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1945年9月27日上午10点左右,一个身高不足1.6米的瘦弱男人走进美国驻日本使馆,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亲自接见了这名男子。双方会谈了40多分钟的时间,但并没有达成多少共识,出于礼貌还是在临行前进行了合影。
第二天,日本所有报纸都刊登了这样的头版消息:“天皇拜会麦克阿瑟元帅”,同时还印发了一张裕仁天皇和麦克阿瑟的合照。原来,那个瘦小的男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昭和天皇裕仁。
在照片中,麦克阿瑟显得非常轻松,甚至可以说非常随意,不仅连军帽都不戴,甚至还手叉着后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裕仁不仅身材矮小,而且还端端正正地穿着燕尾服,略显局促地站在一边。
“天皇”最早来源于神话传说,自称是神道教的教主和天照大神的直系后裔,是“万世一系”的日本守护者。“神族”没有姓氏只有名字,采取皇位世袭制来统治国家,以半人半神的身份居住在位于东京的皇宫内极少外出。
现如今,天皇裕仁不仅离开皇宫外出主动觐见美国人,而且还以这样的方式遭到了羞辱。所有人都不禁质疑:天皇和天皇制要被废除了么?
作为日本国的第124代天皇,裕仁是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一位,执政长达63年的时间。表面上,他身材瘦小且性格温和,非常热衷于海洋生物的研究,甚至发表过许多的专业著作;实际上,他野心勃勃且崇尚武力,相继策划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造成了数千万民众的无辜枉死。
对于中国人而言,天皇裕仁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不仅应该接受战争审判,而且枪毙十次八次都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屠夫”,竟然在美国包庇下逃过了应有的惩处,还摇身一变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着实令人愤慨不已。
在1912年7月30日时,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明治天皇睦仁因病过世,患有智力障碍的太子嘉仁继位成为第123代天皇,史称为大正天皇。作为他和贞明皇后的长子,裕仁很快被册立为皇太子,从而逐渐走到了政治舞台之上。
裕仁酷爱军事,极其崇拜自己的祖父明治天皇。幼年时期,他就经常陪同大正天皇阅兵,甚至还在父亲精神状况越发荒谬后代天阅兵。
一战爆发后,年轻的裕仁极力鼓吹参战,其态度甚至比当时的大隈重信首相还要坚决,目的就是要抢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所有权益,同时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一战结束后,他急不可耐地提出要到欧洲去“游历访问”,先后在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长时间停留。
在欧洲期间,裕仁对当时陪同他出访的青年军官山本五十六印象格外深刻,从而为对方在二十年后敢于越级提交“偷袭珍珠港计划书”提供了可能。由于大正天皇的病情加重,作为皇太子的裕仁不得不提前终止行程,在半年后就匆忙回到了日本。
作为近亲繁殖的受害者,大正天皇从出生之日起就疾病不断,身体从来都没有健康过。伴随着精神问题的严重和身体机能的恶化,他在四十岁时还患上了脑血栓,再也无法履行天皇的职责。
1921年起,皇太子裕仁开始监国处理朝政,从而大张旗鼓地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受其直接影响,日本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野蛮和好战,国家机器完全被军国主义附体了。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嘉仁过世后,皇太子裕仁登基成为“昭和天皇”。在他的支持下,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推动下,日本加大了对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的蚕食和渗透力度。
日本认为,为了改变自己资源匮乏和国土狭小的现状,中国的东北地区成为了“帝国首选”。经过仔细观察和私下接触,张作霖成为了日本的“代理人”,但这位草莽出身的张大帅既有血性又有手腕,在移民问题、驻军问题、修路问题和矿产问题上始终是“说得多,做得少”。
1928年6月,面对“玩弄自己”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关东军中下层军官竟然在他乘火车返回东北时预埋炸药,制造了轰动全世界的“皇姑屯惨案”。事件发生后,日本遭到了英美等国的强大压力,天皇裕仁要求首相田中义一和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引咎辞职,进一步掌控了政府和军队。
张作霖死后,盘踞中国东北的奉系并没有四分五裂,反而在少帅张学良的主持下迅速稳定了局面。面对家仇国恨,他在1928年12月29日公开通电拥护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领导并且从此悬挂青天白日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听闻张学良“东北易帜”,看似文弱的裕仁天皇竟然变得暴跳如雷。因为,此举标志着中国东北已经恢复到了日俄战争前的状态,标志着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功亏于溃。
在此背景下,日本军方不断加速侵华的步伐,关东军更是通过“九·一八事变”挑起了两国战争。事件发生后,裕仁不仅没有约束陆军的激进政策,反而间接表明了支持态度,还希望拥立满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来实现“以华制华”。
侵占中国东北后,裕仁的野心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继而又打起了华北地区的算盘。1935年5月,日本竟然恬不知耻地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华北自治”的要求,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还签订了“何梅协定”以表明妥协之意。
很多人误认为,天皇虽然传承了一百多代,但大多时候并不具有实权,属于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不过,从明治维新后,天皇已经不再是虚设的君主,而是真正拥有拍板决策权的“一把手”。
在天皇裕仁的授意和默许下,日本有条不紊地推行侵华政策。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军在宛平城外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然后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而要求进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后随即发动了军事进攻,从此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推进都很顺利,引得裕仁天皇“龙颜大悦”。12月15日,他还公开下诏慰问前方的士兵:
中支那方面陆海军在上海附近作战勇猛果断,乘胜追击,朕很满意,特赐褒奖!
由于国民政府执行了片面抗战的方针,日军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侵占了中国的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它还与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军事同盟,图谋瓜分全世界。
看到陆军如此“风光无限”,日本海军自然也“不甘寂寞”,开始鼓吹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背景下,他们不惜挑起太平洋战争,甚至还准备冒险去偷袭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由于太过大胆,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书提报统帅部讨论时,立即就遭到了否决。不过,他还是通过高松宫亲王越级将作战计划呈送给天皇裕仁亲自圣裁。
1941年10月19日,日本内阁和统帅部联合召开御前会议,就是否对美国开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会上,裕仁乾纲独断批准了这份冒险的作战计划,从而直接引发了太平洋战争并使得二战的规模达到最大化。
成功偷袭珍珠港后,日本海军立即取得了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轻易就占领了东南亚各国并迫使美国和英国全面收缩。不过,随着中途岛海战的爆发,美军终于夺回了战略优势。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率先宣布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也宣布投降。从此之后,所谓的“轴心国”就只剩下日本还在负隅顽抗,但也已经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力,一步步退到了本土周边地区防御。
1945年7月17日,美国、苏联和英国在德国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同盟国首脑会议,杜鲁门、斯大林和丘吉尔(后期更换成艾德礼)联合敦促日本尽快投降。作为同盟国的重要成员,中国政府虽然没有直接参会,但《波茨坦公告》发表前还是征求了国民政府的意见。
接到《波茨坦公告》后,时任日本首相的铃木贯太郎显得非常犹豫,迟迟没有明确表态。作为海军出身的政治人物,他在此时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底气,必须仰仗陆军的态度。
当时,日本海军已经所剩无几,但日本陆军却尚有300多万的兵力,似乎仍然具有一战之力。果然,在随后召开的御前会议上,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陆军派都坚决反对投降,甚至还提出了“一亿玉碎”的陪葬计划。
1945年7月29日,铃木贯太郎首相只好代表日本政府拒绝了《波茨坦公告》,决心继续战争状态。受此影响,美国也做好了登陆日本作战的准备,但还是担心巨大的人员伤亡。
1945年8月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下令使用刚刚研制出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从而打响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战争。见此情景,斯大林也立即对日宣战并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随即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天皇裕仁秘密组织铃木首相和内阁主要成员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再次商讨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会上,以阿南惟畿和梅津美治郎为首的陆军派依然拒绝投降,双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也没有争论出结果。
对此,天皇裕仁虽然内心欢喜,但也意识到继续抵抗必定是死路一条,做好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定。1945年8月14日上午10点50分,日本在御文库地下室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陆军的死战派们在听取了“天皇御言”后才勉强同意“停战”而非“投降”。
紧接着,铃木首相主持草拟了一份终止战争的天皇谕令,全文共有815个字。当晚,裕仁在侍从的保护引导下进入御用办公室,在宫内省庶务课长笕素彦、内阁情报局长下村宏和秘书川本等人见证下完成了“终战诏书”录制工作。
随着“终战诏书”的录制完成,深受军国主义蛊惑的中下层军官们显得群情激愤。为了抢夺并且销毁这段录音,以畑中健二、古贺秀正和竹下正彦为代表的军官们闯入皇宫制造了“宫城事件”,政变失败后纷纷破腹自尽。
到了1945年8月15日正午,天皇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日本全国播放,以此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过,在这份投降书中,他不仅没有提到过“投降”二字,反而继续为侵略行径寻找借口和托辞:
曩者对美、英二国之宣战,实亦出于庶几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若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面对裕仁的巧言善辩和美化战争之举,《新华日报》当即评价为“日皇毫无悔过之意,敕书没有‘投降’二字”。不过,在美国的默许下,在国民政府的妥协下,日本就这样“涉险过关”了。
日本投降后,美军对其进行了单独占领,作为盟军最高司令的麦克阿瑟也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出于自身的政治需求和军事考量,裕仁和天皇制都被美国人有意保留了下来,成为今日军国主义复苏的重大隐患。
1947年6月18日,东京审判首席检察官季南正式宣布“不追究天皇及皇室”,从而使其躲过了应有的战争审判。不过,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逃,这是所有同盟国的底线。
于是,千百年来都被日本民众视为神明的天皇,终于无奈揭下了自己“神的面具”,发布了《人间宣言》并且承认自己普通人的身份。不过,在美国人撤兵以后,他很快就活灵活现地重新登台,还将自己装扮成了“战争受害者”和“和平主义者”。
面对中国和朝鲜等受害国要求裕仁“退位谢罪”的呼声,他竟然大言不惭地将发动战争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军部的身上,简直无耻至极。甚至于,还撰写了一本《独白录》以撇清关系,以书面形式为自己“鸣冤叫屈”。
就以最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为例,天皇裕仁声称自己对此“反人类的行为”一无所知。可是,战犯川岛清却在军事法庭中有过这样的供述:
该部队是1936年遵照天皇裕仁的密令成立的,并由日本陆相任命军医大佐石井四郎为队长。当时,我正担任731部队总务长一职,曾经亲眼看见过这道敕令。
除了“731部队”以外,裕仁对“南京大屠杀”、“毒气战”和“慰安妇”等问题均有不可推卸的罪责。不过,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和平主义者”依然还在进行着“表演”,直到1989年1月7日才终于死掉。
为了能让裕仁风光大葬,日本内阁将东京的新宿御苑作为葬礼举办地。同时,外务省还四处邀请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参加,其中也包括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
尽管我国国内对是否参加裕仁葬礼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但为了维护两国恢复邦交以来的友好关系,还是决定派遣外交部长钱其琛以特使的身份参加。日本当局明显松了一口气,时任首相的竹下登还在接受国会质询时口出狂言:
上次大战究竟是不是侵略,应由历史学家作出评价。
听闻日本政府的不当言论,不仅中国进行了严厉谴责,就连本已经决定参加葬礼的英国女王也临时取消行程,改由菲利普亲王代为参加。除此之外,包括澳大利亚、韩国和新西兰等国也降低了赴日人员的级别。
为了“灭火”,日本首相竹下登紧急斡旋,还请求各国原谅自己的不当言论。1989年2月23日,钱其琛代表中国政府抵达日本参加葬礼,立即就约见对方会面并且当面抗议。
葬礼结束后,日本外务大臣宇野宗右立即拜会钱其琛,终于在战争问题和历史问题上做出了纠正。之后,竹下登首相公开发表了一份政府声明:
战争对邻国造成了重大伤害,这一侵略的事实不容否认。
时至今日,尽管裕仁的儿子明仁天皇已经退位,他的孙子德仁天皇也已经登基继位。但是,历史问题依然还是制约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坚持“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文史不假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何不敢杀裕仁天皇?这个问题一直是个谜团。除非美国什么时候解密二战的相关档案,否则将永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最大谜团之一。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9月2日上午9时,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了投降书签字仪式,这就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以日本人最终无条件的投降而结束。同年9月27日这天上午,日本国 裕仁天皇穿着只有在正式礼仪场合才穿的燕尾服,以降低的身份去拜见了时任盟军驻日本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将军。
这次晤面没有允许任何记者和相关人等进入和陪伴,因此,至于俩人到底谈了些什么?外界一无所知,也没有留下任何的只言片语。在结束了两人谈话之后,麦克阿瑟将军向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汇报称,由于日本天皇在日本人民心目中,有着自日本君主立宪以来的,代表日本恒久的特殊地位和象征性,对日本大众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同时,天皇的存在将更有利于帮助盟军占领和彻底改造日本。因此,不建议逮捕和惩处日本天皇裕仁,杜鲁门总统采纳了麦克阿瑟的建议。
鉴于二战时美国在同盟国及亚洲战场上的强势地位,是故,由盟军发起成立的远东军事法庭,也由美国人起着主导作用。这也导致了远东军事法庭没有审判裕仁,并将他排除在应该严惩的战犯之列的主要原因。这就是现实世界的强权政治,弱国无外交。按理说,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头号战犯,理应为他的残忍行为付出代价。但由于当时的旧中国太过羸弱,因此才使得曾经让中国人民饱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头号战犯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而且还平安无恙度过了他的一生。是可忍孰不可忍?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
探寻历史,以史为鉴。欢迎评论!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英、苏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和军部虽然嘴上叫嚣要将战争进行到底,死不投降,但在战争最后关头也曾经向盟军表示过“如果同盟国能答应保留日本国体、天皇体制和皇室,不追究天皇的战争罪责,则日本可以考虑投降”,这当然是不符合“波茨坦公告”中“日本应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同盟国自然没有接受。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日本皇国国体和天皇体制的极端看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占领了日本,接管了对日本管理和改造的大权。美军在对日本实施全面改造时没有对日本的皇国国体进行手术,没有废除日本天皇和皇室。在东京战犯法庭审判二战战犯时,也未将日本天皇列为战犯而追究其战争罪责,也就更谈不上处决日本天皇了。美国人对日本裕仁天皇的这个态度是有他们自己深刻的考虑的。
首先,美国人清楚地看到二战终战前日本被盟军打的那样的悲惨境地,可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仍然鼓动日本国民要顽抗到底,不惜全民玉粹。关键时刻还是裕仁天皇出来发表了“终战诏书”,日本顽固派军人才接受了投降的现实,结束了二战,美国和盟军才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占领了日本本土。美国人清楚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凝聚日本民心所起到的神一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力量无法替代的。美国人要全面改造日本就不能不继续利用日本天皇和皇室的作用。
其次,二战以后美国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自己的核心利益,那就是美国人要充当亚太地区的霸主,抗衡苏联在亚太和远东地区的影响力,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要利用日本来强力牵制新中国。美国全力扶持、并且按美国人的价值观来打造日本的政治体制,也就是日本现如今的君主立宪体制。因此美国人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可能动摇日本的天皇体制。从二战战后日本的发展、日本在亚太地区所起的作用以及美日关系来看,美国当初没有处理日本天皇,在保留天皇体制的前提下改造日本政体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很简单,美国政客看到苏俄,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强大,它们必须培养走狗,对抗共产主义体制。
杀天皇,这只走狗还会听话吗?
七十五年过去了,美国的预判实现了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处决了?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人为什么不处置日本的天皇?其实在太平洋战争当中,美国和日本应该是仇深似海,美国占领日本以后,确实也想处置天皇,于是就把这件事交给了麦克阿瑟来全权处理,那么麦克阿瑟为什么不处置日本天皇呢?在这里面我们要了解一下,麦克阿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麦克阿瑟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五星上将,他在美国军中的威信极高,他和美国的巴顿将军一样,都是战争狂人,也是一个极端反共的战,在美国的军事将领当中,只有他们两个人是极端反共的,欧洲战场结束以后,巴顿负责接管西德占领区的一些日常业务,但是他却私自释放纳粹战犯,对媒体说美国的下一个敌人将是苏联,他的这番言论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也让美国很尴尬,后来他在一起车祸中丧生,死因不明。
麦克阿瑟接手日本以后,原本是限制日本发展,但麦克阿瑟极端反共的思想,让他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倒置,他开始亲近日本人,而和中国、苏联作对,在后来的朝鲜战争当中,麦克阿瑟就是把中国当成了敌人,由此可见,麦克阿瑟不杀日本天皇,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扶持日本让日本和中国作对,把日本当成放在亚洲的看门犬,其实美国的这个政策一直到现在依然沿用,日本到现在也一直跟着美国的屁股后面跑,波茨坦公告的种种限定,正在被日本一步步的解除。
麦克阿瑟当时不杀日本天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皇在日本人的眼中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美国占领日本以后,假如把日本天皇杀了,必然会激起日本人对美军的仇视,美国想管理好日本就不容易了,而且日本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导致日本内部的战乱,这对美军不利,麦克阿瑟当年不杀天皇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另外,麦克阿瑟也想利用日本天皇来控制日本,以达到让日本为美国服务的目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欢迎评论。
------------------
推荐阅读:
王维《送别》仅20字,为何能高人一筹?比其他送别诗妙在哪里?
为什么国内IT公司leader以上就不怎么写代码,而据说Google的Jeff Dean还写代码?到底哪种情况好呢?
上一篇:贾浅浅的瓜越吃越大,尴尬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