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辽萧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女强人,素有汉之吕雉,唐之武则天的比喻,宋朝的刘娥在某些方面就与萧太后相似,算是北宋几代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模板。萧太后在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绩就是促成了宋辽的“澶渊之盟”,而让当今世人再次想起这个女政治家的,却是其陵墓中被盗的“黄金寿衣”。萧太后陵墓遭遇过六次规模较大的洗劫,至今难寻文物下落,当这件寿衣在90年代抛头露面时必然引起轰动,专家估值为34亿元,那么这件文物为何能经历浩劫后又重见天日呢?
据考古学家的实地考证,及相关文献记载,萧太后与辽景宗的合葬墓乾陵,受到较大规模盗掘6次。首次盗掘是辽天庆九年(1119年),此时金人崛起并占据了乾陵所在的乾州(今辽宁省北镇市)。由于契丹人对女真人的民族压迫政策较为严重,加之军费开支过大,所以金国占据乾州后,便开始寻找辽帝王墓葬群,可以说整个辽国帝王陵墓的首次盗掘,都是金国的官盗行为。
后来因统治需要,金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这便造成东北地区控制力减弱,零散的民盗行为开始渗透至乾陵一带。民国初期,由于天灾人祸,饥民遍野,为谋生路,很多饥民都参与到盗墓活动中,乾陵也受波及。到了30年代,日本策划了“满蒙独立”运动,关东军在东北一带又以研究的名义搜罗了乾陵。70年代我国北方又出现了蒙东盗墓集团,这些人专门针对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的王公墓进行盗掘活动,其中的北镇东子盗墓集团,又一次盗掘了乾陵。
经历如此多的盗掘后,文物保护部门也就认为该墓没有什么保护价值了,因此并没有进行及时的保护措施,所以到了2003年,乾陵还能再次被盗。这种情况其实很多,我国古代被盗的墓穴在未发现有文物留存时,也就当做野墓弃之不管。比如很多汉代墓,文物被盗严重,只留些壁画岩画,因此就弃之不管,以至于杂草丛生,荒废于山野之间。而萧太后的乾陵在最后一次被盗后,才引起重视,文物部门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和保护,这位千古难遇的女政治家,死后千年不得安宁,也实在令人唏嘘。
由上可见,乾陵经历了官盗、民盗、专业盗墓团伙、外国文物掠夺等方式,那么黄金寿衣到底是怎么被盗的,还能保存完好重见天日呢?
这需要分析不同盗墓方式的特点:首先是官盗,也就是官方组织的盗墓行为,历史上著名的官盗头子如董卓、曹操。董卓盗墓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盗汉武帝茂陵时,发现了一首藏头诗写到“千里草,河清清,十日子,不得生”,董卓愤怒之余将武帝尸体抬出暴尸,又因害怕,又将武帝尸体加所盗宝物原封不动的葬了回去。这件事虽然无法考证,但这里透露了官盗的特点,即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换句话说就是毫无底线。
在盗墓“行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不动尸身,董卓动没动没法考证,但上世纪30年代,孙殿英是动了。慈禧的嘴角被划开一个口子,据说就是为了取出压舌的夜明珠,乾隆的棺材被劈开后,尸骨被随意扔在地上,后经考古学家抢救性的拼凑才得以还原。所以说官盗是最没原则的,其目的就是掠夺死人的财富,墓里发现的,只要可以快速“表现”的,都得拉走。比如乾隆墓里被污水浸泡的字画,孙殿英一副也没拿,后经修复都成了国宝,但“金银细软”,孙殿英一个也没剩下。
前面说到萧太后的墓首次被盗属于金人组织的官盗,除了解决经费问题外,其中还夹杂着民族仇恨,金辽之间的战争,其实可以看做女真人的起义运动。所以金兵在盗墓时,更不会有盗墓行业的“职业素养”,脱光萧太后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女真人的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里崇尚火葬,所以对古墓不存在畏惧,暴尸、鞭尸的行为很可能会发生,那么这件黄金寿衣最有可能就是金兵所盗。
民盗行为往往是盗得少,破坏力大,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撑,普通民众盗墓的方式较为粗犷。这种盗墓的目的也更为单纯,普通百姓没几个愿意发死人财的,他们迫于生计,能在古墓里捡到一些金银古钱就足矣,像是字画、古董、服饰之类的东西,他们不认识,也没有变现渠道,卖不好了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所以萧太后的墓在遭遇金兵官盗后,所剩下的一些零碎陪葬品,可能成为吸引民盗的关键。宣宗南迁、民初灾荒导致的民盗行为,应该不会对乾陵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才造就了乾陵三次被盗后,仍然具备对日本、盗墓集团的吸引力。
外来入侵者由于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层次不够,因此在盗墓过程中必然会以专业盗墓团队做顾问。盗墓集团也属于专业的人士,无论是做顾问还是自身的盗墓,都是最守规矩的。现代一些盗墓类的小说都将盗墓分出各种派系,这一点并非凭空想象,古代盗墓确有派系划分,大致为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四类。
摸金、发丘应当不陌生,当年袁绍征伐曹操之前,让陈琳写了个《为袁绍檄豫州》,也就是俗称的讨贼檄文,其中写到“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里是谴责曹操的盗墓行为,但这里的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并不是官盗的特定职务,它更像是一种雇佣制的盗墓行为,曹操雇佣这些专业的盗墓人,为他敛财充实军饷,所以摸金、发丘在这之前就已经出现,曹操是因人设岗,这并不是官盗的常见形式。
专业盗墓人的派系之分主要依据是盗墓手段不同,比如摸金校尉,常单打独斗,从定穴探墓到入墓盗窃都是一人完成,后才发展成两三人的小团队。这种方式玩的是“技术流”,行话叫倒斗,也就是将大古墓比做倒立的“斗”,进入斗内将明器取出来就称为倒斗。
摸金派是最讲究规矩的,他们只盗“大斗”,即达官显贵或者皇亲国戚墓;每次只拿一两件明器,目的是为了给同行“留饭吃”;开棺摸金的时候,要在墓室东北角点蜡,摸金过程中蜡烛灭了就叫“鬼吹灯”,则立刻停止盗墓行为,并将墓室恢复原貌后,磕三个头才能离开;摸金时不能损坏墓主人的遗骸,轻拿轻放;盗墓时间为晚上,听见鸡鸣则立刻终止盗墓活动。
发丘派与摸金派属于同根同源,但发丘派自成体系是因为该群体大多能“见光”,他们会以古董店、当铺的形式做买卖,形成盗墓后的销赃终端。盗墓形式上与摸金派大同小异,也是技术流派,以风水定穴,盗墓团队比摸金大,往往会是三到五人,正宗门派会有“百无禁忌”的铜印佩戴身上。
搬山派素有搬山道人之称,他们的盗墓方式较前两种粗放一些,会使用“爆破”技术,在墓穴上炸开喇叭,使墓室内痛风,氧气充足,降低盗墓风险。卸岭派的特长则是懂机关法阵,嗅觉又特别灵敏,据说铁锹铲出的土壤,他们一闻就知道有没有墓。这些派系虽然没有摸金派那么讲究,但行业规矩还是会遵守的,这里主要包括“三不挖,三不毁”,即民坟、义坟、金冢不挖;尸、棺、阴宅不毁。所以看一个古墓是否为专业盗墓人所盗,看看棺木尸体的损毁情况就大概知道了,还有就是盗洞被重新填好的属于专业盗墓人所为,没填上的就是业余玩家所为。
一般专业盗墓人不会开棺,拿了旁边的陪葬品就走人,因为棺材上会有七颗钉子固定,寓意保佑后代享福的,称为子孙钉,毕竟拿了别人的钱财,再诅咒人家子孙就不太好了。另外专业盗墓人不偷墓中玉器,这可能是古代丧葬礼法造成的,因为古代能够以玉器陪葬的,都是达官显贵,这种玉器不像金银可以熔掉,所以销赃比较困难,稍不注意被抓获了就是重罪。还有甲骨类的物品,往往被认为代表巫术,巫蛊不是一般人能解开的,所以不拿。
由上述可见,萧太后的寿衣,必定不可能是专业盗墓团伙所盗,这种坏规矩、“不值钱”的东西最有可能是金兵第一次盗墓拿走的。但这件文物能够传承近千年,也说明收藏者并无意售卖,可能是觉得寿衣的售卖价值不高,所以才在沉积千年之后才重见天日。之所以专家给估价34亿元,并非寿衣本身的价值高,而是它承载的历史研究价值、古代失传的工艺价值已无法估量。这一点与乾隆的裹尸布“缂丝陀罗尼经被”如出一辙,重见天日时才卖了9万元,但经专家估值后拍出了1.3亿的天价。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萧太后其人不用我多说,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她是和慈禧、武则天等并称的最著名的三大“女皇帝”之一,当然这里的女皇帝要打上引号
萧太后陪葬品——堪比慈禧
萧太后和慈禧很像,做了几十年的“太上皇”。其实她是辽国第五位皇帝的老婆,皇帝驾崩的时候,儿子十二岁,所以她才可以垂帘听政。
然而再厉害的女人,都有死掉的一天。萧太后以57岁的年龄去世,虽然生前没有慈禧这么奢侈,而且也要比慈禧有能力的多。但是他的儿子为了“纪念”母亲,陪葬品堪比慈禧的规模。
那么后来情况如何?惨!太惨了!比慈禧还惨!慈禧被盗了一次,萧太后被盗了五次,个中情况到低如何?价值34亿的寿衣为何没人动?今天给大家分析下!
墓穴比慈禧惨——盗墓贼五次光顾
时间回溯到1971年,富屯乡龙岗子村何有成书记号应当时的号召深挖洞,搞防空。但是在挖掘防空洞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辽代皇帝的墓葬群。
随后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相关专家,等到专家赶来的时候,发现已经为时已晚。因为绝大多数的辽代皇帝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但是因为时代的特殊性,并没有对其进行抢救工作。
所以这件事情就被耽搁了,其实这还不是重点,关键是这处墓葬群面积太大了。因为虽然都知道此处来自辽国皇帝,而且有着四位皇帝外加一位萧太后。
但是墓葬群南北有200公里,东西150多公里。别说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就算是放到现在,想要把它完全开发保护起来,也不知道10年内可不可以完成。
保护发掘工作非常难,但是盗墓工作相当简单。从辽代皇帝墓葬群建成,截止到目前为止,大型的盗墓活动超过五次,小型的更是不计其数。
公元1119年,辽国墓葬群(指代四个皇帝墓葬群,下同)表面的建筑物,被当时的金兵毁灭一空,两座皇帝陵墓被盗。
后来金国迁都汴京,原先辽国的旧址再次陷入荒废阶段。大量来自南方的盗墓贼来到此地,整个皇帝陵墓洗劫一遍,好东西基本上都没了。
中间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平静,但是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由于天下大乱,辽国墓葬群的居民将此地的陵墓又重新翻了一遍,能卖的全部卖了。
1931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夕,他们打着调研的幌子,再次把辽国皇帝墓葬群重新洗劫一遍。
1994年到1999年,某一个知名盗墓集团,又将此地以撒网的方式,把所有的墓葬群又被洗劫一空。
据说在2003年还有一次盗墓行动,但是由于之前几次盗的太干净了,最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找到。
辽代墓穴陪葬品频繁出现在古玩市场!
其实如果说是盗墓行动的话,最早的两次金兵盗墓并不能算在其内。因为实在是太久远,就算是盗了出来,最后又能有几件留得下?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全国各地经常出现来自辽国墓葬群的陪葬品。但是据说都是来自金兵所盗,到底是真是假不清楚,不过却引起了一股辽国古玩热。
并且从1991年开始,有非常高质量的文物自称是萧太后的陪葬品,开始出现在各大古玩市场。比如说萧太后生前皇冠饰件(1991年)、萧太后凤袍(1993年)、年萧太后黄金寿衣(1995年)。
萧太后金寿衣价值34亿?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萧太后金寿衣,但是一定听说过金缕玉衣。这是流行于汉朝时期的皇室陪葬品,因为古人迷信玉通灵,死后穿戴可以保持身体不腐。
目前全国发现的已经有几十件之多,最出名的是中山靖王刘胜分金缕玉衣。以制造精美、玉器品质高级等著名,据说价值24亿。但是萧太后的金寿衣到底什么情况?为何价值34亿?
可能很多人都见过金缕玉衣,是完全将整个人包起来。但是你可能猜不到,萧太后的金寿衣竟然是短袖。而出土于同时期的各种金寿衣当中,基本上都是长袖长裤。
为何出了萧太后这样一个意外?历史上并没有只言片语,我们从他衣服上进行分析吧。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
衣无领,只有宽18厘米半月形弧颈。半月形弧颈口,袖口,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都有或窄、或宽金片锤嵌的金边。
颈口,袖口,都嵌的是宽0.5厘米的窄边;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锤嵌的是宽5-3厘米錾花金边。对襟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缠枝莲纹;
当然这里只不过是介绍一部分,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我在这里不再详述。除了这些最基本的样式,上面还绣有“凤凰逐日”、“缠枝莲图案等图案,都是表达着美好的祝愿。
但是和金缕玉衣不一样,整个衣服包含着道教和佛教的思想。也是因为萧太后信奉道教,他的儿子却信奉佛教,所以才把这件衣服做成佛道两家糅合的形式。
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并不能解释为何萧太后的寿衣是半袖。我们不妨作出大胆假设,因为在古代的思想当中,金寿衣可以保住灵魂甚至是尸体不腐。
然而萧太后是属于升天,如果做成长衣长袖,则是阻止了其升天的过程。而且在他升天的过程当中,金寿衣还要变化成西王母的鹤氅。鹤氅需要扇动翅膀,如果是长袖长裤会影响飞行。
为何一件短袖可以价值这么高?
先说做工和用料:
全衣为金丝编织,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象锦缎,未见丝毫断头接结。重3240克,共抽取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成。
而且整个衣服的绣制方法,采用的是早已经失传的古刺绣手法。单独是在做工和用料上面,就已经价值十亿左右。而且上面绣有的各种花案和手法,又可以给他增上几个亿。
再加上他是出自萧太后的陪葬品,或者是说穿在身上。如果她只是一般的王公贵族,可能并不值得。关键是萧太后的名声太响亮,又无形中给他增加了十几亿。
就好比说这件衣服如果出自武则天身上,其实也是这个价格。不过也有点不可信,因为当初给出这个估价的是一名文物专家。如果是好几人同时联名的话,可能还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一家之言实在是太过片面。
还有很多人说的没被动过,关键是在第一次金兵光顾的时候就没了。后面盗墓贼就算是有通天的功夫,也不可能有机会去动它。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也不知道这件衣服到底是怎么保存的。也没有人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流动在市场上面的,总之来说处处都充满了诡异。
虽然墓葬群埋了这么多皇帝,但是由于被盗情况实在是太严重。到现在都没能申请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唯独的几个申请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方,也因为长期缺乏打理,实在是太过寒酸。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首先说一下,题目问得并不对,一座帝后合葬的著名陵墓,被盗墓者洗劫过至少六次(还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能顺出去换金子银子的东西,肯定都被大包小包掳走了,哪还能剩下?
这套寿衣并不是无人碰,而是说不清啥时候,也被盗墓贼给掳走了,随随便便就处置了。重又以流通文物的身份,出现在世间,经专家鉴定和估值,其价值这才震惊了世人。
为什么会这个亚子呢?答案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不识货!
都说盗墓者火眼金睛,偏偏历朝历代的盗墓者在这身衣服上,都没开眼,还被猪油蒙了心,如此只能说明一件事情:这身寿衣,完美呈现了奢侈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低调到尘埃里的奢华!我很贵,一针一线都是钱,但你就是瞪大了眼睛也硬是看不出来啊!
低调而奢华的寿衣,萧太后值得拥有
萧太后其人是谁,楼上的各位答主已经各显神通,给出了详尽的答案。本答主就不展开细述了,只在此回顾两个重点:
第一,她是辽国第五位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耶律贤可以说是一代明帝、中兴之主,有治国之才、兴国之策,奈何寿数太短,35岁就大志未了,一命呜呼。接下来,舞台就交给自己这位特别能耐的皇后了。
第二、她是和武则天、慈禧太后齐名的一代名后。景帝驾崩,圣宗继位,耶律皇后晋级为萧太后。她果然没让亡夫失望,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不但治国有方,还开疆有方,领兵打仗,纵横捭阖,知人用人,不在话下。辽宋之战中,大获全胜;后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换来百姓百余年太平时日。执政20多年,可谓励精图治,臣民拜服,后于57岁时病故。
《辽史》对萧太后的评价仅15个字,但足见分量——“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这样一位兼具声名威望的掌权者,死后与先帝合葬乾陵,自是风风光光、盛况空前。无怪乎后朝后世的盗墓者,一直虎视眈眈,绝不放过。
乾陵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次被盗,其实离今天并不遥远,就在2003年。至此,医巫闾山上彻底剩下了一座徒有其表的空墓。
但之前林林总总被盗走的那些宝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现市场。文保部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样样追索。追回的最著名的宝物,便是萧太后这一身土黄色的寿衣了。
34亿,到底值在哪里?
初看这身衣服,不开眼的答主本人,也不禁伸出脚指头想了想,为什么呢?但是大家都知道,奢侈品,就奢侈在举世找不出第二样上。
没错,这身绝对当得起“空前绝后”四个字的寿衣,正名辽承天皇太后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
我们对名称进行拆解,就大致能get,它值在哪里。
先说“黄金”二字,这身衣服是完整的七件套,包含头冠、上衣、手套、捍腰、裤子、靴子、覆面。它们全都由纯黄金打造,没有一丝杂质,重达10730克。上面镶嵌着近百枚大小不一、纯度极高的宝石。材质,贵!
再说“花丝镶嵌”四字,这身衣服,光是这件不起眼的短袖上衣,就抽取了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细细密密,编织而成,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如锦缎。
让人称奇的是,整件衣服,竟然见不到任意一个地方,有断头接结。更别提其织出的凤凰逐日、缠枝莲花的图案,让人称奇。
再看看这双金靴,金靴作为契丹人的葬具其实并不难见,但难的是,这双御用金靴的工艺,已经绝迹。浑然天成的黄金靴腰和靴面,前后宽仅0.2厘米的包边金片,需要经过钣金、锤鍱、錾刻花纹、焊接等繁复的工艺才能连为一体。
叠织其上的六只黄金花丝金飞凤、两颗黄金花丝火焰珠,以及40朵黄金花丝卷云纹,交织成绝美的画面,暗含着祈愿主人一飞冲天、早达仙境的美好寓意。
其他组件,就不一一展开赘述了。最后说一下“镶嵌四凤纹”五字,指的是其金冠,上面镶嵌了四只展翅欲飞、栩栩如生的凤凰。而这顶金冠,是对墓主身份最好的昭示了。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保存如此完整、工艺如此精湛的黄金寿衣,可谓绝无仅有。唯汉代的金缕玉衣,可与之相提并论。而其造极登峰的花丝镶嵌工艺,如今已经绝迹,今人尚未挖掘出第二套,上下求索,亦无可复制。更别提其承载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估量的。34亿,在消散的历史烟云里,不过博君一叹尔。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首先咱们了解一下萧太后这个人,萧太后本名叫萧绰(953~1009年),小名燕燕。是辽国第五个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
如果你还不明白,直白的说,她就是整死杨六郎的老爸杨继业的女人,金刀令公杨继业金沙滩一战,被她逼的撞死在了李陵碑。当时辽国、金国和宋朝三足鼎立并不断进行着战争。
萧太后是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吕后、慈禧一样的人物,辽景宗35岁就死了,当时萧绰才29岁,她和景宗生的儿子刚刚12岁。
儿子还小,萧绰开始了临朝听政,她的儿子耶律隆绪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讲真萧绰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当政期间不断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著名的城下之盟——“澶渊之盟”,就是萧太后指挥辽军一直攻打到了北宋皇城根签订的条约,这是大宋耻辱。萧绰做了四十多年的实际“女皇”,和历史上的慈禧当政时间差不多。1009年归政其子辽圣宗
秦宣太后、汉吕高后、唐武天后,清慈禧太后并称我国四大太后,她们都是权倾多时的女强人,均执掌国政多年。在这四大太后之外,还有一位大辽萧太后,其能力水平不在四大太后之下,她执掌辽国国政长达四十余年,威名播于宋辽两国,萧太后的人生经历跟秦宣太后类似,但是做得更为酣畅淋漓!
萧燕燕官宦世家出身,她的父亲是辽国宰相兼驸马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也就是辽穆宗的姊姊。萧燕燕15岁嫁辽景宗,16岁生长女,17岁生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并同年开始协助辽景宗治国。萧燕燕跟武天后一样,当了皇后以后权利好比皇帝,国事无巨细皆决于萧氏,景宗皇帝则退居二位,乐于清静。
辽景宗死后,耶律隆绪成为皇帝,萧燕燕晋升为太后并代行皇帝权利摄政。萧燕燕精通帝王之术,她摄政后解除诸王兵权,委身于初恋南院大王韩德让,她内治国政,外击强宋,一时辽国威名远播。韩德让抱得美人归,又获得无上权利,于是死命效于萧燕燕,辽国内政平稳,国力剧速上升。
大宋趁辽国主少国疑,太后执政的时机兵分三路攻宋;萧燕燕起辽国之兵分三路御敌,将宋军击退,俘虏并杀害宋朝名将杨业。之后萧燕燕举国南伐宋朝,宋真宗则御驾亲征,双方最终达成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邦,宋真宗称萧燕燕为叔母。
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萧燕燕执掌辽国大权四十余年后,还政儿子辽圣宗,她则去南京安享晩年。
在南行的途中,萧燕燕染上了疾病,同年十二月初,她逝于南京行宫,终年五十七岁;死后与辽景宗合葬于乾陵。
辽国皇室陵墓范围十分宽广,虽屡经战火破坏,人为盗掘,但是萧燕燕的寿衣至到1990年才陆续出现在古玩市场。
金国攻灭辽国后,对萧燕燕的陵寝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不过没有找到金寿衣。1931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夕,他们打着调研的幌子,再次把辽国皇帝墓葬群重新洗劫一遍。
1994年到1999年,某一个知名盗墓集团,又将此地以撒网的方式,把所有的墓葬群又被洗劫一空。之后萧燕燕的寿衣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并被拍出34亿的高价,比金缕玉衣还要高10个亿。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重3240克。
至于那件价值34亿的宝贝“寿衣”要是没人碰的话,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由于它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被人给盗去,所以后续的人才会得不到这一件寿衣,以至于让一些不了解的人,才会以为这件寿衣到现在都无人碰。
他们都是金军,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还得从要当时的宋、金、辽这三个大国家开始说起,在当时,这三个最强大的国家呈现出了一种三足鼎立的架势,就好像是三国一样,大家由于国力都相差不是特别大,所有一直都在互相的牵制着,谁也不敢主动发起战斗来攻打谁。
唯恐被人给钻了空子,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局面大家应该都相安无事的,可是谁曾想到,就在大家都在慢慢的发展自己的力量的时候,宋朝的一位皇帝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抽风,突然联合起来金国然后将大辽给一举消灭。
这要是稍微看过一点三国的人都知道,一旦有哪个国家真正壮大了起来,那么它就必定会消灭掉其余的国家,最终只留下自己,根本就不会在给他们壮大起来的机会,这不,原本就很强大的金国在灭了大辽之后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宋朝远远不是其的对手,以至于北宋最后都被金国所灭。
可笑的是,这宋朝皇帝还自以为会和金国以后是盟军关系,殊不知,金国在灭掉了大辽以后开始迅速的变得强大,哪里还管什么盟军不盟军的,一切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最终宋朝也为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从而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靖康之耻”。
也正是因为大辽的灭亡,这才有了萧太后陵墓在死后一百余年就被盗的事情。
那时候的金兵为了报复辽国,不仅把乾陵(《辽史》记载,辽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今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名为乾陵)盗掘,还把墓内的一切金银珠宝都抢掠一空,当然这其中就包括了那件价值34亿万的寿衣。
这是萧太后陵墓的第一次被盗,第二次被盗是被一批来自南方的盗贼趁虚而入,冲进辽乾陵进洗劫的,但是他们没有什么收获,因为这个陵墓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盗过一次了,后续还有不少的人盗过这个墓,一共不下于5次。
但是不管怎么样萧绰死后穿的“金缕衣”,确实是在第一次的时候就被金兵给盗走,所以被估价34亿的寿衣,也并非是无人敢碰。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在九十年代,乾陵的陪葬品被出现在了市面上,首先出现的是一些金银珠宝,到后来许多珍贵的宝物才随之出现,到了1995年,辽宁省忽然出现了一件萧太后的黄金寿衣,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尤其是我国的考古学家们更是立刻表示,它的价值就连队河北省满城县出现的“金缕玉衣”还要更加高,要知道,“金缕玉衣”一共是价值24亿的,如果比这件衣服价值还要高,可想而知它是有多么的珍贵。
所以,要不是这件衣服早在第一次的时候就被金军给盗走,后续的盗墓贼也不可能会放过它,就连著名的文物研究学家裴元博先生都说,跟“金缕玉衣”比起来,萧太后的“寿衣”在做工方面要更加精细一些,它他估价这件衣服至少34亿,比金缕玉衣贵了足足10个亿。想想看,单凭这个数字,又有哪些盗贼是不敢碰的呢?
再说了,这个问题的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试想一下,要是萧太后的寿衣真的是无人碰的话,那么为什么现在有人获得了这件寿衣,并还给出了它一共价值34亿高价的结论?所以,萧太后的寿衣为何无人碰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
因为不管怎么样,它现在都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而之所有这件寿衣只没有乖乖的在陵墓里摆着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被盗墓贼给盗出来。那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看到这个问题不禁令人想起乾隆帝裕陵出土的缂丝陀罗尼经被,这块俗称“裹尸布”的缂丝经被被誉为“织中圣品”,2010年曾被拍出1.3亿的天价,可见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文物本身的稀缺性,而且跟名人效应有着极大的关联。辽国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生母。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后,继位的辽圣宗年仅12岁,萧绰以太后身份摄政,徽号“承天皇太后”。乍看起来跟晚清时期慈禧老佛爷的上位之路极为相似,可实际上萧太后远比慈禧太后高明许多,不仅没有因摄政而饱受诟病,而且兴利除弊,大张挞伐,带领辽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更厉害的是,萧太后公然与汉人韩德让出双入对,出则同车,入则同帐,即使接见外国使臣也毫不避讳,甚至辽圣宗都以儿子的身份侍奉韩德让。反观慈禧,因为重用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而被传得沸沸扬扬,后来还是借丁宝桢之手杀掉安德海并曝尸才得以洗脱苟且嫌疑。在私生活方面,唯有一代女皇武则天能与萧太后相媲美。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征调20万大军,发动雍熙北伐。萧太后派耶律休哥抵御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派耶律斜轸抵御老将杨业率领的西路军,同时带着情人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御驾亲征,戎装上阵,大败曹彬,活捉杨业。杨业不堪受辱,绝食殉国,萧太后砍下首级,传首边关,使辽国士气大阵。杨业就是《杨家将演义》中的杨令公,佘太君的夫婿。
公元1004年,萧太后率领20万辽国精锐南征大宋,一路势如破竹,仅两个月时间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距离北宋都城汴京仅一步之遥。由于宰相寇准鼓动宋真宗御架亲征,宋军士气大振,辽国名将萧挞凛又被宋军弩箭射杀,萧太后审时夺势,决定阵前议和,辽宋两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支付30万金帛,双方退兵休战。公元1009年十二月,萧太后病逝,享年57岁,与辽景宗合葬于辽国乾陵。辽乾陵位于辽宁锦州市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先后五次遭到盗掘。公元1119年,金兵盗掘了乾陵,将墓内明器掠夺一空,这是陵墓被盗之始。随后盗墓贼趁虚而入,乾陵再度遭到洗劫。民国初年,当地饥民再次挖掘,乾陵第三次遭盗掘。日军侵华期间,对乾陵进行了拉网式搜刮。上世纪90年代初,盗墓集团再次把目光盯上了乾陵,只剩下几块墓志铭残存于墓中。上世纪90年代初,乾陵陪葬品首次现世。1991年,萧太后凤冠现身锦州,1993年凤袍现世,1995年黄金寿衣现世。据砖家估计,这些陪葬品价值高达34亿。举例来说,整件黄金寿衣是用直径仅0.1mm的金丝织成,分背襟,前襟,短袖三部分组成。上面不仅织有花纹图案,而且缀有上百枚各色宝石,堪称无价之宝。加上萧太后的历史名人效应,这些陪葬品自然水涨船高,从而给出了34亿的天价估值。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重3240克。
至于说黄金寿衣无人碰纯属无稽之谈,无论是摸金校尉还是搬山道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所求的不过是一个“财”字,除非是不懂行的新手,像孙殿英手下把慈禧陀罗尼经被上缀着的珍珠宝石割下,而把丝被遗弃在地宫中。辽乾陵前后五次遭到盗掘,盗墓贼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呢?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