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
▍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
中国人的思维主要有二个特点,或者说是缺点——功利性与人上人。
功利性,是指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反过来说,如果某事没有目的,这事就是“坏的”,就是邪恶的,有原罪的(原罪这词比较好)。
比如娱乐,娱乐要从属于“功利”,比如“寓教于乐”,玩乐必须从属于“学习”,如果没有“学习”,那就是游手好闲,吃喝玩乐,这在中国人思维中可是贬义词。
功利性最大的恶处,就是对一切“没有利”的行业抱以最大的恶意,比如游戏,那铁定是破坏家庭和睦的原凶,那是必定要禁的。
再往前一点,比如网吧,游戏机厅,网络小说等等,那铁定是毒品一般的存在。
再延伸出去,关于“休息”,休息在中国人心中就是睡觉,或者说不工作,由于“休息”是人体必要的,所以“休息”一词在我们心中是“中性词”,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即中国人是不鼓励“休息”的。
至于说旅游等等,在以前那与“游手好闲‘没什么区别,近些年才好了过来。
功利性另一大特点就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思维“,不为自己而活。比如读书,考大学,找好工作,结婚,生小孩,为小孩操劳半生,如果没死就要照顾孙子,然后进坟墓。
有一个词形容这种生活非常准确——工具人,工具人不需要个人生活,只需要工作到死,然后留下另一个工具人。
中国人思维另一个特点——人上人。
比如对于美好生活的定义,中国人的定义是比其它人活的好,就是美好生活。如果某人生活富足,但仍比不上邻居,那某人就不会说自己的生活是美好生活,一定要超过邻居,才是美好生活。
这种左脚踩右脚,螺旋上天,但就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定要比别人强?
比如打《王者荣耀》低端局,你就是不明白大多数人对赢的执着深入在骨子里,为了”赢“骂人那是常事,甚至线下约架也不是没有。
但是吗?
低端局就是赢了,又怎么样呢?游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欢乐“,但很多人玩游戏就是为了”赢“,至于欢乐,他们不会考虑。因为只有赢,才能实现”人上人“的”快感“。
这种”人上人“的特点,就对”排名“异常病态的执着,什么学校排名,明星打榜等等,从来就不看本身实力,就是看排名,为了排名什么学校真正实力,明星真实水平,那个不重要,只要比你高,最重要。
▍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
1.奉行辩证逻辑
已故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道:“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到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将思维对象乃至思维本身独立出来成为可供观测的对象。它划定明确的范畴,准确界定事物的实体及性质,并使之形式化和数量化。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特别是其中的《范畴篇》就是对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论述。亚氏建立的形式逻辑体系源于对希腊语语言形式的思考。语言与思维的表里关系使得形式逻辑在操形式语言的民族里发展发达起来是理所当然的。形式逻辑主要用演绎的推理方法,亦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推理,在数学上,欧几里得几何就是运用此类思维的典范。辩证逻辑不要求将思维对象乃至思维本身独立出来成为可供观测的对象,它注重人的主体能动性,始终让人参与其中,在正反两个方面,或者若干不同的类别中间进行反复比较、鉴别、综合,从而得出结论。辩证逻辑主要用归纳的推理方法,从许多个别事物中发现一般性的原理。在西方,辩证逻辑争得它应有的地位晚至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论》,但并不等于此前的西方人不用辩证逻辑思考问题,只是没有在理论上揭示出来而已。辩证逻辑的另一特点是重视经验的价值,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将经验神秘化的倾向。西方自古就有“知识都能用语言表达”的信条,但中国上古思想界普遍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的说法。2.注重观象取类
《易传》有言:“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认为认识外界事物的方法只需靠引申、归类或类比。难怪《易传》把许多今天看来不相干的东西归为一类,比如“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诸如此类。汉字六书中的“形声”一法是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文字上的集中表现:“声符”往往用隐喻的方法指称某一事物,“形符”表示该事物所属的类别。如“巅”,人们把山的最高处隐喻为人的头顶,即“颠”;因为此“颠”不是人体的一部分,而是山体的一部分,所以加一“山”字以示区别。传统文字学所用的“声训”以同音字或近音字来解释字义,可看作是形声法原理的反向运作,诸如“巅,颠也”,“颠,天也”,等等。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天文、物候、医学为成就最高,在这些领域内,观象取类大有用武之地,而且非常有效。通过长期观察,中国上古就画出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道(黄道),并把黄道分成24等分确定节气。《大戴礼记·夏小正》对一年十二个月的物候、气象和天象作了观察描写,并分列了各个月的农事活动。在中医学方面,经络不是靠解剖可发现的,也是对行气镇痛观象取类的结果。民间通常认为赤豆、红枣能补血,因为红的食物跟血归为一类。3.善于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的对立面是分析思维。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范畴篇》分析出思维规律的十大范畴,其中,第一范畴实体是主词,其余九大范畴属述词;跟思维对应的语言,也就是句子,可分析为主语和述语两部分。在语音方面,西方拼音文字把音素从完整的音节中分析出来,字母基本上是音素的记录。在绘画上,西洋画讲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而中国画讲究形似和神似的统一,神似胜于形似。前者为分析认识,后者为整体把握。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类是天地交合的产物,人和自然合为一体,所谓“天人合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类是地球上生物发展进化到相当的程度所产生的物种。人体的摄入与排出参与了自然界的大循环,所以中医研究人的生理病理总是联系季节、气候、环境等整体因素。就个体的人本身而言,中医不把脏器作结构或成分的分析,而是注重系统。望、问、闻、切,得到的是人体的总体信息,治疗也从总体入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像农作物的丰欠要看天气和地力一样,整体思维对于生命科学还是有点儿道理的。4.推人及物,推己及人
中国传统思维于演绎推理有所短缺,而跟归纳推理起互补作用的还有类比推理,其中突出表现为推人及物,推己及人。《易传》把天地看成是具有性别的活体,就是“近取诸身”,用人自身的标准隐喻出来的结果。正如《礼记·中庸》说破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原来他们是用夫妇之道那一套去认识自然界的!其实,西方人的祖先也有过类似天真烂漫的想法,遗留在一些语言的名词有阴阳性上,如德、法、俄等语言。不过,西方的哲学,特别是认识论,没有朝神话的方向发展,而是脱颖出形式思维体系。西方人把人化自然的神话思维方式称为前逻辑思维,是史前存在过的,一去不复返的思维化石,不像中国的《周易》那样主宰中国思想数千年,而且至今还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儒家的整套推理都建筑在推己及人,推人及物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君王有怜悯之心,推广到子民身上,就能施行王道之治;号称“新儒家”的陆王心学宣称求诸内心就可认知外物。▍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
居安思危。
▍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
中华文化与思维的根本就是系统性思维内核。
中华文明与文化在产生之初就没有孤立的看待自己,没有把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割裂开来,而是把自己放在环境里看待自己,使自己这个所谓的个体消弭在环境里,从而环境影响和个人努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同等重要。把自己放在环境里来理解自己就是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矛盾对立方存在后的矛盾性思考。此时的矛盾性思考就是对立性思考。矛盾性思考不同于辩证思考。辩证思考,思考与思考者是一体的,思考与思考者的利害是一致的,这样辩证思考就有了倾向性,也就有了局限性,也就不能完全客观思考。而矛盾性思考,思考与思考者是分离的。当矛盾性思考时,思考是作为第三者出现的,思考作为中立的第三者无功利地思考着思考者与其对立者的关系以及以后彼此的行为。正因为思考的中立与独立性,思考才具有全面性,不受局限,才能做出时间长河里最正确的判断。而这个所谓正确的判断,是对于包括思考者与思考者的对立方在内的矛盾体来说的。也就是说,思考者的思考所做出的判断不一定符合思考者的利益,思考可能让思考者做出牺牲。所以矛盾性或系统性思考要想使思考者获得最长远的利益,首先会使思考者成为无私者。
而矛盾性或系统性思考的基础就是至少由矛盾对立双方组成的矛盾组合体或系统的存在。因为个人不可能孤立的存在,所以矛盾体或系统的存在是必然的。最初也是最大的系统就是由人和自然组成的系统,然后就是某一人与不能互相消灭的其生存竞争者组成的矛盾体或系统。正因为系统内矛盾对立方的存在,所以系统价值取向的表现绝对不是矛盾对立体中某一方的价值取向,而是矛盾对立体各方的价值取向对抗后产生的合体价值取向。正因为矛盾对立方的互相牵制,所以矛盾对立体的某一方走向极端或犯错误时就会影响到另一方的生存,那么另一方必然会予以反击,这样系统就会必然重新保持平衡。系统的生存,就是系统内自强不息的个体的生存,系统的长久,就是系统内自强不息的个体的长久。
正因为中华文明内核的容错性、自我纠错性、反观性与自我牺牲性才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也是中国思维的特征所在。
▍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
孩子,不能问“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
而应该问:“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人都会思维,但思维方式不一定相同。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请问中国八大菜系川菜排第几位?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