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汉武帝一举两叁得,消除了窦家,吓死了田玢,惩罚了王痣。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向集权中央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公元前131年,汉武帝的朝廷里传出一个惊天谜案“窦婴献遗诏”!经验证,此遗诏属伪诏。
魏其侯窦婴被腰斩于长安西市,家人受到株连,满门抄斩。一个充满恐怖、诡诈、血腥的大案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案奇怪就奇怪在,按说窦婴一个大汉丞相,遗诏的保管和其中的程序,他应该了如指掌。伪造遗诏罪是什么样的大罪,他也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难道他会为了救命伪造先帝遗诏,去招惹满门抄斩罪?
汉武帝不想杀他,他自己也不会用伪遗诏犯罪,那么此案凶手是谁,便成为千古谜案。今天我们就试着想想,看这个历史的凶手到底是谁?
窦婴的结怨
一、窦太后
窦婴,字王孙,今衡水武邑东人。窦太后娘家侄子,其才能过人,深得窦太后的喜爱。汉景帝时期因平叛“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又有窦太后撑腰,可谓是朝廷红人。
1、为立太子之事,窦婴与窦太后结怨
一次皇家私宴上,酒至七旬时。汉景帝为讨好母亲窦太后,答应千秋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窦婴以为汉景帝在说醉话,当即制止了汉景帝的酒话说: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史记》
如此便惹恼了窦太后,因为梁王继位的话,窦太后是皇太后,朝廷政权仍握于自己手中。但如果是孙子继位,她变成了太皇太后,中间就多了一个皇太后,争权。对于这个好权的窦太后来说,是件关权力的问题,也是生死问题。
所以窦太后大怒,将窦婴可以任意出入宫门的名字从登记薄上除去,不准他见皇上。窦婴也一气之下,称病辞职回家了。
2、政见不同
如果说只因为立储之事得罪了窦太后,那还可以用日后的讨好补过,毕竟太皇太后还是老大。但政见不同,则是致命的大事,政敌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汉武帝即位时,朝廷已经垂垂老矣,这个“老”不仅仅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们年纪老了。还有汉初的无为治国的政策也老了,朝廷上下暮气沉沉,大家都按部就班地无为而治。
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汉武帝那里受得了这样的死气沉沉。他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要把大汉发扬光大、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绩。这时,窦婴便走进了汉武帝的权力中心。
汉武帝用窦婴为相,有两个原因。第一,窦婴有才,且满腹儒家经典。第二,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儿,用他对抗窦太后,的确是块得心应手的盾牌。可惜的是,汉武帝的这块牌没什么用。
窦婴为汉武帝的建元新政确是立了大功,可是功劳越大,与窦太后的仇越深,终于被窦太后赶出朝廷,赋闲在家。
二、汉景帝、王皇后
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大汉朝在吴王刘濞的率领下,发生了吴楚七国叛乱。
1、汉景帝屈尊求窦婴挂帅平叛
当时汉景帝派窦婴挂帅平乱,可窦婴却因为堵气,不肯挂帅平叛。汉景帝无奈,只好亲自到窦婴府上去求窦婴挂帅平叛。汉景帝说:
王孙宁可以让邪?
《史记》
窦婴这才同意拜将出征。窦婴不仅有文才,同样还有军事才能。出征前他把自家的宝贝及皇上赏赐的千斤黄金,摆在庭院里,任由将士们自取自己喜欢的宝贝。和这样爱兵的将领出征,将士们当然是拼死奋战。
到了前线,窦婴坐镇荥阳,负责指挥进攻齐、赵两国的汉军。汉军们上下同心,勇猛拼杀,大败吴楚七国叛军。反叛平定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从此位极人臣,无人能比。
此次平叛窦婴立下了赫赫之功,然,他在汉景帝心中会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
2、对抗汉景帝废太子
汉景帝4年,汉景帝要废太子刘荣,遭遇到了周亚夫、窦婴的坚决反对。汉景帝堂堂一个大汉皇帝,怎么会因为两个手下的反对就改变主意。到后来,周亚夫和窦婴两人发展到不只是反对,而是对抗。
不怪汉景帝说窦婴:
“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
《史记》
从此,汉景帝不再重用窦婴。一个朝廷重臣,迫使皇帝说出“难以为相,持重”,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时为废太子刘荣一事,与王皇后也结了怨,种了仇。
三、与田蚡的争斗
田蚡,市井小民,凭借着姐姐王皇后的关系,走入大汉权力中心。
1、权力相争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田蚡想做丞相。但原窦婴门客籍福劝他说:论功劳、资格、年龄窦婴都比你大,这次你还是力推窦婴为丞相,你做太尉。这样还可以得个让贤的好名声。
虽然,田蚡听信了籍福的劝,让窦婴当上了丞相。但是,心里结下了争权的怨。
2、利益相争
汉武帝刚即位时,窦婴、田蚡都是外戚,加上他们俩人又都是儒学大家。所以汉武帝便将他们纳入权力中心,实行建元新政。不想惹恼了窦太后,将他们俩人赶出朝廷,双赋闲在家。
他们俩原本就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不想这会窦太后死了,窦太后一死,田蚡又回到了朝廷任丞相。
其实田蚡任不任丞相,那也与窦婴无关,他们之间本来也再无瓜葛。然,窦婴家的门客们都是一群势力小人,见窦婴离开了朝廷,又窦太后死了。
知道窦婴也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而田蚡则有个当朝的皇后姐姐,加上又是当红丞相。于是,窦婴的门客们又都跑到田蚡那去了。唯灌夫还一如既往地常去拜访窦婴。
不甘寂寞的窦婴,此时又想巴结田蚡。结果,田蚡趁势向窦婴开口要窦婴的宝贝,城南的那块田地。这可惹恼了灌夫。
窦婴获罪
公元前131年,田蚡与燕王之女成婚,王太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必须去田蚡府上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前往丞相府去祝贺。
可是,洒宴上灌夫借酒大发酒疯,田蚡本来就对窦婴和灌夫有怨,趁势将灌夫以犯上罪投入大牢,并声称贺宴是皇太后旨意,他犯的是抗旨罪,当夷三族。
灌夫是窦婴门庭冷落时唯一的一个朋友,又是为窦婴打抱不平而获罪,窦婴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结果被牵连进入大牢获死罪。
生死关头,窦婴拿出汉景帝遗诏: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史记》
汉武帝看到遗诏,立即去档案库取存档,结果档案库里根本没有存档。没有有档的遗诏就是假遗诏。窦婴最终以“矫诏罪”被斩,留下了一个历史谜案。
总结
说了这么多,此案的凶手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史记》里没有记载,故而引来后世无数遐想。今天大家一起来想象,看看到底谁是凶手?
其他废话就不多说了,因为无论是谁进机密档案库都会有记录,其中也包括皇帝。然,史料中没有记载窦太后、王皇后、田蚡进入档案库的记载。
那么,此案凶手就应该是汉景帝。因为汉景帝为汉武帝能够平安登基,顺利治国,连自己的嫡长子太子刘荣都杀了,还有谁他不能再去杀。
窦婴为平七国之乱的确立了大功,但他劳动了皇帝大驾,也算给汉景帝来了个下马威。废太子刘荣时,窦婴又一次不顾皇上尊严坚决反抗。汉景帝的那句:“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不是白说的。
汉景帝的爸爸汉文帝的驭人术就已经玩得是炉火纯青了。到了汉景帝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他感觉到连他都难驾驭的刺时,他一定会为汉武帝拔掉这根刺。
窦婴对大汉的忠诚汉景帝知道,但汉景帝也知道窦婴难驾驭。他的母后窦太后在,窦婴有大功而无过错,他杀不了窦婴,所以他才想出给窦婴一份没有存档的遗诏这一招。
如果窦婴乖巧归顺的话,他一辈子也不用拿出遗诏。但是,当窦婴真的有拿出遗诏的这一天,那一定是汉武帝遇到难解决的问题了。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句话窦婴可以理解为,先皇给了我遗旨,我可以拿遗诏号令汉武帝及天下。可是,汉景帝知道自己的儿子汉武帝是个独裁主义者,他不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上司。
所以说,汉景帝留的这九个字,不是说让窦婴可以拿遗诏“便宜行事”,而是告诉汉武帝“便宜行事”。当汉武帝拿到遗诏,又找不到存档时,汉武帝明了了他父亲的心意。
这才是汉景帝的真正用心,先帝的遗旨。
事实证明,汉武帝用窦婴脑袋砍掉了田蚡的脑袋。窦婴死后田蚡也离奇的死了,王皇后被禁入冷宫。
当汉武帝清除了所有外戚势力后,才真正实现了他中央集权的理想,成就了他的千秋伟业。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遗诏事件」与「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 53 年中前期和后期的两次重大政治事件。前者导致大将军,丞相,外戚窦婴被杀,后者更是皇后卫子夫,皇太子刘据在内的数万人死于非命。
遗诏事件,堪称大汉第一迷案,众说纷纭,扑朔迷离。或许是我们想太复杂了,这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凶手一目了然。
外戚之争
(窦婴 剧照)
窦婴和田蚡是「遗诏事件」的两大主角,地位同样尊贵,为汉武帝初年时的两大顶级外戚。
窦婴是汉武帝祖母窦太后的侄儿,田蚡是汉武帝母亲王太后的同母弟。窦婴从文帝朝时便开始从政,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为资深外戚。田蚡在武帝初年,凭借姐姐王太后的权势才逐渐显贵起来,属于新兴外戚。
窦婴在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担任大将军,立下大功,被封为魏其侯。在武帝朝初年任丞相。
(窦婴和窦太后)
窦婴虽为外戚,但其军事和政治才能出色,也不完全屈从于窦太后。
在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上,与窦太后发生分歧。窦太后主张立自己的小儿子为汉景帝之后,而窦婴坚持礼法,主张父传子,由此遭受窦太后忌恨,被禁止进入宫廷。窦婴主张儒学,这又与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在治国理念上发生冲突,因此被霸主丞相之位。
窦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失败的外戚。随着窦太后的去世,王太后等新一代外戚逐渐掌握大权,必然与老外戚发生冲突。
灌夫事件
(灌夫 剧照)
两大顶级外戚之间,只有暗斗,没有明争。两者博弈的焦点和后来事态失控的导火索是另一位关键人物——灌夫。
灌夫是汉初大将灌婴家臣之子,因在平定七国之乱中作战勇敢,以勇猛著称,先后担任中郎将,太守,太仆之职。后因罪被免官,闲居在家。
随着甜田蚡地位逐渐尊贵,原来依驸窦婴的宾客纷纷投靠田蚡。窦婴闷闷不乐,只有灌夫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在窦婴身边,二人交情深厚,只恨相见恨晚。
有一次窦婴请田蚡吃饭,田蚡迟到,灌夫便在宴会上讥讽田蚡。后在田蚡的婚宴上,田蚡向宾客敬酒,大家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以示不敢。而窦婴举杯时,只有寥寥数人离开席位表示恭敬。灌夫十分愤怒,在宴会上责骂宾客,田蚡于是将灌夫白抓捕,追查其以前的违法行径,判处死罪。
窦婴为了营救灌夫,不听妻子的劝告,与田蚡在朝堂上辩论,相互攻击。后田蚡等朝廷大臣弹劾窦婴,窦婴也被捕下狱。
关键时刻窦婴嗯让家人向朝廷上书,称自己曾受汉景帝的遗诏,要求重新拜见汉武帝。
遗诏中有言「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是先皇的遗诏,意思是若遇到特殊情况可以自行其是。朝廷大臣查找诏书档案时,发现该遗诏并没有副本,于是弹劾窦英,称其犯了伪造诏书罪,遗诏事件就发生。
遗诏迷云
窦婴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拿出了先皇汉景帝赐给自己可以「便宜行事」的遗诏。本以为是救命符,没想到成了催命符。
那么这个遗诏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谁在从中作梗?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确实是窦婴伪造诏书,二是有人毁掉了诏书的副本,三是汉景帝的遗诏根本就没有留下副本。
到底是哪一种情况?
真凶探秘
(田蚡剧照)
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大家的基本共识是第 1 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小。窦婴作为三朝元老,且其自身的政治修养和多年的政治经验,特别是在这一受困期间,不可能伪造诏书,这一点基本可以得到公认。
第 3 种情况受到一些人的推崇,而且这个解释的脑洞实在太大,非常烧脑,容易吸引眼球引起关注。
这种观点认为,窦婴在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上与汉景帝完全一致,并且对国家有大功,对汉朝忠心耿耿。汉景帝在为汉武帝选择辅政大臣时,窦婴是非常重要的人人选。
选择了窦婴,为了显示对其的重视和对其忠诚的褒奖,故授遗诏与窦婴。
没有重大事件,遗诏便不会出现在市面上。倘若遇到重大事件,特别是窦婴有反心时,当他拿出遗诏之日,便是他死亡之时。这本质上就是一个防患于未然陷阱,你忠心便是对你的褒奖,你要有反心便是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 3 种观点脑洞实在太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第 2 种情况中,因为皇帝的诏书有副本并且有记录,要抹去副本及记录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这样做风险很大,而且不易保守秘密。所以认为第 2 种情况不合情理。
我个人倾向于第 2 种情况,虽然毁掉副本及记录有一定难度,但你得看是谁来操作这件事情。如果太后,皇帝,外戚国舅共同来操作这个事情,可以说易如反掌,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开篇我就说过,这是新老外戚之间的政治角逐。随着窦太后后的去世,以王太后为首的王氏外戚既有把持朝政的欲望,也有把持朝政的动机,而他们唯一的绊脚石只剩窦婴。借此机会除掉窦婴,完全符合王太后一派的政治利益。
同时对于年轻的汉武帝来说,抛开前朝旧臣,特别是像窦婴这样的重臣,对于自己巩固统治也大有裨益。
「遗诏事件」是田蚡推动,王太后主导,汉武帝默许,群臣冷眼旁观,宗室乐见其成共同作用的结果。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汉武帝初期,发生了一件奇案。
赋闲在家的原汉武帝丞相窦婴与现任丞相田蚡,因为将军灌夫想要化解两人恩怨而打起了嘴仗,相继在汉武帝那里相互检举揭发对方。紧接着闹到了汉武帝面前,汉武帝短时间之内无法判定究竟孰是孰非,责令朝中大臣给个意见。大臣们立刻分成三派,支持田蚡,支持窦婴以及两面都选的。“球”,最终还是被踢回到了汉武帝这里。
汉武帝一时间犯难,加上受制于王娡王太后,汉武帝只得询问王娡对这件事的看法。
史书记载,拿出决定性意见或者说命令的还是王太后,当今皇帝的母亲王娡王太后。
窦婴是汉武帝的奶奶窦漪房的堂侄,田玢是王太后的同母异父的兄弟。
同是外戚,田蚡在血缘上更近一些。但是窦婴却是在汉景帝朝爆发七国之乱之时,同条侯周亚夫一同抵敌七国联军,保住汉文帝一系的皇位,是社稷之臣,窦婴的声望在当时没有人能超过。
只是因喜好儒术,与酷爱黄老学说的窦漪房有分歧,进而被免官在家,可是一些人望还是余存一些的。
王娡太后,对此一概置之不理,铁了心要将窦婴拿下,杀鸡儆猴,扬威天下。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後,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後,是属宁有可信者乎?
最终,窦婴被下狱问罪,整件事情的挑起者灌夫被认定有罪,要被灭族。
窦婴是极为赏识灌夫的,在这个节骨眼,还在狱中的窦婴通知家人,拿出了窦婴一直珍藏的汉景帝时遗诏。遗诏内容为,“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窦婴拿出遗诏的目的,只是为了可以面见汉武帝,从而希望说服汉武帝,收回成命,免除对灌夫和窦婴自己的惩处。
然而,事与愿违。
遗诏非但没有帮到窦婴,反而召来了窦婴的杀身之祸,以弃市罪被斩杀于集市。其中缘由是,遗诏的来源受到质疑,因为遗诏没有在宫中存档,只是窦婴独有,窦婴就有矫诏的嫌疑,最终被定罪。
那么,窦婴究竟有没有矫诏?如果没有,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谁最有可能出手?
首先,我们要判断窦婴究竟有没有矫诏。
一般情况来说,如果矫诏的话,遗诏中的内容是最有利于发出假诏的这个人或集团。而窦婴“矫诏”的内容,却只含有劝谏的成分,关于劝谏之后持诏人的权利划分根本没有明确,也就是说,遗诏内容限定了窦婴只有快速通畅的上疏权利,听不听就是看到这份遗诏的掌权者的事了。对身陷囹圄的窦婴来说,帮助并不大。
还有一点就是,这份遗诏是经过窦婴家丞的手而收藏起来的,如果这是一份假诏,作为昔日丞相的属下,矫诏的危害家丞不可能不明白,他一定会再三确认遗诏的真伪,然后再封存。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信任的问题。有可能家丞迫于窦婴的压力或者出于对窦婴的信任,受到了窦婴的蒙蔽欺骗,进而封存起来。
但是,窦婴这样做只能蒙蔽一时,长时间之后,或者是在汉武帝查验这份遗诏时,家丞完全可以反咬一口,从而获得一线生机,然而事实证明,家丞并未这样做,反而配合窦婴的家人找出了遗诏,并递呈于汉武帝。
所以,遗诏的真伪是不用质疑的。
其次,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可能出手销毁遗诏备档的有三类。
最大受益者
如果从最大受益人算起,自然是田蚡在其中做了手脚,销毁了遗诏的备档。
另外,丞相在职权,在汉武帝初期时,虽然有所削弱,但并不明显,在汉武帝后期才有了大幅度的削减。丞相主管十三曹,包括主官一切文书往来的尚书。丞相田玢完全有这个权利和能力,越过主管尚书悄无声息获得并销毁遗诏备档。
但是,田蚡却没有这个必要多此一举。
田蚡与窦婴之间的争斗,在汉武帝初期都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
田蚡和窦婴早在窦漪房在世期间双双被贬。史书给出的理由是,两人都犯了窦漪房的忌讳,田蚡和窦婴都喜爱儒术,而窦漪房崇信的是黄老学说。田蚡和窦婴两人相继被罢免之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局,窦婴这里是门可罗雀,田蚡那里依然是车水马龙。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就是,窦太后行将就木,田蚡的姐姐王娡却是正当壮年,窦漪房离世之后,接替窦漪房皇太后之位大权的只有田蚡的姐姐王娡王太后。
而在这之前,窦婴能够接任丞相一职,完全是因为田蚡听从籍福的建议,以太尉和丞相职位职权相差不大,举荐窦婴,还可以获得谦让的好名声,最终在王娡的支持下,田蚡和窦婴双双接任太尉和丞相。也就是说,只要王娡在,田蚡的确可以一手遮天。
窦婴接掌丞相一年后(公元前140年六月----公元前139年十月),被窦太后免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打算就此搁置。直至四年后,建元六年(前135年)窦漪房去世,汉武帝才得以随心施政。同时,田蚡如愿以偿的当上丞相,自此大权独揽。
而窦婴早已坐上了冷板凳,甚至出现了窦婴之子出事,还需借助田蚡来协调而得以脱罪,进而引发田蚡仗势强索窦婴名下好田的事情。
窦婴在此时根本对田玢没有什么威胁,只需要慢慢耗下去,窦婴及窦氏家族便会崩溃。
另外,窦太后过世前,朝中众臣为杜绝吕后专权的事件重演,一再压制窦漪房的亲族,窦长君窦少君和窦甫等人只有窦长君与其子窦彭祖有侯爵,窦长君死后,窦彭祖为南皮侯,窦婴则因战功才得以封魏其侯。
与之成对比的是王娡的兄弟王信田蚡田胜相继为侯。窦婴与其家族实在是无力对抗王娡亲族。
最有能力的嫌疑者
王娡,在窦婴与田蚡发生争执时,第一反应在上文已经描述过。她的这种反应不出古今人物的意料之中。
按照正常的程序,窦太后离世之后,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莫过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王太后。
与窦漪房窦太后相比,王娡的太后之位,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外交与谋略,一步步从汉景帝的另一位前废太子刘荣手中获得的,其心智和手腕可谓是出类拔萃。
王娡已经在这件事情有了明确的态度,并且是在汉武帝面前强硬的表示出来,那么可以明白这件事在王娡心中所占的位置,以及她对这件事情即将出现的后果进行了全面的考虑,至少也是为了维护王家和田家的权利地位,不会再步入薄昭栗姬等人的亲族的后尘。
再者,如果王娡以太后之尊下令毁坏遗诏的备档,轻而易举。
然而,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如果王娡下令出手,那么这样显得窦婴的势力太过庞大,以至于王娡只能出下策而为之。这与她当时的身份以及权势根本不相匹配,更不会提高王娡的声威,反而因朝野内外过多的关注,既无法从中做手脚,也会因为窦婴突然出现“矫诏”的罪名而降低王姪的声威。
一代太后,竟然到了还需要暗中做手脚来除掉兄弟的政敌的程度,得到的效果只能是自取其辱,以王娡的心智根本不会如此做。事实上,王娡采取了更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强令汉武帝不论窦婴对错,直接定罪。
汉武帝出于无奈,为了堵塞悠悠众口,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借朝臣之口,将此事压下去。然而,朝中大臣并非各个都是趋炎附势之辈,因此分成了三派。分别支持窦婴和田玢的两派以及中立的一派。
这样一来,最终促使最有嫌疑,或者说最有长远利益的人出现。
最有嫌疑、最长远利益者
汉武帝能够成为大汉天子,关键在于王娡与刘嫖之间的政治交易。刘嫖出面说服汉景帝以及破坏汉景帝与栗姬母子之间的感情,待汉武帝成为太子后,立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为皇后。
在汉文帝,薄太后,汉景帝,窦太后相继离世之后,曾经叱咤于大汉帝国的长公主刘嫖,她所能够倚仗的人物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汉武帝即位后六年,窦太后离世,武安侯田蚡成为丞相。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後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最为关键的是,武安侯田蚡的封国武安与馆陶公主的食邑馆陶以及其子陈蟜的封地隆虑(河南林县)在地界上相邻,此时作为失势的长公主,如何维持住眼前的利益是迫在眉睫。
还有一点,刘嫖与窦婴之间因为文景两帝的关系,从感情上比较亲密,此时窦婴以及其家族的失势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刘嫖如果不做出一些举动取信于王娡,甚至是占据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之位,又多年没有子嗣的陈阿娇是必有被废的可能。
一直在政治中心摸爬滚打的刘嫖只有立刻与窦婴划清界限,最好是给出“投名状”,才能取信王娡以及其家族,甚至是大权在握的汉武帝。
最为重要的是,陈阿娇作为皇后,身处后宫禁地,完全有机会拿走遗诏。即便是陈阿娇出于顾忌,不能亲自下手,刘嫖以皇后之母的身份进出宫禁也是极为方便。
所以,刘嫖母女二人无论是出于何种需求,替王娡出手解决此事,可说是手到擒来。
最终,窦婴以口舌之争为引,以“矫诏”的罪名,论弃市。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窦婴做梦都没有想到,被整个家族视为护身符、藏在家里十多年的“先帝遗诏”,唯一一次亮出来竟然被人说成是假的,而且还引来了杀身之祸!
当御史附在汉武帝耳边私语了一阵之后,原本还面色和善的九五至尊,就像换了一张脸谱一样,深邃的眼睛不怒自威、死死地盯着这位三朝老臣。
而在官场沉浮了几十年、深深体会过帝王之术深不可测的窦婴,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自己早在汉景帝驾崩之时就已大势已去,此时和一枚弃子没有多大区别!
先帝的遗诏算什么?在当今皇帝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黑白还不是他说了算?
窦婴的死,其实是两伙利益集团斗争的牺牲品,更是汉武帝时期的窦家、这个老牌外戚家族彻底落寞,新兴外戚贵族取而代之的重要标志!
那么窦婴身为三朝老臣、又是曾经权势滔天的著名外戚大臣,为何会在阴沟里翻船呢?他手里的那封“先帝遗诏”,到底是真是假?按理来说,窦婴功高至伟,没有他、就没有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更没有之后汉武帝开创的宏图霸业,如此功劳本可免于一死,为什么最终却在大街上被砍掉了头颅呢?
要想弄清楚这几个问题,要从窦婴、或者说是窦家一步步迈向权力中心开始说起。
老牌外戚吕家倒下、 新外戚窦家站到了历史舞台上,身为家族成员的窦婴顺理成章地成为家族权力代表。
公元前180年,权倾朝野二十多年的吕雉一命呜呼,原本波澜不惊的朝堂之上开始暗流涌动起来。
吕家的领头羊死了,对于这个外戚家族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震动,而这个时候,齐王刘襄为了保住刘氏家业、彻底铲除吕家,便联合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秘密谋划,准备来一场瓮中捉鳖。
太尉掌握着宫廷军队、丞相手握政权、而刘襄又是刘家皇室代表。而当时,吕家最有权势的代表人物就是吕雉的侄子吕产、吕禄二人,手里有长安城南军、北军两支劲旅。
饶是兵强马壮的吕家兄弟,在阵容如此强大的“反吕联盟”面前也是稍逊一筹,很快吕产、吕禄就被杀死,其余或多或少和权力沾边的吕家成员也悉数被灭。汉朝政权重新回到了刘氏手中。
可是,刘襄、周勃、陈平等人费尽心力,却没成想还没捂热乎的胜利果实转眼就落到新崛起的外戚势力手中。
吕氏被灭之后,代王刘恒被拥立为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而他的身边有一位颇有心计的女角色、那就是窦猗房。
刘恒称帝,窦猗房便成了皇后,而她背后的娘家人自然跟着水涨船高,父亲被封为安成侯、弟弟窦广国被封为章武景侯。
窦猗房有个侄子名叫窦婴,原本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贩夫走卒,竟然直接被任命为吴国国相。后来汉景帝刘启继位,窦猗房成为太后,便将窦婴召回宫中担任太子太傅。
可惜好景不长,太子刘荣虽是汉景帝刘启的长子、但却是庶出,所以最终被降为临江王。为了这件事,窦婴多次觐见劝说,但都被汉景帝驳回,最终一气之下辞官回家、做起了一个山野闲人。
通过这件事,汉景帝算是把窦婴看了个透彻,性格过于自傲、心直口快,如果轻易地委以重任、恐怕会招来灾祸,必须让他经历敲打磨砺。
就当窦婴流连于山水之间、不问世事的时候,一个名叫高遂的门客来到深山之中找到了他。
见是老朋友来访,窦婴自然十分高兴,立马设宴款待,可高遂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却迟迟不肯动筷子。
“饭菜不合胃口?”见高遂脸色难看,窦婴十分关切地问道。
可谁知,迟迟不语的高遂一开口,就宛如闷雷一般巨响。
“您如果再这样自傲下去,恐怕离灭门也不远了!”
听闻这话,窦婴上一秒还在胡吃海塞的嘴立马停了下来,满脸疑惑地看着对方。
高遂倒是不慌不忙地夹了块肉塞进嘴中、细细咀嚼起来,咽下后还不忘回味一番。
等到嘴中的肉味消散,高遂才缓缓说道:“您的荣华富贵是皇帝给的,现在因为废太子这件事,您居然公开藐视皇权?”
窦婴原本气色红润的脸上立马变得惨白,连忙抓住对方的手问道:“我现在该怎么办?”
高遂也不含糊,直接出了一个主意:“乖乖地回去认错,还来得及!”
一场酒宴,让原本还自视甚高的窦婴醍醐灌顶,第二天一大早就乘马车赶往皇宫,在未央宫前一跪不起。
一直到中午,炙热的日光烘烤着大地,满头大汗的窦婴几乎脱水昏阙之际,宦官才迈着小碎步、不紧不慢地走了出来。
“窦大人,陛下召您进去呢。”
一声尖利的公鸭嗓音过后,昏昏沉沉的窦婴才回过神,想要站起身来。
可跪的时间太久,身体又十分虚弱,试了几次都摔倒在地,最后还是在宦官的搀扶下才勉强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走进未央宫。
再次见到窦婴时,对方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敢说敢做的愣头青,这让汉景帝十分满意,不久之后就封他为大将军,成为军中第一人。
汉景帝驾崩,窦家也走上了下坡路,曾经风光无限的窦婴在新势力面前也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公元前141年3月的一天,已是弥留之际的汉景帝差人将窦婴叫到身边,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句:“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此还特地让御史拟了一道圣旨交给窦婴。
汉景帝的意思很明确,他知道窦婴是个忠臣、敢于死谏,但自己死后他背后的靠山就没了,说话自然也就没有之前有分量,所以下了这道旨意:只要你感觉有什么事情不合适,可以当面和后世之君理论。
这相当于汉景帝给窦婴留下的尚方宝剑。
汉武帝继位之后,太后王娡垂帘听政,新的外戚势力也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萌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田蚡,他是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就是汉武帝的舅舅,被封为太尉。
原本田蚡是觊觎丞相宝座的,可他又担心树大招风,所以便推举窦婴做丞相、自己担任太尉。
可偏偏在权力交迭的关键时刻,窦太后却犯起了老糊涂,因为窦婴接手的很多政务不向她汇报、便记恨于心,没过多久就让汉武帝罢免了窦婴的丞相职务。这也为窦家加速衰败埋下了伏笔。
自此以后、田蚡在朝中独大,几乎所有官员全部涌入了他的阵营,而窦婴只不过是个只有爵位、没有实权的侯爷,人们自然也不再巴结他。
原本普普通通的一场内斗,却因为窦婴拿出一封先帝遗诏而变了性质,赔了夫人又折兵。
公元前131年,窦婴唯一的知心好友灌夫在酒桌上得罪了田蚡、被打入大牢。
灌夫这个人,当年也是个狠角色,七国之乱时带领十几个骑兵就杀入吴国叛军大营,斩杀近百人,身上受了十多处刀伤,敷药时咬紧牙关、一声都没吭。
如此勇猛之人怎么会被田蚡的淫威吓倒?虽然身在大牢中,但仍嘴硬地说要弹劾田蚡、并声称手中掌握着他中饱私囊、贪赃枉法的证据。
如此以来,田蚡便打算判灌夫死罪,毕竟只有死人才会替自己保守秘密。
消息传到窦婴耳中,他当即决定要拼死保住好友一命,便将当年汉景帝驾崩前的遗诏拿了出来,交给了汉武帝。
戏剧性的一幕就在此时上演,汉武帝将遗诏捧在手中仔细端详,基本可以确定这确实是真的先帝遗诏。可是翻遍宫中所有的史料,却没有与之相吻合的记录,这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历朝历代,皇帝发布政令后,宫中御史都会相应地进行记录,以方便后续查阅核对。
可是宫中府库中找不到记录,就算圣旨上盖着皇帝玉玺,也可以认为这是个赝品!
所以,田蚡抓住了这个机会,一口咬定窦婴伪造圣旨,是罪无可恕的大罪,必须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这件事怎么处理,全看汉武帝。在表叔窦婴、和亲舅舅田蚡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关系更为亲近的田蚡。
那年冬天,窦婴和灌夫这对至交好友双双毙命,曾经在朝堂上只手遮天的窦家也就此落寞,以太后王娡、丞相田蚡为代表的新外戚集团登顶!
理清思绪后,我们便豁然开朗!
窦婴的死其实怨不得别人,这是新旧利益集团争斗的结果,窦家失势之后、作为家族掌门人的窦婴结局肯定免不了被秋后算账,就像当年同样盛极一时的吕家一样。
所以真要揪出凶手的话,我认为是汉武帝。毕竟窦婴和田蚡如何争斗,最终拍板的汉武帝,窦婴被斩首、他脱不了干系。
------------------
推荐阅读:
英雄联盟那些只玩一个英雄的玩家,最后都怎么样了?成为大佬了吗?
本科跟的老师很厉害也很温柔,有留我读研的意思,但是学长劝退,要留吗?
去年考上了300里以外的县城事业编,与妻儿两地分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