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期间,只有王甫一个人突围成功,为何结局依然悲惨?
▍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期间,只有王甫一个人突围成功,为何结局依然悲惨?
当时关羽突围,王甫留下来实麦城,在关羽突围时王甫还劝关羽走大道,关羽没听王甫的话走了小路被马忠所擒。王甫对关羽忠心不二,在关羽庙应该添加王甫,赵累二人。
▍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期间,只有王甫一个人突围成功,为何结局依然悲惨?
按三国演义来说,关羽败走麦城时,除了为数不多的士卒之外,身边只有五员将领,分别是:关平、廖化、赵累、王甫、周仓五人。其中关平、赵累、王甫、周仓四将大多跟随关羽一起被放进关帝庙中,作为后世参拜的对象,同样也是忠心的象征。
一、关平
在三国演义中,关平是关羽的义子,原本是冀州关家庄庄主关定的儿子,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收为义子,之后一直跟随关羽,不离不弃,关平的武艺相当强,得到过关羽的真传,关羽把关平当成自己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关羽与关平
关平的武艺称得上一流,跟随关羽南征北战,在襄樊之战中,关平大战庞德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庞德怎么也算三国一流猛将,都能跟关羽单挑一百五十回合而不败,算起来关平武艺真的不输老年关羽。
关羽在襄樊兵败后,率军退回荆州,半路上士卒大多逃走,只有三百人跟着关羽,结果还被东吴蒋钦、韩当、徐盛、丁奉围困,关羽兵少,这个时候关平和廖化率军前来救援,才能到达麦城。
即使到达麦城,关羽仍然被包围,关平掩护廖化突围,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成功后关平回到麦城,与关羽一起,到最后仍然等不到救兵,最终关羽决定带着所有人从麦城北门突围,北门其实就是东吴设置的陷井,围城的人最少,关羽、关平父子及手下人都在临沮中了吴军的包围,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用长钩绊索绊倒了关羽的赤兔马,俘虏了所有人。
关平
关平与关羽一起被送到孙权那里,原本孙权还不想杀关羽,后来在主薄左咸的建议,杀死了关羽,关平也一同被害,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关平的结局。
在正史上,关平是关羽亲生儿子,而不是义子,演义是虚构的,正史上关平同样是跟关羽一起被马忠俘虏的,俘虏后不久,就直接杀害了,关羽父子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遇害的。
二、廖化
三国演义中的廖化原本是黄巾军将领,与同伴杜远一起劫持了刘备的二位夫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杜远被杀,廖化投靠了关羽,之后一直是关羽忠实的随从,关羽败走麦城时,问谁可以到上庸去请求援军,廖化自告奋勇说自己可以,之后在关平的协助之下,廖化成功突围而出。
廖化
来到上庸之后,廖化请求刘封、孟达出兵救援麦城,但刘封、孟达不同意,理由是关羽曾经刘备面前说刘封不是螟蛉之子,廖化苦苦相劝,但刘封、孟达仍然不同意,廖化无奈,只得继续逃往益州求援,但是从益州出发救援关羽,实在是太远了,最终麦城孤立无援,关羽突围之后被俘杀。
刘备伐吴时,廖化跟随了刘备参战,刘备去世之后,廖化跟随诸葛亮北伐,有过不少战功,廖化多次与关兴搭档作为先锋出战,曾经打败过司马懿,诸葛亮去世后,廖化又跟随姜维北伐,还是担任先锋,能在军队中担任先锋的人,都是作战勇猛的将领。
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是说蜀汉后期没有大将时,廖化就充当了先锋,这是说廖化勇猛善战,廖化还是蜀汉的活化石,从黄巾起义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黄巾起义是公元184年,蜀汉灭亡是公元263年,这中间就有79年,按三国演义来说,廖化如果20岁参加黄巾军,到蜀汉灭亡的时候就是99岁了。
那个时候能活99岁,那就是神仙了,三国演义中的廖化在蜀汉灭亡没多久就病死了。
正史上的廖化则完全不一样了,正史上的廖化不是黄巾军,而是襄阳的豪族,出身豪强家族,后来成为关羽的主薄,关羽败走麦城时,廖化是没有跟随的,关羽被杀后,廖化装死,带着自己的母亲一起向西逃,并在秭归遇到了攻打东吴的刘备。
正史上的廖化同样参与了夷陵之战,并且还从夷陵前线跟随刘备一起逃回了益州,之后一直在益州做官,参与了诸葛亮、姜维的北伐,263年魏灭蜀之战时,刘禅命令廖化率军救援姜维,蜀汉投降后,廖化等人一起被迁往洛阳,在途中廖化病逝。
赵累
三、赵累
赵累在三国演义中是关羽的军前都督,负责粮食的官员,关羽攻打襄樊时,王甫曾经推荐赵累取代潘浚都督后方,但关羽不听,后来吕蒙偷袭荆州时,潘浚跟随糜芳、傅士仁一起投降了吕蒙,关羽后悔没听王甫的话。
关羽败走麦城后,赵累仍然跟随关羽,并建议关羽派人向上庸和益州求援,关羽听从了赵累了建议,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赵累又建立关羽突围,并且跟随关羽一起突围,在突围的过程中,遇到了东吴军队,赵累力战而死。
正史上的赵累与三国演义中的赵累有些不一样,正史的赵累也是担任关羽的老婆,同样跟随关羽一起突围,但不一样的是,赵累并没有战死沙场,而是跟关羽、关平父子一起被马忠所俘虏,然后赵累与关羽父子一起被吴军所杀。
王甫
四、王甫
三国演义中的王甫是关羽的随军司马,为人忠心,精明能干,足智多谋,关羽攻打襄阳时,王甫建议关羽要防备东吴的攻打,关羽听从了,并在长江边上建造峰火台防备,但是王甫推荐赵国都督后方荆州,关羽没听,才有后来的吕蒙偷袭荆州成功。
关羽败走麦城时,王甫一直跟随,在麦城关羽还后悔没听王甫的话,用赵累都督荆州,关羽在麦城突围时,命令周仓和王甫坚守麦城,关羽和关平、赵累一起突围,后来赵累战死,关羽和关平被俘虏杀害,东吴军队向王甫出示了关羽父子的首级,还在坚守麦城的王甫看到关羽首级,跳城自杀殉国而死。
关羽
正史上的王甫与三国演义中的王甫完全是两个人了,因为正史上的王甫跟关羽都没有任何交集,正史上的王甫是四川三台人,原本是刘璋手下的官吏,刘备拿下益州后,王甫归属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绵竹县令,后来担任荆州议曹从事。
荆州当时虽然是关羽镇守,但是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王甫在荆州与关羽在一起,只说他担任荆州议曹从事,也有可能是遥领,并不出任,也有可能到了荆州,但王甫与关羽之间的事,史书上一个字没有写。
王甫还参与了后来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由于此战刘备指挥失误,被陆逊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军队中的大多数将领都是战死,王甫也是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沙场。
周仓
五、周仓
周仓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最早也是黄巾军将领,黄巾军失败后,周仓与裴元绍一起落山为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落过周仓所在的山,周仓在知道对方是关羽后,就放弃了自己的驻地,一意追随关羽,一生忠心耿耿。
襄樊之战时,周仓在水中俘虏了曹营猛将庞德,关羽败走麦城时,周仓跟随关羽退入麦城,关羽等不到援兵,准备从麦城突围时,周仓留下来与王甫坚守麦城,后来关羽被杀,东吴军队拿着关羽父子的首级到麦城劝降,周仓见到后,自刎而死。
周仓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正史是查无此人。
▍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期间,只有王甫一个人突围成功,为何结局依然悲惨?
公元219年,关羽先达到了个人的巅峰时期,短短数月,他就遇到了自己的“滑铁卢”,被曹操和孙权两方军队夹击,败走麦城。他派出得力干将廖化,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然而,刘封和孟达以山城新归附还不安定为由,拒绝驰援关羽。关羽无奈之下,听从赵累意见,从麦城突围,想要进入益州,得到刘备援助,重新夺回荆州。
关羽于是登上城门观看地势,他见北门外敌军不多,于是询问本城居民:“此去往北,地势若何?”当地老百姓回答道:“这一条路是山间偏僻小路,可以直达益州。”
关羽思索良久,拍板决定:“今天夜间就从此路突围。”谋士王甫劝谏道:“小路可能有埋伏,还是走大路保险。”关羽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狂妄自大的秉性,不以为然道:“虽有埋伏,吾何惧哉!”关羽是一军主帅,军令如山,当即下令全军,严整装束,准备突围。关羽也不是所有人马都出城突围,而只带了一部分精壮军队突围,留下老弱病残,在麦城吸引火力。
关羽是这样分配的,他带着义子关平、赵累两人及二百多人突围,周仓和王甫等人继续坚守麦城,吸引东吴军队火力。明眼人都知道,跟着关羽突围,还可能有一条活路,如果留在麦城,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当时麦城无兵无粮,靠什么抵挡东吴军队的突袭。
关羽在的时候,吕蒙有所顾忌,一方面是怕关羽狗急跳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劝降关羽,这才没有发起总攻击。现在,关羽逃了,包围麦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很可能发起总攻,夺取麦城。
然而,周仓和王甫一点也没有犹豫,留守麦城,为关羽突围,创造机会。关羽和关平、赵累等二百多人,走小路突围。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吕蒙算到了,在必经之路上埋伏了重兵。关羽的突围之路注定是艰辛的,刚刚走了二十多里,便被东吴大将朱然截住。
面对朱然的挑衅,关羽大怒,挥舞着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杀奔而来。朱然怎么可能是关羽的对手,转身便逃。关羽于是追赶,却中了埋伏,手下士兵越来越少。又走了几里路后,关羽遇到了东吴大将潘璋,打斗了几个回合,将其甩掉。此时,赵累已经死在了乱军之中。关羽在前面开路,关平负责断后,父子两人相互扶持着,艰难突围。
《三国演义》:公不敢恋战,急望山路而走。背后关平赶来,报说赵累已死于乱军中。关公不胜悲惶,遂令关平断后,公自在前开路,随行止剩得十余人。
关羽这一次突围,没有延续上一次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被吕蒙算到了突围路线。遥想上一次,关羽辞别曹操,保护着两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在古城前还斩了追杀自己而来的蔡阳,那是何等风光。现在,关羽虎落平阳被犬欺,几个东吴的虾兵蟹将就对关公围追堵截。
他刚开始,遭到东吴大将潘璋的围追堵截,好不容易甩掉,又在临沮被马忠的绊马索绊倒,被生擒活捉。他的义子关平,急忙赶来,想要救援,无奈东吴人多势众,力尽被擒。
关羽被擒获后,誓死不降,与义子关平一同遇害。麦城中的王甫和周仓登上城楼,看到关羽父子的首级,大惊失色。王甫大叫一声,从城楼上掉下去,殒命当场。周仓也自刎而亡。
在演义中,关羽的荆州兵团战败后,除突围向刘封、孟达求援的廖化外,关平、赵累、周仓等人都战死了,所属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而在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有一个人成功突围。据《三国志吴主传》载:“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在正史上,关羽、关平、赵累被东吴擒获,却没有记载王甫是否被擒获。据记载,关羽等人被擒后,只有王甫一人奇迹般地突围成功,回到蜀汉。他到底采用什么办法回到蜀汉的,无人得知。他还参加了刘备指挥的夷陵之战,本想为关羽等人报仇,结果事与愿违。
公元222年夷陵之战中,刘备被陆逊击败,损失惨重,连将领也损失了七八个,王甫也未能幸免,战死在乱军之中。正史上,王甫虽然逃得了初一(败走麦城),却没有逃得十五(夷陵之战),他战死在夷陵,结局依然悲惨。
▍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期间,只有王甫一个人突围成功,为何结局依然悲惨?
王甫,在演义中出场次数不多,也并不怎么有名,或许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人。
王甫,本是刘璋的部下,刘璋投降刘备之后,王甫也一起归降了,后来受到了重用,被调到荆州,协助关羽一起镇守。
荆州沦陷,关羽惨死之后,王甫成功逃回成都,一年之后,王甫随刘备征讨东吴,不幸阵亡。
以上是正史中的记载。
从正史中,不难看出王甫是个足够忠诚,足够机智的人。荆州失陷之后,王甫大可顺势投降东吴,就像糜芳、傅士仁一样,但王甫没有投敌叛国,而是千里走单骑,回到了刘备身边。
王甫是有诸多闪光点的人,基于此,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了王甫多次出场机会,每次出场,都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意见,最后,还给了他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死法。
王甫在演义中的设定,是关羽身边的参谋,足智多谋,见识深远,才智不输陈宫。
第一回,关羽要北击襄阳之时,王甫认为东吴的吕蒙是个祸患,要严加防范,但关羽不以为然。
第二回,王甫认为糜芳、傅士仁不可靠,建议关羽换个人选,这个人选就是赵累,但关羽认为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肯定不会有事。
第三回,关羽派潘浚守烽火台,但王甫认为此人人品不好,私心太重,关羽不以为然。
第四回,关羽兵败麦城之后,准备突围,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大路,一条小路,王甫建议走大路,因为小路有埋伏,但关羽不以为然,还说了这么一句气人的话:
“就算有埋伏,又能咋滴?”
结果呢?真的该咋咋地了!关羽被堵在了小路上,绊马索一撂倒,马忠几个一拥而上,关羽成了瓮中之鳖。
王甫提了四次建议,全都是真知灼见,次次命中要害,可惜的是,关羽太自负了,太自以为是了,结果招致惨死的结局,令人唏嘘,令人遗憾!
刘备大哥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哭下来的荆州,被关羽一朝丢失殆尽,几万人马损失殆尽,刘备“兴复汉室,统一中国”彻底化为泡影了!
而王甫之死,算是人生的最高光时刻。
王甫、周仓守在麦城,这时候,东吴士兵枪挑着关羽父子的首级,对着城门大喊:
“上面的人听着,你们的头目已经就地正法了,你们抓紧投降吧!”
王甫、周仓在城楼之上,远远地一瞧,果然是关羽的头颅,二人悲痛万分,决定随关羽而去,周仓自杀而死,王甫跳楼而死。
这真是两条汉子!
▍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期间,只有王甫一个人突围成功,为何结局依然悲惨?
既然要说正史,那就别拿演义来扯淡。
正史中关于王甫的记载很少,关羽走麦城时,王甫究竟在哪里,在干什么?是如何突围的,都不清楚。
比较明确的一点是,王甫的确还活着。否则,他就不会还能出现在刘备身边,也无法战死在夷陵之战的战场上。
但其结局可以说悲壮,但不是悲惨。
演义中,王甫悲壮地坠楼而亡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写到:
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浑身血污,立于前;急问之,忽然惊觉。不知主何吉凶?”正说间,忽报吴兵在城下,将关公父子首级招安。王甫、周仓大惊,急登城视之,果关公父子首级也。王甫大叫一声,堕城而死。周仓自刎而亡。于是麦城亦属东吴。
关公被东吴部将潘璋下属马忠俘获,后被斩杀。东吴将士携带关羽父子首级在麦城下叫阵,王甫看到这个情况,大叫一声,堕城而死。
这是演义的说法,但正史中的记载与之不同。关公被杀后,王甫活着逃回了成都。
正史中记载,王甫因跟随刘备参加夷陵之战而阵亡
王甫(?-222年),字国山,广汉郪(今四川三台县)人。
王甫在演义中有几次露脸的机会,读者也多知其是忠义之人。但在正史中,王甫的记载却很少,也很模糊。
《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记载:
国山名甫,广汉郪人也。好人流言议。刘璋时,为州书佐。先主定蜀后,为绵竹令,还为荆州议曹从事。随先主征吴,军败於秭归,遇害。
这段史料是蜀国灭亡后,蜀汉官员杨戏所著《季汉辅臣赞》,对蜀汉一些大臣的赞语。其中就提到了王甫,但看不出王甫从荆州如何回到成都的经历。
常璩《华阳国志》记载:
甫善言议人流,有美称,自绵竹令为州右职。
在这里,只说王甫自绵竹令任上回到了州里,成为州右职,但没有说明有“荆州议曹从事”一事,也没有记载王甫是在夷陵之战中阵亡。
先说一下,这个“州右职”是个啥东东吧。
《汉书‧循吏传‧文翁》: “数岁, 蜀 生皆成就还归, 文翁 以为右职, 用次察举, 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颜师古为此作注时,称“右职”就是郡中的高级职位。
李贤为此作注说:“右,用事之便,谓枢要之职。”
这就是说,王甫从绵竹令位上回到州里,担任了高级职务。
由此,豹眼认为,王甫担任州右职,很可能指得是益州右职,而不一定就是荆州右职。
再说一下这个“荆州议曹从事”。
这个职位很容易理解为关羽坐镇荆州的属官,而且在演义中王甫也多有给关羽出谋划策的桥段,这似乎就坐实了王甫是跟着关公混过。
而且在部分关帝庙中设有王甫的塑像,与周仓、关平、赵累一起侍奉在关公身旁。
但是否存在另一种可能呢?
那就是在益州专门设置一个官职,负责荆州方面的事宜,这个官职称作“荆州议曹从事”。
这就好比外交部专门有亚洲司,主管亚洲外交事务,所有亚洲国家的驻外大使馆,由该部门负责联络,处理一般事务。
这是豹眼理解的一种情况,理由就是:史料中看不到王甫在荆州的任何足迹。
最为关键的是,关羽失掉荆州,几乎是全军覆灭,除了糜芳、士仁等投降,廖化去上庸搬救兵没有回来之外,荆州官吏、将士,基本都战死了。
如果王甫坚守麦城的话,能够逃走的几率很小。
但史料明确记载,王甫跟随刘备参加了夷陵之战,并且战死在秭归。这起码说明了王甫没有死在荆州。
因此,豹眼认为王甫很可能是在益州刘备集团本部,主管荆州事务联络的高级官吏,而本人并不在荆州上班。
至于部分关帝庙有王甫的塑像一事,也不能说明问题。这就如一开始的关帝庙并没有周仓一样,到了明清时期,关帝庙才大量建设,那已经是演义普遍流行的时候了,难免会受到演义的影响。周仓入庙了,王甫也入庙了。如果不是老罗替他们说话,那么多跟随关羽的官吏、将领,咋就没有入庙呢?
更何况王甫并没有追随关公而去,而是回到了成都,这如何能够入庙呢?
但在演义中,王甫却是追随关公而去的。这恐怕就是部分关公庙有王甫塑像的原因所在。
这是豹眼的理解,敬请友友们交流指正。
豹眼评语
王甫在夷陵之战中阵亡,的确是悲惨,但更应该说是悲壮。
无论文职还是武将,参与了夷陵之战,就是一件悲壮的事。不管其结局如何,无不是为了国家的命运或者是个人的前程,都不应该说是悲惨。
王甫如果真的是一人能从荆州突围成功,的确是奇迹,但也没啥可说。战事失利,或战死,或投降,或逃回,都很正常。
他究竟如何逃回,很可能就是一个千古之谜,永远没有答案,只能等待历史考古的结果。
“荆州议曹从事”一般从事文案工作,这就好比是机要文秘,掌管着荆州方面所有的文件,史料。
大战之前,对于重要的文件,一般会做出安排,专人负责是没有问题的,非常情况会命专人销毁。
或许是因为王甫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关羽安排王甫提前撤离,回到成都向刘备具体汇报荆州的真实情况。
襄樊战败后,糜芳、士仁投降了孙吴,这个情况非常重要,恐怕会影响到关羽一生的评价。关羽做出王甫提前撤离回成都是完全可能的。
但由于蜀汉集团有意或无意缺少史官,许多历史事件没有直接的史料记载,王甫及荆州方面的历史真相,从蜀汉方面很难得到佐证。
夷陵之战,如果说悲惨的话,只有刘备一人。就王甫一生的结局而言,战死夷陵,他跟所有参战人员一样,只能是悲壮而不能是悲惨。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
推荐阅读:
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国王钱俶、蜀后主孟昶和宋太祖赵匡胤这四个人是不是被毒死的?什么情况?
上一篇:BVI公司注册后有什么优势?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