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等收割完小麦,就不叫了,是迁移走了吗?
▍布谷鸟等收割完小麦,就不叫了,是迁移走了吗?
每年麦收之前,农村的小伙伴就能听到很多布谷鸟的叫声。有的是“布谷~布谷~”的声音,有些则听起来像“快快播谷”、“光棍好苦”、“得罪家婆”等等有意思的声音,这些其实都是布谷鸟发出的声音,只不过是它们当中不同的品种发出的,而且跟当事人听到声音时的心态有关。
可一旦麦收结束之后,布谷鸟的声音突然就听不见了,仿佛它们在一夜之间都消失了。那么为什么布谷鸟在收割完小麦之后就不叫了呢?它们到底去哪里了?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先简单了解一下布谷鸟
布谷鸟并非一种鸟,而是一类鸟,是人们对杜鹃属下所有鸟类的一种俗称。杜鹃属下一共有10种鸟,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4种,分别是大杜鹃、四声杜鹃、中杜鹃和小杜鹃。其中声音最像“布谷”的是大杜鹃,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布谷鸟特指大杜鹃,而声音比较有趣的是四声杜鹃。
在我国,大杜鹃是分布范围最广、最常见的一个亚种,它的名字里虽然有个“大”,但其实并不大,只有100克多一点。它的头部、颈部和背部长有黑褐色的羽毛,羽毛边缘略带白色,形成鳞状斑,腹部的羽毛多为白色,上面有黑色的横斑纹。
四声杜鹃的体长为31~34厘米,头顶和后颈为暗灰色,头侧浅灰,两翅表面为深褐色,尾部和背部颜色相同,但是在尾端处有一道宽黑斑。四声杜鹃常常栖息在树林间,平时不容易见到,它们的叫声格外洪亮,但在田间地头很少听到。
中杜鹃体型比四声杜鹃要小,体长26厘米。它的腹部长有横斑,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的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中杜鹃主要栖息在山地密林之中,常常单独活动,偶尔在山麓平原人工林和林缘地带出现。
小杜鹃的外形和羽毛跟中杜鹃很像,上体灰褐色,下胸和腹部是白色,具有较粗的黑色横斑,只是体型比中杜鹃要小一些。小杜鹃主要栖息在低山丘陵、林地边缘以及河谷次生林等地,性格孤僻,独来独往。小杜鹃的叫声有力而富有音韵,音调起伏较大。
关于杜鹃鸟的传说,你可能听说过“杜鹃啼血”的故事。话说周朝末年蜀王杜宇很爱自己的百姓,死后仍然怀念自己的臣民,于是灵魂化身杜鹃,每年春天都要回故土看望臣民,用鸣叫来表达他对故土的思念,一直叫到口中流鲜血为止。
其实杜鹃鸣叫时嘴里并不会出血,而是它们口腔上皮和舌头原本就是红色的,这种红色有利于它们在雏鸟阶段,吸引成鸟的注意,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喂食。人们的这种误解成就了杜鹃,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给出了“杜鹃啼血猿哀鸣”的高度评价。
但杜鹃的繁殖策略令人厌恶,它们是“鸠占鹊巢”中的“鸠”,习惯将自己的蛋产在其他鸟类的窝中,让其他鸟类帮助孵化和养育,杜鹃也因此臭名昭著。
2、臭名昭著的大杜鹃
杜鹃属下叫声最像“布谷”的是大杜鹃,而且大杜鹃是最臭名昭著的鸟类之一,这一部分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大杜鹃。
大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专门把自己的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里,让别的鸟类替它养孩子,这在生物学上叫“巢寄生”。
不过想要把蛋下在其他鸟类的窝里是个技术活,因为不同的鸟,它们下的蛋不一样,有些有斑点,比如鹌鹑蛋;有些颜色偏红,比如鸡蛋;有些则发青,比如鸭蛋。如果大杜鹃下的蛋跟其他鸟巢里的蛋差别太大,那么会很容易被发现,巢寄生就很难成功。
为了达到目的,大杜鹃总是模仿某一种被自己寄生的鸟类,尽量让自己下的蛋看起来很像是对方的蛋。但是能被大杜鹃寄生的鸟类实在太多,超过100种,每种鸟蛋都模仿的话难度太大,所以每一只雌性大杜鹃总是固守一种蛋。也就是说,不同大杜鹃个体下的蛋是不同的,五颜六色,什么样的都有。
一只雌性大杜鹃在一个繁殖季能产下20多枚蛋,它会把每一枚蛋都寄生在不同的巢穴里,需要找20多个宿主才能完成任务。为了实现巢寄生,杜鹃会与宿主斗智斗勇,想出各种办法将蛋产在宿主巢穴里。
喜鹊是我们已知的最聪明的鸟类,因此它们会严防死守不让杜鹃在巢穴里下蛋。但是杜鹃夫妇会通力合作使出“调虎离山”之计:雄性杜鹃直接朝喜鹊的窝冲过去,挑衅对方,惹得喜鹊夫妇都去追它,然后趁着正主不在家的短暂时间,雌性杜鹃就冲到喜鹊窝里,用两三秒种时间将蛋产下。
你以为杜鹃下好蛋就完事了?并没有!杜鹃会在喜鹊窝附近监视,了解对方的养育情况。如果那对喜鹊认出了杜鹃的鸟蛋,并将其扔出鸟巢,那么杜鹃可能趁喜鹊不注意的时候,直接袭击它们的巢穴,捣毁喜鹊蛋,杀死雏鸟,对喜鹊展开报复。
如果杜鹃仅仅是让其他鸟类抚养自己的孩子,倒还不至于让杜鹃如此臭名昭著。可怕的是,大杜鹃的蛋只需要10天时间就能孵化,通常不宿主鸟的亲生骨肉更早破壳,而刚刚出生的大杜鹃会凭借本能,将其他鸟蛋推到巢穴外面摔烂。
哪怕宿主鸟蛋运气好,能够顺利孵化,它们可能也难逃一死。因为大杜鹃雏鸟发出的声音更大,口腔内红色的突起会对成年构成刺激,诱骗宿主鸟投喂更多的食物,因此长得更快、力气更大,然后再将宿主雏鸟推出巢穴摔死。
其实除了杜鹃,自然界中还有上百种鸟有巢寄生行为,我们不应该用人类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它们,因为这种看起来可耻的行为,跟老鹰吃兔子、兔子吃草一样,不过是自然界中极为平常的一种现象罢了。
3、为什么收完小麦后,布谷鸟就不叫了?
如果你比较细心,会发现布谷鸟大部分都在5~7月份频繁鸣叫,在这段时间之前或者之后,几乎很少听到布谷鸟的叫声。甚至可以说,收割完小麦之后,布谷鸟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一样,听不到它们的叫声。
其实布谷鸟一般情况下不会叫个不停,它们只有在繁殖期时,才会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的注意。也就是说,布谷鸟的叫声其实是吸引异性注意的一种手段,只有在繁殖期才会使用。
而布谷鸟的繁殖期正好是每年的5月~7月,繁殖期结束后,布谷鸟就不再叫,它们会恢复平时的生活状态,而这个繁殖期结束的时间,恰好是麦子收割结束的时间,所以让人们产生了“麦收结束后,布谷鸟就不叫了”的错觉,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
很多农村的小伙伴可能还会提出一个问题,就是麦收结束后,不光听不到布谷鸟的叫声,连它们的身影都看不到了,这是为何?布谷鸟都跑去哪里了?
4、布谷鸟去哪里了?
这里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概念——夏候鸟:有些鸟类夏天在A地繁殖,然后秋冬季节飞往B地越冬,那么这种鸟对于地区A来说就是夏候鸟。
大部分布谷鸟在我国都是夏候鸟,它们每年4~5月份就会从越冬期来到我国进行繁殖,到了8~9月份的时候,布谷鸟又会离开我国,前往更加温暖的地区越冬。
这倒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秋季过后气温开始下降,主要以昆虫为食的布谷鸟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所以它们不得不迁徙,这一点其实跟燕子的迁徙是一样的。
那么这些布谷鸟会迁徙到哪里呢?
2016年5月,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联合英国鸟类学基金会等单位开展了北京大杜鹃研究项目。他们在5只杜鹃鸟的背上装上了微型卫星追踪装置,以此研究国内大杜鹃的迁徙情况。
两年后,5只大杜鹃中的4只已经失去了定位,只有一只叫“飞飞”的大杜鹃还在顽强地飞行着。监测记录显示:这只大杜鹃从北京起飞,到云南,再到印度,穿越印度洋到达非洲,最远抵达了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大杜鹃有原路返回北京,也就是说一年之内,一只大杜鹃的飞行距离达到了32000千米,再飞远一些就可以环绕赤道一圈了!
5、结束语
布谷鸟在我国属于夏候鸟,它们每年四五月份来到我国生活、繁殖。在5~7月的繁殖期,布谷鸟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完成繁殖任务后,就不再鸣叫,而此时恰好是我国北方麦收结束的时间。
它们会继续在我国生活到9月份,在进入冬季之前,布谷鸟开始向南飞行,一路飞到非洲地区,它们在那里越冬,第二年春天又返回我国,这样周而复始。所以说,麦收结束后,布谷鸟不叫了是因为繁殖期结束了,而它们最终的去向是非洲地区!
你觉得布谷鸟的叫声更像什么?
▍布谷鸟等收割完小麦,就不叫了,是迁移走了吗?
布谷鸟,学名大杜鹃。布谷鸟可以说是一种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鸟类,熟悉在于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有这种鸟,无论是从李商隐的诗词“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还是每年四五月份割小麦的时候,田间、水塘边能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陌生在于布谷鸟是一种非常善于隐蔽的鸟,人们通常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鸟,真正见过的人很少。
有人说,布谷鸟是一种残忍的鸟,并且通常只叫几个月,然后就销声匿迹飞走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有没有科学依据,接下来我们探讨下!
首先,我们了解下布谷鸟以及它的习性。
布谷鸟,又叫大杜鹃,很多人第一次看可能会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憨厚可爱的鸟类,毕竟布谷鸟无论是外貌还是叫声,都是比较讨人喜欢的。然而,如果你从布谷鸟的生活作风为出发点看,你会觉得布谷鸟是一种性情非常恶劣的鸟。
布谷鸟属于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下的鸟类。没错,你没有看错,布谷鸟就是属于那种自己不筑巢,喜欢让别人养孩子的鸟。
布谷鸟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以及非洲大陆上,在经过长年累月的进化后,目前已经分化出了四个不同的亚种,分别是:新疆亚种、华西亚种、华东亚种以及指名亚种。其中布谷鸟指名亚种的分布范围最广,从欧洲、非洲、阿拉伯半岛到亚洲都有它们活跃的踪迹。而我国也是布谷鸟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地区。
从外观上看,布谷鸟体型和鸽子大小差不多,体长大约32厘米左右,翅长则在21厘米左右,上体呈现暗灰色,腹部以灰白色为主布满了横斑直到尾部。每到春天开始的四五月份,布谷鸟会从亚洲的南方各地甚至是从南半球遥远非洲的莫桑比克等地飞回北方特定的区域来繁殖后代,这时它们会发出“布谷~布谷”的两节音叫声。
布谷鸟是一种益鸟,经常出现在田间森林里,它可以帮农名伯伯解决各种虫害,消灭一部分害虫,不过现在的农作物农药用得多,布谷鸟也可能面临被毒死的危险。
为什么布谷鸟四五月份后就不叫了,飞走了吗?
一些细心的人或许可以发现,布谷鸟的叫声一般只有收麦时的那几个月可以听到,之后就恢复了安静,布谷鸟就像集体失踪了一样,不见踪影也不闻其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布谷鸟飞走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南北迁徙的鸟类基本上都是一个种群同一个时间段全体迁徙的,但是6月份这段小麦收完的时节,有些小布谷鸟显然没有长大,还在享受着“继母”的哺育!
况且,夏季的北半球生存竞争明显没有南半球大,在这里度过夏季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布谷鸟在6-9月份是没有飞走的,直到9-10月份它们才陆续向南迁徙。而6-9月这段时间我们之所以见不到,是因为这3个月的空档时间布谷鸟都去一些当地偏僻安静、食物丰富的角落休养生息,为秋季长途南迁备足营养。
而布谷鸟这个时间段不再鸣叫了,是因为布谷鸟的求偶期已经过去了。向来独居的布谷鸟自然不会再和伙伴交流。各自忙自己的去了。因此,布谷鸟在我国算是一个“过客”,是一个有个性的短暂的“旅居”者,不过这个旅居者却在我们国家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每年4月份左右准时来呼朋唤友繁殖后代。
到了秋季布谷鸟南飞的时候,布谷鸟会飞到哪里去呢?
或许有些小伙伴还有疑问,布谷鸟这种没有国界的“游牧民族”,冬天都是在哪度过的,是在东南亚、南亚等热带地区吗?其实布谷鸟比你想象的它们去的地方还要更远。外国学者特里·汤森德就对我们北京的布谷鸟做过一次迁徙路线的观测。
首先,他和助手一起在北京抓了一些布谷鸟,在其中合适的5只布谷鸟的背上装上了太阳能电池的微型卫星追踪装置,于是一场鸟类迁徙大跟踪就开始了。不久后就得到了如下这幅迁徙路线图。其中一只叫“飞扬”的鸟和另一只叫“惊天雷”的布谷鸟让大家大开了眼界,它们从北京出发,穿过数个国家,飞行了几千公里,最终分别到达了非洲的索马里和肯尼亚,并在非洲到处飞行,最远到达了非洲的塔桑尼亚。
而另外一只则达到了印度南部的海边并在那里停了下来。还有两只则没有飞出中国北方就在中国消失了,应该是已经失去了生命。所以说,布谷鸟的南飞比我们想象的辛苦且远多了,不少杜鹃都飞到了非洲去过冬。
布谷鸟真的残忍吗?
“鸠占鹊巢”大家应该听过,意思是斑鸠不喜欢做巢,常常喜欢强占鹊的巢穴。当然这里的鸠指的并不是会做巢穴的斑鸠而是喜欢强占巢穴的红脚隼(sun)。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布谷鸟比红脚隼还要把这个成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布谷鸟是根本不会自己做窝,并且从不自己养孩子的。
每到繁殖季节,布谷鸟就聚集在芦莺、喜鹊、伯劳、雅雀等雌鸟单独孵化和育雏的鸟类繁殖地旁边,然后就一边吃东西一边观看雌鸟们的动态。一旦雌鸟外出时,布谷鸟就会立即飞到对方的巢内,将对方的蛋叼走一两颗,然后用10秒钟左右的样子迅速的产下一颗颜色、大小差不多的蛋。这样就不用担心被宿主发现了。(下图红色标记为大杜鹃蛋)
而且据鸟类学家调查发现,布谷鸟其实从小就是很残忍的鸟类。因为布谷鸟多年的寄生生活已经让它们进化出了一种手段,首先是布谷鸟的孵化期要比其它诸如喜鹊、伯劳等雀类要短,只有10天左右;其次就是幼鸟有一种天生的排挤本能,它们一出生就会用自己的背把宿主的蛋或雏鸟全部拱出巢外,独享寄主妈妈的爱。而这时亲鸟却浑然不知,花费大量的时间独养别人家的孩子,直到长大离开它们,不知道亲鸟气不气呢?
结语:
布谷鸟每到4-5月份收割小麦的时候就来到我国,并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提醒农民伯伯收割麦子,并且还帮助消灭害虫,布谷鸟对农民来说,其实是一种益鸟。但是从其繁衍的习性上来说,布谷鸟又是不知不扣的恶魔,布谷鸟剥夺了其它鸟后代生存下去的权利。直到9月份,布谷鸟繁衍期结束,才再次飞向南方地区过冬。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因为布谷鸟的寄生习性,就去贬低、讨厌它们,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大自然赋予了它们这种权利。换句话说,布谷鸟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其它鸟类的野蛮繁衍。
▍布谷鸟等收割完小麦,就不叫了,是迁移走了吗?
每年的六七月份,在田野上我们就会听到“布谷~布谷”的鸟叫声,这就是布谷鸟发出的叫声,尤其是在麦收前后,这种叫声最为频繁,到了7月,麦收结束后,这种声音我们就很少听到了。那么,布谷鸟在麦收结束后,为何不叫了呢?它们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时常听却不常见的鸟类-布谷鸟。
什么是布谷鸟?
布谷鸟只是人们根据鸟的叫声起的一个俗称而已,其实真正的布谷鸟其实是杜鹃属下10种鸟类的统称,它们都会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不过,在我国杜鹃属下的鸟类只有四种,所以严格来说,布谷鸟是四种杜鹃的统称。
第一种:普通杜鹃。普通杜鹃是一种中型的攀禽,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欧、亚、非三个大陆上,一共有4个不同亚种分化,其中在我国最常见的就是普通杜鹃中国亚种了,我们一般称它为大杜鹃,它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布谷鸟。
从外观上看,大杜鹃的头、颈、背部有着黑褐色的羽毛,羽毛的边缘略带白色,形成了鳞状斑,腹部羽毛多为白色,上面有着黑褐色的横斑纹。
第二种:四声杜鹃。四声杜鹃也是一种中型的攀禽(平均体长32厘米),它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区。从外观上看,它与大杜鹃非常接近,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四声杜鹃的羽毛边缘没有白色,而是黑褐色的。除此之外,在叫声上,四声杜鹃与大杜鹃也有不同,它常常发出“咕~咕~咕~咕”的声音,而这也是它四声杜鹃名字的由来。
第三种:中杜鹃。中杜鹃要比前两种杜鹃体型小一些(平均体长21厘米左右),它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亚洲,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从我国西北到东北,再到东南地区都有它们的身影,其叫声与大杜鹃类似,只不过声音相对要小一些。
从外观上看,中杜鹃的整个背部羽毛呈灰褐色,羽毛的边缘略带点蓝白色,腹部的毛发以银灰色为主,带有黑褐色的横斑纹。
第四种:小杜鹃。小杜鹃的体型介于中杜鹃和大杜鹃之间,平均体长25厘米左右,它的主要分布区在亚洲和非洲,其中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以及西南地区。其叫声与中杜鹃接近。
从外观上看,小杜鹃的背部羽毛主要以暗灰色为主,羽毛的边缘略带点蓝褐色或者蓝灰色,腹部羽毛多为白色,有着较宽的黑色横斑纹。
以上就是在我国分布的四种布谷鸟,这四种布谷鸟的习性大致相同,都是在繁殖期会在其他鸟类的巢中产卵,然后由被寄生的鸟孵化并且养育后代的,而且这四种布谷鸟的主要食物就是鳞翅目下的各种昆虫,而这些昆虫大都是农业害虫,所以它们对于我们来说是益鸟。
不过,就是这种巢寄生的繁殖习性容易为人诟病而已,但反过来想一下,这就是不同鸟类不同的生存方式而已,这也是生物互相牵制的一部分。
布谷鸟为何在麦收前后叫得欢,麦收结束后叫声就戛然而止了?
在四种布谷鸟中,除了少量四声杜鹃在海南岛为留鸟外,其他的都是夏候鸟。所谓的夏候鸟就是鸟类夏季在A地繁殖,然后秋冬季飞往B地越冬的鸟类,那么这种鸟类对于地区A来说就是夏候鸟。
由于布谷鸟在我国多为夏候鸟,所以每年的4-5月份它们就会从越冬期来到我国进行繁殖。当布谷鸟们大量地来到繁殖地后,它们就开始在田野上叫了。
叫声对于鸟类来说是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之一,但是四种布谷鸟均为独居型鸟类,所以它们平时是不会叫的。但是到了繁殖期,这种独居的习性就会出现一个弊端,那就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同类异性繁殖。
于是,在繁殖期,布谷鸟们不得不用频繁的叫声来吸引同类的异性,这个叫声会一直持续到繁殖期结束,而这个时期恰好与人麦收的季节吻合,而麦收结束后,布谷鸟也不需要再用叫声吸引异性了,回归了原本独立的生活,这样我们自然就听不到叫声了。
布谷鸟不叫之后,去了哪里?
虽然在麦收后我们听不到布谷鸟们的叫声了,但是此时的它们并没有离开,而是悄悄地在田野里捉虫子,这种生活一直会持续到每年的8-9月,也就是说从布谷鸟不叫,到它们真正的离开还有1-2个月的时间是待在繁殖地的。
到了秋季,布谷鸟们不得不离开了,这倒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在非热带的环境中,到了秋季气温开始下降,主要以昆虫为食的布谷鸟会面临食物匮乏的情况,所以它们不得不迁徙,这一点与燕子的迁徙是一样的。
当然,不同的布谷鸟迁徙的路线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以我国最为常见的大杜鹃为例。大杜鹃在我国大部分是夏候鸟,也有一部分是旅鸟,对于旅鸟来说,它们对于我们只是个过客,不会过多地停留,而对于夏候鸟来说,它们每年的9-10月份开始迁徙。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我国的候鸟会迁徙到南方或者是东南亚地区越冬,但是根据鸟类学家的研究发现,大杜鹃从我国出发后主要的目的地是东非,也就是说大杜鹃要跨越万里飞往热带的非洲去越冬。
鸠占鹊巢的布谷鸟
上面我们简单的说了一下布谷鸟的繁殖方式,它们属于巢寄生性的鸟类,简单的说就是自己不筑巢,趁着其他鸟类的繁殖期,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让鸟帮助自己孵化和养育后代的一种繁殖习性。
不同的布谷鸟选择的寄主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们通常会选择卵的形状与颜色与自己接近的鸟类,比如小杜鹃的卵多为白色或者粉白色,所以它们通常会选择柳莺、鹪鹩等卵差不多的鸟类;大杜鹃通常会选择大苇莺、灰喜鹊、伯劳、雅雀等鸟类寄生等等。
其实,不仅仅是成年布谷鸟有心计,它的孩子也很有心计,为了让鸠占鹊巢更加的顺利,布谷鸟的卵要比它寄生的鸟类的卵早一步孵化,然后刚孵化的小布谷鸟会无情的将鸟妈妈的卵推出巢外,然后剩下自己,以满足喂养需求(布谷鸟还不会飞就比成年的寄生鸟大很多了,所以食量也很大)
总结
布谷鸟是杜鹃属下四种鸟类的统称(对于我国来说),它们除了少部分为留鸟外,其他都是夏候鸟,而它们每年飞到我国繁殖的时间就在麦子马上要成熟以前,为了吸引异性它们会一直鸣叫,等到麦收后,布谷鸟的繁殖期基本结束,也就很少听到它们的叫声了。
但是,此时的它们并没有走,而是默默地在田野里抓害虫吃,直到8-10月(不同的布谷鸟时间略有不同)才会出发去越冬地,而这四种布谷鸟的主要越冬地是在遥远的非洲。
▍布谷鸟等收割完小麦,就不叫了,是迁移走了吗?
这种布谷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大杜鹃,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人之初,性本善。”而杜鹃鸟却是性本恶,他将自己的卵产到别人的鸟巢里,而且小杜鹃一破口而出,就将其他的卵奋力的踢出窝外,没有长毛的它就懂得了这样的生存道理。
看到这样的鸟刚出生的时候,就奋力的将其他的卵给踢出鸟窝,在我们看来,这真的是非常残忍的事情。但是在自然界这却是非常正常的,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布谷鸟迁移
我们在割麦的时候,一直听到这样的鸟在鸣叫“布谷,布谷”,如果是谐音的话又好像是“割麦,各垛”。他们一般是五月份迁移到北方,在5~7月份的时候开始繁殖。一般更早的是在4月份,等到10月份左右基本上就迁移到南方去了。这里的南方并不仅仅是我们国内的南方,我们发现布谷鸟迁移的距离非常的远。有可能到达非洲,跨越了上万公里。因此一般是在4月份来,10月份以后就走了。
布谷鸟为什么鸣叫?
布谷鸟在交配的季节就喜欢鸣叫,主要是为了吸引异性的鸟类,起到一种传达信息的作用。一旦交配完毕之后,在短期时间内就会出壳,当然他们自己又不会孵化,10月份左右才会飞往温暖的地方,听不到他们的鸣叫能考虑到是交配季节已经过去,或者是没有注意,但是他基本上就在我们的身边,10月份左右才会走。
▍布谷鸟等收割完小麦,就不叫了,是迁移走了吗?
朋友,您好,这个问题,老胡子来答。小时候,老胡子一直在农村长大,那里是鸟的天堂。感谢您的这个题,让老胡子再一次走进幸福的回忆。
这个题,很简单。
下面,老胡子用一个小小的篇幅说一下。 那,咱开始——
首先,让老胡子带您体验一下,那时候鸟的天堂里是多么的幸福。小时候,就这个季节,割麦子的时候。老胡子跟着家人到麦地里割麦子,经常地,就会听到一声:“布谷——布谷——”,很多时候,不知道声音来自哪里,但是不远,好像虚无的空气中,有个神灵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关注着你,它累了,一张嘴,就“布谷”上咳嗽一声。偶尔的,也能够看到,从麦地里直起身,朝着声儿放眼,就会有个灰影儿,“嗖”的飞去。老胡子近距离的看布谷鸟,只有一次,一只布谷鸟躺在一个刺槐树下,死了,僵硬了......布谷鸟很大,灰色的,像一只大鸡一样。老胡子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晰,就是因为它的大。不过,有一个现象,还真跟这个题中说的一样,一般过了割麦子期间,就听不到了......
布谷鸟为什么等割了麦子就不叫了?在没看到这个题之前,老胡子还真没有存疑过。四十多年了,竟忽视了在生命中这么美好的一段生活里,竟有着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人就是这样,因为忙碌,习惯了忽视。为了明白这个问题,老胡子查了一些资料,原来:布谷鸟是候鸟,每年4-5月份就迁来,9-10月份就又走了。在这短短的四五个月里,其中的5-7月,是它的繁殖期。在繁殖期内,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唤,原来是它发出的求偶的声音。繁殖期一过,它就又老实了,其实,也有叫的,只是不那么频繁了。
好了,收割完小麦,布谷鸟就不叫了。答案就这么简单。对了,最后,老胡子捎带着再解释一个问题:有人说早上,也有人说晚上,听到布谷鸟的声音不吉祥,其实,哪有的事。鸟叫,就是它想叫的时候就叫,那些奇怪的说话,只是人跟着瞎琢磨罢了。
朋友,这个问题,明白了吧?
------------------
推荐阅读:
“问:如何证明一个人年纪大了?答:沐浴露用完了,洗发水还剩大半瓶”如何理解?
潼关大战闯王与清军血战13天,闯军打野战的战斗力如何?如果张献忠来援,战争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