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将”形象的人是谁?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将”形象的人是谁?
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将”形象的人是谁?
叶剑英元帅是我军有名的“儒将”,他文武兼备,武,能统率千军万马,骁勇善战。文,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擅长诗词,人称“叶参座”。
叶剑英,云南讲武堂毕业。深得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的信任和器重,当过孙中山警卫随员,参与筹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副主任。北伐时,被蒋介石特批,可以带枪进入他的办公室。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北伐时,叶剑英就是一位名将,讨伐陈炯明、镇压广州商团叛乱、攻占南昌,战功显赫。1926年升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叶剑英毅然加入了共产党。是他在关键时刻,促成了南昌起义。在广州起义中,他任副总指挥。
红军时期,他先后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参与指挥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役和长征。1936年12月,他协助周恩来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中,他任八路军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寇,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期间,他和周恩来在重庆八办,加强与国民党政府的谈判协调。
解放战争中,他一直在中央军委工作,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
叶帅一生爱学习、善思考、肯钻研, 著有《叶剑英抗战言论集》、《叶剑英诗词选集》、《叶剑英选集》、《叶剑英军事文选》等文集。 “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这是他八十高龄时写下的诗词,也是他戎马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懈奋斗的写照。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将”形象的人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符合儒将形象的人,应该是有“当代孙武”的刘伯承元帅。
有一首诗最能概括刘伯承元帅的光辉一生:
青年投笔去从戎,执勇当先护国雄。歃血为盟彝族顺,斩关夺隘建奇功。身经百战军神显,足智多谋帅厉通。旰食宵衣兵校创,独睛慧眼尽躯躬。
这首诗第一句讲刘伯承投笔从戎的故事。刘伯承原本和父亲一起考科举。当时发生了辛亥革命,刘伯承毅然决定参军入伍,当时别人劝他,他说:“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
从19岁开始的那一次选择,让刘伯承从此与职业军人有了不解之缘。然而,仅仅5年后,刘伯承就因为在护国战争中奋勇当前眼镜中弹,成了独眼。原本是,川军各级将领看不起这个“残废”,可是法国医生与川军第一军军长熊克武打听“那个做手术不打麻药的硬汉将军怎么样了”,才开启了刘伯承的名将之路。
然而,熊克武等川军将领嫉贤妒能,争权夺利,刘伯承便在杨安公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了共产党和红军。
长征中,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为我党民族政策的典范。从这里可以看出,刘伯承虽然戎马一生,情商却高的很。
长征中,刘伯承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等职务,曾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甩开了敌军主力,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等战役,对于获得战争主动权,刘伯承功劳很大。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担任129师师长,在山西、河北和河南等地的抗日战场上,先后打出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抗战胜利后不久,刘伯承带领我晋冀鲁豫军区打出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胜利,通过削弱国民党军,实现了军队的正规化,逐渐建立了晋冀鲁豫野战军。
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带领解放军先后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实际上成了华北最强的野战军。鲁西南战役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牵制敌军作战的情况下,也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淮海战役中,刘伯承和邓小平陈毅共同指挥中原野战军配合华野消灭了盘踞在徐州周边的国民党军5个兵团55万人,为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所以说刘伯承是“儒将”,是因为他身上有种天然的“儒将”风度。
刘伯承元帅,在建国后克服各种困难办起了解放军军事学院,并且主持工作7年时间。在军事学院,他提倡“人人当院长”,“执事者各执其事”各负其责。倡导“共同学习政治,各自钻研业务;统一集中领导,单刀直入基层;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
在战争时期,刘伯承非常重视战略战术的研究和推广。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
刘伯承元帅一生重视学习,当他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时,已经36岁了。但他从字母和发音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竟然攻克了外语关,并获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绩优秀的佳绩。利用俄文工具,他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
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刘伯承元帅从来没有中断过对战略战术的学习总结。刘伯承提出了“五行术”来表达自己的军事理论。五行分别是我军、任务、敌情、时间、地点,只有了解这几点,才能百战百胜。
陈毅元帅用“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来表达对刘伯承的敬仰,其实刘伯承元帅的军事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孙武、吴起、范仲淹和韩琦等古代名将。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将”形象的人是谁?
叶帅。儒将的代表。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将”形象的人是谁?
儒将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清河泛舟》:“儒将不须夸郄縠,未闻诗句解风流”,郄縠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学识渊博,具有很深的儒学素养,又被晋文公任命为三军主帅,郄縠被后世尊为“儒将”,一般指学识渊博、统学有方、能文能武的将帅,比较典型的有三国的曹操、周瑜,宋朝的岳飞、辛弃疾等,个人认为儒和将两字分开,真正能做到的,在历史上比较生僻的人物,东汉皇甫规。
皇甫,在古代一看是复姓,肯定有来头,皇甫规也一样,将门世家出身,甘肃灵台县人,祖父皇甫稜、父亲皇甫旗,都是军中将帅,但皇甫规运气有点差,可能注定了大器晚成,他到了40岁仍混得一介布衣,无任何功名,但他潜心研究兵书,胸怀兵略,特别熟悉羌事,多次向郡守上书,陈述军国大事,都石沉大海,直到公元140年,朝廷派马贤率10万西征羌人,皇甫规观看兵阵后,预言汉军必败,果然马贤全军覆没于庆阳北,再次成功预言终于让郡守看出其有点料,于是赏了个功曹,就是郡守的佐吏,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当年就是沛县功曹。
公元144年,2岁的刘炳即位为汉冲帝,梁太后掌权,那时候没有科举,朝廷会举行策问来选贤良,各地推荐一些人才入京讲一些国家大事,谁讲的好可能会赏官做,新皇帝新气象,这一年也举行策问,皇甫规在策问之列,本是信心满满,但皇甫规讲的针砭时弊,毫无顾忌,揭露朝廷权臣之害,暗指当朝外戚梁冀,此人正是梁太后娘家人,于是皇甫规被判了个末等,皇甫规非常失望,回乡开馆授学达14年,以《诗经》、《易经》教授门徒300余人,儒将,儒将,儒就体现在这里,哪个儒将专心开馆授学达14年之久的,恐怕只有皇甫规一人。
公元159年,外戚梁冀被诛,已经桃李满天下的皇甫规55岁,这一年朝廷5次下诏皇甫规,都被拒绝,公元160年羌人在泰山郡叛乱,朝廷得知皇甫规熟悉羌事,以“公车之礼”强征皇甫规为泰山太守,这次朝廷动真格,皇甫规只得接受,进剿平叛,公元161年皇甫规为中郎将,率领关西军,降服零吾10万羌人,皇甫规治军严谨,对将士友好,时常亲巡营帐,慰问士兵,军队凝聚力强,公元162年讨伐陇右羌人和陇西羌人,东羌人1恐其威名,10万前来奔降,从此,中断的凉州道复通,皇甫规之威名扬驰在凉州大地,远播朝廷。
皇甫规这个人亏就亏在太清正廉明,他不结交宦官,不打通各路关节,使得功劳越大,黑他的人也多,皇甫规平定羌地最起码也要封侯,就是因为不肯给中常侍徐璜送礼,硬生生封赏化为乌有,还得罪了人,幸好他在朝的众多学生到宫门讼冤,皇甫规才获无罪,此时他已对朝廷心灰意冷,几次乞休被拒绝,朝廷知道,只要皇甫规在西州,北方边境基本无事,后来他看中一名贤良,名叫张奂,皇甫规连着7道表彰举荐他,张奂也成为度辽将军,官至太常,皇甫规晚年为弘农郡太守,封寿成亭侯,公元174年去世,享年71岁,皇甫规一生,以布衣论兵,以德威抚羌,秉公举贤,是为一代儒将。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怎样防止鸽子飞走?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