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百家讲坛》里部分学者的水平只有二流?
▍为什么有人说《百家讲坛》里部分学者的水平只有二流?
在《百家讲坛》中,确实有一部分所谓的学者,专家胡喷乱讲,随心所欲的瞎编乱造,篡改历史。把一部完整的有传承的历史给讲得七零八落的。别说他们水平只有二流了,简直是颠倒黑白。也有一些真才实学,知识渊博的学者、教授、专家把过去的历史讲得透彻,分析的到位。无论是从口才上或者是知识渊博上都是超一流的。对他们不能够一概而论,一棍子全部打死。
▍为什么有人说《百家讲坛》里部分学者的水平只有二流?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老梁故事汇曾经有这样的言论:能上百家讲坛的都是些二三流的学者。
不得不说,老梁这个观点还是有些道理的。首先要知道,能上百家讲坛的,其实是经过很多的挑选的,并不一定是学问做的好,研究搞得好,就能上去的。
之前学校有个近代史的老师,讲课也很有意思,学生都挺喜欢。百家讲坛节目也有邀请他试讲,结果在试讲的时候,他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水碰到了,然后就因为这个,影响了整体的试讲效果,最终没能上百家讲坛。
我们看到的百家讲坛上的明历史文化类星,多是口齿伶俐,讲课生动,台风特好的老师,如易中天,王立群等人,风趣幽默,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其实很多讲历史的是中文或新闻专业的,就是因为表达好。
而在大学等研究机构里面,历史学问做的好的,一流的学者,很多并没有这样厉害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历史学,板凳需坐十年冷,大多数情况是比较“刻板”一点的。
此外,还有个因素就是——文人相轻。
百家讲坛无与伦比的“造星”能力,让沉寂的历史文化研究圈涌现出一批公众人物,不仅赚足了世人关注,也赚足了口袋。于是难免就有人眼红了,本来谁都不服谁的圈子,相互之间的鄙视就产生了——孔子讲过,巧言令色怎么滴来着。。
不过事实求是的说,历史研究和历史普及,本来就不是一个任务和目标,所以一流也好二流也罢,只要能让观众有所收获,有所思考,就是好的。
更何况,百家讲坛上也不乏真正的一流学者,如复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葛剑雄,就是无可争议的一流权威学者。
能遇到这样的大家,并且在百家讲坛这样的历史文化普及节目上,真的是大众之福利。
然而像这样的一流学者,又不会特意利用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去吸引世人眼球,所以就显得“不火”。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学术做到一个领域的权威,真正是不愁名利,也不屑于这种刷嘴皮子所得的“名利”。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为什么有人说《百家讲坛》里部分学者的水平只有二流?
说是“二流”都是抬举他们了。三流都不算。
百家讲坛看似以“百家”开头,实际上这些人都是西方学术范式的坚决鼓吹者,拿着西方的话术结构中国传统文化,贻笑大方。
这个可能就是当代教育者、研究者的悲哀,即使如一些看似大家的人,也是拿西方的话术、范式来套用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用西方的审美体系、价值体系解释中国的文化、诗词、历史和艺术。
哪怕这些人是华夏文化的追随者,其实质依然是西方教育体系下的得利者。对于华夏文化只是在门外徘徊、叫嚣、不屑、涂抹,一点都没有看到华夏文明与西方文化之间本质的差异。
讲的是诗词,其实自己不会写诗;讲的历史,其实套用的是西方的伪学考古;讲的是文明,也只是在西方文明的定义下匍匐;如是而已。
所以,这些人都是当下西方教育范式的食利者,仅此而已。对于华夏文化没有一点好的、正面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为什么有人说《百家讲坛》里部分学者的水平只有二流?
问这个问题的人不只二流,还下流。百家讲坛只是一孔之说。人家五流都不关你事。这叫做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挑拨是非的人是几流。
百家讲坛就如路边的石头。你走过去伴脚了,是石头不好吗?那是你不长眼。自己不长眼的人是几流。
文化人看石头,会用石头修路、架桥、建房。让石头发出金子般的光芒来。猪看见金子与看见石头是一样的,猪怎么会知道,石头也可以发出金子般光芒来的?猪知道了又如何?猪还是会抱怨即使是金子也不能吃啊。
眼界便是格局。老师们不必个个都是行业专家。只要有比自己行的就学。才能学到本领。行业专家那有兴趣来教笨猪啊。你以为你是谁。自己没本事,却爱对别人说三道四。这算啥?
▍为什么有人说《百家讲坛》里部分学者的水平只有二流?
我认为凡是能进百家讲坛的人,从文化角度上讲都是一流的。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百家讲坛的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更不能求全责备,他们必竟是学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