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
▍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
很简单,踢足球厉害的国家不少吧,为什么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只有一个冠军呢。诸葛亮,曹操固然厉害,可是有哪条规定说厉害的人就一定能统一了?而且司马懿,也没什么人会说他不厉害吧。最后纠正一点,司马懿只能说打下晋王朝的根基,他在世时并没有实现统一。
▍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
人言,笑到最后的才是强者,胜者。
如本次所问:“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也就是说——“三国归晋”。
曹操、诸葛亮,还有孙权,兴盛之时文治武力确实很厉害,不然,在群雄并起的当时,也成就不了“三国鼎立”。
但为什么司马懿是完胜者,笑到最后的强者?诚然,司马懿也有一定的文治武力,但他的最大长项是“忍和熬”。他笑到最后,客观地说是他“熬”到了最后,因此说,三国那么多文官武将,最厉害的只有司马懿!
▍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
你好,很荣幸能遇见你的提问,我提岀个人观点,供探讨。
东汉末年,随着黄巾起义,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时代,国家分裂,群雄割据,豪杰并起,风云际会,战将如星,谋士如云。能统御全局的顶级政治家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则顺理成章瓜分了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曹操雄才大略,想统一天下,但在诸葛亮联吴抗曹战略下,未能实现。刘备有野心,但无实力,且有孔明镇国,一时谁也憾不动。东吴人才济济,只想守着疆土过日子。
这是三国前期的局面。
后期,曹丕之后,曹氏后代皆鼠辈,司马懿之才,绝不在曹操,诸葛亮之下,而且比二人更有一长处,忍!曹操在世,打压不用,司马懿蜇伏不露,聪明之至,曹丕之后,已无所顾忌矣,而且独得天时,地利,人和,遂放开手脚,为二子扫除了障碍,逐步控制了军政大权,曹氏重演了献帝故事,朝政尽归司马氏,蜀国既无国士又少战将,东吴内乱不断。天下统一也就是大势所趋了。
▍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
不得不说,题主此问存在着强烈的唯结果主义倾向,就像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样,难道说乘凉的人就比栽树的人厉害?所以,与其把一统天下作为司马懿的功劳,不如说司马懿寡廉鲜耻的秉性使他有了无愧于坐享其成的好命。
一:引狼入室之——因政权发展需要而被引进的人才司马懿
“曹丕早死缘数奇,司马不死由天幸”。就司马懿前半生的事迹而言,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值得刻意宣扬和夸耀的地方。所谓“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不过是事业成功之后的自我标榜而已。因为,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阵营之中,才智远胜司马懿者实在比比皆是。若不是其世家大族的出身的身份标识,我们甚至怀疑,在历史上是否还会司马懿的踪迹,如此,像两晋这样祸国殃民、混乱已极的朝廷也就可以成功避免了。
但世事天注定,凡人何能为?当曹操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招徕天下英才,搜罗当时豪杰,结交北方士族也就成为其长久执政并稳定天下的关键所在。再加上曹操本人出身宦官之家,这在当时注重门第品级的时代里是备受歧视的存在。所以,与生俱来的政治劣势,迫使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不得不尽可能的延揽士族子弟,进而获取北方士族的认同,并与之共同经营起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而司马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进入曹操集团的。
虽说早期的司马懿曾再三拒绝曹操的招聘,但从起最终的选择来看,又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当时士子惯用的自我矜伐,希望自抬身价的戏码?
话说在迫于政治无奈而不得不选任士族的曹操心里,终究是看不起这群钟鸣鼎食的纨绔子弟的,所以,即便已然进入曹操集团的士族子弟,却也无法获取曹操的赏识和重用,其中的司马懿和杨修就是典型的代表。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所以在北方逐渐稳定,三足鼎立之势逐渐形成的时候,渴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进一步的曹丕就不得不释放一些权力,以此来获取北方士族的支持与认同,进而帮助他实现化家为天下的梦想。而这一决策的实施,无形之中也就成了出身北方最大士族之一的司马懿的机会。至此,看似纯良的司马懿正式登上曹魏的政权,开始了他“惯性谲诈,阴谋篡权”的政治生涯。
二:生具狼顾之相,多行险诈之事的司马懿
所谓“狼顾者,谓回头顾而身不转,性狠,常怀杀人害物之心。”这话放在司马懿身上机会没有任何差错,话说自曹氏兄弟争位以来,阴险谲诈的司马懿就以谋主的身份投效到了曹丕的帐下,而因其计谋之屡奏奇效而备受曹丕之倚重,对此,雄才大略的曹操就曾以“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的理由对曹丕进行屡次三番的警告。
索性曹丕亦是英明睿智之主,加之生性机狡的司马懿亦是颇知谦冲自抑之人, 在曹丕功成之后及时的抽身而退,如此一来,既有效的避免了曹丕的猜疑,亦是曹丕对其颇怀感恩愧对之心,是故对其子弟多有照顾,不得不说司马懿确实是个雅善权谋的人,他的以退为进在无意之间拓宽了家族子弟对曹魏政权的渗透,再加上北方士族之间天然存在的认同感,使他们在无形之中开始不由自主的团结在司马懿周围。而到魏明帝时期,曹魏集团中俨然已经形成以司马氏为首的司马集团和惯常以来就支持曹氏的曹魏集团。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在熬死曹氏三代雄主之后,备受恩遇的司马懿趁着曹爽陪魏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的机会,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并通过诓骗、蒙蔽的方式将曹爽等人一网打尽,至此,偌大个曹魏政权完全沦入司马氏手中。当年曹操欺辱汉帝的故事在曹魏时代再次重演,但在这极端相似的情形背后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在当年曹操执政的时代,偌大个汉室天下乃是曹操真刀真枪打下来的。毫不夸张的说,彼时的曹操不仅没有收到汉室的恩遇,甚且还有再塑乾坤的功劳,不仅如此,汉献帝数十年太平天子的岁月也是曹操拱手相让的。但司马懿却不同,首先司马氏父子皆备受曹魏依赖,恩遇殊荣、宠命优渥在当时实不做二人之想。如今司马懿见财起意,实在有些忘恩负义的意思。
三:人生若为司马懿,即便称帝亦何趣?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成败来论英雄,但这种具有强烈的唯结果主义倾向的思想又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走向极端,进而做出许多只看重结果和目的而不注重过程,不折手段的事情来。在我看来,这种就是有欠妥当的。
所谓“大丈夫处事,有所谓为,有所不为。”不知从何时起,像司马懿这种背信弃义、弑主篡位的人都开始渐渐流行起来,竟然还堂而皇之的被拍成电视、登上银幕,不知不觉中又成了人们推崇、追捧、学习、模仿的榜样。此情此景,我不禁要问,这天下到底是怎么了?难道说古人崇拜书千百年的道义已经廉价到这个地步了吗?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
司马懿主要是能忍,能熬。从魏武帝曹操到曹丕,曹叡,曹芳,曹髦,司马懿耗死了曹家四代五位皇帝。这不仅在三国时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个奇迹。《三国演义》里给他起的外号十分贴切。“冢虎”,躲在坟墓里的老虎,意志之坚韧,城府之深令人胆寒。
但这并不能说明,诸葛亮和曹操不厉害。这二位的历史功绩就不必赘述了。
曹操南征北战,基本平定了中国的北方。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牛的是始终不称帝,从道义上挡住了当时很多的野心家称帝,实际上为结束汉末军阀混战的局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诸葛亮呢?自从跟随刘备之后,励精图治,联吴抗曹,赤壁之战胜利后,挺近西川,终于在蜀地为刘备挣得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诸葛亮和曹操等人的努力,才将汉末的几十个军阀乱战的局面梳理清楚,使天下最终只剩下了三股势力。这无疑给司马家族最后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如果做个大胆的假设,司马家一开始就是一方诸侯,结果则很有可能已被曹操和诸葛亮所灭,早就尘归尘土归土了。
其实曹操在一早就看出司马懿的野心。江湖传言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这对十分重视面相的古人来说,绝对是个需要加以防范的重点。曹操对司马懿一直是防备有加,司马懿也一直小心翼翼。真正给予他重用的是魏文帝曹丕。然而曹丕依然具备掌控司马懿的清醒头脑和管理能力,大将军曹真等人其实就是他用来制衡司马懿的政敌。遗憾的曹丕在位六年多就死了。曹丕死后,轮到了曹叡。此时,魏国其实已经没有人可以制约司马懿了。
另外一点,必须承认,司马家族人才辈出。我们知道司马懿字仲达,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他是老二。其实同辈兄弟中还有七位都是非常厉害的,如司马朗、司马伦等。他们并称为司马八达。到了儿子辈,依然如此。司马师,司马昭个顶个都是人才。
讲个小花絮,历史记载司马懿后期宠爱柏夫人,十分讨厌自己的原配夫人张春华。但是和张春华争吵之后却依然低头去安慰她。旁人不解何意,司马懿却说:“老东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担心苦了我的好儿子们罢了。”(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张春华所生)他对司马师和司马昭的看重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的确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了西晋。司马昭还给我们留下了那个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的故事启示我们: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事业,都需要将目标深深的刻在心里,然后脚踏实地,低调勤恳不断努力方能修成正果。
------------------
推荐阅读:
非机动车道那么宽,有些骑摩托车跟电动车的人还要走机动车道,你怎么看?
《红楼梦中》面对贫困的刘姥姥,贾母只送几件旧衣裳,为何王夫人却豪掷100两?
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那么已颁发的土地确权证书如何处理?
上一篇:贷款几十年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