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朱瞻基即位。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大明风华》在热播,朱亚文主演朱瞻基。朱粉们看到朱高炽体弱多病,都在为此心急火燎。恐怕不是为他担忧,更多的是在替朱瞻基担忧吧。
在豹眼看来,这个担忧是多余的,即便是朱高炽死在了朱棣前面,朱棣依然会遗诏让朱瞻基登基继位的。
起码有几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朱瞻基必然将会成为大明的继承人。
第一,天意所属,朱瞻基是上天赐给朱棣的接班人。
这还得从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说起。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皇太子朱标病逝,由于朱标长子虞怀王朱雄英早夭,朱元璋就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其意图很明确,那就是决心把皇位传给嫡长子这一支。各藩镇诸王也都要清楚,对于大位也别有啥觊觎之心。
当初,朱元璋对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的皇孙朱允炆,非常喜欢。不过,对于这个“仁柔少断”的皇孙将来继承帝位,却不十分满意,曾经为此一度打算换掉太子。
有因为爷爷爱孙子的原因,儿子沾孙子的光被立为太子的,而朱标却几乎因为儿子的原因,失掉太子之位。不仅没有沾上儿子的光,反而受累。后因翰林学士刘三吾劝谏,才没有改立太子。
可在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这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莫名其妙地做了个梦,梦见其父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这个梦让燕王朱棣想入非非,就在此时,有人来报告说,其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急急忙忙地去看他的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一团英气。
此事,让朱棣幻想着朱元璋能够在最后时刻,将皇位传给他。
可是不久后,朱元璋在6月24日驾崩,遗诏把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
爷爷爱孙子,既然朱元璋执意要把皇位传给孙子,那么朱棣为了自己孙子的皇位,就决心也要拼搏一把,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
第二,朱瞻基是朱棣精心培育的大明朝接班人。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取胜。之后,就亲自挑选著名的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说皇孙是个可造之才,要求他的老师们尽心竭力。同时,朱棣还不忘亲自教导。此时,朱瞻基已经五岁了。
永乐中期,朱棣屡屡远征漠北,总是把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都带领朱瞻基去农家看看,让他了解农家的艰辛,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位爱民的好皇帝。
从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来看,誓要把朱瞻基培养成一个有作为的守成之君。
第三,其父朱高炽健康不佳,但不影响朱瞻基继承人的位置。
永乐二年(1403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健康不佳,并为此所苦。而朱瞻基却长得很健壮,生气勃勃。
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正式立为皇太孙,这就是确定继承人的节奏。有朱允炆的故事在,不论朱高炽出现任何状况,这个皇太孙将来上位都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第四,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朱瞻基十五岁时,就跟随其祖父远征漠北。其与祖父密切的关系,引起了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警觉,他们想方设法构陷朱高炽,但朱瞻基敬慕自己的父亲,多次成功保护了朱高炽。这足以显示出朱瞻基坚强的性格,以及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处事能力。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但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朱高炽也驾崩了,已经二十六岁的朱瞻基即位,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从这个时间来看,即便是朱高炽死在了朱棣之前,恐怕朱棣也会决意把帝位传给他这个精心培育的皇太孙。
朱瞻基登基后,成功处置了朱高煦、朱高燧的反叛和不臣之心,开创了“仁宣之治”,史学家赞誉为堪比“文景之治”。
如果没有其祖父朱棣给他创造的基础,没有文武群臣的鼎立辅佐,朱瞻基恐怕也不能很快就掌控局势,并有如此的作为。
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朱棣誓要把帝位传给朱瞻基的正确决策,朱瞻基也不负其祖父明成祖朱棣的厚望,成为了一代明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难得的一段佳话。
爷爷爱孙子,这是人之天性。纵是帝王之家,也不例外。但如何来爱,才是真爱?这祖孙俩给后世留下了很宝贵的东西,值得好好品赏。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朱高炽一旦走在朱棣前面,历史其实就已经走向朱棣、朱瞻基、朱高煦这样一个组合;而这个组合又和朱元璋、朱允炆、朱棣这个组合何其相似?这也就意味着历史让大明再做一次选择。
朱高炽虽然健在,但是身体一直不好,朱棣应该是考虑过这种可能性的。所以朱瞻基在永乐9年(1411年)被朱棣立为皇太孙,这是典型的隔代立储。
在朱瞻基的教育方面,朱棣真是可谓亲力亲为。非常重视朱瞻基的全面的教育,不但亲自挑选翰林学士的指导朱瞻基学习儒家学术;而且重视其武功,手把手教他如何打仗,15岁的时候就随朱棣出征漠北了;朱棣让朱瞻基下到农家,到农田体验农民艰辛。这其实就是朱棣有意识地培养守成之君。
而这一切和当初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又极为相似,但不同的是,朱元璋比朱棣更没有准备。
因为朱元璋原本最大的希望是朱标。而朱标原本还在替自己去西安考察都城选址问题,结果回来后生病,就很快去世了。朱标的去世使得朱元璋很多计划全部被打乱了。而由于过重的沉没成本,导致朱元璋实际上根本没法重新考虑新的布局。
所以他只能采取成本最低的措施,那就是在为立朱允炆为皇太孙铺路的时候,把原来给朱标打造的所有班底,全部清洗掉。直到最后一刻,朱允炆提出的最大担忧,如果叔叔们反怎么办的时候,朱元璋彻底愣住了,而此刻朱元璋也只能在自己一旦驾鹤西去的时候,禁止他们回京奔丧。朱元璋应该是有遗憾的。但是已经木已成舟了,他也无力再管了。
朱棣靠“靖难之役”,夺取了自己侄子的宝座,所以他的内心有深刻的忌讳的。他希望历史重演么?显然不希望。
所幸的是,他比朱元璋又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避免这种可能想的发生。所以即便他再喜欢朱高煦,再讨厌朱高炽。朱瞻基隔代继位的前提是在永乐9年就已经确定了的。朱棣并没有对朱高煦痛下杀手,毕竟自己的儿子,长得又那么像自己。他只是不断打压朱高煦,希望朱高煦能够安分守己。最终被迫就藩乐安州实际上也是朱棣眼中朱高煦的妥协,但是朱棣并没有对其采取最终的措施。也就是说知道他是个麻烦,但自己还没有下定决心替朱瞻基收拾掉这个麻烦。
朱棣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驾崩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在他活着的时候顺利交权。
在朱棣的身后,朱高炽和朱高煦实际上还是凭借各自力量角逐。历史是留给朱高煦机会的,但是很显然在搞政治方面,他的班底不行。杨荣、金幼孜等文臣决定秘不发丧,然后杨荣单身连夜潜入京城,让朱高炽做好的即位的准备。朱高煦慢了一拍,就失去了这次最宝贵的机会,这次机会实际上没有道德成本。因为谁抢先即位,谁就可能成为事实上的天子。
但是朱高炽很快也驾崩了,上天还是给了朱高煦第二次机会,只不过第二次机会比第一次相对被动一些,他必须学自己的父亲朱棣从自己的侄子手里抢过宝座。
但是这一次他又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机会。朱瞻基在南京监国,必须回北京奔丧即位,路上乐安州是必经之地。可是他等来的却是朱瞻基已经在北京即位的消息。
一步错步步错,朱高煦决定起兵学父亲。结果朱棣多年的亲力亲为的培养起到了作用,朱瞻基决定亲征,朱高煦的人马就立刻鸟兽散了。
因此朱高炽无论是死在朱棣前面还还是后面,都不会影响到朱瞻基即位的。朱高煦硬是把一个英雄活成了一个笑话,所以还是要多读书。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公元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18岁的朱高炽被册立为燕藩世子,成为了燕王朱棣的法定接班人。
公元1404年永乐二年,26岁的朱高炽被正式册立为太子,成为了永乐大帝朱棣的法定接班人。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终于熬到了当家做主这一天的太子朱高炽成为了大明朝的仁宗皇帝,这一年他46岁。
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五月,不到十个月,位子还没坐热,仁宗就猝死了,享年47岁。
那么问题来了,万一朱高炽撑不住,死在朱棣前面了,那永乐朝接班人的位子还能不能轮到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手里呢?要知道,朱高炽还有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弟弟朱高煦,面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的,不是没有可能。
咱们分析一下可行性。
一论朱瞻基继位的可能性。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高炽的长子出生,就是日后的皇太孙朱瞻基。这一年正好也是建文改元,燕王朱棣正式起兵“奉天靖难”。
传说朱瞻基降生前,朱棣梦到太祖朱元璋授予他大圭,并交代他“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得知长孙出生,觉得是个好兆头。到了朱瞻基满月时,朱棣越发觉得这个孙子完全符合自己梦中的寓意。
不仅如此,当年朱高炽作为朱棣接班人这个事,还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亲自背书的。这个可不是梦了,对于皇父说一不二的暴脾气,朱棣可是清清楚楚的。
所以说朱瞻基父子俩在朱棣心里的地位非常特殊,自带光环。关键这光环前无古人,气场特别强大。
当然,永乐二十二年的时光里,朱高炽的地位也不是稳如泰山的。他的好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免不了天天在朱棣面前构陷太子。再加上靖难四年,朱高煦战功赫赫,性格颇似自己;而长子肥胖仁厚,喜静不喜动,腿脚还不好,走路需要人搀扶。说实在的朱棣真是有点看不上朱高炽的。
永乐元年,当邱福、王宁等人提议立朱高煦为太子时,朱棣还是很犹豫的。关键时刻,还是永乐朝的一帮文臣点醒了朱棣。
翰林学士谢缙曾进言“好圣孙”,朱棣立刻点头。可见杀伐决断毫不含糊的永乐帝对于立储这个事上为难已久了。虽然太子仁孝,天下归心,虽然长子地位早由太祖指定,可是朱棣依然犹豫,让谢缙这么一说,永乐三代传承的体系很清楚了,他这才彻底下了决心。
公元1411年永乐九年,朱瞻基被朱棣正式立为皇太孙。到此,嫡长子一系的名分才算是从法统上固定下来了。只要不出意外,朱瞻基妥妥的就是永乐朝第三代接班人。
毕竟“立嫡以长”,这是《皇明祖训》纲宪般的存在,高高在上无法撼动。而朱高炽、朱瞻基父子标准的嫡长子嫡长孙,还有比这更经典的根正苗红吗?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历经劫波终于迎来这二位,如文、景一般存在的接班组合,岂有轻易放过的道理!
二论朱高煦继位的可能性。
说起嫡子,汉王朱高煦也是徐皇后所生嫡子,又是朱棣靖难行动的主要参与者。朱高煦与他大哥性格完全不同,聪明好动机灵,为人狠辣凶悍。
洪武年间,各地藩王的嫡子在南京就学期间,年少的朱高煦就表现出了与大哥朱高炽完全相反的秉性和不着调。以至于祖父朱元璋深恶之,早早的给他定了性。
靖难中,太子朱高炽行动不便只能驻守北平,虽然击退了李景隆50万大军,可毕竟没有冲锋陷阵,亲临绝地的气魄。
朱高煦就不一样了,靖难行动根本就是他最高光的时刻。1400年建文二年隨朱棣参加了白沟之战,击杀南军都督瞿能;东昌之战,张玉阵亡,关键时刻又是朱高煦杀到救出朱棣,反败为胜。1402年建文四年,燕军在长江边被盛庸击败,急切之下无法过江。朱棣已经几乎要放弃了,依然是朱高煦杀到血战盛庸,扭转局面,才使得南军陈瑄带水师归降燕王朱棣,度过长江拿下了靖难的最后一公里。
朱棣靖难成功,次子朱高煦功不可没,不但冲锋陷阵,还能智勇俱佳,甚至救过朱棣的命。难怪朱棣一冲动对他说了“勉之,世子多疾”这样引人遐想的话。比起太子,朱棣觉得这个次子更像自己。所以说“奉天靖难”成就了朱高煦,也给了他与朱高炽争夺储位的资本。
三论朱棣的评估。
1、太子和太孙的名位在永乐十年之前都已经先后定型。1417年永乐十五年朱棣令朱高煦就藩乐安州,基本上宣告了朱高煦的出局。
2、朱高煦虽有军功,但是为人品行不端正,听不进谏言。对于朝廷法度毫无敬畏,经常伤及无辜。参与夺嫡,构陷太子,陷害朝臣,致使谢缙被杀,黄淮问罪。
3、先是迟迟不肯就藩,就藩后仍私自招募死士,图谋不轨。打天下靠的是拳脚狠,不怕死,治天下靠的可是综合能力硬,不作死。
结论:
从朱棣思考继承人问题的逻辑来看,主线基本上还是以朱高炽一脉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只是建文削藩导致了靖难这个“意外”事件的发生,触发了朱高煦这一支线的成长。
既然《皇明祖训》是朱棣一切行事的行动准则,那么选择朱高炽就是他不忘初心的最好践行,何况还有一个朱瞻基既能传承永乐尚武的强硬作风,也能获得文官士人的拥戴。至于汉王,只能说他在永乐王朝的创建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使命已经完成。
所以无论朱高炽能不能熬到登基,都不会影响朱瞻基的帝王之路。
南北镇抚司答卷,欢迎围观。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明朝虽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与历朝历代又有所不同,大多数朝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都是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地轮,先嫡后庶、先长后幼,充其量也就是嫡长孙有时候能稍微占点儿便宜、盖过叔叔们一头。但明朝却是一房一房的轮,什么意思呢?只有等嫡长房绝嗣了,才能轮到嫡次房、嫡三房或者庶长房!因此,与其说明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倒不如说它实行的是“嫡长房继承制”。为什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是明世宗朱厚熜?因为明孝宗朱祐樘一脉绝嗣了,明睿宗、兴献王朱祐杬一脉是排庶出三房(朱祐樘为明宪宗朱见深庶出第三子)之后最长的一房!
皇太孙和亲王世孙、世曾孙的设置
历朝历代通常都只设置皇太子、亲王世子等等,有的朝代甚至连亲王世子之类都不设置。比如初唐武德年间,皇太子李建成的儿子与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的儿子一样,都只被封为了郡王,连亲王都不是!就更别说什么“皇太孙”了……
▲唐高祖李渊画像
但明朝不同,明朝自第一位皇太孙朱允炆出现之后,皇太孙基本都是明立的!不仅有皇太孙,明朝还设置有亲王世孙、甚至世曾孙以及郡王长孙等等。如果不是一房一房地轮,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专门设置这些?皇太孙,多么扎眼的名头!如果皇太子死了由他弟弟来当新皇太子,那皇太子的儿子算什么?二皇太孙吗?原来的皇太孙何去何从?除了增加祸起萧墙的几率,设置皇太孙没有任何意义,不是吗?除非是一房一房地轮,皇太孙的设置才有意义,他就是法理上储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皇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画像
建文帝即位坐实了“嫡长房继承制”
如果说洪武年间,“嫡长房继承制”还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设想,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朱允炆正式继承皇位便坐实了明朝的“嫡长房继承制”。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有二十几个儿子,虽然朱允炆即位时前三个已经去世了,但老四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还活着!如果是儿子之间轮,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朱棣而不是朱允炆,不是吗?不管朱棣后来抢来了皇位如何如何,至少在朱元璋的构想中,皇位是嫡长房优先,嫡长房之后是嫡次房、嫡三房,等他们都成了“绝户”,才能轮到朱棣。所以,朱棣篡位的罪名是无论如何也洗不脱的,就算如他所标榜的那样、他也是嫡出,也依然逃不脱篡位的罪名……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明立的皇太孙
明成祖朱棣虽然是通过篡位抢来的皇位,但是在成为皇帝之后,他显然没有打算否定他老爹明太祖朱元璋搞出来的“嫡长房继承制”。永乐九年,朱瞻基被朱棣正式册立为皇太孙!自此,朱瞻基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名分正式确立。除非有人学朱棣再上演一出“靖难之役”,否则皇位的继承顺序只能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没有第二个选择!换句话说,即便朱高炽死在了朱棣前面,只要朱棣还能做得了主,将来继承皇位的依然还是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更何况,明仁宗朱高炽远不止朱瞻基一个儿子,而且除了朱瞻基之外还有嫡子!如老三朱瞻墉、老五朱瞻墡,都与朱瞻基一母同胞。就算朱瞻基也死了(彼时朱瞻基尚无子嗣),皇太孙还可以是朱瞻墉、朱瞻墡,甚至是朱高炽庶出的儿子!怎么轮也轮不上朱高煦和朱高燧……除非朱棣自己改变想法,打算让儿子来接班,这是有可能的。不过,从后来朱棣对朱高煦、朱高燧的态度来看,恐怕也未必!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最后顺带说一说,明成祖朱棣总共就四个儿子,三嫡一庶,嫡出的老大明仁宗朱高炽、老二汉王朱高煦、老三赵王朱高燧和庶出的老四朱高爔,从来也没有一个叫朱高洵的儿子!更何况,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规矩,朱高炽这辈除了靖江藩之外,无论亲兄弟、还是叔伯兄弟都是火旁,比如朱允炆的炆、朱高炽的炽都是火旁,怎么会冒出一个水旁的朱高洵呢?即便是朱高煦,煦字下面那四个点依然是火旁!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
推荐阅读:
你认为能把名字流传到今天那些古代人,是不是都对社会做过贡献?
上一篇:为什么下雨天里的睡眠质量特别好?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