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铸造的十二铜人去哪里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铸造的十二铜人去哪里了?
战乱被毁了,剩下来一个被推下黄河里了,在不还的将来铜人会有见天的时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铸造的十二铜人去哪里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所的丰功伟绩以及对历史的贡献,后世无人能超越。他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王朝。他执政期间,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他修建长城以抵御外族入侵,修建郑国渠、都江堰、灵渠等水利工程福泽后世等等。
在中国民间,秦始皇既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大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他几乎又成了暴君、残忍的代名词。秦始皇为了让他的丰功伟业永世传承下去,做出了种种至今在世界上仍让人叹为观止的壮举,为世人留下了很多解不开的历史之谜,其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传国玉玺”、“华夏九鼎”之谜外,还有“十二金人”之谜。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曾在首都咸阳铸造过十二个巨大的铜人,史书中称之为“十二金人”。据史料记载,这十二个铜人是秦汉时期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秦代青铜铸造业的最高成就。因为铜是黄色的,所以又称作金人。“十二金人”铸造好之后,被屹立在秦都咸阳阿房宫前,日夜守护着秦王宫殿。关于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的原因,后世民间传闻很广,但在史料中只有零星的记载。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余,以为善祥,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记载:二十六年有长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长人”一词,在中国历史记载中一般泛指“巨人”。
史书给出秦始皇铸造金人的原因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天甘肃临洮这个地方出现了十二个“长人”,而且当地还传唱着一道童谣:“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秦始皇得知后,开始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到咸阳,仿照临洮“长人”的相貌铸成十二个铜人,以示纪念。其实这背后的真实原因,无非是秦始皇天下初成,为了让自己的江山可以传承万世,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收缴和销毁流散民间的各种兵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别人的武力夺权。为了合理地收缴天下兵器,他假托临洮“长人”的事情,说是顺应天意,将天下的兵器收缴到咸阳,集中销毁。
用收缴天下兵器所铸造的铜人,关于其高度、重量以及外观等,史书中也有零星的记载。关于铜人高度有三种不同的记载:“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长五丈……铸而象之。”这就是说铜人的高度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三丈,合今6.93米;另一种可能是五丈,合今11.25米。这个数字很显然不是确切的数字,只是个大约数字。
关于铜人的重量史料中有这么几个数字:“重各千石”; “钟小者皆千石也”;“ 各重三十四万斤”;“ 各重二十四万斤”。历史学家汪受宽教授在《“钟鐻金人十二”为官悬考》一文中说:“以当代人口测量数据计算,我国农村男性青年身高与胸围的比例为1:0.5148,则此铜人胸围为3.567米,其胸径为1.136米,高6.93米,则提及7立方米。青铜密度8.8,此推算出7立方米青铜圆柱体的重量为61.6吨。秦权每斤合258.25克,则此圆柱体折合秦23.8528万斤。”如果考虑到史料记载数据之间的不同,以及考虑金人下部较大,则金人重量24万斤的记载是确凿的。
铜人的外观完全是按照“临洮长人”的形象铸造的,穿狄服,坐姿,下有底座。铸造如此大的铜人,铭是必不可少的。从史料中关于铜人零星的记载内容推断,十二个铜人应该均有铭文。其内容也就是复述了有关“临洮长人”事情。铭文是由李斯撰文,蒙恬书写。李斯是丞相,蒙恬是大将军。地位崇高的“传国玉玺”无非是“秦王制造,李斯亲笔”而已。而铜人的待遇似乎要高一筹,是“秦皇制造,李斯拟文,蒙恬亲笔”,由此可见“十二金人”在秦王朝中地位的重要性。关于铭文的位置,史料中也有两种说法:一是“其胸前铭”;一是“铭其后”。
为什么要铸造十二个铜人?史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凡十二人见於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也就是“临洮长人”的数量就是十二个,秦始皇也就仿造十二个。关于铜人的用途,史书中也有所交代:“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 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 鐻,又写作虡、簴,就是编钟架的立柱。东汉文学家刘熙在《释名.卷七》言:“所以悬钟鼔者,横曰笋,从曰虡。虡,举也,在旁举笋也。”据汪受宽教授等考证,十二铜人的用途是充当钟鐻,也就是编钟架的立柱。所以,十二铜人实际上是十二个人形钟鐻。
鐻的材料既有木制的,也有铜质的;鐻的形状既有雕铸为动物形状的,也有雕铸为人形的。《庄子.达生》中记述:“梓庆削木为鐻”,此为木鐻。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是“由六具钟鐻铜人承托”。以铜质人形为鐻的编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了。
秦始皇煞费苦心铸造的“十二金人”,仅仅守护了大秦王朝几十载的光阴。据史料记载,西汉初年,刘邦将“十二金人”从咸阳阿房宫前迁移到了新筑的长安城内长乐宫的大夏殿前安置,颇有“汉承秦统”的意味在内。“十二金人”就这样矗立在长乐宫大夏殿前,直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王莽执政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搞得天怒人怨,叛乱四起,焦虑不安的王莽有一天做了一个怪梦。据《汉书·王莽传》记载:“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也就是说王莽梦见长乐宫大夏殿前跪坐的十二个铜人中竟然有五个站了起来,这让王莽内心很不是滋味,想到金人身上的铭文有“皇帝初兼天下”之类的话,生怕这个怪梦预兆着某个叛军领袖将会夺取天下。于是王莽下令皇家工匠,将梦中站立起来的五个铜人身上的铭文磨去。这是“十二金人”铸成以来,第一次遭到破坏。
东汉时期,虽然长安不再是首都,但是“十二金人”却一直矗立在长安城长乐宫的大夏殿前。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著名的《西京赋》中写到,“高门有闶,列坐金狄”,此句中的“金狄”,便是指始皇帝铸造的铜像。除此之外,班固在《西都赋》也写道:“列钟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这说明他们曾亲眼目睹过“十二金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西北军阀董卓进京,招揽吕布、袭杀丁原,由此掌握了东汉朝廷。董卓进入长安后,为了制造更多的武器以对抗关东联军,同时为了增加军饷,便把“十二金人”中的九个销毁,用来铸造武器和钱币。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四河水》中记载:“后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想当初,秦始皇铸造金人是因“临洮长人”而起,而金人最终却被诞生于临洮的董卓所销毁,这些事情的因果关系,真是时也,命也。
曹魏时期,魏明帝曹叡想把剩下的三个铜人从长安搬到魏国都城洛阳,但由于铜人太过沉重,搬运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移动到长安城外东郊灞河西岸的黄土塬上,因实在无力搬运,最终将铜人遗弃在这里。安置铜人的黄土塬,就是今天西安的“铜人塬”。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四河水》中记载:“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至灞水西,停之。”
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政权,平吴灭蜀,结束了三国时代。历史的车轮又进入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早已被遗忘在长安城东郊黄土塬上的三个铜人重新被惦记起来。羯族人石虎在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建立了后赵政权,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天命所归”,命人把遗落在长安城东郊黄土塬上的三个铜人搬运到邺城。后赵政权很快就被前秦的苻坚所灭,苻坚又将迁徙到邺城不久的铜人分批搬回后秦国都长安。前两个铜人到长安后,就被苻坚销毁铸造成了钱币。最后一个铜人还在搬运途中,就遭遇了前秦政权的灭亡,于是当地老百姓便把这个铜人推入黄河之中。
这段历史在众多的史料中都有记载,西晋文学家潘岳在《关中记》中记载:“後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卷四河水》中都明确记载:“石虎取置邺宫,苻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苻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
然而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董卓传》中却有不同的记载:“椎破铜人十及锺鐻,以铸小钱。”按照陈寿的说法,被董卓毁掉的铜人是十个而不是九个。如果加上被苻坚销毁的两个铜人,正好十二个,就不存在落入黄河中的铜人。
那么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和西晋时期陈寿《三国志》谁的可信度更高呢?《水经注》作为一部偏向地理科学的著作,其记录的内容相对于陈寿的《三国志》要客观得多。从时间维度考量,郦道元《水经注》距苻坚之乱时较近,而以郦道元一贯之严谨,他很可能是真正去研究追溯过金人下落一事的。因此,郦道元关于最后一个铜人下落的记载可信度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十二金人”中还有一个残存于世,躺在黄河某处,等待世人发掘。至于在黄河的那一段,由于史料并未提及当年苻坚搬运金人所走的黄河渡口,也就无从考证了。
关于秦始皇“十二金人”的最终下落,还有另外一种不同的说法。在正史中,关于“十二金人”的迁移,只有汉初从咸阳搬迁到长安的记录,在董卓之前并没有从长安迁出的记录。正史《三国志》、《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都有关于董卓毁铜人铸造钱币的记载,这一点应该可信。然而正史只说“铜人”而没有说“十二铜人”或“秦铜人”,这也留下了值得商榷的地方:董卓毁掉的铜人真的是秦始皇所铸的“十二金人”吗?
和“传国玉玺”、“华夏九鼎”的历史迷雾一样,秦始皇“十二金人”的下落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期待这个历史未解之谜早日被解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铸造的十二铜人去哪里了?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从这里我们知道,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不但下令将六国的贵族迁徙到了咸阳以及边远的巴蜀等地,还把全国的兵器一股脑儿地收缴起来,铸造了十二个铜人,将它们立于咸阳的宫中。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个铜人?这些铜人后来又到哪里去了呢?
(秦始皇)
关于秦始皇为何要铸造这12个铜人,主要有两种说法。
其一,传说秦始皇曾做了一个白日梦,梦中天象巨变,日月无光,黑暗霎那间笼罩了大地,妖魔鬼怪纷纷逃出生天,百姓们惊恐万状,避之不及。正当始皇束手无策之时,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一位鹤发童颜的仙道翩然立于始皇面前,叮嘱他务必快速铸造12个铜人,方可安定天下,拯救黎民。
梦醒后,始皇遂下令收缴全国青铜兵器,融化后铸成了12个高大威猛的铜人,安置在咸阳宫内。
其二,有一次,始皇率文武百官观看民间杂耍演出,期间忽然冲上来一队手持兵器,满脸杀气的武士,在始皇面前极尽表演执戈厮杀的场景。这一幕深深地让始皇忧虑,朝廷对兵器的管理不够严格,如果任由这些兵器在民间泛滥,终究会殃及他的统治。
其后,始皇又听到大臣报告,民间流传一首民谣:“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这个“渠”字,在古代含有“大”的意思,去掉一横后,变成了“人”字,似乎在提醒始皇,多多铸造青铜人,方可以消灾避祸,稳固江山。
当然了,这些都是传说。最有可能是,始皇之所以铸12铜人,其根本的目的是借此将民间的兵器收缴,不给百姓和六国贵族造反的机会。于是他假借梦境,或者假托民谣,以达到他稳定统治的政治目的。
(咸阳宫中的十二金人)
那么,这些铜人到底长什么模样呢?
据史籍记载,这些铜人均着狄人服装,胸部镌刻着“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为郡县,正法律,同度量”这样的铭文。它们都出自于大名鼎鼎的丞相李斯之手。李斯本就对中国的文字统一居功至伟,其书法自然是精美绝伦了。
12个铜人的高矮不一,轻重各异。《史记·索隐》记载,“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钟小者高三长,皆千石也。”“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综合各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12个铜人体型巨大,最高的超过了13米,最矮的也有近8米,重量则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吨。
那么,始皇帝为什么就不多不少只铸造了12个铜人呢?
因为“12”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很有独特的寓意。古人曾把大地分成12地支,也曾把整个世界分成四面八方,加起来也正好是十二。另外,一年四季,每季三个月,也恰好是12个月等等。在始皇的眼里,12就代表着天下,代表着整个大地,铸造12个铜人,自然就表示一统天下,四海臣服。
(西楚霸王项羽)
这些铜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12铜人铸造完成后,曾被安放在阿房宫的宫门外,至今还有“铜人原”这样的地名。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此后,这12个铜人也随着秦王朝的覆亡,开始了其辗转坎坷的命运。
王莽篡汉自立新朝后,曾梦见铜人暗自流泪,醒来后的他十分厌恶这些铜人,于是命人将铜人胸前的铭文除去,让12铜人惨遭蹂躏。
不过,王莽还不算过分,最多也是厌恶这些个铜人,并没有销毁它们的打算。
据《史记正义》记载:“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符坚又徒之长安而毁之。”
这里边提到了三个人,一个是董卓,他曾挟持汉献帝下旨,将10个铜人毁坏后铸成铜钱,只剩下其中的两个。魏明帝曹叡打算将余下的两个铜人运到洛阳,但运至霸城后,终因太过沉重而无法实现。
后来,残暴荒淫的后赵皇帝石虎也惦记过铜人,将仅存的两个铜人运到自己的都城邺城。最后,这两个历尽磨难的铜人被苻坚带到了长安,并将它们销毁了。
不过,在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还有另一个说法,“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至霸城西停之。石虎取置邺宫,符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符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
如果按照郦道元的考证,那么,这12个铜人其实并非全部被毁,其中有一个被推进了黄河之中,具体的位置大概在今三门峡市的黄河渡口边。相信随着我国考古的深入发掘。这硕果仅存的秦始皇铜人,终究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参考资料:《史记》《水经注》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铸造的十二铜人去哪里了?
我研究认为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铜人,这十二铜人是什么人值得秦始皇为其造像,其实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就是三皇九子,刚好十二个人,三皇九子分理九囿奠定九州,是华夏文明史上最早分封诸侯九州形态。主要秦始皇焚埋三星堆天府祖稷,祖稷社官神庙供奉有三皇九子,从焚埋祖稷后秦始皇常做恶梦,宫中怪事常出,后来才铸十二铜人重新安排供奉,由于推翻祖制又连年去泰山征求天意封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铸造的十二铜人去哪里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后世留下了太多的迷案,十二个铜人就是其中之一。
为何要铸十二铜人?原因己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十二铜人不翼而飞,却让后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关于十二铜人下落,有三种猜测:有人说,西楚霸王攻克咸阳,火烧阿房宫与十二铜人一并烧毁;有人说,十二铜人毁于东汉末年,董卓铸造铜钱用掉十个,另外两个被符坚销毁;还有一种说法比较乐观,据史料记载,十二铜人并未销毁,十二铜人是秦始皇的心爱之物,在陵墓建造好后,随同其它珍宝一起陪葬了。由于一些技术因素,秦陵挖掘暂时不能开展,因此,十二铜人的下落,至今也无人能说清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