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是康熙智擒鳌拜的关键人物,为何却被定为本朝第一罪人?
▍索额图是康熙智擒鳌拜的关键人物,为何却被定为本朝第一罪人?
居功自傲,得意忘形,康熙大帝怎能容忍他人染指皇权更选,索额图被定为第一罪人可见当权人的痛心
▍索额图是康熙智擒鳌拜的关键人物,为何却被定为本朝第一罪人?
索额图是辅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朝的重臣,也是皇亲国戚。他纵横朝堂数十载,为康熙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却落得一个“本朝第一罪臣”的下场。
身居高位,却与明珠斗得不亦乐乎,影响大清正常运转
索额图一开始虽有贵胄身份,但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后因赫舍里成为皇后,他才开始平步青云。在索尼去世第二年,索额图便被提拔为吏部右侍郎。
当时,鳌拜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文武百官,尽出伊门下”,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各要害岗位。鳌拜飞扬跋扈,严重侵犯皇权,引起康熙的极大不满,索额图同样对鳌拜不满意。
康熙八年,索额图辞去侍郎职位,任一等侍卫。康熙以下棋为名义,召索额图进宫,详细策划清理鳌拜,最后采取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逮捕鳌拜及其党羽。鳌拜倒台后,康熙提拔索额图为国史院大学士,一年后又升其为保和殿大学士,这种升迁速度,在康熙朝是绝无仅有的。
康熙中前期的朝堂上除了索额图,还有一个厉害角色,那就是人称“明相”的大学士明珠。明珠的妹妹是康熙的惠妃,他的外甥是大阿哥。
明珠的能力比较强,在康熙平定“三藩”中立下大功,也颇受康熙重用。明珠的地位虽不及索额图显赫,但同样是皇亲国戚,同样是大学士,有与索额图叫板的筹码。当时民间流传:“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
索额图与明珠两人立场、政见不同,早就看对方不顺眼,又因为在康熙面前争宠,两人相互挤兑,相互争夺权力,明争暗斗无休止。明珠的特点是比较阴险,索额图的特点是过于嚣张,所以民间又有说法:“天要安,杀索三;天要平,杀老明”。康熙对这两位大臣的情况洞若观火,经常在两人之间当离岸平衡手,让他们相互制衡,防止一家独大,皇位就更稳。
在对待康熙的问题上,索额图与明珠没有区别,都比较忠心,但在夺嫡的问题上,因家族的不同,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支持对象。索额图是胤礽的外叔公,自然要保太子之位;而明珠是大阿哥的舅舅,不遗余力地扶持自己的外甥。再加上大阿哥是长子,比胤礽要大两岁,自然不甘心居胤礽之下。大阿哥虽不满意,但时机未到,只能隐忍未发。
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基业长青,明珠也一直都在等待机会,他一边鼓励大阿哥在康熙面前积极表现,争取多建功立业,赢得康熙好感;另一方面,他又利用自己的权力,笼络朝廷重臣,比如大学士余国柱、刑部尚书徐乾学等人,形成“明党”与索额图的“索党”相抗衡。这些人不分是非对错,彼此争斗,最后引起康熙警觉。
索额图察觉到康熙的不悦,在康熙十九年称病辞去大学士的职位。康熙立即批准,但依旧命他在内大臣处上朝。
骄纵跋扈
索额图虽失去了大学士职位,但他行为并没有收敛,于是,康熙再次加以惩治。1683年,索额图被康熙革职,两个弟弟也被处罚。不过,因索额图外戚的身份,以及过往的功劳,康熙没过多久又再次启用索额图。
1689年,索额图带队,赴尼布楚与沙俄代表戈洛文就边界问题举行谈判。索额图据理力争,态度强硬,经过十几轮谈判,终于达成一致,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次谈判,索额图保障了大清的利益,立下大功,因而受到康熙的赞赏,再次被任命为大学士。
康熙同时重用明珠、索额图的本意是希望两人相互制约,但事实证明,这招并不见得多高明,反而牵涉到许多重大事情,比如胤礽的废立问题。此外,两人形成帮派,严重扰乱朝政,还威胁皇权。康熙经过慎重考虑,为了保住胤礽的太子之位,先罢免了明珠,进而瓦解“明党”,很快就结束明索的恶性竞争。
明珠翻台后,“索党”却活动频频,由此导致胤礽的权势渐渐做大。许多臣子为了将来能够飞黄腾达,纷纷“下注”胤礽,这股力量隐然成为朝廷之外的第二个权力中心。
作为首领的索额图,到处网罗党羽,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胤礽的地位,比如制定太子礼仪,指使太子穿黄颜色的衣服,将规格提高到接近皇帝;逢年过节,胤礽在主敬殿接受百官朝贺,行二跪六叩礼。
康熙发现后,对索额图更加不满,说:“太子所用的仪仗,有点过头,与朕所用相同。”
贪生怕死,终难免一死
索额图懦弱怕死,由来已久。早在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时,索额图就已经表现得临阵退缩、畏手畏脚而被康熙训斥。越是到了关键时刻,索额图越胆小。
1696年,索额图随康熙御驾亲征,当时康熙率领中路军,费扬古率西路分两路进兵。后来由于天气原因,费扬古未能与康熙如期会师,导致中路军有点孤军深入。
噶尔丹散步言论说有六万沙俄军队前来支援,索额图听信噶尔丹的不实言论。再加上西路军未能如期抵达,索额图贪生怕死,请求康熙回师,让中路军先脱险再说。
康熙对索额图的退兵之计感到十分羞耻,当时就气得泪流满面,说:“朕只想剿灭噶尔丹,不知索额图竟将我看成这样一个人。”
索额图被痛斥后,觉得没脸见人,回京后就提出乞骸骨。但索额图被退休后,不甘寂寞,便勾结党羽,奉迎胤礽,企图东山再起。
这时的胤礽也早已经让康熙不满,索额图经常与他图谋大事。有一次胤礽在德州生病,索额图负责照顾。一个多月里,两人图谋不轨,索额图骑马到胤礽居住的中门才下(按律当斩),但胤礽就当什么也没看到。
索额图的种种不法行为,后来被人举报。康熙知道后,十分震怒,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将索额图囚禁于宗人府。不久,索额图便见了先帝。
关于索额图的死,很有可能是康熙授意。因为索额图树大根深,耳目众多,被囚禁后,许多人依旧怕他,大部分也不敢出来揭发他,就是担心康熙如果不杀他,将来胤礽上位,到时索额图出来会报复。
秋媚说:康熙与索额图的矛盾,是君权与臣权的矛盾。康熙说过“国家唯有一主,大权所在,何得分毫假人”,作为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威胁皇权,所以,索额图的死是必然的。
▍索额图是康熙智擒鳌拜的关键人物,为何却被定为本朝第一罪人?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顺治皇帝委托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为辅政大臣,四位辅政大臣并没有和衷共济,而是渐生嫌隙,这里鰲拜势力越来越大,康熙六年七月,十四岁的康熙皇帝开始亲政,不久,鳌拜就杀死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父子,独揽了朝政大权。
索额图是索尼的二儿子,属一等侍卫,康熙七年,他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八年五月,索额图辞去了吏部的职务,重回康熙皇帝身边仍当一等侍卫,不久权势熏天的鳌拜在宫中被擒,索额图在这次行动中蹶功甚伟,进一步得到重,升为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一时权势显赫;而明珠为左都御史,二人共同主持朝政,但二人营结私党,拉帮结派,展开了明争暗斗,康熙心知肚明,也只佯装不知,朝臣有告状,也就警告一下,降一下他的官职罢了——显然,这不是索为第一罪人的主因。索额图失宠的真正原因,与皇太子胤礽有关,胤礽是索额图的外孙子,康熙四十一年,太子胤礽陪同康熙南巡,走到德州地界时,胤礽突感身体不适(谁知真假?),就留在那里养病;而索额图却被召到德州陪伴皇太子,前前后后竟然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直到皇太子的病痊愈为止。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康熙下令逮捕并监禁了索额图父子,在此能看出点端倪:康熙给他“算帐”时,罗举了多项罪名:贪污腐败、结党营私、议论国事等等;康熙特别了提到了去年,在德州,索额图被太子召见一事,当时索额图骑马去见皇太子胤礽,一直到了中门前才滚鞍下马,仅此一条,就可以治他死罪!为什么呢?心细如发的康熙说出了理由,中门前下马,显示了索额图在皇太子面前很随意,表明二人关系非常亲密,这才是康熙皇帝最痛恨、最忌讳的!
匪夷所思的是,这样的细节,康熙是如何知道的呢?猜测太子身边,康熙布有眼线来专门监视皇太子和索额图的行动,也说明,康熙对索额图早也不放心了,真是伴君如伴虎啊;康熙谕书中还质问索额图:“这就是你应该被处死的理由,你以为自己是何等人?”。索额图死于狱中,与他关系密切的满族官员都被处治,而汉族官员却没有被追究责任,显然,康熙皇帝是担心索额图支持、扶植皇太子提前上位,寻机夺取自己的权力。
所以,康熙说:“索额图实在是本朝的第一罪人!”。
▍索额图是康熙智擒鳌拜的关键人物,为何却被定为本朝第一罪人?
智擒鳌拜时索额图做了那件事很关键?他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罪恶深渊的?康熙为什么说其是大清第一罪人呢?
赫舍里•索额图,位居一等功,索尼第三子,参与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
智擒鳌拜过程概述:
鳌拜(1610-1669),清朝三代元勋,跟随皇太极攻打察哈尔,征朝鲜
顺治十一年三月,康熙年仅16岁,下定决心铲除权臣鳌拜,此时的索额图之父索尼去逝不久,索额图也是遵从老索尼的遗愿,生是皇家人,死是皇家魂!誓死帮康熙铲除鳌拜。
康熙的决定,再加孝庄太后的智慧,其假装称病,朝会推迟,召鳌拜朝拜,另一边索额图负责将众大臣引导“边房”暂做休息,同时安抚大臣浮躁的心,也是为康熙营造秘密动手的环境,更是为了康熙实施计划打掩护!
康熙能悄无声息的将鳌拜活捉,索额图确实也是起关键性的作用!
有了此举索额图也算是护国功臣,为何在身半入土的年纪却落得一个大清第一罪人的罪名呢?
这个结果或许索额图本人也未能意识到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自鳌拜被康熙终身圈禁入狱后,索额图如日中升,成为辅政大臣,辅佐康熙,东征西讨。
下面我们来看看索额图到底做了那些让康熙不得不痛骂他的事:
收留明朝后人“朱三太子”的遗孤,而且为了掩人耳目,为其改名为红玉。
“红玉”长大后,用其来迷惑皇太子胤礽,间接控制太子,不仅如此还蛊惑太子提前登基!
康熙外出朝拜时,想联合朱三太子炮轰康熙。
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不通过康熙便私自罢免朝廷命官,甚至斩杀!
以上发生的每一条都是欺君之罪,以下犯上,用康熙的话说就是,索额图长一百个脑袋呢不够砍得!
称索额图是第一罪人,不为过,不为过!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索额图是康熙智擒鳌拜的关键人物,为何却被定为本朝第一罪人?
历史上索额图的结局,并不像《康熙王朝》中,只是圈禁。
《大清圣祖实录》记载: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
意思是:康熙知晓了索额图与太子密谋篡位的事,将索额图处死。这是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发生的事情。
郁郁不得志
索额图是康熙朝四大顾命大臣索尼第三子,时人研究说其生母原为罪人之女,后又获罪被处死,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索额图在家族中的地位。其父被封为一等公爵时,原一等伯爵由五弟承袭;到其父去世后,一等公爵又让六弟承袭;加上大哥因是康熙岳父封爵,而二哥又早殇。属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主,在父亲索尼心中分量不重。
时来运转
作为再好的草地上,那匹瘦死的“马”,索额图迎来了转机。索尼作为顺治的坚定拥趸,时值孝庄太后又为抗衡鳌拜势力,选择与索尼家族联姻。成为当今皇后叔父的索额图,抓住机会,积极为康熙谋划铲除鳌拜,为此放着吏部侍郎不做,成为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正三品),专职于“铲除鳌拜工作小组”,在铲除鳌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云直上
身为“国戚”,康熙当然委以重任,不仅让其负责编撰《世祖皇帝实录》,还将其提拔为升任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成为内阁一员。内阁之臣,或为汉人或为年老,有点“山中无老虎”之感,实权很快落到了索额图手中,成为了内阁首辅,在政事处理上格外勤勉。
史书记载:索额图一次通宵达旦处理军情,对吴三桂派来的刺客浑然不知,直到处理完才发觉。刺客亮明身份,竟然被索额图的勤勉的一幕所感动,放弃了刺杀行动。索额图临危不惧,投桃报李,也不为难刺客,放走了他。次日,如是者二,将刺客收为家仆,以致后来索额图被处死,都是由该位兄台料理后事,既说明索额图的敬业精神,又说明笼络人心有一套。
嚣张跋扈
尽职尽责,又加授太子太傅,还会笼络人心。索额图很快形成了“索”党,变得跋扈,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时有满洲镶黄旗人顾八代,早在顺治年间便屡立战功。平定“三藩之乱”时,顾八代临危受命,重创吴三桂孙子吴世琮所部,迫使吴世琮自杀,次年回京述职,考核官员评价“政勤才长”。但索额图因其不肯归附,竟指示吏部官员,修改为“浮躁例应降调”。另外内阁已拟任满人和顺为中书舍人,不料索额图事先有安插族人之意,予以否决。待和顺家人面见索额图,上书晓陈,竟被索额图一把扔出去。
权倾朝野的索额图,变得极致的跋扈。不得已,康熙将明珠提携进入内阁,制约索额图,防止其一股独大,威胁皇权。
受到打压
于是,发展出了索额图与明珠两党的党争。为此,康熙也曾予以警告:如或分立门户,私植党与,始而蠹(蛀蚀器物的虫子)国乱政,终必祸及身家…..百尔臣工,理宜痛戒。
但索额图完全没有收敛,朝臣没有不害怕的。康熙开始对其弟心裕,因屡次翘班罚俸一年,略微敲打。
或许是“童年阴影”,使得索额图舍不得到手的权力,同时又觉察到康熙对自己的不满,也利用康熙与太子之间的矛盾。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与其党羽阿米达、麻尔图等人在家中密谋篡位,被家人告发。康熙引而不发,只是次年准许其辞官。
阶下之囚
即使去官,索额图跋扈本色不改。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奉旨前往德州侍奉太子,与太子交往甚密,助力“潜谋大事”。如此有恃无恐,以为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已然是太子的天下。回京后“妄议国事,施威恐吓,口称可以杀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忍不可忍的康熙翻出三年前旧账,逮捕索额图。圣旨上说:尔家人告尔之事,留内三年,朕有宽尔之意,尔并无退悔之意。(意思是:三年前,家人就告发了你谋反之事,但我有宽恕你的意思,只是你执迷不悟。)不料,索额图的余毒仍在继续,后来康熙废黜太子的说法中有一条:太子谋反,竟然是为索额图复仇。要知道康熙与太子感情深厚,索额图从中挑拨,以致父子反目。如此,被康熙定为“本朝第一罪人”。
后记:
索额图本可以在康熙朝建功立业一番,或许是“童年阴影”,使其充满了权力欲望,一旦大权在握便不肯松手,排除异己,即便被逼辞官,竟干起谋反的勾当,妄图重掌大权,始终跨不过“利”字这道关口,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身败名裂。但其在早期,帮助康熙铲除鳌拜。以及同俄国谈判边界问题上,寸土不让,据理力争,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保证了领土的完整,对大清,也算是曾经有功。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
推荐阅读:
高一新生“课程表”走红,一天14节课比上班都累,内卷有多严重?
今天各大银行都降息了,这对于我们平头老百姓有什么大的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