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是否与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是否与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抗抑郁药物可能对身体会有副作用,但是绝不会导致自杀,和自杀没有关系!
不过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抑郁症患者一直不服用药物不接受治疗,那么拖到病情严重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就是自杀!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是否与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感谢邀请,抗抑郁药是否会导致自杀的风险?这是由一个很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抑郁药明明治疗抑郁症的!当然这是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但是,凡是总有个例,医学上,确实有报道某些抗抑郁药物导致自杀的案例
抑郁症病人,严重者会有自杀企图
抑郁症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言语动作减少为主要症状的情感障碍性疾病, 严重患者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自杀行 为(包括自杀企图和自杀死亡)。
抑郁症的治疗方式有多种,目前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中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症的主要药物,抗抑郁药物中,很多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对焦虑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等精神障碍也有疗效。
抗抑郁药的种类很多,如选择性 5- 羟 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选择性 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类(SNRIs)、三环类(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MAOIs)等。其中 SSRIs 多 数不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可能比较意外:国外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可能增加儿童、 青少年及 25 岁以下成年人自杀(包括 自杀观念、自杀行为)的风险,尤其是 在治疗的头几个月。
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抗抑郁药引起的自杀风险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18~24 岁人群抗抑郁药组自杀风险更高,65 岁以上人群抗抑郁药组自杀风险相对较低。
追踪其发生机制,考虑可能与抗抑郁药的拟5-HT能有关:
一、拟5-HT1A受体:药物激动该受体,会抑制患者快动眼睡眠,增加患者失眠风险
二、拟5-HT2A受体:患者可出现多巴胺的间接减少,进而出现情感迟钝、健忘、高催乳素血症等风险,所以在治疗抑郁的同时,可能给个体带来相应的副作用。这其中,尤其某些抗抑郁药物的半衰期较短,故难以维持患者的持续的情绪稳定状态,所以,对于不配合服药的青少年来说,某些药物导致其自杀风险较高。
三、有些个体症状好转之后骤然停药,使患者出现了撤药反应,加重了原有的抑郁症状或使疾病复发。
尽管如此,大家也无需恐慌,毕竟出现的都是个例,而且如果做到以下这些,该风险将会被大大降低
一、对所有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是否出现临床症状恶化。我们可以观察这些内容:行为异常改变(如出现新的症状)、是否出现自杀观念,尤其自杀企图。
二、在药物治疗的前期,或者在改变剂量、治疗方案时应加强监测。 直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止,包括医生和家属。都不可以放松警惕。
三、如果发现异常(包括情绪异常、思维和行为的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改变治疗方案。
四、抗抑郁药物的停药可能出现撤药反应,骤然停药可能引起一些躯体和精神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焦虑、烦躁、无力、静坐不能等。 所以药物应该逐渐减量,
五、严格遵从医嘱服药:如一些抗抑郁药不用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应禁止服用。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问题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是否与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是否与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不可否认,任何药物都会对人体有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尤其是精神类的药物,副作用更多一些。但药物的副作用都是对身体的伤害,尤其是对肝肾等器官的伤害。
精神类的药物,虽然对肝肾有伤害,但是能起到镇静的作用,所以很多患者吃药以后感觉情绪好点,舒服点,但药物是有时效的,过段时间就不起作用了,所以要长期吃,造成对肝肾伤害大。自杀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希望,这是对自己、对将来的评价问题,和药物本身没有关系,如果有点关系,就是觉得自己吃药很长时间了,还没有好,甚至感觉越来越重,认为自己无可救药了,更加绝望。
药物能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认知思维,改变自我评价,改变消极的自动化思维,改变敏感多疑没有担当的性格,所以吃药是治标不治本的。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找到科学高效的调整方法是最重要的,只有对自己的评价理性了,对问题的评价客观了,内心强大了,才能真正彻底的康复。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是否与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感谢邀请,我是精神科医生,你的问题很尖锐,我来回答。服用将抑郁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是否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有关,这个问题在医学界也曾经引起巨大的争论,甚至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物说明书上都有这样的警告:在初始治疗期间(通常在头一到两个月内),其与18至24岁成年人的自杀倾向风险增加相关。
抗抑郁药物究竟是不是真的会增加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存在悲观厌世的抑郁症患者,是很容易产生自杀意念的,而这一类患者的自杀风险会非常高,所以抗抑郁药物治疗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可以快速缓解患者自杀的想法。所以,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而关于抗抑郁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增加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来说,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这种风险一般存在于18-24岁的青年人群,同样的也适用于未成年人。具体的自杀风险主要是抗抑郁药可能会在治疗的最初几周内增加18至24岁患者自杀未遂(非致命性自我伤害)或准备行为的风险。但实际上这个年龄的青年人群本身自残或者自杀的风险本身就很高,尤其是出现自残的人群排行中,很显然青少年是最容易产生自残行为的抑郁症人群,无关乎是否服用抗抑郁药物。
这样的争论起源于1990年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对于氟西汀的药物副反应而提出的。但实际上在之后的十多年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医学界做了很多大样本的研究,一般的样本规模都在几万人左右,而所有的结果都不支持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带来的自杀风险的提升会高于安慰剂。
比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一项涉及48277人,关于SSRI药物和非SSRI药物增加自杀风险的研究表明,接受SSRI,非SSRI抗抑郁药或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的自杀死亡率无显着差异(0.15%对0.20%对0.10%)。
给抑郁症患者的一些建议
不管如何,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时候,是需要尽快缓解自杀意念的,而缓解自杀意念的主要方法就是抗抑郁药物治疗,不管药物不良反应如何,缓解自杀意念,减少自杀风险都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抑郁症患者,还是抑郁症患者家属,都要知道持续存在的自杀意念的危害有多大,而且有些时候,自杀的想法会突然跃然纸上,甚至很多抑郁症自杀成功者的自杀行为都是出现在抑郁症状表现有所缓解的时候。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自杀不见得是需要长时间准备的,更多的是突如其来的。所以,抗抑郁药物必须吃,而且治疗的最初阶段是最好有家人陪伴的,对患者负责,也对患者给与情感上的支持,这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希望抑郁症患者都能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不要相信非医学人士的所谓经验和建议,他们是不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任的。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是否与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有关系,有很大关系。
抗抑郁药的激越作用促发自杀,尤其是药物刚刚起效的时候。起效之后会减少自杀概率。药物还会延缓心理状态的改善,这一点不容易理解。
为了更好的治疗抑郁症,我竭尽全力让自己成了三料医生:精神病学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医师,心理医生。
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和心理治疗学角度来看,我个人以为抑郁症自杀现象与抗抑郁药有关。
抗抑郁药仅仅是个“退烧药”。目前不能真正解决大部分抑郁症存在的问题。
------------------
推荐阅读: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大家觉得今后五年武汉房产120平以上大户型保值增值一些,还是90平小户型保值一些?
上一篇:为什么不生或少生孩子的都是那些有优秀基因的知识分子?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