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浙江省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线城市?
▍江苏省浙江省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线城市?
我国从几十年来一直有四大一线城市之说,其中两个是直辖市,另外两个是广东省的地级市,一个省会,一个经济特区,广东省也依托于这两大一线城市,成为我国经济总量最高的省。而江苏省虽然综合实力最强,但是并没有一线城市产生,
江苏省没有一线城市产生,也从侧面反映了江苏省各地市之间发展均衡,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内十三个地级市全都是百强城市的省份,虽然苏南和苏北有经济总量上的差异,但并不是像广东那样不均衡,珠三角超出其他地区很多。也并不是苏北、苏中的发展一般,这两个地区的城市发展已经超越了我国绝大部分城市,而是苏南城市的发展太过优秀。
江苏现在的发展模式和节奏,未来诞生一线城市是迟早的事情,但我认为这个城市会是南京,而不是苏州。南京近些年来始终没有利用省会身份去和兄弟城市争夺资源,反而是把很多机会给了其他城市,自身作为江苏综合实力No.1,却没有把自己当做江苏的龙头,而是一个老大哥在帮助年轻人成长的感觉。江苏省里对各地也没有偏袒,均衡发展一直都是江苏的特点,曾经被冠以贫穷帽子的苏北城市,如今放在任何省份也都是拿得出手的,这正是江苏的优势。
江苏没有一线城市的关键,就在于没有集中资源去建设一个各方面都异常出众的白富美、高富帅。但是,和广东珠三角地区富的富、非珠三角地区穷的穷相比,江苏城市发展好学生一抓一把,省域均衡发展能力比较强。所以,江苏没有一线城市并不一定就是江苏的弱势,恰恰相反,江苏是共同富裕的代表省份之一。虽然在这点上,江苏比浙江差了那么一点点。
▍江苏省浙江省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线城市?
个人观点这是一种大棋盘的战略前置考虑,围棋的博奕在双方对莽的四个角展开布局开篇,凸势营略,深入纵深,形成一片之攻势。
江浙两省地跨区域紧凑,交通发达,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突出,人材相应集中,产品种类齐全,外联外贸优势巨大,地域又大都是处于平原或小丘堎山岗,当然经济面推依托上海功能的幅射作用去发展经济,强化增长,全面均衡保质有为的巩固,拓展,由此而带动整个苏浙经济的框架宏图版块地市群工业城镇连片。例如苏南的苏锡常,浙北的杭嘉湖等地市级区域经济增长相对稳定提升,拓外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主动带头引擎式的,浙东南沿海的宁波、舟山等市也都是依靠内效应,自身沿海优势的发挥得以开放发展和提升。
因此说没有产生一线城市,但它的体量功能惠及亿级人口的庞大所极,这才是围棋的卡位得子占先算目。
▍江苏省浙江省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是人为"制造"的,而不是自然"产生”的。一线城市客观上跟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但是跟顶层领导人头脑中的主观看法关系更大。顶层领导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考虑,统一布局若干的地域经济发展"试验点”,然后再根据"试验点"上的各自实际情况,平时在各方面经济建设的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推动、投入、支撑,从而让其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比如深圳,没有国家早期的全方位"抬举",就不可能由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如今的“大都市"。
▍江苏省浙江省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线城市?
江苏没有一线城市不是实力不够,而是规模问题。
就比如省会南京,其综合实力放眼全国也仅次于北上广,但南京只有800多万人口,是广州的一半,上海的三分之一。如果南京也有1600万或者2400万人口,那么南京的经济数据等比例放大会比广州更猛,对标上海。
苏锡常则是更像佛山东莞,以县域经济为起点,外围经济比主城更强。但佛山东莞早些年就撤市划区了,而且广深佛莞这些城市的城区很近,同城化进度快,因此县域经济直接转化为城区经济。苏锡常则不同,尽管百强县霸榜,但依然是县区,而且距离主城有较远的距离,城市本身的着重点太分散,整体化欠缺,市区经济欠火候。因此即便有苏州这样经济对标广州的城市,也很难成为一线。
一线城市的共同点是市区经济强于县域经济,总部企业多,而非工厂化模式。苏锡常正是通过工厂化、外资化、合资化、作坊化等一线产业发家的,跟北上广深这样以金融、科技、商业、交通枢纽等为核心的城市有着明显差别。
以江苏目前的城市格局来看,苏州依然距离一线有很大差距,反倒是南京的市区是有一线气质的,只是整体规模还不够大,南京这些年积极的撤市划区也是为了能像广州那样早点实现全面城市化,但这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不过如果南京能像成都、济南那样吞并邻城,比如坊间早有传闻的镇江,那么南京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市区规模都将得到飞速提升,直奔一线水准。
▍江苏省浙江省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线城市?
江苏和浙江不需要纠结这个问题,一线城市,并不以省份为单位出现。
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与南京、杭州等强二线城市的区别,在于他们可以不受区划壁垒的限制,对国内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一线城市具有排他性。
目前,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他们处于我国城市层级的最顶端,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太过强大,需要的资源数量惊人,凭借一省之力很难真正培育出,因此,以一个地区、几个省的力量,往往也只能培育出一座一线城市。
比如北方地区的北京、华东地区的上海等,而广州和深圳虽然是广东省的城市,但作为一线城市,却不仅仅属于广东,更属于华南甚至西南。
一线城市强大到可以超脱区划壁垒,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形成虹吸效应,从全国来看,四大一线城市基本上都是我国各种生产要素流向的终点,比如北京、上海数量庞大的国企,深圳为数众多的巨头民企,广州则介于两者之间。
而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其他城市,包括江苏与浙江,做为各种生产要素流向一线城市的通道,是受益者,也是受限者。
虽然一线城市可以反哺周边城市,让他们迅速强大,但却也限制了他们的上限,导致周边很难再出现第二个同级别城市。
这是一线城市强大统治力的体现,也是他们为何具有排他性的原因。
为何广东有两个?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既然一线城市具有排他性,那为什么珠三角就能出现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
实际上,正常来说,珠三角地区应该仅有广州这一个一线,就像长三角的上海,两个城市群本来就是同一层级,各自出现一个一线城市并不意外。
只不过广州属于广东,而上海是直辖市而已,但放眼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两者并没有太大差别,更何况历史上,上海原本就属于江苏。
深圳的出现是一个异数。
深圳的崛起与某港脱不开关系,某港的综合实力实在太强,是全球重要的金融、航运中心,改革开放后,势必会对大陆产生虹吸效应。
由于大陆与某港之间存在着某些壁垒,而某港本身又属于自由贸易港,如果没有深圳的存在,大陆各种生产要素流向某港后,大部分会继续流向国外,而难以反哺内地。
深圳的存在就像是一条护城河,不仅可以抵挡某港的虹吸效应,将大陆流向某港的生产要素截留,同时还能利用某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发展自身。
这也是深圳能够崛起,并且跻身四大一线城市的原因。
另外,长三角城市群里,作为龙头城市的上海太强大,也太全能,几乎覆盖了经济的各方面,除了苏锡常甘愿做小弟,形成了错位发展之外,其他比较有志向的城市,包括南京、杭州等,基本上都与上海在某些方面形成重复竞争。
而珠三角地区有所不同,广州的优势并非未形成全方位的覆盖,能够与深圳形成一定的错位和分工,比如广州的商贸、深圳的科创等。
深圳在广州尚未形成全面优势之前发力,形成了自己不可撼动的领域,两座城市都有各自明确的定位。
【结论】
一线城市,并不以省份作为划分单位。
上海是长三角的上海,是华东地区的龙头。广州和深圳是珠三角的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不仅仅属于广东,更是华南甚至西南地区的龙头。
那江苏和浙江为什么没有出现一线城市?因为上海。
上海跟某港不一样,大陆也不需要让南京、杭州或者苏州如同深圳那样成为一线城市,截取流向上海的各种生产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本身就属于江苏和浙江的一线城市,毕竟,上海虹吸全国的资源,而反哺的,却只是江苏和浙江的城市。
不是吗?
最后,我是@全城探秘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