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8年的叫魂案,一个小小的谣言为何会动摇诺大的大清国?
▍1768年的叫魂案,一个小小的谣言为何会动摇诺大的大清国?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浙江省德清县需要修缮一座石桥,当地一位吴石匠因为技艺精湛被选中。他的同乡沈世良找上门来。
沈世良是富商出身,家中资产颇丰,但是却无儿女可以继承。遂想将家产赠予两个侄儿,以求为他养老送终。现如今,侄儿们似有反悔,沈世良决定惩治他们,便将写有侄子名字的纸条交给吴石匠。
当时江南流传着一种说法:石匠将写有名字的纸条压在石头下敲打,纸条上的人非死即残。沈世良对此深信不疑,他请求吴石匠修桥时将纸条随着打底的木桩插入水底,再用大锤猛敲猛打,已达到诅咒两个侄子的目的。
吴石匠为人淳朴,在他看来这些是丧尽天良之事,于是断然拒绝。怎奈沈世良纠缠不休,为免招惹是非,吴石匠便将他送至县衙。
一番审理,县官认为不过是邻里纠纷,将沈世良打了二十大板结案。然而随着此案添油加醋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传闻中夺人魂魄的巫术是真实存在的。
两个月后,一个从德清县乞讨到杭州的乞丐,因为形迹可疑,被当地人扭送至官府。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乞丐谎称他能用符咒夺走孩子的魂魄。这样的言辞在官府看来是无稽之谈,所以也没有贴告示来辟谣,但现场旁听的群众却慌了神,纷纷奔走相告。就这样,以讹传讹,眼见事情闹大,各地州县才开始张贴布告。但官府拟定的布告不但没有遏制住谣言,反而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功效。眼见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官员上下统一口径,集体隐瞒不报。
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策划下,这起普通的案子很快扰乱了大秦帝国的半壁江山:
六月,山东读书人韩沛显招供,曾经接连剪人发辫;七月,山东一个姓蔡的乞丐招供,有人教他用迷药迷晕路人,剪人发辫;八月,景州一名七十二岁的张婆婆招供,曾两次剪去待女的衣角;陕西一位叫郭兴利的学童,因为贪看街头戏法误了学业,对其母亲谎称被人剪了发辫,失了魂魄……
这阵风波很快蔓延到了京城,乾隆震怒痛斥朝臣:"大清帝国历经康雍乾三世的励精图治,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烟焉能被这等荒诞之言搅得不得安宁?"
乾隆的隐忧:自古以来,宫廷内斗纷争手段频出,使用巫蛊并不稀奇,且不说西汉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就连乾隆的爷爷康熙,晚年时期还出现了大阿哥以巫术诅咒太子的丑闻。
于是乾隆命令军机处严查,这件事的起因是浙江宫史们知情不报,如今皇上下旨,各地官员纷纷邀功乱办。随着涉案人员的增多,不少地方官员难逃干系。牵涉的人数越来越多,调查的大臣们只得联名上奏说明缘由,恳请停止调查,以免造成批量的冤假错案。此时距最初吴石匠案发也已经过了一年,乾隆只得接受这个奏请。即便如此,这阵风波最后还足波及了全国十二个省份,因此案丢掉性命者达一万多人。
面对如此谣言,为何会在鼎盛的大清王朝引起轩然大波?
一,早在顺治年间,朝廷就设立了朱批密折制度,即地方官员通过密折单独向皇上报告要事。这一制度的使用,在雍正时期达到顶峰,然而随着乾隆时期各地官员长期安享太平生活,使得这项制度形同虚设。从案发当初,江南一带官员串通一气,没有一份关于此案的奏折送往朝廷,直至局面不可收拾。
二,当年摄政王多尔衮采取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的后遗症,即使到了乾隆年间也一直没有被平息,于是给了一些人借题发挥的机会,这也成为这桩事件发展壮大的诱因。
三,大多数百姓目不识丁,缺乏辨识力,很容易被人蛊惑。
▍1768年的叫魂案,一个小小的谣言为何会动摇诺大的大清国?
感谢官方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将从案件的起源和政治方面进行解说。
一、叫魂案的起因
1768年初的时候,浙江德清县东面城墙坍塌。县令叫石匠吴东明带领他的群对进行修缮。开工之后发现大米不够,作为工头的吴东明就回家购买大米。他刚回家就有一个叫做沈士良的人来找他帮忙。
沈士良的2个侄子对他不好经常虐待他,但是他没有办法。他听说如果石匠在干活的时候将别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木桩顶部,然后铁锤击打木桩会有神秘的力量诅咒被写下名字的人,被诅咒的人不是死去就是生病,这种做法民间叫做“叫魂”。
沈士良想请吴东明帮他诅咒他的两个侄子。吴东明听了后大惊失色,虽然他不会这种法术,但是他听说过这个法术,但是如果自己和这样的法术扯上关系到时自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所以他将沈士良交给的官府。
虽然最后吴东明和叫魂没有关系,但是他最不希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百姓纷纷传言说德清县修桥的石匠有人从事叫魂勾当。而且各种叫魂版本开始流传。谣言的流传严重到什么地步呢?
当时有一位德清县的人离开家乡去杭州发展,就因为他的户籍就被认为他是从事叫魂的,被人送到了保正家里,后来严刑拷打屈打成招说自己是叫魂的。还被逼编造自己害死了2个孩子,后来被移交县衙审理的时候才发现他的供词前后不搭,后来县官给他洗清嫌疑。之后吴东明的副手以及一些人不断的被卷入叫魂事件,后来虽然被证实了这些都是捕风捉影的事。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大众的恐慌心理,百姓的社会安全感几乎殆尽了。
通过不断的演化,故事开始变得有独立性,叫魂的方法越来越详细,好像说的真的似的。叫魂的作用演化成可以利用叫魂谋取利益报复自己的仇人。而叫魂要用到对方的实物,提到最多的就是被叫魂者的辫子。
叫魂的事件越来越变得不可控,而且在这事件中辫子是反复被提及的东西,辫子这东西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他那根敏感的政治神经被勾动了。
二、辫子引起政治敏感
当叫魂的谣言开始不断传播的时候整个社会开始不安起来,因为叫魂直接可以取走人命。社会的不安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更让乾隆放心不下是害怕这谣言之后是否有主谋想利用这一事件进行造反,特别是辫子的事情。
因为满人刚入侵中原之时,为了强制汉人在政治上的归顺。当时颁发了有关削发、衣冠与女子禁止缠足等相关法令,尤其是削发最被统治者看重。他们要求汉人像满人一样前额剃光,后面蓄发。这是汉人臣服的标志。
削发令刚开始的时候引起了汉人的强烈的反抗。辫子的问题成为了汉人誓死抵抗的有力的民族武器,为此满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段回忆距离乾隆时代已经是很久了,但是乾隆很害怕有人想借用叫魂中辫子的问题勾起那段悲惨的回忆。
但是这样的想法又不能名正言顺地公开讲,所以一开始辫子的问题官府和乾隆也只是当做一般的案件进行审理,但是随着剪辫子的案件在全国开始蔓延的时候。乾隆再也按捺不住了。
山东有很多从事剪辫子的案犯,其中有2个乞丐的供词让官府已经开始害怕了。2个乞丐交代他们用迷药洒在被害人的脸上,趁他们昏迷的时候剪掉他们的辫子。目的是供做法之用。
听说精通法术的人可以利用辫子直接去人性命和钱财,浙江和安徽就各有一名僧人会这样的法术,而且已经开始招收徒弟,势力越来越大了。
富尼汉像乾隆报告说妖术的源头虽然一个在浙江一个在安徽但是很可能是同一根源,他们手下去各个地方剪辫子可能并不是单单为了钱财,肯定还有其他目的。乾隆很赞同富尼汉的说法,于是下令各地官府立刻捉拿妖术主犯。
命令一发各地都抓了很多犯人,但是大术士仍旧逍遥法外。审理之后乾隆很失望这些人要么被官府屈打成招要么就是遭人陷害,要么就是愚昧无知才从事剪辫活动。真正的和谋反相关的主谋一个都没有。
到了10月底,历时三个月的除妖行动已经让所有官员疲惫,乾隆也是一样。虽然乾隆勒令各地不允许懈怠但是大家心理都很怀疑是否可以抓到主犯。看出皇帝心思的军机大臣建议停止这场闹剧,但是为给皇帝一个台阶下就把没有抓到主犯的原因归结到各地官员玩忽职守上。到了11月初,朝廷叫停了除妖运动但是仍旧要求各省官员保持高度警惕。
到此为止整个叫魂事件告一段落,其实这场闹剧是谣言引起社会骚动,但是有人利用骚动做一些不法之事谋取利益,但是大众的不安心理和乾隆的政治敏感引起了蝴蝶效应才引发了这个社会的动荡。
▍1768年的叫魂案,一个小小的谣言为何会动摇诺大的大清国?
这件事发生在1768年,这时正是康乾盛世的时代。最初的“叫魂案”起源于富庶的江南,然后迅速蔓延过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此案席卷大半个中国,震动了清廷,乾隆下旨各地官员必须严惩凶手。
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案子,居然惊动了皇帝?事情是这样的:江西德清县,一夜之间,风传有人把仇家的姓名八字写在纸上,然后踩在鞋里,经过九九八十一后,埋在地下,仇人必死无疑。
更有甚者,让手巧的缝制一个布偶,然后写上仇人的名字,把布偶钉在墙上,用64根大钢针,扎在布偶身上。
还有的说,一些流浪汉偷剪别人的发梢或衣角,然后藏在家里,烧香拜佛,天天诅咒。
这些传言,引起了乡民的恐慌,于是,人们相互揭发和猜忌,纷纷把怀疑对象或被扭送官府、或被殴打至死。
叫魂的恐慌,像石头一样压在人们心头,好比你不知道敌人从哪个方向杀过来,就仿佛有人用枪瞄准了你的脑袋,随时要你的命。
叫魂之势像燎原之火惊动了乾隆皇帝,他一口咬定妖术背后存在政治风险,从上到下掀起了一股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乾隆对叫魂案的重视,无疑来自他的猜疑,因为大清得到的江山就不是正大光明来的,外族夺了汉人的江山。
大清本来对汉人就有一种天生的警觉,始终对汉人是既用又防。乾隆也知道,剃发易服这些政治高压,无疑是对汉人的侮辱和伤害。加之民间反清复明的活动此起彼伏,这更加使乾隆怀疑背后一定有黑手操纵。
皇帝打个喷嚏,下边的官吏都要感冒。3个月来,上至军机大臣,下到七品芝麻官的县令,都迅速行动起来了。
当这些官员折腾的精疲力尽的时候,该抓的也抓了,该打的也打了。可以说不折不扣的对妖术进行了清剿。
当这些人盘点下成绩时,沮丧地发现,最后只剩下一些稀里糊涂的的伪证,没有头绪的琐屑细节,以及许多不明不白毙命的囚犯。
官员们开始怀疑妖党是否存在,最后,朝廷刑部终于弄明白了,叫魂案不过是潜藏在百姓心内的幽灵和恐惧。是对朝廷长期政治高压下的幻觉,是人人自危的具体表现。
当这震动朝廷的叫魂案真相大白的时候,乾隆皇帝如释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叫停了这一切。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1768年的叫魂案,一个小小的谣言为何会动摇诺大的大清国?
发生在1768年的叫魂一案确实引起了清廷高层的极大关注,但是题目谈动摇了诺大的大清国,这个说法则无疑偏颇和失真了。
乾隆是个心思缜密却又对权力敏感的皇帝。通过叫魂案,乾隆皇帝有三大认识:
其一是摸清了帝国的廷寄与信息传递渠道的真正效率;其二是再次了解到各地官员的因循守旧且欺上隐瞒策略;其三是唤起了对于以“割辫子”为核心的政治象征的开国往事。
对叫魂的恐惧是从最富庶的江南开始发端,沿着运河和长江北上西行,迅速以谣言的形式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老百姓们受这种妖术恐惧的支配相信妖术师可以通过人的发辫,衣物,甚至姓名来盗取其灵魂为自己服务,而灵魂被盗者则会立刻死亡。
剪发辫更是禁忌,“留发不留头”,往往与造反和反清复明相联系。从春天到秋天的大半年时间里,整个帝国都被这妖术恐惧动员起来。小民百姓忙着寻找对抗妖术、自我保护的方法,各级官员穷追缉流窜各地频频作案的“妖人”,而身居庙堂的乾隆皇帝则寝食不安,力图弄清叫魂恐惧背后的凶险阴谋,并不断发出谕旨指挥全国的搜捕。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合法的和尚、道士、游民、乞丐以及走方郎中群体倒了大霉。本来无关的人员,却无辜被纳入到这场抓捕“叫魂者”的运动之中。
令乾隆皇帝震怒的是,当事情传到他耳朵里,问题已经由普通的谣言变成政治事件了,而地方官竟然虚瞒不报,还互相搪塞;
有叫魂事件和谣传发生的各地官员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这种民间禁忌本不足为怪。但当皇帝下令急报时,他们才意识到(或者说被迫把事情放大化)要追查到底,以至于在方法上株连广泛。对于大清普通民众来说,谣言四起的叫魂案则意味着恐慌与未知。
实际上,1768年春天是事情的萌发期,只有少数人涉及其中;到了夏天那一段,事情有点复杂;到了秋天,乾隆皇帝发现了事情的扩大化事态,在军机大臣刘罗锅之父刘统勋赴承德做例行工作汇报之后,事情就全部结束了。
朝廷与地方在这个事件中热闹了。官权和皇权几经博弈后,朝廷付出了几条无辜草民的性命和丢掉了几个乌纱帽后,从各地方发押解到北京和承德的身躯残破的叫魂案疑犯和人证们经军机处各位军机反复折腾,终于在保护了皇权的威严,又成功隐匿了关于清朝政府的异族统治对辫子所代表的权威和服从可靠性的焦虑,本来莫须有的案情终于被乾隆大皇帝重重举起后轻轻放下,他的批示中也承认又要严加搜查又要避免伤及无辜这种矛盾的要求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故而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孔飞力的笔下,叫魂恐惧只是一场所谓盛世之下,底层劳动人民的恐慌和清廷统治者之间的博弈,从自扰扰人,造谣诬陷,屈打成招的表象之下,看到的传统官僚体制对皇权的制衡和维护,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甚至清代中期人口剧增之下贫民阶层大量增加,游民危机即将到来的前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否认,乾隆此种小题大作以及彼时官僚体制的层层因循且不灵活,整体效率低下而追求媚上,不讲事实,则映射出清朝这个大帝国即将走上没落的悲催道路。
▍1768年的叫魂案,一个小小的谣言为何会动摇诺大的大清国?
其实清朝有两次“叫魂案”,一次是1768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第二次是在1876年,也就是光绪二年。
下面,咱们细致说说这复杂的1768年“叫魂案”到底怎么回事。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浙江德清县。
德清县城在一月份的时候,一座石桥坍塌了。所以这一天,一个名叫吴东明的石匠,正在修复石桥。在当地民间,传言石匠有一种本事,就是“叫魂”。把活人的名字写在纸片上,然后石匠把纸片垫在木桩底部,大锤不停的敲打,就会损耗这个人的精气。
这一天,有个农夫名叫沈士良,因为他的侄子虐待他。所以沈士良找到吴东明,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施法叫魂。吴石匠知道这事情不能干,不仅违法,而且容易惹麻烦。所以,石匠就把这事情报告了官府,沈士良被抓了去,打了二十五大板。
到了四月初,德清县的慈相寺香火冷落,但是县城附近的观音庙却非常火爆,老百姓都愿意去那里拜佛。慈相寺的和尚心里不舒服,开始散播谣言,说吴石匠修的那座桥,之前还有其他石匠争这个活干,但是,最后都没抢到。于是这些石匠嫉恨吴石匠,于是在吴石匠经常路过的观音庙做了法,只要去观音庙的人,都会遭到毒害!
谣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快就传得到处都是。
4月3日,一个名叫计兆美的人因为家庭琐事离家出走,一路乞讨来到了杭州。本来就有谣言,再加上计兆美口音不同,引起了人们的怀疑。计兆美一说自己是德清人,大家更恐慌了,怕他是叫魂的人。然后,官府一用刑,计兆美受不了,就谎称自己是来叫魂的。
到了4月8日,浙江的萧山县,几个和尚被怀疑是叫魂的,抓到了官府。
5月3日,江苏苏州,三个乞丐,被怀疑剪人辫子叫魂,也被抓了起来。(后被释放)
此后,这类事件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本来是和石匠有关的。现在谣言四起,主要目标反而集中在了和尚和乞丐身上。并且,从石匠做法叫魂,发展到了剪人衣角或者剪人辫子叫魂。
谣言很快传到了各地,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9月7日,乾隆给七省督抚发上谕,把剪辫子妖术和剃发联系到一起。实际上,乾隆把一个谣言放大成了叛乱。
此后,各地都在抓捕嫌犯,审问妖党。但是,从地方到京城,都没有发现实质性的证据。各地官员看到乾隆如此重视,都如临大敌,纷纷上报“妖党”的线索。当然,这些线索不是捕风捉影,就是屈打成招。
但是,随着军机处对押进京城的所有嫌疑犯一一审理,发现所谓的妖术和妖党,基本上都没有根据,也就是说,风风火火轰轰烈烈闹腾了这么久,其实只是谣言。
当然,乾隆知道审理结果之后,停止了对妖党的清剿,把黑锅推给下属,是他们办事不利。总之,这个事情就这么基本结束了。
乾隆怕不怕妖术?其实不怕,他怕的谣言传播的太快,怕的是事情无法控制,从谣言变成民变,变成大规模的造反。
所以,当他知道妖术和剪辫子有关的时候,就立马想到了“剃发令”。都说康乾盛世,盛世之下,怎么会有大规模的民变和造反?
所以乾隆心里是明白的,当时不仅是老百姓的愚昧和迷信,更关键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根本达不到“盛世”的标准,大街上还是一群一群的乞丐呢!就连苏州这样的富庶的江南地区尚且这样,更可况其他地方?
乾隆知道这些,所以很怕谣言造成的叛乱,所以要捕风捉影的缉拿“乱党”。
光绪二年的叫魂案,是发生在南京。起因也是修石桥,传言石匠剪人辫子,可以搜集人的魂魄稳住桥梁。
总之,谣言一样迅速发展开来,重点也放在了“剪辫子”上。一时间,从民间到报纸,都有了纸人剪辫子,妖风剪辫子的传说。
人心惶惶,官府四处查办。
发展到后来,民间把剪辫子的主谋指向了外国教会和传教士。以至于在当年7月份,皖南建平、宣城、宁国、广德地区,发生民众烧毁教堂,打死传教士的事情。
后来官府深入调查,发现此事是有人故意煽动。根据调查,所有证据都指向了白莲教。他们利用清末时局混乱,精密策划,四处行动,制造了这次叫魂事件。
当然,白莲教的这个计划最终被清廷捣毁,剪辫子叫魂事件也真相大白。
不过,谣言的威力如此之大,确实让人心惊肉跳!大家说是不是?
------------------
推荐阅读: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临终时为裕王指派贤臣时,为什么没有提到已经入阁的赵贞吉?
英雄联盟那些只玩一个英雄的玩家,最后都怎么样了?成为大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