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国企员工为什么说收入时喜欢把公积金等也计算进去?
▍体制内、国企员工为什么说收入时喜欢把公积金等也计算进去?
都是自己的钱,为啥不说呀?
▍体制内、国企员工为什么说收入时喜欢把公积金等也计算进去?
体制内、国企员工的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2%,缴存基数为工资收入。
例如体制内、国企员工每月工资为1万元,那么他公积金账户每月为10000*12%*2=2400元,一年下来就是28800元,您说为啥不算呢,一年的公积金就相当于别人一年的工资收入了。。
▍体制内、国企员工为什么说收入时喜欢把公积金等也计算进去?
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没见过公积金拿的多的人。
天津市2021年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29730元,缴存比例最高54%(个人12%+单位12%+补充公积金最高30%)。以天津设计院天花板单位铁三院为例,工作年限较长的员工能够达到缴存基数上限的人非常多(税前收入达到36万),即每月公积金收入29730*54%=16054.2。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按贷款25年,公积金最高贷60万,其余商贷按1.1倍标准利率计算,可以覆盖315万贷款的月供。如果是单位内的双职工家庭,可以覆盖超过600万贷款的月供
▍体制内、国企员工为什么说收入时喜欢把公积金等也计算进去?
可能你接触的体制内人跟我见到的不一样,我身边的体制人貌似很少把公积金算到收入当中去。
平常大家见面,都是吐槽收入低。科员每月到手三千,科级四千,处级五千,每个层级差不多在一个水平线,收入高下差距大不到哪儿去。稍微能拉开点差距的就是车补和年终绩效,车补科级比科员每月多150元,差距不大,处级比科级多450元,一年能拉开点阶差;年终绩效奖励方面,科员是基准数1,科级是1.5左右,处级能拿到1.8,以两万为基数,处级最多可以比科员高出将近两万,这是公务员拉开收入距离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公积金大家通常是不会算在收入之内的。之所以公务员不把公积金算到收入内,一方面是因为公积金很多时候根本用不上。尽管,公务员的公积金缴纳都按最高的12%比例缴纳,缴费基数都不低,缴费额额双边加起来基本上都在1500以上(本地水平),然而由于公积金只能买房、装修时计提,导致很多人用不上公积金,使得广大公务员不自然地忽略公积金的存在。另一方面很多公务员只是将公积金实为福利,兼之有一半是从个人工资中扣除,也不太习惯将公积金算进收入中来。
不管公务员是不是把公积金算入收入,财务系统以及税务系统实际上是把这部分收入纳入个人收入总额的。如果把这部分收入算进来,本地公务员科级可以拿到十一二万,处级不低于十三万,老资格的正处可以到十七八万,相当于每个月有一万多的综合收入,收入水平在一个西部三线城市还是可以的。
当然,一些好的国企央企更高,为什么这些企业的中高层年收入动辄二三十万起步,也是因为把公积金这部分收入算进去了,扣除公积金、社保、年终奖等费用,实际上这些单位的干部月到手收入比公务员高不了多少。
▍体制内、国企员工为什么说收入时喜欢把公积金等也计算进去?
纳尼?!难道我认识的体制内、国企员工都是假的?
我认识的体制内、国企员工说收入的时候客气点形容就是:“比较低调”,如实点的形容就是:“爱哭穷”。
别说公积金不会算进去,就是考核奖、年度奖金这些也不会说(只说工资不说奖金就是耍流氓[呲牙],尤其绩效的大部分未平均到每月之前),一问便是:“工资也不高,就那么几千块钱”,生怕别人要向他借钱一样…
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制内的人深谙中庸之道,本就比较低调,比如很少发朋友圈,偶尔发也是和工作有关的,貌似职位越高,发朋友圈越少。像周公子那么“实诚”的人确实不多。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两年的“降薪”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个别比较高调、初入职场的人在公共平台上的炫耀(比如某音,小某书等等)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索性闷头偷着乐吧。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为什么有些人说新能源汽车是骗局?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