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1986年世界杯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为什么有人说1986年世界杯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沒错,86年世界杯是马一拉多纳一个人世界杯,帮助阿根廷举起了世界杯,他用那神奇的上帝之手战胜英格兰,战胜个个强敌对手,站在足坛之颠。
▍为什么有人说1986年世界杯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在世界足球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谁像马拉多纳一样,凭借一场比赛、一届杯赛成为整个国家的骄傲,也从来没有谁可以像马拉多纳一样在1986年为全世界奉献这种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
马拉多纳也凭借着在1986年世界杯一战封神,奠定球王的地位。
马岛战争让整个阿根廷哭泣
1982年4月至6月,阿根廷和英国围绕着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争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空一体战争。
虽然阿根廷空军英勇作战,击沉了英国的多艘军舰,但是由于自身的经济军事实力和老牌帝国主义英国相差太大,再加上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阿根廷在这场战争中战败,失去了马尔维纳斯群岛。
战争结束后,阿根廷整个国家为战争失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是总统加尔铁里倒台,由此引发的政治和社会动荡频繁,政客们如同走马灯般粉墨登场,其次是西方列强对阿根廷的武器和经济封锁,导致阿根廷的经济水平倒退严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战败以及经济的倒退导致阿根廷整个国家民族自信心被沉重打击,民众普遍感觉到没有未来,全国陷入消沉中。
在这种背景下1986年世界杯在墨西哥举行了。
80年代的四大天王
1980年代的世界足坛是一个群星荟萃的时代,当时的最强球队是技术细腻的梦幻巴西、铁三角领衔的浪漫法国、钢铁意志的战车德国、混凝土防守的意大利等。
1986年世界杯前普拉蒂尼、济科、马拉多纳、鲁梅尼格号称是“四大天王”,这四位超级球星从单纯的技术来说都是技臻化境,各有特点。不过普拉蒂尼在1984年欧洲杯有着超神的表现,济科是南美足坛的“一哥”,这两人在世界足坛的地位都要高于尚未封王的马拉多纳。
1986年世界杯开始之前,巴西队拥有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的梦幻中场,法国队也是普拉蒂尼率领的中场铁三角,德国队则是由鲁梅尼格、马特乌斯、布雷默等领衔,还有卫冕冠军意大利也是实力强劲。
相比之下阿根廷也算一支强队,但是除了马拉多纳外,布鲁查加、巴尔达诺等人虽然也是一流球星,但整体实力和上述几队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世界杯上阿根廷队和韩国队、意大利队、保加利亚队分在同一小组,首场比赛马拉多纳上演助攻帽子戏法,阿根廷队3比1击败韩国队,第二场马拉多纳进球,阿根廷队1比1战平意大利,第三场2比0轻取保加利亚,马拉多纳再次助攻。
八分之一决赛阿根廷队1比0淘汰老对手乌拉圭。
魔鬼+天使,球王一生的缩影
1986年6月22日,在阿兹台克体育场,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迎来了一场铭记史册的比赛,阿根廷队迎战英格兰队。如前文所述,尽管我们呼吁体育要远离政治,但是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既然在战场上无法取得胜利,那么足球场上要完成对英国人的复仇。
比赛的过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上半场两队均无建树。
下半场第51分钟,马拉多纳抓住英格兰球员传球失误,在门将希尔顿击球的一瞬间,用手将球打进。由于视线受阻,主裁判并没有看清,不过他认为进球有效。
然而仅仅6分钟后,马拉多纳用一种无法质疑的方式,他从本方半场开始带球,连续盘过英格兰6名球员,突进63米将球打进,这就是著名的“世纪进球”。虽然英格兰队由莱因克尔扳回一球,但阿根廷队仍以2比1淘汰对手。
赛后马拉多纳并没有否认自己是用手打进的,他说:“A little of the hand of God, and a little of the head of Maradona”,这句话被翻译为:如果是手球,那么也是上帝的手。
至于那粒无可争议的“世纪进球”,不仅被认为是世界杯历史上的最佳进球,也是世界足球历史上的最佳。
这场比赛和这两个进球被认为是马拉多纳一生的浓缩:
他拥有世界杯上最美妙的进球,也拥有最具争议的进球;
他可以像天使一样打进美妙的进球,也可以像魔鬼一样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哪怕是违反规则;
他球技出众,却又桀骜不驯、藐视权贵、不服管教。
天使+魔鬼=马拉多纳。
不过对于阿根廷来说,足球比赛就是战争的延续,只要能够击败英国人,规则并不重要。这场比赛后,马拉多纳就是民族英雄,他帮助阿根廷人取得了胜利,而且是以一种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取得的胜利。
所以说马拉多纳是绝无仅有的,无法复制的。
一个人的世界杯实至名归
半决赛中马拉多纳再次以2个精彩的进球带领阿根廷队击败比利时。
决赛中阿根廷队率先由布朗和巴尔达诺先进2球,但是顽强的德国人由鲁梅尼格和沃勒尔在第74分钟和80分钟进球,比分变成了2比2。扳平后的德国队士气如虹,拥有钢铁意志和顽强战斗力的德国人总是擅长绝境逢生。
但是在第84分钟,马拉多纳在中场不停球,凌空将球垫给右路高速插上的布鲁查加,队友单刀绝杀!阿根廷队是冠军!
在阿根廷队的夺冠历程中总共打进了14个进球,其中马拉多纳一人打进5球、助攻5次,还有3次进攻由马拉多纳策动。尤其是在淘汰赛中马拉多纳一人打进4球助攻1次,这样的表现完全是“一己之力”。
后来FIFA1986年世界杯的官方纪录片名字就叫《一个人的世界杯》。从这届杯赛以后,马拉多纳统领群星的卓然地位就此确立,一战封王。
写在最后
2000年,在国际足联组织的“世纪最佳球员”评选中,马拉多纳获得了网络投票的第一名,因此成为了贝利之后公认的第二位球王。
在世界杯的历史上群星璀璨,但是从来没有谁上演过如此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也从来没有哪位足球运动员可以靠踢球获得如此之高的国家地位,马拉多纳是独一无二的!
▍为什么有人说1986年世界杯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没人会爱马拉多纳,没人不爱马拉多纳。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阿根廷共打进14粒进球,其中,马拉多纳贡献了5粒进球和5粒助攻,并有3次间接助攻,13粒进球都和他密切相关,并不被看好的阿根廷,就这样夺得了大力神杯。马拉多纳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一己之力”,是他,让那届世界杯,变得不可思议。
被对手忽略的敌人,却是真正的王者
由于阵容上的缺陷,阿根廷一度不被人看好,论夺冠热门,巴西、西国、法国这些球队要甩他几条街,即便有马拉多纳的存在。这个赛前被对手忽略的马拉多纳,让他们在比赛中吃到了“苦果”,当他们力图用多人限制马拉多纳时,一切都晚了,因为马拉多纳早已困住了他们。在整届杯赛尘埃落定后,时任西德主教练的贝肯鲍尔这样评价马拉多纳,他说:“1986年的世界杯,我们输给了阿根廷,但实际上我们输给了马拉多纳。”没错,就是这样一支阿根廷,可以没有任何人,但绝对不能没有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13-0世界杯
没有一个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马拉多纳那样。1986年的马拉多纳就是神,即便是他自己也不能再超越自己。马拉多纳在这届杯赛中,造就了阿根廷总共14粒进球中的其中13粒进球,另外,他也是单界杯赛中被人侵犯最多的球员,而在这些“为人不为球”的犯规中,身高不足一米七的马拉多纳依然能“为球不为人”,据统计,那届杯赛的马拉多纳一共有88次的突破。马拉多纳遭受的恶意犯规很多,在淘汰赛阶段,马拉多纳几乎每场都是被放倒次数最多的球员,但很明显,“黑脚”并不能让这个绿茵场上的巨人“倒下”,愈挫愈勇的马拉多纳一步一个脚印,让每一个脚印都成为了经典。在个人数据上的成功并不是马拉多纳成为球王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马拉多纳从“被动”到“主动”的强大精神属性。对于球迷而言他是足坛传奇,但对于阿根廷而言,他是民族英雄!
天使与恶魔,上帝之手+世纪进球!
无论是球场上亦或是球场外,两个极端,是对于马拉多纳最经典的评价。1986年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VS英格兰 ,在上半场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之下,下半场开始十几分钟后,马拉多纳禁区内接到球高高跃起,利用其矮小的身高,巧妙的用手将球打进球门,在全世界球迷都看见的情况下,马拉多纳却逃过了主裁判的眼睛,进球有效。进球后的马拉多纳立刻跑向场边欢呼庆祝,每个人都明白这粒进球的意义有多大,但当时,马拉多纳的阿根廷显然迟疑了,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一次犯规。当他看到主裁判和边裁没有表示犯规的时候,他着急了,赶紧将呆站在球场上的队友招呼过来庆祝,他不想让裁判看出这是一次用手打进的进球。在英格兰人的抗议声下,阿根廷人离创造历史又近了一步。仅仅过了不到五分钟,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又是马拉多纳,他在中圈附近得球后,右边路连续过掉五名球员,在晃过门将失去重心前的一刻将球打进,魔鬼和天使,在此刻双双降临人间,如果说第一粒进球存在争议,那这粒进球你只能为之所折服。最终,阿根廷两球击败英格兰,挺近半决赛,而马拉多纳的连过五人的进球,在赛后,被评为“世纪进球”。
足球不仅是赛场上的争锋,阿根廷,因马拉多纳而哭泣
赛后,马拉多纳在谈到他打进的极具争议的“上帝之手”时,马拉多纳称:“这粒进球,一半是马拉多纳的大脑打进的,一半是上帝的手打进的。”上帝为了证明他的存在,借马拉多纳的手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力量。这粒进球颇具争议,甚至如果没有这粒进球,就不会有后来的“世纪进球”,也不会有阿根廷的胜利。但事实上,它确实发生了,没人能改变,即使过了三十多年,争议依旧不断。但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你就会明白,马拉多纳不仅是为了这一进球,更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这场比赛的意义早已远超足球领域,这就是为何“上帝之手”之所以为经典,而马拉多纳也从来没有悔改之意。
【阿根廷,失败于马岛战争,胜利于世界杯】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在福克兰群岛主权问题上产生了争议,最终导致了著名的英阿马岛战争的爆发。这场战役,以阿根廷在“家门口”惨败而告终。
被英国人挫伤了“士气”的阿根廷人,让英国和阿根廷积累下恩怨,阿根廷人想要“报复”,在军事上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或许是阿根廷“复仇”英国的最重要的途径。但在马岛战争后的四年时间里,阿根廷都没有在比赛中和英国球队相遇,直到1986年世界杯1/4决赛,这场备受瞩目的比赛。阿根廷人终于迎来了机会,这个机会由马拉多纳一手转变为胜利。对于阿根廷而言,马拉多纳就是民族英雄,他让足球的意义不再局限于足球领域。阿根廷人憋在心里的气,终于得以释怀。
在这样高强度、高压力、必须赢的比赛中,马拉多纳一口气打进两球,完美利用了不是机会的机会,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让马拉多纳离“球王”的头衔又进了一步。
阿根廷3-2西德,马拉多纳正式封王
在经历了小组赛的小试牛刀,淘汰赛的高光表现后,马拉多纳和阿根廷迎来了决赛,面对本届世界杯的大热门西德,马拉多纳依旧延续了以往出色表现。他简直是个天才,无可否认,这世上可能再也出不了第二个马拉多纳,这场比赛后,阿根廷如愿捧起大力神杯。这之后,国际足联官方发布标题为《一个人的世界杯》的纪录片,让马拉多纳这届杯赛的表现得到了世界球迷的认可,这样一来,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的佳话也就传开来了。不久后,马拉多纳在国际足联的票选中毫无争议地当选世纪球王,成为继贝利后的第二个球王。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不喜欢他的人,有一千个理由不去喜欢马拉多纳,而喜欢他的人,无需理由。如果你愿意去了解老球迷的记忆,你会发现,马拉多纳就是一代天骄,尽管他黑暗与光明并存……在如今社交网络言论自由的时代,新名词“远古吹”诞生,当然,你可以这样去评价,这是你的自由。
本回答由“梅千球”所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望及时联系删除
▍为什么有人说1986年世界杯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1986年世界杯已过去30多年,虽然它留给我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但马拉多纳无与伦比的伟大表演,己载入足球史册,他魔鬼般的上帝之手以及连过六人的世纪进球,更深深刻在人们的脑海之中。1986年世界杯巨星云集,但马拉多纳用独一无二的统治级表现,把众星光芒掩盖,世界杯成为了他一个人的世界杯。
和意大利、德国、法国和巴西等夺冠热门相比,1986年世界杯的阿根廷队
可谓星光暗淡,是名符其实的草根球队。阿根廷队能冲破各路豪强的封锁登上世界杯之巅,是因为他们有一位伟大的精神领袖和战术核心,他就是球王马拉多纳。
作为球队的绝对灵魂,马拉多纳用出色的足球技术和无可比拟的领袖气质,盘活了整个阿根廷队,并从头到尾统治着比赛。
小组赛首战,老马用一个完美的助功帽子戏法,率队3:1战胜韩国队。次战他又用一个精彩绝伦的进球,1:1逼平强大的意大利队。第三场他又助攻一球,2:0力斩保加利亚,以小组第一昂首出线。
1/8决赛,他间接助攻一球,以1:0兵不血刃淘汰乌拉圭。1/4决赛马拉多纳更是上帝附体,先是上演颇有争议的上帝之手,后是打进连过六人的世纪最佳进球,以2:1将英格兰淘汰,成为了阿根廷的民族英雄。
半决赛老马再次独揽两球,以一己之力将比利时斩落马下。
决赛面对马特乌斯领衔的德国战车,马拉多纳首先制造一粒任意球,帮助球队打破僵局,并很快取得2:0优势。但颃强的德国人又把比分扳成2:2平,关键时刻又是老马一记神奇的直塞助攻,帮助布鲁查加3:2杀死比赛,让阿根廷成功登顶,新球王完美登基。
本届世界杯,马拉多纳既是成功突破最多的球员,也是受侵犯最多的球员。他面对侵犯的霸气回应,给予了队友莫大的信心,让球队的整体战斗力陡升,老马成为了各路豪强一筹莫展的神。
本届世界杯,老马一人贡献了5球5助攻外加3次间接助攻,整个阿根廷的13粒进球都有他的参与。他不仅收获了冠军奖杯和金球奖荣誉,还创造了载入史册的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一个人占尽了世界杯的荣光,是足球史上的唯一,足球史上的上帝。
1986年世界杯,是24支球队表演,一个人的传奇,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为什么有人说1986年世界杯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86年,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称霸世界杯多少都带有运气的成分,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以普拉蒂尼为代表的法国队干掉了卫冕冠军意大利队,接着干掉了以济科,法尔考,苏格拉底,儒尼奥尔,卡雷拉等巨星代表的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巴西队,这场经典大战经过加时最后拖入点球大战,法国胜的惨烈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接着,法国队在半决赛遭遇以鲁梅尼格,舒马赫等为代表的西德队,又是一场血肉搏杀的经典大战,耗尽元气的法国队惨遭西德淘汰,而西德队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
老马的辉煌从四分之一对阵英格兰开始,集魔鬼与天使于一体,两个无与伦比的经典入球淘汰英格兰,半决赛又是两个入球淘汰欧洲红魔比利时,最后决赛面对疲惫不堪伤兵满营的西德队,助攻布鲁查加打入致胜球登顶。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老马一生的宿敌,那个年代拿来和老马比较最多的人物——普拉蒂尼,他的法国队淘汰了巴西拖垮了西德,间接助攻老马率领阿根廷登顶。
最后顺便提一下那些时运不济的天皇巨星,1974年到1990年的五界世界杯中最悲催无冕之王,克鲁伊夫,济科,普拉蒂尼,范巴斯滕。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