而善于思考,但同时心胸也不会太开阔。
贾母喜欢的个性是快人快语、伶俐俏皮,显然,惜春的个性并不符合贾母期望。
惜春在全书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年纪小。因为年纪小,所以任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都轮不到她。
出场时的外貌描写,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王夫人挨骂,是探春解围,因为迎春老实惜春小。
凤姐病了,找人帮忙管家,是探春。因为迎春老实惜春小。
南安王妃要找小姐作陪,贾母只安排了钗、黛、湘、探、琴五人。为什么呢?因为迎春和惜春才貌气质不够层次。她的丹青绝技和“神仙模样” 只有刘姥姥这个村妇懂得欣赏赞叹。
作为旧社会女孩,最大的价值就是找到一个好婆家,给娘家带来更多资源和人脉。惜春的个人条件比较普通,性格又孤寒,在贾母评估之下,将来能嫁给高门第大人物的可能性不高。所以,有些机会是不会考虑给惜春的。
传统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有相当的功利成分,家长只爱自己有出息有前途的孩子。所以女孩子往往不如男孩子受重视,而女孩子中,又只有那些才貌出众的才更受偏爱。
而惜春,由于条件一般且血缘较远,自然不会得到贾母特别的偏爱,在孙女中也是最普通的一个罢了。
▍《红楼梦》里,贾母对惜春的态度如何?
贾母对惜春的态度如何?我不是很关心,我想聊一聊惜春的性格和归宿。
有人说,贾家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如果她们的性格各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贵、懦、敏、冷。
元春的“贵”显而易见,是家中的嫡长女,更身为皇贵妃,曾受皇帝的宠爱,“贵”字当之无愧;迎春的“懦”书中随处可见,想想首饰被下人偷不敢追究;“敏”探春在她当家的那段时间,给人印象深刻。
惜春的“冷”,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印象。
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最能体现惜春性格的章节。
贾府的一个傻丫头无意中在院子里捡到一个绣春囊,不幸被被邢夫人撞见。后邢夫人经由陪房将此绣春囊给了王夫人,王夫人震怒,连“凤辣子“”凤姐也不能例外,都质问了一番。随后引出了抄检大观园。
检查到每一个人的房间时,每个人的反应就很能体现他们的性格。
探春气性大,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大闹了一场。在不忿中,并说出了一段揭示贾家命运的话:
知这样世家大族,,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常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而惜春呢,想想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但她比庶出的探春表现,大相径庭。估计惜春因年纪尚小,很害怕。从惜春的丫环入画的箱子里搜到了一些金银锞子,以及一包男人的鞋袜等物。随后入画跪下交代,是贾珍给她哥哥,她哥哥又交给她保存的,并没有大问题。
作为入画的依靠,惜春竟这样说:
“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吧,我听不惯的。”
“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么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
入画是从小就照顾她,陪伴她很多年的人。惜春说出这样的话,冷吗?
但这还不是最冷的。
第二天,惜春就遣人将她嫂子尤氏请来,让她带走入画。
“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
在尤氏企图劝解的时候,惜春索性连尤氏也怼上了。
“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得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排上了。”
“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帮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是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这话很难想象是一个由刚十岁出头的女孩儿说出来的,怎么形容呢,用尤氏的话说就是“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同胞妹妹,父亲贾敬沉迷修道,常年住在道观,对儿女不管不问。哥哥贾珍是个贪玩好色之徒,逼奸自己的儿媳。
惜春从小在荣国府居住,和迎春、探春一起长大,同起同坐。但在荣国府里,贾母、王夫人等人最喜欢的、倾注最多爱的是贾宝玉,以及后来的黛玉。
惜春虽然生在富贵人家,从小衣食无忧,但爸爸不管,哥哥嫂子不关心,叔叔婶子不心疼,想必是十分缺爱的。同时又因为与哥哥姐姐们的年龄之差,也没人能倾诉。同时,她也在冷眼旁观着贾家上下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一些丑事,她或是知晓,或有所耳闻。贾珍逼奸儿媳,贾琏偷娶尤二姐,尤三姐自杀,王熙凤逼死尤二姐,以及其他林林种种。贾府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龌龌龊龊也许让她寒心,甚至害怕了,所以才想着,只要保全自己就好。也许正是环境的原因,让惜春逐渐形成了冷漠、孤僻的性格。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记得第七回周瑞家的去送宫花的时候,惜春就说:
“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
一语成谶,惜春最后真的剃头做了尼姑。但对她来说,又何尝不是好的选择。
想想,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灭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烧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所以当贾家被抄,贾府里的人死得死,逃的逃时。
她却能安心地守着青灯古佛,度过一生。
▍《红楼梦》里,贾母对惜春的态度如何?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贾母真真疼爱的是宝玉。她对几个春都只是尽关爱之责吧。
▍《红楼梦》里,贾母对惜春的态度如何?
你好,我是国风
对于行将就木的老人来说,孩子是最大的安慰。能伴着幼小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也想要多活两年。当然这于衣食无忧的贾母来说,意义并不大〈似刘姥姥一般的穷人家的老太太,帮助儿女带孙子,能把孩子养大成人似乎也是他们一种默认的责任〉。但喜爱小孩子是每一位老人的共性。所有的老人看到孩子那一刻,不管是不是自己家的都会笑开了花!
身份高贵显赫的贾母也是如此——非常的喜欢小孩子。所以但凡亲族中的孩子,她都喜欢拢于膝下,相与承欢。甚至把这种爱泛滥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比如与贾家几乎毫无亲缘的薛家,把薛宝钗薛宝琴留在身边过了好几年,孙媳妇的妹妹,儿媳妇的侄女,她都搂过来疼爱一番。
当然众多的孩子之中她多少还有几丝厚薄之分!一,基于自家的血脉,二,根植自己的喜好。因此,从骨子里喜爱的只有宝玉。从亲情上喜爱的最善黛玉,湘云。从感官上最喜爱的是谓宝琴。至于自家的几个孙女,也是基于血脉上的喜爱,只是次位排与宝玉之后罢了!
贾家的三个孙女,贾母最喜爱的应该是探春。因为探春最懂规矩,礼貌。而且性格直爽,觉无藏私。所以不但深得贾母喜爱,连不待见庶出子女的王夫人也非常疼爱她!
迎春所表现出的柔弱,更多是让人觉得可怜。所以贾母对她,感情上更多怜愛,而非是喜爱。至于惜春,因为自小喜于佛性,过得非常的自我〈有点像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在贾母王夫人这的存在感并不太显。可能十天半个月不提不见,也没有什么觉得不对的〈当然,在惜春自己心里,也觉得不与大家相见,没有什么不好〉。疼爱是一样疼爱,毕竟是家下最小的一个孙女。只不过存在感比别的孙女要差一些!〈大概整个贾府,对于惜春最为关注的确是凤姐,因为每月分发月钱,时刻提醒她还要算上惜春这一搭子的钱粮!〉
------------------
推荐阅读:
在大城市的远郊区居住生活,如北京的通州区、昌平区,上海的嘉定区、松江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