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
▍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
自然界中的动物幼崽一旦离开了父母,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更别提什么养老的事了,就连我们津津乐道的“乌鸦反哺”也已经被证实是个谎言。但是,在人类世界中,养老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作为儿女的应尽的责任。
那么,这是不是就代表人类也可以不养老呢?这还要从动物界不养老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养老行为说起。
大多数动物为何没有养老的行为?
在动物界,养老的动物屈指可数,但这与道德无关,而是与它们的生存习性有关系,下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下习性是如何导致它们不养老的?
01 繁育过程
首先,大多数的动物出生后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因为在自然界中,许多独居动物只有在繁殖期才短暂地在一起,繁殖期一过,它们就各回各家了,之后是有成年雌性独自度过妊娠期和育幼期的,比如老虎就是典型的代表,母虎只有在发情期的几天内与雄虎一起,之后,它们就会分开。
母虎要独自度过平均105天的妊娠期,由于怀孕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动物的捕猎能力,所以老虎幼崽是“早产儿”,它们出生时的体重只有1公斤重,这个体重还没有人类婴儿出生时的一半大,而且母虎的体重显然是人类体重的至少2倍。
虎崽出生后,母虎会为其哺乳5-6个月,之后会教授虎崽进食、捕猎等能力,到了2-3岁,虎崽无论雌雄都会被母虎赶走。也就是说,母虎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2-3年,此时它们的感情其实是不深的,因为任何动物的感情都与相处的时长成正比。
02 动物幼崽的去向
一旦幼崽被赶出去后,它们不是在父母领地附近活动就可以了,而是要“背井离乡”,这其实是动物的一个生存法则,目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
当然,动物不会知道近亲繁殖的危害以及背后的科学道理,但是要知道任何的动物都是要经过自然选择的,而那些近亲繁殖的动物会容易出现不利于生存的缺陷,从而被自然选择淘汰掉,所以,能够存活至今的动物就是那些有规避近亲繁殖行为的动物了。
动物园中近亲繁殖的白虎后代
那动物幼崽离开父母后去哪呢?它们会远离父母的栖息地,然后寻找一个新的领地,对于食肉动物来说,它们可以挑战其他同类动物,获取领地,也可以找到一片没有被动物标记过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领地。
而动物往往活动的范围是固定且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动物幼崽一旦离开后基本上就与父母没有任何的交集了,它们各自生活。
巡视领地的雄狮
人类为何有养老行为?
人类不但要有养老行为,还是必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也有两个主要原因:
01 相处的时间
相比较动物,人类的妊娠期是比较长的,平均280天左右,比老虎、狮子等动物的妊娠期多了接近3倍。当幼崽出生后,动物的幼崽很快就有自理能力,而人类幼崽在3岁以前几乎是没有自理能力的,而且动物幼崽最多跟父母待2-3年的时间,此时的人类幼崽离了父母是无法存活的。
之后,人类的父母不但要照顾孩子,还要供他们上学,上学毕业后,父母依然会给予孩子帮助,一些男孩子还需要父母帮忙操持婚礼,买房买车,看孩子等等,这使得人类的幼崽从出生开始,一直到父母老去,其实都是没有断了与父母的联系的,所以,单从父母照顾孩子的时间上看,孩子赡养老了需要照顾的老人也是应该的。
02 感情
所有的动物都有感情,但是没有一种动物像人类父母对待孩子那样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从十月怀胎,到蹒跚学步,再到步入学堂,再到成家立业,每一个阶段父母都会倾其所有的帮助孩子。
这就相当于老虎妈妈在自己孩子长大后不但会帮孩子捕猎,还会将自己的领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动物界,这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的父母可以做到(卖掉老家的房子给孩子买房,然后租房子给孩子看孩子的大有人在)。
而人类之所以能够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走到现在,除了聪慧的大脑外,最关键的就是感情和文明了,如果人像野生动物那样,显然就与野兽无异了,而且文明的体现之一就是老有所养,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人类赡养自己的父母也是应该的。
动物界有没有养老的行为?
虽然动物界中养老行为非常的少见,但不代表没有,其中狮子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为一种群居动物,雄狮是没有养老的行为和意识的,因为雄狮与老虎一样在长到2-3岁时就会被赶出狮群,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从而没有人会管它们的死活,而且它们即使有了领地也远离自己的父母,所以这种没有交集的生活,也注定了雄狮不会养老。
但是,雌狮就不同了,它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狮群中度过的,只有首领雄狮会更替。
这种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的习性(父亲会随着狮王更替改变),让雌狮与亲一代的雌狮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当亲一代的雌狮老了以后,无法捕猎,甚至是牙齿退化到不能撕开猎物皮肉时,年前的雌狮们依然会带着它们捕猎,只是让它们远远的看着,在捕猎成功以后,年前雌狮还会主动的撕开猎物的皮肉,让年迈的母狮进食,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养老行为。
总结
在动物界,养老确实比较的少见,因为大多数动物的幼崽与父母生活的时间较短,而且长大后,它们会彼此远离,没有了交集,但也有动物是有养老行为的,比如雌狮。
而人类不但有,还必须有,这是因为人类是一种感情丰富、生活在文明世界并且对父母依赖时间最长的动物,在这个前提下,如果还不养老,何以为人!
▍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
动物没有养老行为是因为动物群里没有孔乙己和阿Q,相反,人群中有许许多多的孔乙己和阿Q存在,这样人类就得出结论需要养老。
上了年纪的人,大脑时常错乱,养老也成了治病的专业一一把孔乙己和阿Q的脑病根除掉。
▍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
我个人认为养老是一个伪命题,违背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五福中有一福是寿终正寝,到了自然大限期,就安详无病无灾的自然舍报归西最好,人为过度干预浪费社会资源,也给家庭增加了负担。还有一种狭隘自私的观念在作祟,就是我辛辛苦苦养育了儿女,他们就是应该回报我,管我的养老病死等大事,这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无大爱情感所言,动物世界就单纯,没有这些复杂的思维逻辑,一切为延续生命物种不灭绝而自然付出。
▍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
对于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是遵循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是基于一种优胜劣汰和新陈代谢的自然生态原则。人类虽然是属于动物圈中的物种之一,在固有上述规则和原则的同时,已进化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而养老概念是人类文明生存发展所形成的一部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一方面,动物很少有养老行为是它们遵循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和基于优胜劣汰和新陈代谢的生态原则。在动物世界中,都拥有先天性的天敌链自然现象,对于哪些已老去的动物个体,生存功能都是一种渐弱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不到老死之前,都会被各种天敌作为美食所吞噬,无一能幸免。因此,在动物世界中是很少有养老行为的情况。
二方面,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呢?我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是有本质上区别的情况,动物是一种自然随机的生态现象,而我们人类已是一种人为文明社会的生态现象,人类在生存上早已脱离了动物原本的生存范畴,人类文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养老的问题已成为人类文明社会范畴的组成部分,会把养老问题作为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不管是文明社会或是文明家庭,都要把养老作为一种习惯性的义务工作来做。
不知这样的回答读者看后是否能明白和认同?!如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或发表意见和转发。宇明于东莞市。
▍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
我认为人类的养老行为,是任何一个社会最高级的社会行为,也是任何一个家庭最高级的家庭行为,同医疗行为一样,是救死扶伤行为,
刚才看了有的网友评论,有认为养老是个伪命题,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一种宿命论观点,植物可以转基因,动物也可以转基因,人类可不可以转基因?不要有悲观观点,认为到时候一定会死,到时候会死是正确的,但可以延长吧,
人类拼命生产,科技创造,进军月亮和太空,甚至战争,尔虞我诈,到底是为了什么?说透了,还不就是为了生命,(为了一部分人的生命),为什么谈到养老了,就是个伪命题,逻辑根本不通,
养老不但不是个伪命题,而是个急切的真命题,因为人人都会老,一万年以后都还会是这样,目前很多人已经很老了,非常迫切需要社会、家庭给他们以较好的养老条件,所以养老绝对不是伪命题,而是一个急迫的真命题,
看一个社会,看一个家庭,是不是高级人文社会,就看他对养老是怎样看待的,自生自灭就是无人性,善待关怀才是高级社会人性行为。
------------------
推荐阅读:
相亲四个月,见面吃饭两次,微信偶尔聊一两句,没任何进展,感觉特别累,要不要继续下去?
预算三万配一台电脑,要全套,包括显示器,音箱,耳机,键盘鼠标这些,怎么搭配才好?
前几天姑姑家的弟弟把我微信删除了,他家生孩子我需不需要随礼?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