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朱元璋压不住他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朱元璋在处理蓝玉这个问题上,是根据蓝玉的所作所为,和日后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所做出的抉择,那么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他?而且刑罚是如此的惨烈呢?
我想有如下诸多原因,才致使朱元璋痛下决心的,先回顾一下篮玉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
朱元璋发兵起义的时候,淮西子弟踊跃响应,其中常遇春、汤和、蓝玉、李善长、胡惟雍等,都是追随老朱的原班人马。
明朝第一大将军常遇春,即是朱元璋的把兄弟,又是篮玉的姐夫。但是蓝玉并没有依赖这层关系,常遇春在4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蓝玉是靠自己的实力,打拼出又一长胜将军的。
蓝玉有勇有谋,征北讨西战无不胜,特别是在后期扫平元人残部时,他运用各种手段,终于灭了元人抵抗的野心,是朱元璋晚年时期比较倚重的大将。
功成名就,荣华富贵都到来的时候,蓝玉犯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比如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这些还不是致命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平,这让朱元璋实在是无法接受。
朱元璋起初是让蓝玉辅佐太子朱标,因为朱标的性格不像朱元璋那样火爆,而是个文质彬彬的公子形象,朱元璋怕他太软弱,有蓝玉在朱标身边,即使自己百年之后,他相信朝中重臣不敢妄为。
可是朱标英年早逝,打乱了老朱所有的计划,太子之事又立了孙子朱允炆,本想让蓝玉再次辅佐自己的孙子,可是蓝玉的问题来了。
居功自傲,唯我独尊。
话说蓝玉北征胜利南归,晚上率领军队到达喜峰关时,叫守城的军士开关进城。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还是纷乱时代,守城的军士有守城的制度。夜晚开开城门,是兵家大忌。所以就没答应蓝玉的要求。
蓝玉一听火冒三丈,我乃堂堂扫北大将军,一个地方守城的军士都不给我面子,这让我无颜面对三军将士。
于是命令将士炮轰喜峰关,强行打开城门入住了。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问题,朱元璋接到报告后,气愤异常,但还是压下了怒火。
嬉戏妃子,不听规劝。
蓝玉在北伐战争时,俘虏了一位元人的妃子,见姿色美貌就强行霸占了她,妃子受到侮辱后,自杀而亡。朱元璋的大明军典早有规定,战场上强奸女人者杀。
由此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朱元璋忍住了。朱元璋在封蓝玉为梁国公时,故意把“梁”写成了“凉”,并且把蓝玉所犯的错误都刻在上面,警示蓝玉,但是蓝玉没把它当作一回事。
身为豪门,鹰犬爪牙。
蓝玉纵容家奴欺压百姓,祸乱大明王朝官家法律。到处打砸抢,制造血案。蓝玉身为朝廷重臣,私自豢养几百家奴,他们仗着篮玉的势力,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如果强取豪夺用在蓝玉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老百姓怨声载道,诉苦无门,可是瞒不过锦衣卫的眼睛,上奏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暗自心想,如果日后他家奴养多了,会不会起来造我的反啊!
贪得无厌,欲壑难平。
蓝玉脱去征袍后,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这个官位在当时就不小了。蓝玉觉得不行,在别人面前大发牢骚说道:“太傅!就不能封个太师吗?”
这话当然也到了老朱的耳朵里,老朱沉思良久,心说蓝玉、蓝玉啊!我什么都可以忍,唯独贪得无厌,我坚决不能容忍。
贪婪的本性难移,我不在世了,朱允炆根本不是蓝玉的对手。朱家江山到了那个时候都是蓝玉的了,留这个人是祸患啊!
老朱最后下定决心杀掉蓝玉,但是杀这么一位人物,得有个充分的理由啊!于是命人收集蓝玉的罪状,以谋反罪处以极刑。
有人说蓝玉造反,以我看蓝玉没有造反的理由,因为他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朱元璋驾崩了以后,蓝玉不说一手遮天也差不多。
朱元璋因蓝玉案,杀了一万五千多人,几乎和蓝玉沾边的,有点联系的无一幸免,这就是朱元璋为何要杀蓝玉的原因,
俗话说得好:“洁身自好,修德养性,钱财乃身外之物,繁华落尽是烟云。身有广厦千百间,夜眠之须三尺宽。看开了烦恼就少了,看淡了心情就舒畅了。”
名利就是一座高山,永远都不会到达顶峰,贪婪的魔方,怎么玩都是在玩自己。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洪武26年,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huán),告发蓝玉谋反,随即被朱元璋下狱,最后连口供都没,第3天直接被施以“剥皮实草”之刑,传示各地,死得极惨。
随后,朱元璋借蓝玉案,扩大打击面积,一共诛杀了近2万人,其中不乏一些开国功臣。事后,朱元璋为了不引起天下恐慌,还搜集了一些漏洞百出的口供,编辑成了一本《逆臣录》,并亲自作序,说自己是奉天命,杀逆贼。
蓝玉作为徐达,常遇春之后,洪武后期,明朝的第一武将,朱元璋哪怕想杀他,为何却对他施以如此歹毒的刑罚呢?
我觉得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不能怪朱元璋太狠了!
第一,朱元璋一心想成为千古一帝,而蓝玉这颗“大老鼠屎”,触碰到了他的逆鳞。
朱元璋晚年杀伐太重,诸多开国功臣都没能幸免,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朱元璋卸磨杀驴,纷纷感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其实不然,朱元璋开国之初,经常拿刘邦与李世民举例,点评他们的优缺点。说刘邦“内多猜忌,诛夷功臣”,评价李世民“能驾驭群臣,及大业既定,卒皆保全!”一门心思想赶超他们,成为千古一帝,而蓝玉后来恰恰是触碰到了朱元璋的逆鳞了。
朱元璋为了建立伟大帝王的形象,做了很多努力!
自从洪武三年,徐达灭了大明最后一个强敌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加上元顺帝同年去世,天下基本大定,让朱元璋出了口长气,并且开始实施伟大帝梦。
要超越刘邦与李世民等人,对待功臣上绝对不能输给他们!
首先,朱元璋非常慷慨地封了6个公爵,28个侯爵,这些人基本都是淮西人,都是朱元璋的老乡。有了爵位还不行,朱元璋在大封之时,还公布了功臣们丰厚的俸禄,如韩国公李善长食禄四千石,魏国公徐达五千石等,除了俸禄,朱元璋还赐大量田地给他们。
在古代土地才是最大的财富,朱元璋从一穷二白,身无寸土,到现在坐拥天下,都是靠这帮兄弟提头血战换来的,既然要当千古帝王,绝对不能冷了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
给荣华富贵,权利地位还不够,这些都是基本操作,为报答这帮兄弟,朱元璋最终拿出了终极神器“免死铁卷”来确保他们永保功名。
铁卷上,朱元璋明确指出:“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对功臣好,还不够,被百姓拥戴才算是明君贤帝,再加上朱元璋早年,经历过底层百姓之苦,建国之初,朱元璋在法规《大诰》中,立了诸多惠民条例,其中一条最辣眼睛。
规定,百姓只要发现任何官员,做了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可以直接绑了送往京城告御状,不需要任何证据,拿着《大诰》就可以,要是有人阻挠,直接判处死刑。
这条破天荒的法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朱元璋当时真心想保障老百姓权益不被侵占,开一个伟大帝王的好开端,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明初那帮开国功臣,大部分都是草根起家,胸无点墨,成为开国功臣后,小农意识爆发,各个目光短浅,志得意满,靠着手中的特权,开始破坏朱元璋立下的法律,秩序。
到处侵占百姓土地,私纳奴婢,甚至侵夺民财,彻底打破了朱元璋最初天真的设想,于是,朱元璋用雷霆手段,处理了一批侵害百姓,贪赃枉法,目无法纪的官员,涉案人员高达几万人。
即便如此,朱元璋对这帮始作俑者的开国头头们,还是没下重手,认为他们文化不高,还需要多教育教育,总不至于刚厚待他们,就直接拿他们开刀吧。
为此,朱元璋软硬两手,一方面给这帮公爵伯爵们,办起了学习班,要求他们每个月初一十五来两天学习,如何成为高级大臣。还专门主编了一本厚厚的书籍《姿世通训》,教他们如何忠于自己的职务以及发现自己错误行为,立马改正,给天下百姓当个榜样。
另一方面,他吸取了“免死铁卷”上的教训,不再给功臣们肆无忌惮的特权,补充了一些对功臣们的限制。洪武五年,朱元璋亲自写了一篇《申诫公侯文》,将它刻于铁板上,俗称铁榜。
文中明确了9条,公侯们犯什么事情,会被处死,弥补了免死铁卷的漏洞,也给功臣与死罪之间,早早预设一道防火墙,下面是其中两条。
“其六, 凡功臣之家屯田佃户,管庄干办。火者,奴仆,及其亲属人等,侍势凌民,侵夺田产财物者,并依势欺殴人民律,处斩;
“其七,凡公侯之家, 除赐定仪仗户、及佃田人户已有名额报籍在官, 敢有私托门下, 影蔽差摇者,斩”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来,朱元璋真的是一心为民,想成为一位伟大帝王,所设立的法规,很多都是关乎民生,功臣们只要欺凌百姓,侵占田产,破坏徭役等等政策,都将受到重罚。
但是,只因开国之初,朱元璋还需要这帮文臣武将们,为自己效力,再加上他深知这帮兄弟们的秉性,所以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改正以前的坏习性。
但,最后朱元璋发现,自己单纯了,随着与大臣的矛盾升级,他先后杀了代表文官集团的胡惟庸,以及李善长等一大批人,但作为武将的蓝玉,依旧不知进退,骄横跋扈,给朱元璋杀他留下了诸多把柄。
第二,蓝玉不懂感恩,屡屡触碰朱元璋的底线,为他自己挂上了一颗定时炸弹。
蓝玉是徐达,常遇春之后,大明朝的武将之首,他还是常遇春的妻弟。洪武4年,朱元璋册封常遇春之女为皇太子妃,这桩联姻,也让蓝玉成为了皇太子朱标的舅父,进入了皇亲国戚行列。
起初朱元璋也是想通过联姻绑上蓝玉等军事人才,继续为朱家江山服务。
相比较文臣,朱元璋更重视为自己打下江山的武将,所以开国之初,他杀的基本上都是文官,从洪武三年,元顺帝死后,天下大定,朱元璋也没有停止对外用兵,对武将极为倚重。哪怕洪武13年,爆发了胡惟庸案,这一年朱元璋还进行了三次对蒙古的北伐。
从这可以看出,朱元璋不动武将头领的原因,一动整个武官集团就要炸锅了。
不过,从胡惟庸案中,朱元璋发现他与大量武将勾结,这让他万分惊恐,军队乃是他立国的根本啊,所以在借机废除丞相之位的同时,也废掉了明朝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大都督府,将其拆解为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分散权力。
文官集团被朱元璋血洗后,似乎武官集团的命运也提前到来。
洪武二十一年,这是蓝玉的巅峰之年,三年前徐达去世,蓝玉成为了军中少有的军事寡头,这一年,元顺帝的孙子继承皇位,继续侵犯大明边境。
此前,蓝玉都是作为副将,跟随徐达等人作战,这次朱元璋让他挂帅,领兵15万去讨伐元部残余势力。而蓝玉没让朱元璋失望,带领大军一气呵成,挫败了元部残余。
他率领大军一路追击蒙元军队,一直到捕鱼儿海,并抓住了北元皇帝的次子,嫔妃公主等一百多号人,缴获牛马金银珠宝无数。
此战,蓝玉重创北元精锐,让其从此一蹶不振,没了与大明正面较量的实力,彻底解除了北方一个重大威胁,而蓝玉因此战,也成了洪武后期第一功臣。
功劳大了,蓝玉也变得更加跋扈,完全不懂感恩,继续作死。
在大军返回喜峰关时,由于半夜,守关将领未及时出门迎接,按照规矩夜里也不合适打开关口,但蓝玉却依仗功劳大,纵容部下毁关门闯入,带头严重违反军纪。
不但如此,回朝途中,他还奸污了元妃,导致对方羞愧自缢,回朝之后,蓝玉又不经过正常程序,私自提拔军官,加上之前蓝玉打仗,经常私吞缴获物资,让朱元璋无法再忍受了。
这次,朱元璋明确提出了警告,并将原本封他为“梁国公”的爵位,改为“凉国公”,虽然一字之差,地位却千差万别,国公虽然是明朝最高爵位,但也分三六九等,国公主要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名字来取名,实力越强,地位也尊贵。
也因此,蓝玉对自己的爵位十分不满,感觉自己战功比冯胜,傅友德等人高,爵位却不如他们,经常在他人前大放厥词,口无遮拦。
李善长剧照
不过,朱元璋还是给了他极大的宽容。
洪武23年,朱元璋屠刀伸向了李善长的脖子,以谋反罪,将告老还乡的李善长给处死,家族七十多口人被杀,同时又牵连了上万人,几次血腥清洗,让大明朝人人自危。
不过,朱元璋始终没对武官集团动手,哪怕蓝玉不知感恩,贪得无厌,屡犯王法,朱元璋也只是加深对他的杀意,蓝玉不懂进退,也给自己挂了一颗定时炸弹。
不过,真正让朱元璋下定决心杀他,还是接下来发生的2件大事。
第三,朱棣等藩王已长大成人,可为大明保驾护航,加上太子朱标的去世,让满身“臭味”的蓝玉,彻底失去了作用。
朱元璋开国之初,就想用自己的儿子制衡那些开国武将们,在洪武三年,在封开国功臣之前,他就将儿子们先封了王,当时朱元璋最大的儿子才16岁,最小的才1岁。
当时,有大臣提出这样不妥,觉得强藩容易挑战中央集权,朱元璋却一意孤行,不过那时朱元璋的儿子们都还小,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想让他们成为保护大明的屏障,还远远不及。
不过,到了洪武23年,完全不一样了,朱元璋的儿子们都长大成人了,这一年除了发生李善长“谋反案”。让朱元璋最开心的是,年初,奉命驻守北平与太原的燕王朱棣与晋王朱㭎,受朱元璋之命,分头出兵,合击蒙元丞相咬住,以及乃儿不花的大军,大获全胜。
以前,各藩王都是在徐达等大将的率领下行军,朱元璋更多的是让他们锻炼,当作练习,而非主力,这次是他们第一次独自带兵,朱元璋教育孩子那是煞费苦心。
让朱元璋喜出望外的是,朱棣等藩王没让他失望,此战不但擒获了乃儿不花,还俘虏了数万人口,牛马无数。
这次北征,皇子们亲任主帅,战果辉煌,让朱元璋彻底放下了心,对其他武将的过度依赖也减少了许多,但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没对蓝玉等武将动手。
因为,朱元璋还需要靠蓝玉辅佐太子朱标,蓝玉自从成为太子的舅父后,极力拥护太子,甚至一次密语太子,说朱棣能力突出,尾大不掉,暗示朱棣可能会造反。
但太子朱标一向宽厚,甚至经常与朱元璋意见出现分歧,朱元璋从小培养太子,对他的仁义之举,只当太子涉政未深,也不跟他计较。
但,洪武25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年仅38岁的太子朱标去世,打破了朱元璋所有的安排,此时朱元璋已经65岁,随时可能驾崩。
老年丧子,朱元璋悲痛欲绝,他在朱标身上,倾注了太多心血,如今一朝化为乌有,让他精神受到沉重打击,病倒了,这次差点要了他的命,但太医总算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但,身体却不同往日 ,同年9月朱元璋忍着悲痛,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将朱标16岁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但是皇太孙太小,常年生活在宫中,性格很像他爸,比较柔和,根本担负不起一国之主的重任。
再加上,蓝玉对这位皇太孙接触不多,更重要的是,朱允炆不是常遇春之女所生,没了这层血脉关系,让朱允炆更加孤立无援。
朱元璋痛失爱子,又考虑到皇太孙无法掌控那帮骄横跋扈的武将们,朱元璋终于对武将集团开刀了,此时外无强敌,藩王们又有实力成为大明保护屏障。
蓝玉等武将已经没啥用了,存在只会威胁皇权,增加孙子治理江山的难度,于是发生了开头那一幕,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huán),告发蓝玉谋反,最终蓝玉被杀害,朱元璋借机扩大打击面积,除掉了一帮威胁皇权的武将们。
至于,为什么朱元璋要将蓝玉剥皮,其实很简单,朱元璋很痛恨贪污,侵民等行为,此前早立规矩,但蓝玉本人,包括他家里养的那帮奴才,仰仗自己的特权,侵占民田,尽干些贪赃枉法的事情,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朱元璋是忍无可忍,最后集中爆发,用酷刑向世人宣告,他对这种行为的痛恨。
总而言之,朱元璋杀蓝玉,并非他真的嗜杀成性,他一开始也想尽量维持和开国功臣们的关系,当个千古明君。但谁知道,那帮人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朱元璋的底线,破坏他的理想。
再加上最后太子朱标去世,彻底让朱元璋疯狂了,反正都杀了好几波了,送佛送到西,给武将们也来一波血洗,彻底让大明来个安静,再加上他年事已高,等不起了,所以杀了蓝玉等人。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蓝玉被朱元璋剥皮实草,他作恶多端只是一个方面,也不足以要了他的命,谋反更是没影的事,其真实原因不过是朱元璋要为皇太孙朱允炆扫清前行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障碍,才不得不将他剥皮实草,并将其族人及党羽全部铲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实就是铲除所有可能威胁到皇孙朱允炆的武人集团,这样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
蓝玉之罪,罪在功高盖主
蓝玉乃明朝开国名将,此人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可谓战功赫赫,他不但与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是老乡,也是元末红巾军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妻弟,与朝中大臣多有交集,而且关系错综复杂。
蓝玉刚开始在常遇春账下效力,因为谋略过人又英勇善战,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有勇有谋,后因蓝玉屡立战功,由管军镇抚升任千户和指挥使,后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蓝玉以左副将军的官阶,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率领30万大军向南征讨云南,蓝玉攻占了大理,滇池也全部平定,战争结束后论功行赏,蓝玉功劳最大,朱元璋为其增加俸禄五百石,而且他的女儿也被朱元璋册封为蜀王朱椿的妃子。
这一次他不但因军功得到了重赏,而且也与朱元璋算是攀上了亲家,这在皇权专治时代,那可是无尚光荣和光耀门楣的大事,有女儿能嫁给皇家做妃子,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事,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摊上这样的好事。一般来说,皇家选妃子,可不仅仅只看你长得漂亮不漂亮,很多时候都算得上是权力联姻,蓝玉自然也是因为战功显赫,女儿才被朱元璋册封为朱椿之妃。
紧接着在洪武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87年,蓝玉被朱元璋拜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蓝玉率领轻骑冒着大雪出兵杀掉元廷平章果来,并俘虏了元廷的人马,后来他又乘胜追击,并用计将出来假降的纳哈生擒。
当时正赶上冯胜获罪,朱元璋命蓝玉“总管军事”,拜大将军。公元1388年,朱元璋让蓝玉率领15万大军向北征讨,大军到达庆州后探知元军在捕鱼儿海,结果赶到百眼井后仍然不见敌人的影子,这时蓝玉想着既然没有发现敌人,不如班师回朝。
不过就在他动了心思要返回时,定远侯王弼劝他道:“我们十五万大军深入大漠无功而返,回去恐怕不好向皇帝交差。”蓝玉一想,对呀,这么多人跑到这么远却毛都没捞到一根,这算怎么回事?于是便下令军队穴地而居,乘着夜色赶到捕鱼儿海南边。当时元军以为他们缺乏水草,不可继续深入,所以,根本就没有做任何防备,结果元军大败。
此战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人逃走,俘获敌军男女77000多人,缴获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焚毁甲仗蓄积无数,捷报奏传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大喜,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紧接着蓝玉又攻占了哈剌章营,缴获人、畜六万多。班师回朝后,晋升为凉国公。
此战再次奠定了蓝玉坚实的地位,他为朱家的天下所做的贡献足可以让他名利双收,也足可让他傲视群雄,而且在之后平定西南过程中,他又是居功至伟,后来在他请求讨伐朵甘、百夷时,朱元璋已经有些担心,怕他太过强大自己无法控制,没有答应他讨伐朵甘、百夷的请求。
如果当时蓝玉还不至于被军功和胜利冲昏头脑的话,他应该立即反思,按说大凡帝王都希望疆域广阔,不断开疆拓土是好多帝王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见证,哪里会有不答应将帅讨伐的事情?而且这种讨伐胜算很大。在此情况下,只能说明蓝玉之功已经太大,已经让朱元璋开始有所警惕和担忧,说白了朱元璋害怕蓝玉功高盖主。
蓝玉之罪,罪在居功自傲,且不知收敛
因为蓝玉屡战屡胜,战功赫赫,朱元璋对他也越来越重视,对他的优待也越来越多,这就很容易让蓝玉误以为朱元璋把他当兄弟看待,既然是兄弟就不讲那么多的礼节和形式,大家知根知底,谁也别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也是好多功臣后来被杀的原因,他们总以为自己是皇帝的人,皇帝也理应是自己的人。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在领导那儿根本不敢有,当一个普通人皇袍加身后,那就意味着权力加身,已经做不回从前的穷小子了,也就意味着你只是领导的人,但领导却不是你的人,如果犯了这种不该犯的错,轻者可能会慢慢被领导边缘化,重则可能会因此丢了小命。
蓝玉正是把皇帝老儿当成了自己人,所以处处轻狂放纵,再加上本身居功至伟,这就开始让皇帝老儿朱元璋心中很是不爽,皇帝不爽了,他的好日子也就快到头了。
蓝玉最初让朱元璋感到极为不快的事情是强奸了元妃,这事要放在普通士兵身上或许也不算什么,因为战争中这样的事情也不少,士兵强奸敌方的妻女几乎在古代战争中经常发生,但这种事要放在一个统帅大军的将领身上,就不能简单说成是军纪不严的问题了。
蓝玉作为大明的大将军,他代表的可是大明,这样的事件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国际事件,直接影响到大明的国际声誉,这种事放在古今中外都是灭顶之灾,特洛伊的帕里斯携走希腊的海伦就招致灭国之祸,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也把吴三桂推向了与自己不共戴天的死敌之路。
所以说,蓝玉强奸元妃这事儿,对一个有长远战略眼光的皇帝来说绝对不会觉得是小事一桩,虽然朱元璋并未因蓝玉强奸元妃一事问罪于他,那是因为他当时的呼声很高,朱元璋只是不想让老百姓骂他诛杀功臣,所以才将这口气咽了下去。
如果说此事虽然国际影响很坏,不过也能看成是蓝玉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那么另外一件事就让朱元璋真的发怒了。蓝玉在捕鱼儿海大捷后班师回朝,大军行进至喜峰口时,正值半夜,按照当时的规定,长城各隘口只要入夜,就算是天子驾临也不能打开城门,守门将士拒绝开门后,蓝玉自恃劳苦功高,下令攻打隘口,最后破关而入。
朱元璋听说后大怒,当时就派人去斥责蓝玉,但蓝玉并不理会。蓝玉回京后,朱元璋本想加封蓝玉为“梁国公”,但为了提醒他不敢再造次,就特意将“梁”字改为“凉”字,让他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但蓝玉因为功劳太大,他自己觉得既是自己真的犯下滔天大罪朱元璋也会念及自己为朱家做出的贡献而赦免于他。
后来,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尤其是蓄养了好多庄奴、义子,并且还纵容这些人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欺男霸女,不断霸占民田,民愤极大。有次他霸占了东昌的民田,这事被被告到御史那儿,御史追查此事后让蓝玉大怒,你一个小小的御史,也敢过问我蓝玉的事情,就算是我霸占了民田又怎么样?他大骂御史一顿并将御史赶走。
蓝玉本身自恃功高做了很多坏事,再加上他又看不起那些没有战功的官员,得罪的人也不少,他的好多罪证不断地汇集到朱元璋那里,这让朱元璋终于下了杀他的决心。
蓝玉之罪,罪在不知功成身退
也就在朱标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即刻下旨将蓝玉全家及其党羽全部下狱,几乎没有怎么审讯就将他和他的家人及其党羽全部抄家灭族,尤其是将蓝玉剥皮实草,手段极其残忍。蓝玉案牵连甚广,一次性被诛杀的人多达一万五千多人。
蓝玉案其实是朱元璋一手策划的一场冤案,事实上蓝玉虽然居功自傲,也犯下了不少严重错误,但他功劳太大,他所犯的那些问题其实根本不足以让朱元璋要了他的命。
再说他也算是开国功臣,后来无论是北征还是平定西南的过程中,他都立下赫赫战功,为朱家的天下做出卓越的贡献,所以,一般情况下,他就算犯做了一些坏事,朱元璋也至于将他灭门。
朱元璋之所以最后下定决心要将蓝玉剥皮实草,其实还真不是蓝玉要谋反,根本原因就在于蓝玉不知功成身退,这才让朱元璋很担心,他活着当然可以轻易控制蓝玉,但谁能保证他死后蓝玉还会老老实实?
事实上,朱元璋本来是要传位给太子朱标的,但不幸的是公元1392年,朱标在巡视长安归来后,不幸染上重病不治身亡,太子朱标的早死让他很伤心,决定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在太子早逝,皇太孙年幼的情况下,朱元璋不得不考虑为皇孙朱允炆重新组建班底,他考虑过留着有勇有谋的蓝玉及跟他一起的那帮战将,但他不相信这些人在他死后还能乖乖地听从幼孙朱允炆的指挥,他其实也很清楚,留着一帮武人集团如果有能力控制他们,他们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雄兵。否则,这些人完全可能成为威胁朱家天下最可怕的潜在威胁。
为了不让以蓝玉为首的武人集团架空或者威胁皇孙的地位,也为了给皇孙扫清未来的道路,尤其是他要以蓝玉为突破口,顺便搬倒冯胜和傅友德等人,他这才下定决心诛杀了蓝玉及其党羽。当然,还有一点,从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来看,因为北边的元政权经蓝玉一战后基本无力威胁到大明,朝廷对这些武将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这也是朱元璋痛下杀手又不担心无将可用的另一层意思。
如果说之前的蓝玉让朱元璋就很不爽的话,不过也就是不爽而已,朱元璋自信还能控制得了他,但他死后情况就很难说了,最主要的是皇孙年幼,很可能没有能力控制得了以蓝玉为首的武人集团,与其猜忌,让他死后不安,不如在活着时做个了断。
就这样蓝玉成了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前的牺牲品,如果蓝玉能早点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早日功成身退,远离庙堂之险,不要说完全可以避免剥皮实草的酷刑,最起码家族是不会遭遇被完全覆灭的可悲下场的。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蓝玉是明朝有名的开国将领,同时也是常遇春的妻弟。其人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且屡立奇功。真正让蓝玉名震天下的是捕鱼儿海战役,彼时蓝玉率领十万大军深处茫茫大漠,经过长途跋涉,最后发现元军踪迹,并一举大破北元,摧毁元朝职官体系,俘获十余万将士及王公贵族。
捕鱼而海战役让蓝玉一战成名,此时的蓝玉无疑站在人生的最高峰。此后,在一些列事情的共同作用下,蓝玉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在俘获远超王公贵族的时候,蓝玉玷污了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的一位妃子,这位妃子不堪其辱自杀身亡。还有在班师的途中,蓝玉路过一个关口,正当守门去报告值守的官员时,蓝玉却命令士兵破门而入。这两点让朱元璋心生不满,考虑到蓝玉功劳巨大就没有深究。而蓝雨却不知悔改,更加嚣张跋扈、横行霸道。其不但强占民田,还私养庄奴。
最终让蓝玉走向终点的是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有人告发蓝玉谋反。向来雷厉风行的朱元璋命人将其逮捕。很快蓝玉以谋反罪被剥皮处死,并且被灭三族。受此事牵连且被处死的人数高达一万五千多名。为了警示臣子,朱元璋命人写《逆臣录》并昭告天下。
有些史书认为蓝玉之死,是朱元璋为了确保年幼的朱允炆顺利即为。当时太子朱标死亡,年幼的朱允炆继位太子。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朱允炆能够驾驭群臣,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杀手,那些劳苦功高的开国功臣都被清理掉。纵观朱元璋时代,开国大臣中只有汤和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能够善终,这与汤和为人低调且不居功自傲有关。
蓝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其他三大案件分别是:空印案、郭桓案和胡惟庸案。这些案件死亡人数动辄数万,经过这些案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蓝玉案中有人把蓝玉之死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朱元璋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这点不敢苟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蓝玉之死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恃劳苦功高、嚣张跋扈、骄纵不法一手造成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