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是什么?
▍类风湿是什么?
类风湿是资本赚钱的工具,从开始就给病人洗脑,不能治好,激素产生抗药性,让类风湿成为终身赚钱的工具。
反而不信不死癌症的,很多都会被中草药治愈,因为这种人会反思,身体不会无缘无固的,出现所谓免疫系统疾病
类风湿是什么?看医生决定结果
▍类风湿是什么?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冯唐《春》
漫花飞舞的季节,大多数人都会沉浸在春天所给予的惬意中,然后,有那么一部分人群却愁容满布。他们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为天气变化频繁,病情会在此时加重。今天。就由我,天天博士来会会这名不见经传的类风湿,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吧!
概述
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类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侵蚀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从发展过程来看,可分为无症状期、未分化关节炎期、临床症状期,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简单说,就是丧失劳动力和致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20-50岁人群为主要目标,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
临床表现
(一)关节表现1.晨僵∶早晨起床后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活动不开的感觉。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的话,可要格外警惕啦。2.关节肿痛∶最常出现的部位在双手近段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有没有发现,这些都是小关节哦!3.关节畸形∶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晚期的关节畸形,因为女性同胞们做的精细活儿更多,家庭主妇也不例外。
(二)关节外表现∶其病理基础是血管炎,血管如河流般分布在人体各处,所以患者的关节外表现可以说是全身性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均可受累。
检查与诊断
1.血象∶可有轻至中度贫血,活动期血小板可增高,白细胞分类一般正常。2.自身抗体∶常用的有类风湿因子,但目前临床工作中抗CCP抗体更具说服力。3.炎性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属于常规检测。4.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对诊断、分期、监测均很重要,超声以及MRI对明确关节积液和软组织有独到之处。新的检测手段有血清学APCA,抗RA33,GPI等等。诊断主要按照1987年和2010年ACR和EULAR分类标准,前者准确率高,敏感性低,后者则相反,目的是早起识别病变,更早一步规范治疗。
治疗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武器当然是药物治疗了,但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这病不能根治!主要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防止畸形,保持受累关节功能。目前常用药物有∶(1)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依托考昔、双氯芬酸等,一般只选择一种。(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具代表性的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柳氮磺吡啶,其中甲氨蝶呤最为经典,可谓是里程碑似的药物,除了需补充叶酸,由于易引起肺间质病变,所以入院后常规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排除。(3)糖皮质激素∶一提激素,很多患者都避之不及,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小剂量,合理使用就是治病的药,而不是毒。缓解疼痛,立竿见影,外面什么“祖传神药”很有可能就是大剂量激素,若长期不规范使用,并发症可就出来了,那时候就成了“拆了东墙补西墙”。(4)植物类药物,如雷公藤总甘,白芍总苷,正清风痛宁等。(5)生物靶向制剂∶最经典的就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国产的益赛普,也可为是甲氨蝶呤之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第二个里程碑似的药物;总之,一分钱一分货,贵。
相信大家现在对于类风湿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大家伙儿可别忘记专业医师的指导哦,患者朋友们,这个季节就多注意保暖,坚持规范用药,不擅自停药,用药。
愿,下一个春风十里,遇见你。谢谢大家!
▍类风湿是什么?
类风湿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简称(肯定不是类风湿因子的简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免疫疾病。
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是隐匿性发病,然后进行性发展,导致关节一点点受累,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有典型的晨僵(早晨起床关节僵硬)症状,常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
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的受累关节可呈现“天鹅颈”和“纽扣花”样畸形;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由于长时间的强直,加速了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从而更加使关节不能活动,最后直至关节失去任何的活动能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上述关节的症状外还会累积心、肺和神经系统,同时有些人会出现皮下结节及类风湿性结节。
病因:
知道了症状以后,人们很快就要问的病因是什么?告诉你四个字:病因不明;只知道是自身的免疫系统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是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表现。
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样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诊断。
对于早期不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2009年美国的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联合又制定了一个新的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充实而详细,当评分达到6分及以上时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
确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治疗就成了最关心的问题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无法治愈的疾病,目前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多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迁延,在开始2~3年致残率最高,有数据显示,如果开始不及时治疗,3年的关节破坏可达70%;在进行积极的治疗后80%的患者,病情会得到很大的缓解,但是仍然存在有致残的可能性,所以经常会遇到很多人,由于漫长的病程、效果欠佳,等原因导致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最后导致给自己造成了一下不可逆的伤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了: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适当的休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等。
药物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又分为: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和生物制剂等。上述提到的药物几乎都是处方药,所以具体的使用办法,在这里不做赘述,以临床医生开出的处方为主。
手术治疗
前面提到即使是经过积极的治疗仍然存在一些患者会致残,此时就需要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纠正畸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需要特别澄清一点,手术只是纠正畸形,不能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在手术后还是需要通过药物来治疗。
最后,类风湿性关机炎是什么?
是一个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一个症状很多甚至会致残的疾病;
是一个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以上内容帮助到您了吗?
如果疑问可以留言哦~
▍类风湿是什么?
你好,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类风湿的定义、症状、自我判断、治疗,此贴下许多医生都讲得非常详细了。
我就来讲讲类风湿的“前世”,不讲“今生”了。
类风湿关节炎最久远的追溯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古希腊首先提出这类疾病和症状,从古至今,被类风湿性关节炎折磨的人不计其数。如果不幸得了这种病,也不必过分垂头丧气,因为现代医学发展已经是今非昔比。公元前4000年的古苏美尔人的泥板上就记载着:柳叶对于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埃及, 医学著作《埃伯斯纸草文稿》 记录了干的柳树叶子有止痛功效。
最早的关节炎病理记录可能来自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550年左右一份纸莎草纸上还引用了再往前1000年的埃及博学大师印和阗对关节炎的描述。可见,在更早期的古埃及王朝就把关节炎辨识为特定疾病。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已出现风湿(rheuma)一词,意为流动,反映了最初人们风湿病病因的推想,即著名的“体液论”。
公元前380年,希波克拉底建议使用苦艾酒治疗风湿病。不过那个时候的苦艾酒并不是今天高酒精度的蒸馏酒,而是粮食酿造低度酒里浸泡了一些植物成分形成的药酒。当时多数浸泡的是苦艾(Wormwood)、茴香等。现在回头看可能主要还是酒精、苦艾里的大麻成分等麻醉了病人。
西方国家对类风湿治疗的探索
1570年,法国医师Cuillaume Baillou 首次使用”rheumatism”命名“风湿病” ,认为风湿病是一组独立的系统性肌肉骨骼疾病。1776年瑞典化学家Scheele从痛风病人的肾结石中分离出尿酸 ,尿酸的发现标志着“现代风湿病学”的开始。
公元1600年,欧州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鲁本斯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他的画作里就有关节炎患者变形的手指。法国印象派大师画家雷诺阿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双手关节严重变形,他需要把画笔绑在手臂上才能继续作画。
受古西医放血治疗潮流,曾经也有时间流行用放血治疗风湿病。类似的忽悠人的方法也曾横行一时。比如,1795年,美国骗子医生elisha perkins鼓吹他的perkins牵引器能够排干风湿病人体内引起疼痛的有害带电液体而治疗疾病,病人只要用它摩擦皮肤20分钟就能见效。另外有些骗子制造类似的所谓电子项圈等等骗人。
1758 年英国Edward Stone 教士发现晒干的柳树皮对疟疾的发热、肌痛、头痛症状有效。
1768年,英国著名内科医生william heberden出版著作《医学汇编》,首次明确区分关节炎和痛风。
近代医学终找到有效治疗方式
1828 年,法国药剂师亨利·勒鲁克斯( Henri Leroux) 和意大利化学家拉斐尔·皮里亚( Raffaele Piria) 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出了活性成分水杨苷( Salicin),并对它进行了提纯,验证了它的解热镇痛疗效。
1852 年, 蒙彼利埃大学化学教授 Charles Gerhart 发现了水杨酸分子结构, 并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水杨酸, 然而该化合物不纯且不稳定导致无人问津。
1876 年, 邓 迪 皇 家 医 院 医 生John Maclagan 在 《柳叶刀》 上发表了首个含有水杨酸盐类的临床研究, 该研究发现水杨苷能缓解风湿患者的发热和关节炎症。
1897 年德国化学家 Felix Hoffman通过修饰水杨酸合成了高纯度的乙酰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很快通过了对疼痛、炎症及发热的临床疗效测试 。
1899 年 Felix Hoffman 合成的乙酰水杨酸化合物被注册为 “阿司匹林”(aspirin) 。 至此, 阿司匹林作为非处方止痛药问世。当时主要是由德国bayer公司生产。
越来越多的类风湿“特效药”被发现
1904年,波士顿内科医生Joel Goldthwait借助X线检查首次成功地区分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此后医生们开始明确区分骨关节炎跟类风湿关节炎。
在古西医时代,人们一直认为服用金可以医治百病,甚至“金饮料”被称为万能药。1920年代,医生认为RA由结核杆菌引起,因此利用金制剂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来治疗RA。尽管后来明确了类风湿关节炎与结核杆菌无关,但金制剂确实能延缓患者关节损害和疾病进展,机理尚未明确。
阿司匹林作为消炎止痛药物,可以一定程度缓解RA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症状。但并未真正彻底控制住病情。而真正改变RA患者病情控制的是糖皮质激素。据说1855年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但真正开端可能还得从1927年算起,当时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根据这个实验推测,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是由某单个物质引起的,但后来人们从提取物中分离出来47种化合物,其中就包括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1935年,科学家取得了小牛的糖皮质激素结晶。
1940年代发现类风湿因子。20世纪40年代: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第一次被用于治疗RA。
1944年美国内科医生Philip S.Hench第一次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1948年7月,亨奇医生第一次将可的松注射到一名27岁患有严重RA的女性患者体内。治疗几天后,这名患者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可以正常地举起双臂、站立、走路,这个突破性的进展就像一颗炸弹瞬间传播开来。1949年4月20日,亨奇医生和肯德尔公开了14例应用可的松治疗的病例,这个报道再次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
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是如此的神奇,当时立即被医学界广泛传颂,并因此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很快医学界发现了糖皮质激素的副反应(参考《糖皮质激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是与非》)。大家开始反思糖皮质激素治疗RA。
越来越多的类风湿“特效药”被发现
20世纪50年代:抗疟药、甲氨蝶呤第一次被用于治疗RA。起初甲氨蝶呤被认为安全性不好、毒性很大,但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后验证了其安全性,如今已成为治疗RA的基础药物。
20世纪60年代:青霉胺第一次被用于治疗RA。青霉胺是青霉素的降解产物。早在1943年即由Abraham、Chain和Barker等牛津学者发现。
1966年,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深入了解,美国风湿病学会正式命名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和强直性脊柱关节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在此之前,它们被命名为类风湿关节炎外周型、类风湿关节炎中轴型。自此,这些经典风湿性疾病分类被识别出来。
20世纪80年代:环孢素A第一次被用于治疗RA。1973年,环孢素A从一种真菌提取物中分离出来,并在1976年被发现拥有独特高效的免疫细胞抑制作用。
我们可以参考在今天称为风湿病学圣经级的参考书《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简称 TOR)。第一版的TOR是1981年出版的。RA治疗章节的作者是Ruddy博士,当时提出肌肉注射金制剂和口服青霉胺是主要药物选择,而羟氯喹是备选方案。考虑副反应等,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仅作为试验性方案。尽管当时甲氨蝶呤已经开始在皮肤科崭露头角。
1985年的第二版TOR面世,硫唑嘌呤已经批准用来治疗RA,而环孢素、甲氨蝶呤和全身淋巴结照射作为试验方案。不过必须提醒的是,当时RA治疗首先考虑用对症药物的非甾体消炎药,而上述提到的金制剂、硫唑嘌呤等等只是症状控制不佳时再使用。
1987年美国多个风湿病专家挑选了他们自己认为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共262个人,同时选择他们认为的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262个「非类风湿关节炎」的「风湿科其他病人」。然后他们做对比。然后选择出了7个标准。尽管「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简称「1987标准」)存在众多缺陷,但当年还是被大家广泛认可。但随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理念的进步,我们已有更好的阻遏RA骨破坏的药物,例如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等。但是「1987标准」让医生们诊断偏晚延迟。
20世纪90年代:来氟米特第一次被用于治疗RA。1995年《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发表了来氟米特治疗RA的Ⅱ期临床研究,证实来氟米特可有效治疗RA。
1993年第4版的TOR,作为当时领军人物Ted Harris前瞻性的指出,对于RA应该及早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病药物,而不是沿用过去方案的先对症处理。不过当时考虑副反应而首选羟氯喹、柳氮磺吡啶。其次有金制剂、青霉胺,最后才轮到甲氨蝶呤。最早开始把甲氨蝶呤提到RA治疗首选地位要迟到1997年第5版的TOR。此时,源于中国遗传学及生物统计学专家李景均先生提出并推广的临床试验两原则「随机、双盲」已经吹遍整个医学界。而RA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已很多很多。正是因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肯定了甲氨蝶呤无可动摇的RA治疗基石地位。
1996年,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筛选在40万种化合物中发现了JAK激酶的先导分子,随后于1997年初开始了药物化学研发项目。3年后,托法替布柠檬酸盐(CP-690,550-10)被发现,其稳定的晶体结构、良好的溶解性及口服给药性能使其被确定作为新药的有效成分,开始进行研发。
20世纪90年代末:对靶向细胞外单一炎症因子作用的大分子生物制剂开始用于治疗RA。
新型生物制剂崭露头角
2001年的第6版TOR的作者是Mark Genovese。这时进一步肯定了甲氨蝶呤跟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价值、来氟米特也被学界认可;而最关键的是生物制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的惊艳登场。
在此后的第7版、8版本的TOR是进一步肯定生物制剂的价值,并且新的生物制剂药物涌现。同时由于生物制剂跟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极为优异的疗效,医生们开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极早期诊断。并希望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来阻遏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由此诞生了新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参考《类风湿关节炎的历史与今天》)
自1993年起,在历经长达20年的临床研发研究后,终于在2012年底,托法替布(尚杰)5mg每日2次的给药方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用于治疗RA。2017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正式批准托法替布在中国上市。
而到今天,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基本要点包括:
不管使用什么方案,首要目标是让病情缓解或处于低疾病活动度;多个改善病情的抗风湿病药物联合使用是常见选择,一般联合方案里应包含甲氨蝶呤;生物制剂性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是强有力的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起效迅速且肯定,但由于副反应,不建议长期使用。可以作为疾病诱导缓解的桥梁作用,直到其他改善病情的抗风湿病药物见效而减量、停用;关注类风湿关节炎的心脑血管风险。能看到这个地方,不知道您是否有收获?
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谢谢。
▍类风湿是什么?
类风湿中医如何辨证
最近有朋友私信问我,得了类风湿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用中医调理?类风湿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晨僵,对称性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甚至畸形、废用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它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虚弱,或后天体质调养不足,然后,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风寒湿热之痹证。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结合病例大家可能更能明白对于这样的疾病的中医辨证用药的思路。
这是我最近治疗过的一位47岁的女性患者,她母亲有类风湿10多年了,现在手指关节一半以上都变形了,可以说有遗传因素,她是最近一年发现手指有时屈伸不利,有晨僵的现象,也到医院做了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她来我这儿时的主要症状是
症状:早上起床时感觉手指僵硬,屈伸不利,有轻微的胀痛,怕冷,不敢碰凉水,做家务都是用温水,夏天天热还好点儿,最近天凉,有所加重,但是手指关节并没有明显的变形。饮食及二便均还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紧。
辨证:她的辨证很明显是风寒湿痹
证候分析:风夹寒湿,阻于经络,痹阻气血,所以会有晨僵,关节屈伸不利,因为是得病时间不长,所以只有轻微的胀痛,没有关节畸形;湿性黏滞,风寒夹湿,留注关节,所以这种肿胀一般难以消退,这也是风湿病缠绵难愈的一个原因;舌淡,苔白,脉沉紧,均为风寒湿偏盛之症。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防风——祛风散寒,当归,白芍——养血活血,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防御外邪侵袭,姜黄——祛风湿,通经络,独活,秦艽,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
桂枝——温阳散寒,调和营卫,川芎——理气活血,祛风止痛,
加防己、薏苡仁,以加强祛风除湿之力
结尾:这个患者调理了一个月后,晨僵的现象明显缓解了,早上起来,手指关节不再像以前那样僵硬,也不疼也不胀了,感觉舒服多了。后来又给她巩固治疗了两周,基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了。
类风湿这个疾病很容易反复发作,平时我们要注意避免外邪,包括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机体,另外,要加强锻炼,增加体质,提高免疫力。
------------------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上一篇:彩票中大奖后多久能拿到钱?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