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那倒也未必,相对来说叔叔是同宗的血亲,而舅舅则属于是外戚,无论是宗亲还是外戚,都是历代皇帝需要防范的对象,不同朝代,皇帝对于叔叔舅舅的态度也并不相同。
选择宗亲,还是选择外戚
虽然皇帝自称天子,但是他们也是有各种亲戚关系的,普通人有的叔伯舅舅,他们也有。
不过这也有内外之别,古时候的血缘亲疏关系,都是以父系为主的,以父系血脉为基准,叔伯等父亲的兄弟们,都是与自己同宗的人。
而舅舅则属于是外戚,皇帝母亲的兄弟们,也就是皇帝的舅舅,他们并非皇族,但是因为自己的姐妹嫁给了帝王,成为皇帝的生母,因此也就成为了皇亲国戚。
叔伯是亲,舅舅是戚,这就是内外之别,从血缘上来说,当然叔叔更亲。
现在很多人觉得娘亲舅大,舅舅疼外甥什么的,这并非是随便说的,因为古时候还有句话叫做天上雷公,地上舅公!舅舅是非常重要的亲戚。
舅舅是母亲娘家的代表,是母亲的依靠,他们对于自己出嫁的姐妹往往都非常支持。
为了姐妹在婆家的利益,他们自然会全力支持自己的姐妹,对于姐妹的孩子也就是自己的外甥也会鼎力支持,要知道皇帝的妃嫔与孩子非常多,利益争斗当然也很多。
皇帝的兄弟,对于皇帝所有的孩子都是叔伯,可皇子们的舅舅,却并不相同,这些国舅只是自己姐妹所生皇子的舅舅,他们所支持的皇子,当然是自己的亲外甥。
重用叔叔是因为亲,重用舅舅是因为利
古时候不仅很多的皇帝,就算是寻常的大户人家,往往都是舅舅更支持自己的外甥,叔伯有时候非但不支持侄儿,反而还可能与侄儿争夺家产家业。
过去的大家族,都是居住在一起的,所有的同宗男丁,都有家产的继承资格,这么一来就非常容易产生争端,因为利益之争,即便是亲人也可能反目。
对于皇帝也是如此,皇帝的叔叔们也是皇帝的儿子,他们也有皇位继承资格。
如果皇帝出了事情,那么皇帝的叔叔们还是能够夺取皇位的,最典型的就是明朝靖难之变朱棣以皇叔的身份夺取了江山,老朱家的天下没变,但是建文帝的江山没了。
分封制之下,让诸侯都拥有强大权势自然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即便是他的儿子后代中有造反的,但江山终究还是在他的子孙手里,没有改姓。
历代皇帝中,也有因此重用叔伯的,毕竟这些叔伯是至亲,是自家人,怎么都比外人靠谱。
不过现实当中,也有很多皇帝喜欢重用舅族,尤其是汉朝,当时每每新帝登基,就将母亲的娘家人还有祖母的娘家人挨个册封提拔,赋予大权高位,这基本形成了个传统。
舅舅从礼法上并没有皇位的继承资格,按理来说他们只能忠心于自己的外甥,要犯上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所以皇帝们重用舅舅,主要还是因为舅舅不会妨碍他们的利益。
除了这个原因,古时候的皇帝也经常是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所以才重用舅族,从而形成强大的外戚势力,这在大多数的朝代,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皇帝之母虽然贵为太后,但要说话有分量,肯定还是要有足够的支持的。
皇族宗亲肯定都不会帮着皇太后,最靠谱的还是皇太后的娘家人,将自己娘家的父兄都安排到朝廷中担任重要的职位,手掌大权,那么太后肯定就地位上升。
母亲对于儿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再强势的皇帝,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也很难硬杠,通常只要自己的母亲提出这方面的要求,皇帝往往都是不好拒绝的,只能重用舅舅。
▍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俗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婆有还隔着一道手”。
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到别人那里去保存呢?何况是权力这东西,最好是抓在自己手里,交给谁去管理也不放心哦。
历代帝王而且还是多数喜欢把权力交给舅舅一说,是不确切的,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最多是有些帝王出于无奈,有时候暂时把权力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包括他大爷。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帝王希望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丞相也想把持朝政。秦朝的灭亡,就是因为权臣赵高和李斯控制了皇权,修改始皇遗诏,废掉公子扶苏改立胡亥,控制了胡亥也就控制了朝政。
之所以有的帝王设立左右丞相,就是出于分权的考虑,不想让丞相掌握更大的权力。
这个不是本题讨论的重点,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豹眼从两方面说明一下,帝王为了稳固皇权、削弱相权一般采取的措施,也就是把权力交给谁的问题。
第一,分封同姓诸侯王。
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诸侯王的制度。但在汉朝建立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分封同姓诸侯王的惯例。
诸侯王本身就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权力,这些人都是当朝天子的大爷、叔叔、兄弟、子侄,具有非常亲近的血缘关系。他们的存在,对于家族的政权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威胁中央政权,也就是皇权的问题。
在这个情况下,皇帝如果再把权力交给叔叔们去管理,就缺少了制衡,很容易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很危险的事。
比如汉初的“七王之乱”、晋初的“八王之乱”,都是帝王的叔叔们在作乱。
第二,帝王把权力交给舅舅,也就是外戚。舅舅掌控了政权,史学家一般会称作“外戚干政”。
这也是帝王不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为何不把权力交给叔叔而是把它交给了舅舅呢?
出现把权力交给别人的情况,一般是皇帝年幼,不能亲政。
按照一般惯例,往往是太后临朝听政,也称“垂帘听政”。
为何要“垂帘”呢?还是传统的习惯,女人不方便抛头露面。
那么,在朝堂内挂一个帘子,太后就可以处理公事,但外面的事就不方便处理。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出面,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需要把权力交给别人。
究竟是交给叔叔呢还是交给舅舅?
豹眼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有的友友还不太清楚,那就问一下你的太太,立马就清楚了。
孩子太小,一般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交给娘来保管,而娘保管不了又会把它交给谁呢?她会交给她娘或者她娘家的人。
太后临政,她会把权力交给幼主的叔叔吗?绝对不会。她首先想到的是她娘家那些兄弟,也就是幼主的舅舅。
并不是舅舅就多么可靠,起码太后认为比交给那些叔叔们更放心。
即便是失控,那权力还是在娘家人手里。
看一下吕后专权时的做法就很清楚,她不仅把权力交给吕氏,还想将来吕氏做皇帝。
外戚干政,这是一般的规律。在汉末时期,小皇帝很多,许多二三十岁的皇后就做了太后,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制衡。
年幼的皇帝不能主政,有舅舅来辅佐,就会出现外戚、相权(大臣们的权力)、诸侯王三方的势力集团。
都清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婚姻除外。
外戚掌权必然与诸侯王、朝廷大臣出现权力分配的问题,也就有了矛盾。相互牵制,彼此协作,这才是政治最理想的状态。
有时候帝王鉴于外戚干政带来的后患,亲政后把权力收回。甚至有些帝王还发狠,立下规矩不许外戚干政,但很快就恢复了原状。
只要是小皇帝继位,太后临朝听政,几乎避免不了外戚干政。
曹丕鉴于汉末外戚干政的危害,曾经专门下诏杜绝太后干预朝政。在整个曹魏时期,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但权力到了叔叔及权臣的手里,小皇帝更危险。曹爽、司马懿专权就是例证。
总之,出于权力制衡及情感考虑,太后做主而不是小皇帝做主,一般喜欢把权力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这在国人的情感中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是一般的存在,不是个例。反而把权力交给叔叔,却让人意外。
孔子一直推崇的周公辅政,那是把权力交给了叔叔。尽管《竹书记年》的记载,颠覆了一直以来的认知,但不管咋说,那都是个例。兄篡弟位、叔篡侄位的情况,反而成为常事。
但外戚也会出现篡位的问题,王莽、隋文帝杨坚等都是外戚接受的禅让,与叔、兄篡位一样,都是抢占了小皇帝的位置,仅仅是江山姓啥的问题。
因此,只有把权力抓在手里最保险。但由于太年幼抓不住权力,第一选择还是交给舅舅好一些,都是无奈的选择。
▍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历代帝王其实都不愿意自己的权力跟别人分享。但是在主幼国疑的特殊时期,年幼的皇帝是必然更为信任娘家人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叔叔是宗室,而舅舅是外戚。”
有人奇怪历代很多皇帝都在防外戚防宦官干政么?汉朝就是不断陷入外戚和宦官轮替干政的乱局中的么?这就对了,为什么外戚和宦官能干政?还不是因为年幼无的皇帝依赖外戚和宦官么?
叔叔一旦获得权力,因为宗室的关系,所以他本身就是先帝的血统,在特殊情况下,他若取幼主而代之,就极有可能变得理所当然。孙权如此,赵光义如此,朱棣更是如此。
孙策死时才20几岁,自己的唯一的儿子孙绍太小,让孙权继位是无奈之举,要为尚未稳固的江东考虑。孙权上位后,对待孙绍处处防备,处处打压,最后郁郁而终,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赵光义更是“烛光斧影”,赵匡胤本身有自己的儿子,结果莫名其妙,暴毙身亡。即便拿来做幌子的"金匮之盟"也被爽约了,到最后选太子也没有选太祖一脉。不过赵光义没想到的是100多年以后,自己这一脉竟然绝后了,不得已还是把皇位还给了太祖一脉。
朱棣实际上还是通过武力夺取的自己侄子的皇位,打着“靖难”的旗号,结果硬是把朱允炆搞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朱允炆的儿女们被圈禁了多少代,放出来的时候,连草和麦子都分不清。
但是舅舅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舅舅是外戚,自己即便擅权,也要考虑下影响的。他必须还要维护自己的外甥。因为他的权力是依附于外甥的。
东汉末年的何进,其实出发点是不错的,诛杀宦官,自己当了大将军掌握实权。但是自己杀猪出身,水平有限,方法错了;还有就是何太后实在脑子不够用,竟然帮十常侍,不帮自己哥哥。
还有唐朝的长孙无忌,选嫡别的没意见,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长孙皇后的孩子,文武双全的李恪因为是杨妃之子,就没那么幸运了,还是舅舅给力啊。
王莽绝对是舅舅中的另类,有人说他是穿越的。但是他绝对算是外戚,按族种论,也算是个舅舅。但是他把汉平帝给杀了,自己当皇帝推行改革,这恰恰就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结果天下共讨之,他最终也万劫不复,脑袋被后世皇帝轮流收藏了几百年。
胤礽的舅舅索额图对胤礽那绝对掏心掏肺。但是拱早了,康熙说收拾就收拾了,换个角度,胤礽若是上位,索额图就是“索半朝”;康熙的舅舅(兼老丈人)佟国维深受康熙重用,人称“佟半朝”。这些都是皇帝重用依靠舅舅的具体表现。
所以通常来讲,一般舅舅的权力是依附于皇帝的,所以只要他没疯狂到王莽这个程度,是更容易受到皇帝宠幸的。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秦昭襄王在位近六十年,就是因为他有个舅舅。秦二世胡亥在位仅仅三年就被杀,就是因为胡亥没有把权力交给舅舅。
胡亥继位后为什么要屠杀自己的兄弟?因为胡亥觉得这些哥哥们才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就是这样,死了的扶苏还被陈胜等人用来大做文章。
当这些哥哥们被屠杀殆尽后,胡亥居然忘了还有个叔叔子婴。赵高杀了胡亥之后,就拥立子婴为帝,因为胡亥的这个叔叔也有资格做皇帝。
胡亥继位后,如果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活着,胡亥有个舅舅可以依靠的话,怎么也不会落个如此下场。
胡亥在自己舅舅的辅佐下,可能历史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了。
没有任何一个帝王愿意把权力交给别人。像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等有能力的君主都是尽可能地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即便是刘禅这样的君主,在诸葛亮死后,也取消了丞相一职,把相权给分散开来。
只有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才会采用他人来替自己分担。这时候替自己分担权力的人,一般只有宗室、后宫和权臣三类。
对一个帝王来说,其实很不愿意造出一个权臣;对于自己的宗室一般也不愿选择,因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还是宗室。剩下的就只有太后或者皇后的势力可以选择了!
即便是自己的舅舅,也不会让他有太大的权力,一般会在宗室、外戚和大臣之间搞个平衡。让他们互相制约,尽可能地不让一家做大。一但失去平衡,他的帝位也就差不多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皇帝权力交给叔叔,搞不好哪天叔叔就把你挤掉了~而且叔叔一般犯了事轻易杀不得!交给舅舅就不一样了,舅舅要是膨胀了,随时可以干掉!另外,还有一帮子叔叔在那,即使没什么权力,仅凭皇叔身份也是对舅舅等外戚的制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