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击吉野号,为何不选择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呢?
▍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击吉野号,为何不选择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呢?
时也,势也!
▍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击吉野号,为何不选择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呢?
首先纠正一下,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致远打算撞击的敌舰是日本联合舰队本队的松岛,而不是一游的吉野!
请看下图,这张图是根据吉野号作战报告所绘制的海战当天三时许的一个战场形势图。(大概在致远沉没前半小时内)
可以看出,当时致远舰首指向的是日本联合舰队本队,而以吉野为首的一游则在北洋舰队的背后。
因此,致远不太可能调转船头去撞击吉野,它只能是冲向日本联合舰队本队,大概率是奔着松岛去的,毕竟撞沉对方的敌舰,其意义自不必说。
至于提问中的致远号为何不保存实力来日再战?答案很简单,致远号即便想保存实力也是不可能的。
海战进行到当天下午三时出头,日本扶桑号一发240毫米炮弹击中定远号舰首无防护区域。这发炮弹装填了下濑火药,定远舰的舰首随即燃起一场可怕的大火,在一小段时间内,定远舰几乎全员参与灭火,暂时终止战斗,日舰本队随即集中炮火,围殴定远号。
定远舰身边的北洋舰船纷纷前出,掩护定远,其中就有致远号。
致远号就一艘两千多吨的穹甲巡洋舰,防护力并不出众,在日舰密集炮火打击下,致远号伤痕累累,船体出现了近三十度的倾斜。
致远号的倾斜程度大体如下图所示。
舰体倾斜成这样,这要是放在其它国家的海军,其官兵早就弃舰逃生了!
但邓世昌不愧是英雄!他预料到致远的舰体状况很难支撑到海战结束,因此他打算再致远沉没之前,率领致远去撞击敌舰,做最后的殊死一搏!
结果致远号撞击松岛失败,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接受救援,与舰同沉!
小结:致远号撞击的日舰是松岛而不是吉野,邓世昌在致远重伤之际,指挥致远去撞击敌舰,是想在致远沉没前,尽最后的努力为北洋海军挽回局面。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全文完)
▍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击吉野号,为何不选择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呢?
首先要说一下,邓世昌想撞击的应该是“松岛”,而不是吉野。另外邓世昌当时是没得选择,所以只能破釜沉舟,做最后一搏。
很多人都知道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用尽以后驾舰想撞沉日舰“吉野”,可惜此举没有成功,最终“致远”舰战沉,邓世昌殉国。
不过这些年通过对日方参战各舰战报的分析看,当时位于“致远”舰正面的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吉野”所在的第一游击队在北洋水师的后方。因此邓世昌实际要撞击的,应该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期间“松岛”号。而且“致远”舰以撞击战术向日本舰队发起冲锋,并非弹药耗尽,而是另有原因。
在蒸气铁甲时代的早期,因为火炮威力不足,对铁甲舰的威胁不大,所以撞击战术流行一时。利萨海战以后,撞击战术更是成为各国海军研究的热门。北洋水师各舰载设计上也是以撞击战术为主,强调舰首火力。
不过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随着军舰火力的加强,撞击战术也有些过时了。加上日本军舰速度快,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并没有使用撞击战术。近年对沉在水下的“致远”舰勘察、打捞情况发现,“致远”的弹药库内还有炮弹,显然也没有到了只能使用撞击战术的地步。实际上“致远”最后决定撞击战术,是一个无奈的决定。
在黄海海战进行到下午3点10分时,日舰“扶桑”发射的1发240毫米炮弹击中了“定远”舰首左侧,在“定远”的军医院内爆炸,并引发大火。由于火势猛烈,定远的4门主炮射击受到影响,不得不暂停射击。
日本海军见有机可乘,于是向“定远”发起猛攻。此时北洋水师的“超勇”、“扬威”已经重伤即将沉没;“来远”中弹起火,在“靖远”的掩护下退出战场进行抢修;“平远”主炮被击伤,和“广丙”一起退出战斗;方伯谦驾驶的“济远”早就逃之夭夭,“广甲”紧随其后。在“定远”身边的,只有“镇远”、“致远”和“经远”三舰了。
为了保护“定远”,位于“定远”两侧的“镇远”、“致远”主动前出,挡住了日舰的炮火。“镇远”是铁甲舰,面对日本海军火力还能支撑,“致远”不过是一艘防护巡洋舰,很快在战斗中受伤倾斜。
此时对于“致远”最好的选择是退出战场进行抢修,但是这个时候“定远”的危机没有解除。而且“致远”等舰前面是日本本队,后面是日本的第一游击队,处于被包围的状态。因此“致远”不能撤离,也没法撤离。
所以邓世昌决定撞击“松岛”,是在无法撤离保存自己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无奈选择。他希望以此方法尽可能打乱日舰进攻节奏,为“定远”争取自救时间。
▍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击吉野号,为何不选择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呢?
中国的近代史,充满了屈辱和血泪,大清帝国把一个伟大的民族带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北洋水师的覆灭,和邓世昌的撞击行为都是时代的必然,让我们来看看,邓世昌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意欲何为!
清朝晚期,一度中兴,恢复了一些昔日荣光
我们对晚清的印象大都多是软弱可欺、崇洋媚外,面对列强的欺辱,只能选择割地赔款,保住皇室的荣华富贵,事实真的这样么?
十九世纪中后期,得益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名臣的力挽狂澜,和一批仁人志士的实业救国,以及国家的深厚底蕴,清政府逐渐恢复了元气,国家实力得到快速增长,于是有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一直持续到光绪帝前期。
此时的“大清帝国”实力虽然比不上英、法、德等欧美列强,不过在亚洲,或者是远东地区,清朝的实力是绝对首屈一指的,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以前,东亚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清政府手中。
这段时期倾国之力打造的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海军
这期间,清政府全力打造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实力雄厚,不仅拨出大批款项购入当时精良的德国军舰,还创办了专门为北洋水师提供让人才的西式海军学校。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外籍教员和海军军官指导训练,为每艘铁甲舰都配备了德国参谋,清政府实实在在地发展海军。
当时的北洋水师,不仅拥有镇远舰、定远舰两艘7000吨级,在世界上都属于顶尖的主力铁甲战舰,还拥有一大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军舰,如平远舰、致远舰等。同时海军人才也是不断涌现,诸如邓世昌等新式海军人才成为北洋水师的中坚力量,这时候的北洋水师,是世界第八、亚洲第一海军,风光一时无两!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失败却不可避免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清政府的战败使得大清帝国最后的荣光被彻底碾碎,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拼死抗争,也无力挽回败局,其失败的原因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清政府顽固派目光短浅,克扣海军经费
当时掌控朝堂的顽固派大臣,认为北洋水师已成,实力雄厚,无需再增强装备,便削减财力支持。还有老佛爷慈禧太后,为了填补内宫开支、维持其奢靡生活,公然挪用水师经费,导致北洋水师军舰和火炮长期得不到更新换代。
北洋水师内部分化严重
北洋水师的高层管理将官,都是朝廷亲自安排的,这些人显然与那些顽固派是一丘之貉,他们与中坚力量势同水火。还有外籍教官和参谋因为体质问题,相继离开,北洋水师彻底没落了。
北洋水师的种种弊病在甲午海战中彻底暴露
在接下来的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弱点暴露无遗。如弹药质量不佳、弹药储备稀缺、舰炮维护不当以致于对战中失灵等,已经都习以为常了。
还有因为缺少外籍教官和参谋,这些半吊子根本就不会海战,战舰之间协作性极差,水师内上下士卒又士气不振,加上高层统帅屡屡失误,这一切都将北洋水师推向了覆灭。
邓世昌率致远舰撞击吉野号,显然不是为了自杀
时任致远舰管带的邓世昌,是北洋水师内首屈一指的青年将领,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竟然采取自杀式攻击,绝对不是头脑发热。
原来,在致远舰被打捞出水后,发现其鱼雷射管内尚有一枚待发射的鱼雷,结合当时的科技水平,致远舰的这枚残余的鱼雷,是因为射程不足,无法打到吉野舰。
而致远舰还是一艘撞击式炮舰,这种战舰的一种战法就是在高航速状态下用船首冲击对方船体,只不过致远舰参战时已经是旧式战舰了,航速比不上英国产的吉野号,最终致远舰被鱼雷击沉,邓世昌们以最悲壮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职责。
一个没落的帝国,虽然短短恢复了一些荣光,然而体制的问题,这些荣光也只是昙花一现。而邓世昌们,虽有心杀贼,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有心无力!
▍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击吉野号,为何不选择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呢?
我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看过邓世昌这部电影。致远舰为什么不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因为当时致远舰已经撤不下了。舰上炮弹已打光,军舰摇摇欲坠、火光冲天、已经快要沉没,舰上战士大部牺牲,少部份已身负重伤。在这种情况之下,邓世昌下令全速前进,与敌人同归于尽撞向敌舰吉野号。最后被吉野号发出的水雷击沉,全舰战士为国捐躯,向英雄的致远舰敬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