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为什么要把山西铁路修成窄轨?
▍阎锡山为什么要把山西铁路修成窄轨?
主要目的,是防止蒋系中央势力伸入山西,毕竟,铁路是当时的重要运输载体,军事,经济意义重大。方便阎锡山关起门来当山西王。
▍阎锡山为什么要把山西铁路修成窄轨?
阎锡山作为辛亥革命以来山西省最为重要的军政领导人物,对于山西省的工业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做出一定贡献。这不仅奠定了阎锡山能够立足山西的资本,也为日后山西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基础。在这些重要基础当中,最为世人关注的则是阎锡山修建的同蒲铁路,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窄轨铁路”。长时间以来,阎锡山修建窄轨铁路北大家诟病为闭关自守山西,只关心自己在山西的地位。事实上,阎锡山修建窄轨铁路是当时大环境限制、经济效益最优化、已有历史借鉴等要素下做出的明智之举。
一、窄轨的正太铁路提供历史借鉴与融合的机遇。山西早在1897年5月,清政府邮
传部曾提出修筑同蒲铁路的设想,但未能实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正太铁路是山西巡抚胡聘之为谋运晋省煤铁之便利,奏请清政府开办修建。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全线建成通车当时法国工程师以地势险峻、工程艰巨为理由,坚持采用1米的窄轨,提出若修1. 435米标准轨,需追加6000万法郎,而华俄道胜银行又蓄意不准加借,清政府只好同意修成窄轨。这样一条窄轨铁路成为当时山西境内两条最为重要的铁路动脉。正太铁路一方面使得阎锡山及铁路规划人员认识到铁路修建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于与技术难关,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同蒲铁路与正太铁路的融合。
二、经济效益的考量是窄轨的根本原因。中国当时标准轨距为1. 435米,轨重85磅。轻轨轨重36磅以下不等,轨距从1.435米至0. 75米不等。以同蒲铁路主支线全长1023公里为计,不同路轨的修筑成本、效益各不相同。同蒲铁路运费,平均吨公里为4分,计5 000万吨公里,合200万元。合计客货运费年收入预计350万元。据专家测算倘若用85磅重的铁轨,50年的损失累计为37 415万元;用56磅重的美国铁轨,从第3年获利,50年内依然损失3 030万元,用35磅标准铁轨,50年内获利363. 54万元;用30磅美国铁轨,50年获利429 416万元;用30磅重、轨距75厘米的铁轨在50年内获利420 628万元;用24磅重、轨距75厘米铁轨在50年内获利457 600万元。同蒲铁路铺设30磅重美国铁轨,同使用85磅重标准轨相比较,50年内要少付88亿元。
与此同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早年大多是窄轨铁路。如果修成标准轨,则贷款利息沉重.仅年息就需600-700万元,盈余尚不够付利息。这样一来,年复一年,路债越背越重,经济落后的山西将无法承受。如果使用30磅重美国窄轨,不仅短期即可收回投资且营运得利,而且可与正太窄轨铁路相衔接。
三、阎锡山审视夺度下的正确决断是窄轨铁路实施的直接动机。阎锡山担任“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总指挥(实际上就是同蒲铁路的建设指挥部,带有鲜明的军事色彩),他一开始就说:“我愿此次修一最经济之铁路。何为最经济?即坚固与省钱两者兼顾是也”。以坚固为原则,“同蒲铁路的测量定线工作,将近六年(按:包括中原大战前的两次测量),有的路段测量三四次,甚至六七次,虽费时费力,却找到了经济合理的线跟如绕开石岭关、雁门关,另选新线,虽多走路程,却躲开了艰巨的谷栋隧道、深挖、高填等工程,经费大省,效益大增。”以经济为原则,原本应采用标准轨距,自是无可厚非。之所以采用1米轨距,受山西眼前财政和经济的限制。试想修筑分条标准轨距的铁路,只就钢轨及枕木两项,每公里就要1万元以上其他如土地路基、桥梁、涵洞、隧洞、车站、机车、车辆及电讯等,所费更属庞大,同蒲全线就要花6000- 7000万元 。可是,用钱是要计算利息的,以最低年息1分计,就要年付息金600-7 00万元之巨。在铁路通车后,初期营运收入,可能尚不能敷维护和营运的开支,哪有盈余来支付息金这样日积月累,恐怕修了同蒲铁路,将来就是卖掉山西,还不够偿还债务的。
此外,南京政府无力配合与“铁路国有化”原则。南京各机关也曾透露过修筑 同蒲铁路应用标准轨距,中央早有计划,所需经费,可由中央统筹办。但是,这张支票几时可以拿到,实在不得而我们现在是饿着肚子的穷人,人家要给我们大鱼大肉,甚至山珍海味来吃,哪有不欢迎、不接受的道理。不过,画饼不能充饥,我们还是要吃小米饭、荞麦面来维持 生活的。即便修成铁路,南京政府要求铁路必须国有化,这样就使得阎锡山白忙活例了。
1933年5月23日,同蒲铁路在太原车站举行开工典礼,1937年8月全线通车。虽然铁路由于资金不足及条件的限制,采用窄轨铺路,客观上造成山西经济与全国关联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这条铁路是山西经济建设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也是阎锡山“公营事业”对山西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壮举不但结束了非靠帝国主义或者是一省自己无力修筑大型铁路的历史,而且由于它贯穿山西南北,勾通了正太、平绥,既把全省重要物产地区和城镇联结在一起,使货畅其流,人畅其行,又架起一条山西同外界交往的重要桥梁,为山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赵士见撰稿
▍阎锡山为什么要把山西铁路修成窄轨?
肯定又有人会说阎锡山修铁路是为山西“做贡献”了,这就是对军阀的本质看得不清楚,还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吧!阎锡山为什么修建“同蒲铁路”?那是为了把山西盛产的优质煤卖出去换钱,为什么又修成“窄轨铁路”?那是因为修路的钱得阎老西自筹,使用标准宽轨则预算太大,晋省财政负担不起。那么他用上了吗?扯,基本便宜了日本人。
(阎锡山)
山西大同的煤炭产量和质量,在全国都是名列前矛的,但是在清末民初,受限于交通不够发达,这里的产煤无法大规模运往其他省区,必然也制约了经济发展。清朝末期以及民国初期,都曾经有修建大同至陕西之间铁路的动议,以便把大同等产煤区与横贯我国东西的“陇海铁路”连接起来,那么山西优质煤就可以运往中原甚至沿海地区。
然而由于政权更叠和军阀混战,这条铁路始终未能修建起来,包括在阎锡山主晋的早期,也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兵荒马乱混战不休。直到1928年第二次北伐成功以后,天下甫定,阎锡山请求南京国民政府拨款,修建从大同经太原、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同蒲铁路”,作为沟通晋、陕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这条铁路一旦完工,则无论客货运输都将大为便利。
老蒋和宋子文对此均不太积极,一方面是南京政府本来就财政紧张,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给山西一省,另一方面,同蒲铁路的最大受益者仅仅是阎锡山的晋系,对南京政府来说意义不大。几经交涉后,阎锡山发现从老蒋那边请款已无可能,遂决心依靠晋省自己的财力,单方面修建同蒲铁路。
这条铁路并不好修,由于山西境内除太原盆地尚属平原外,其他多为丘陵和山地,在那个缺乏大型工程机械的年代,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阎锡山于1929年4月聘请德国工程师,正式开始进行筑路勘测,德国人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完成了工作,于1931年3月拿出勘测和预算报告,然后告诉山西当局说:工程非常浩大,为了节省开支和缩短工期,建议使用“米轨”。
为啥不是德国人报告阎锡山呢?因为期间适逢中原大战,冯阎联军被蒋军击败,阎锡山被迫下野躲到了大连,所以铁路的修筑计划也就暂时搁浅了。所谓的“米轨”就是宽1米的“窄轨”,属于早期的铁路用轨,有点落后了,而当时普遍采用的铁轨被称为“准轨”,使用的是1。435米轨距的标准钢轨,也就是说,米轨宽度大约是准轨的三分之二。
看见了吧?山西同蒲铁路使用窄轨其实是德国工程师的专业建议,主要考虑预算和工期的经济账,跟军事政治因素都没有关系。而在山西省长徐永昌的运作下,阎锡山1932年初重新主晋,并且在3月份亲往石家庄谒蒋,好话和忠心表达了一车,老蒋亦无力深度渗透山西,也就顺水推舟承认了阎锡山继续统治山西的既成事实,阎锡山屁股坐稳后,重新启动同蒲铁路的修建工作。
(哥仨迅速翻脸)
南京政府不给钱,山西地方还要钱来维持正常的运转,所以能省就省对阎锡山来说是不二的选择,窄轨虽然有单位运力不足的弱点,但是在当时也只能这么干了。咱不是铁路专家,可以大概进行下比较,一般准轨铁路的每公里造价约70000多块银元,而同蒲铁路使用米轨仅需每公里20000多块银元,在日军侵入山西之前,同蒲铁路已经修完了大约800公里,那就是省下了1600万块大洋啊!
因为窄轨不仅是两条钢轨之间的宽度下降了三分之一,每条钢轨的自身宽度也相应下降,必然节省了数量庞大的钢材,民国时期的钢轨基本依赖进口,按重量计算的话这800公里可以节省18152吨钢材,绝对是一大笔费用。同时,窄轨意味着路基宽度、枕木立方和需要挖掘的土石方都大大减小,省钱省力还能尽快通车,阎老西没有理由不拍这个板。
(阎老西开饭)
就这样同蒲铁路终于在1933年5月正式动工,以太原火车站为界分别称谓,南同蒲路至1935年底峻工,全长513公里;北同蒲路拖了半年才开工,干到一半抗战就爆发了,所以北同蒲路的351公里中,有一半是日本人修完的,鬼子还特意将北同蒲路彻底更换成为准轨。日军利用同蒲铁路和与之相连的正太铁路,大肆掠夺山西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是日军往来调兵和运送军用物资的重要交通线。
换句话说,阎锡山修建的窄轨同蒲铁路,山西省和晋绥军基本还没有用上(1939年才全线通车),结果就成为了侵华日军的重要交通线。1939年冬天以后,华北日军还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巩固其占领区和封锁我八路军的活动区域,而一列列满载煤炭的火车,每天从山西开往河北,进而成为日军“以战养战”的重要战略物资。
所以1940年5月,八路军不得不发动针对正太铁路(太原到河北正定)和同蒲铁路的大规模破袭战,以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封锁。同时也破坏鬼子对山西的掠夺。由于这两条铁路涉及的路程和地域较大,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分段破袭的命令:南同蒲路由129师负责破坏,北同蒲路由120师负责破袭,务必使其彻底瘫痪,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
阎锡山花费大笔银子修的铁路,后果是反而资敌,而八路军又不得不破坏之,这就是历史的讽刺性,围绕这条铁路的厮杀一直持续到1944年底。包括在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也没有真正全部使用过它,因为南同蒲路始终被我军控制或者袭扰中,直到新中国成立的1951年8月,同蒲铁路才全线恢复通车,并且全部使用准轨了。
▍阎锡山为什么要把山西铁路修成窄轨?
现在还有人问山西高速公路比外省的少几条车道呢?收费还不比外省便宜。为何呢?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力,物力都和民国时期不能比拟,山西的高速公路都做不到和外省,尤其和平原省份一样宽阔,何况阎锡山哪个时代呢?
山西境内多山,两山夹一谷,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山,中间是五大串珠状盆地,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
同蒲铁路从1933年5月1日开工到1937年7月全线通车,共修筑了4年零2个月,全线约长850余公里,共投资1650万元,这在当时好多省份还没有铁路。而阎锡山上马这一项目,可见目光有多远见。
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平原省份别人修三条路的花费,在山西还不够修一条路,想发展,可财力紧张,怎么办?只能以最少的成本干最大的事,窄轨,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敬佩阎锡山,他留下的同蒲铁路,现在成为今日山西贯穿南北的大动脉,而且在建国后阎锡山时代的这条铁路铁轨,还被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整体支援给社会主义小兄弟越南。
只是,从此再无阎锡山,如今只剩北上广逐风流。
▍阎锡山为什么要把山西铁路修成窄轨?
阎锡山修窄轨铁路,主要还是从经济因素考虑。
阎锡山在民国时期也算一位风云人物了,他自辛亥革命以后长期控制山西,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山西王”。和一般只会搜刮地皮的军阀不同,阎锡山比较注重地方建设。他统治山西期间,建设了包括煤矿、铁矿、钢铁、兵工、华工、水泥、造纸、卷烟等一系列轻重工业的西北实业公司,还修建了同蒲铁路,对于山西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
不过阎锡山建设的同蒲铁路(从山西大同经太原到芮城县风陵渡,部分工程延续到了解放后)非常有特色。和当时国内普遍食用的1435毫米轨距的标准轨道不同,同蒲铁路用的是1000毫米轨距的窄轨。而阎锡山这么做,主要是出于经济因素考虑。
当时修建铁路使用1435毫米轨距的标准钢轨时,每公里的轨道需要耗费钢材38590千克。而使用1000毫米轨距的窄轨钢轨,每公里的轨道只需要耗费钢材15900千克。光钢轨钢材的使用量来说,就差了一倍以上。
而且当时国内不能自己生产铁路钢轨,都需要进口。窄轨作为一种比较落后的铁路,已经遭到大部分国家的淘汰。各国闲置了不少窄轨钢轨和窄轨火车头,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此外山西是多山地区,修建铁路的土方工程开销也不小。窄轨轨道占地面积更少,这样工程量相对较小,工期也相对较短。这就意味着土方工程的开支会小,还可以更早修好铁路,投入运行,实现创收,相对来说工程的成本也就更低。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当时修浙赣铁路时,每公里的造价大约是7万多银元。而同蒲铁路的每公里造价则只有2万银元多一些,大约只是前者的三分之一。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国内经济不景气,阎锡山兜里钱也不够,自然要考虑铁路的造价问题。
实际上早在清末时,山西巡抚胡聘之在山西修建正太(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铁路时,就因为经济因素选择了使用窄轨。从这点来说,同蒲铁路还可以和正太铁路直接连通,其经济效益就更可观了。
所以阎锡山经过测算以后,认为使用窄轨修建同蒲铁路,只需要二十年就可以实现盈利。而如果用标准轨,那么就要一直亏本。为此他专门编写了一本书,叫作《山西修筑窄轨铁路之理由》,详细介绍了使用窄轨在经济上的好处,并最终决定在同蒲铁路上使用窄轨。
当然,使用窄轨以后,山西的铁路和其他地方的铁路就不同了,火车头也不能通用。从经济上来说,不利于对外交流,从军事角度来看,利于自守。如果从全国角度来说,有一定的弊端,但是阎锡山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对于他来说这就利大于弊。他选择使用窄轨,也许有这方面的考量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