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去世前,精心设计八大顾命臣和两宫太后共同执政,互相监督,可是为什么失败了?
▍咸丰皇帝去世前,精心设计八大顾命臣和两宫太后共同执政,互相监督,可是为什么失败了?
慈禧和恭亲王奕欣,联手打败了他们
▍咸丰皇帝去世前,精心设计八大顾命臣和两宫太后共同执政,互相监督,可是为什么失败了?
在咸丰皇帝看来,为了确保年幼皇子载淳的皇位稳定,他的设计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然而,却是他这天衣无缝的设计,却在他死后立刻就被打破,政权一下落到了慈禧太后手中。那么,咸丰皇帝的设计,究竟有什么漏洞呢?
(咸丰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咸丰皇帝的设计。
咸丰皇帝选定的继承人,是当时才5岁的载淳。新皇帝年幼,老皇帝自然担心很多问题。一是担心“子幼母壮”,造成后宫或者说外戚干政。为防备这种情况,古代曾出现过非常极端的例子。比如汉武帝把新皇帝母亲钩弋夫人提前赐死。北魏的皇帝甚至把“子贵母死”作为一条常规命令。二是担心权臣专政,所以老皇帝会给新皇帝选很多辅政大臣,避免权力被一人掌控,使得皇位被这个权臣夺去。比如汉武帝就给汉昭帝选了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位辅政大臣。曹操也给曹丕选定了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四位辅政大臣。
咸丰皇帝正是有那样的担心,所以他很有针对性地做了准备:一是给载淳选了肃顺等八个辅政大臣,是汉武帝、曹丕选的顾命大臣人数的两倍。这样一来,权力更加分散,没有一个人能够掀起浪子。二是后宫的权力分散到两处。咸丰没有像汉武帝那样,提前赐死载淳的生母慈禧。毕竟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事情是不允许发生的。不过,好在慈禧只是皇太妃,并不是皇太后。皇太后是慈安。这样,后宫的权力再次得到了分散。
咸丰在落实了人选后,同时给他们制定了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就是,朝中的事情,必须八个辅政大臣共同商量,大家都同意并签字了,这事才算成。而且,就算大家签字了,也不能发布,还得两宫同意。咸丰准备了两副玺印,一副交给慈安太后,一副交给载淳。因为载淳年幼,便由慈禧代为保管。
(慈禧剧照)
咸丰这个规则,实际上并没有实施过,不知道实施起来,是一种什么样子?感觉这样的规则真要实施起来,可能效率很低。毕竟只要哪一个大臣或后宫不同意,事情就没法往前推进。我们现在的政府为了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都在尽量减少审批机构,搞“一站式”服务。所以咸丰想的规则,可能不会是一个好规则。
不过,不管怎样,咸丰这个规则,确实极大地限制和有效地平衡了权力。而且,对于最容易做大的载淳生母慈禧,咸丰对她限制得也更厉害。一者,咸丰并没有封她为皇后,将来她也不可能当太后。二者,咸丰并没有把玺印给她,而是给载淳,只是让她代为保管。三者,慈禧的家人并没有在朝中受到重用,势力并不强,不可能造成外戚干政。
总之,在咸丰看来,他的那些安排,一切都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
然而,如此无懈可击的安排,瞬间就崩溃了,究竟哪里出了纰漏呢?
我认为,有三个纰漏,咸丰是没有考虑到的。
(奕䜣剧照)
其一,咸丰的设计其实权力很集中。
什么意思呢?咸丰虽然总共安排了十个人来共同掌管朝政。但是这十个人中,真正有权力的,是那掌管玺印的人。朝中那八个辅政大臣,不管他们如果讨论,如何决策,如果没有盖章,所讨论的一切都是废话,没有人会听他们的。因此,真正的权力,是掌握在两宫手里的。
同时,虽说权力掌控在两宫手里,但其实又只掌控在慈禧一个人手里。因为慈安性格荏弱,没什么主见。再加上皇帝是慈禧的儿子,慈安不好多做主。同时,慈禧又能哄。这样一来,慈安基本上一切都听慈禧的。所以说,真正的权力,在慈禧的手里。
其二,咸丰忽略了皇室的力量。
皇室成员在清朝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虽然从顺治开始,历代皇帝都有意打击皇室。但是,这股力量依然不可小视。
咸丰在安排后事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皇室的力量。虽然说辅政大臣中也有皇室成员,但都隔得比较远,并不能代表皇室。真正能代表皇室的,只有奕䜣。但是,由于奕䜣曾和咸丰争夺过皇位,能力又比咸丰强,因此咸丰一直打击他。但恰恰是这种打击,在咸丰去世后,将引起巨大的反弹。
咸丰没有想到这一点,因而造成了奕䜣和慈禧的联手。
其三,咸丰并未落实兵权谁来掌控。
事实上,皇权社会所有的权力,都是由军队来保障的。谁掌控了军队,谁就掌控了权力。但是,咸丰并没有把兵权交给任何一个人(当然了,他也确实不知道交给谁)。由于没有这个保障,因此,奕䜣便抢先控制了兵权,有了政变的资本。
咸丰皇帝的设计方案,有这三个巨大的漏洞,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
▍咸丰皇帝去世前,精心设计八大顾命臣和两宫太后共同执政,互相监督,可是为什么失败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天无二日,权力从来在封建社会没有均衡过。美国三权分立可以互相监督,而咸丰帝设计的权力分散并互相监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要么就是强硬肃顺着手废立,但皇权依然强大,皇家的威信依旧还是未倒。所以肃顺等八个人的权力必定会被剥夺,共同执政互相监督终将失败。
▍咸丰皇帝去世前,精心设计八大顾命臣和两宫太后共同执政,互相监督,可是为什么失败了?
每一个皇帝临死前都会对后事安排一番,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延续自己的统治,谁让人家是天下第一的当权者呐!不过很多皇帝的遗愿不能付诸实施,尤其是继任者年幼的时候,自秦始皇以来年幼的皇帝往往不能按照前任皇帝的政治遗愿来实施。(咸丰帝剧照)
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逃亡热河行宫躲避,在惊吓之下朝不保夕,于是安排了自己的后事。(垂帘听政图)
咸丰身后事的政治安排和愿景。
咸丰能够做到皇帝位置,足见其政治谋划有过人之处。对自己身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妥善安排,并对某些人进行了政治防备。
一、皇太子人选。
皇太子只有一个活着的儿子——载淳(同治皇帝),这个无可争议;
二、皇太子顾命大臣的安排。
咸丰皇帝为后来的同治帝安排了八个顾命大臣,分别是:肃顺、端华、载垣、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原来的领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䜣被排除在外了。咸丰帝深知自己这个弟弟的政治能量,自己活着可以制衡他,自己死后恐怕真没有人制衡他了。自己的儿子年幼,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夺权,咸丰帝不得不防,所以将奕䜣排除在政治核心以外。
此外,这八个顾命大臣和后宫的慈禧和慈安太后并不太熟悉,有自己的政治态度,十分倾向于咸丰皇帝的施政,也可以制衡后宫干政。
三、对慈禧和慈安的安排。
咸丰皇帝其实对顾命八大臣也不放心,于是交给慈安“御赏”的皇帝印玺,交给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暂时由载淳的母亲慈禧太后掌握。八位顾命大臣要发布诏书必须加盖慈安和慈禧掌握的两个印章才有效。
后宫两个人人和顾命八大臣互相制衡,确保权力的安全过度。其实慈禧也是咸丰皇帝防控的对象,据预测,慈安手中掌握了咸丰皇帝处置慈禧的遗诏,如果慈禧干政,慈安有权处置她,后来慈安太后暴卒(1881年暴病去世),极有可能是泄露了自己有咸丰遗诏的秘密。(奕䜣剧照)
咸丰的这一政治安排不可谓不周密,多方制衡的局面。
慈禧、慈安和辛酉政变。
后宫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和顾明八大臣最直接的矛盾冲突点在于,慈禧和慈安想“垂帘听政”,而顾命大臣却拒绝了。咸丰的安排确实不错,但是皇权需要一个中心决策,八大臣和两个皇太后都想对朝政实施干预,互不相让,矛盾爆发。
慈禧不是善茬,于是密诏奕䜣到热河行宫,偷偷接见了他,安排政变事宜。皆以为奕䜣和两宫太后密谋,其实顾命八大臣控制了北京以及热河行宫的军权,他们想翻盘几乎是不可能的,奕䜣等人联络一部分军事将领,如胜保、僧格林沁等,但要调动军队恐怕还不行。
清朝的步军统领这一职务原来是端华兼任,慈禧和慈安要求端华让出来,说他兼职太多,端华只得让出步军统领这一职务,但是热河行宫的军权还在端华手中。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这一职务为爱新觉罗.奕譞(1861年9月4日)所担任,他的嫡福晋是慈禧太后胞妹,光绪皇帝的父亲,宣统皇帝溥仪的祖父。奕譞随后掌控北京卫戍部队和善捕营,京城的军权在手。(奕譞像)
端华让出步军统领这一职务是最大的失误,为后来被杀留下了伏笔。
两宫太后早在热河就已经和奕譞定下了对付八大臣的对策,为了和八大臣分开,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提前四天到达北京,和奕䜣等人安排政变事宜,而八大臣等主要人员陪着咸丰皇帝棺椁进京。1861年9月30日,发动政变,将八大臣全部逮捕,史称“辛酉政变”(1861年是农历辛酉年),又称“祺祥政变”(当时拟定的年号是祺祥,后来改成同治),又称“北京政变”。
说句实在话,八大臣也没有造反,只不过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想让她干预朝政而已。慈禧太后是一个狠毒之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联合咸丰皇帝排挤的奕䜣、夺得军权的奕譞等人发动了所谓的政变,目的就是铲除异己,为自己上位铺路。
辛酉政变时,汉人的官僚只是爱看戏,不过肃顺被杀后很多汉族官僚有反应,曾国藩曾经说:
“此冤狱也,自坏长城矣。”
爱新觉罗.肃顺其人。
肃顺在职期间,重用汉人官僚(如曾国藩、郭嵩焘等),对外态度强硬,咸丰帝在位期间,他肃清贪腐,手段严厉,对清朝当时腐败有一定的遏制。但他的这些政治举措,得罪了不少官僚,重用汉人也犯了满族人的政治忌讳,政敌颇多。(肃顺剧照,肃顺是晚清著名政治家)
据传言,肃顺在咸丰帝病重之时,建议咸丰帝效仿汉武帝对付钩也夫人的做法,将慈禧太后除掉,免除后患,可惜咸丰帝不是汉武帝,没有听。不过这话让慈禧太后知道了,对肃顺等人在政变后痛下杀手。
咸丰顾命八大臣对慈禧太后的政治能量估计不足,没有料想到慈禧会动用军事手段铲除他们,监控不到位,军权丢失,他们被抓时根本就没有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咸丰皇帝去世前,精心设计八大顾命臣和两宫太后共同执政,互相监督,可是为什么失败了?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专制统治社会,不像美国那样有三权分立的制度制约,咸丰不管怎么搞顶层设计,最终必然走向专制统治,权力归到一处。
咸丰去世之前,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负责朝廷行政工作,同时给慈禧一枚“同道堂”印章,给慈安太后一枚“御赏”印章,八大臣发布行政命令需要加盖两枚印章才生效,这样双方可以相互制约,以免政治跑偏,从而保证他儿子的皇位不丢,皇权不至于旁落。
咸丰的安排看起来很完美,实际上存在极大漏洞。
慈安和慈禧加盖两枚印章,是行政的最后一道程序,这样慈安和慈禧就拥有了行政决策权。只要慈安和慈禧联合,其中有一个人有那么一点行政能力,大清的权力就会向她们倾斜,更何况慈禧又是玩权术的高手。其实,即使不发生辛酉政变,最终权力也会到慈禧手里,只是可能晚些年而已。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理由也很简单。肃顺是皇族成员,他不能自己推翻大清,只能篡权。方法是杀掉慈安和慈禧,换掉同治,这在那个时代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风险特别大,既便成功了,他也会失去人心,走不了多远。所以,肃顺走这条路的可能性不大,他大概率会和慈禧进行权力争斗。慈禧有儿子当皇帝,又拥有最后的决定权,斗争的结果必然是慈禧胜出,这几乎没有悬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